果基宁哈先生彝文统一思想与成就
彝文的统一是约900万彝族人民的一大愿望。自从有韪书,也就是官方的标准文字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彝文的发展失去了统一性和规范性,长期以来彝文实际成了不同方言区域使用者使用的一种不统一文字,影响了民族内部的书面交流,民众希望拥有本民族通用的一套文字,精英人士更是如饥似渴。彝文统是一项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要实现这项事业,不能在沉思中消亡,必须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在彝文统一这项事业中不少本民族精英人士参与实践,付出辛勤劳动,牺牲个人利益。果基·宁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彝文统一的一些思想,作了一些调查和探讨工作,有也一定的成就。宁哈在世时,彝族总人口540万,今天彝族人口比那时多300多万。彝文统一这项事业仍然没有最终实现,还需要更多的人士参与,讲这个题目,希望让更多的Q友及同胞从宁哈先生的彝文统一思想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共同探讨彝文的统一和参与统一彝文实践,以个人所能为彝文的统一贡献力量。
一、果基·宁哈生平
果基·宁哈,男,彝族,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生于1935,卒于1986年,四川省越西县人,幼年在当地小学读过几年书。1950年底到西昌民族干部学校学习,后留校工作。1953年初有该校保送到中央民族大学预科学习。1959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攻读马列主义哲学,1964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系工作。1965年到凉山各地调查,为他后来进一步研究彝文的历史和现状及著书立说打下良好基础。他一生勤奋好学,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贡献突出,主要著述有《关于在凉山彝汉两种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彝文不能取代原有彝文的原因何在》《关于抢救彝族历史文献的紧急报告》《滇川黔桂彝族文字》等。
二、果基·宁哈的彝文统一思想
果基·宁哈先生有很好哲学功底,善于用哲学思考问题,研究彝族历史文献中的哲学思想。对在凉山推行的新彝文的失败和“直接过渡”原因作了分析,他认为:第一、创制和推行新彝文的失败,是出现“直接过渡”理论和行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新彝文失败的原因,新彝文不是真正的文字,只是一种“标音”,标音和文字存在本质区别。第二、50年代对彝语文的大规模调查,只查语音,不查文字,不查历史文献,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调查。调查的动机和目的,只不过是为创制和推行新彝文服务。第三,“共产风”等形式出现是“左”的趋向,是直接过渡理论和行动的思想根源。第四,“直接过渡”论的实质,是用汉文取代或消灭彝文。宁哈先生认为用汉文取代和消灭彝文是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对彝族人民的反动统治,都用过汉文取代彝文或消灭彝文,但灾难深重的彝族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持使用自己的文字。用它记载了关于自己的历史、哲学、文学、天文学、生物学、药物学和医学等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彝文和汉文存在本质区别,汉文无法记录和表达彝族语言。学习和使用汉文非常重要,但是,在不懂汉话的条件下,学习和使用汉文是非常困难的。使用新彝文的失败和学习汉语汉文的困难等客观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逐步把自己的视线转向彝文,从而恢复彝文本来的地位。
彝文使用问题上,由于对彝文及其历史文献存在片面的和错误的认识,产生了以“彝文”为重点和中心的各种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争论。主要体现在文字功能、数量和性质三个方面,功能上对滇川黔桂的彝文是不是统一和能不能通用的问题进行争论,数量上对滇川黔桂彝文单字是否够用问题进行争论,性质上对滇川黔桂彝文是表音和表意之间的争论。宁哈先生认为这些争论都是片面认识彝文的特殊性决定的,对彝族文字的认识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争论各方的绝大多数观点,都带有地方性、局部性和片面性。都对滇川黔桂文字的总体缺少全面的实际调查。都只懂本地方的彝文古籍,不懂得总体上的彝文古籍。都既没有横向对比研究“滇川黔桂”的彝文,也没有纵向对比研究“古今”彝文。集中起来说,对滇川黔桂彝文的实际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正确解决彝文问题上全部争论问题的根本关键所在。只有对滇川黔桂彝文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和全面的对比研究,才能抛弃对这种文字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对滇川黔桂彝文,他提出以下观点:
1. 彝族只有一种文字——彝文
宁哈先生认为:彝族文字是中国各民族固有文字中历史悠久的和相当发达的一种文字,而且中国从来只有一个彝族和一种彝文。滇川黔桂彝文有通用和共同的笔画系统以及文本排列方法。彝文的基本笔画有十种,笔画与笔画间组合形成复合笔画、对基本笔画的形体作改动形成“变态”笔画。这十种就变成三类笔画,即:基本、复合和变态。彝文笔画的系统性可以反驳所谓“彝文”绝大多数都是独体字,极少有合体字,没有“义类”偏旁部首的观点。这些共同的和通用的笔画系统,有其特殊的历史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云贵川三省的彝文排列方法是统一性,是不成问题的或不可否认的。这种统一性既表现在“字”与“字”之间排列上,又表现在“行”与“行”之间的排列上。全国解放前滇川黔桂彝文书法及四省区的彝文古籍,特别是石刻、铜刻和木刻等大量金石彝文都能证明彝文有通用的和共同的笔画系统。
2. 同源异流
彝族文字的命运与彝族文字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彝族人民的命运是一致的。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从来只有“一个彝族”和“一种彝文”(没有第二个彝族和第二种彝文)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对彝族人民实行“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反动统治和长期隔离,由于高山大河对滇川黔桂彝族人民之间来往的严重阻隔,由于彝区各地方言分歧对彝族文字实际使用不良影响,由于彝族毕摩之间因相互竞争的需要而对彝文的“字形”任意改动等因素,构成了彝族文字在实际使用上的某些混乱现象。这种混乱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进行认真的具体分析,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种混乱现象,主要是由彝族文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同义多形字”和“通假代用字”造成的,使彝文在各地使用时不通用。这些原因可归纳如下表:(略)
3. 正体字
“同义多形字”和“通假代用字”的存在,虽然没有改变彝族文字的根本性质,但由此产生或造成的混乱现象却给了彝族文字在实际使用上带来某些不便和困难。要克服这种不便和困难,就必须消除“同义多形字”和“通假代用字”所造成的混乱现象。就必须对比研究滇川黔桂彝族文字,恢复其本来的通用的面目和实质。所以,对滇川黔桂彝族文字,务必加以认真的对比研究。这是消除彝文使用上的混乱和正确使用这种文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唯一的出路和根本的方法。这种唯一出路和根本的方法,是彝族文字在其生存和发展历史长河中特殊的命运和特殊的情况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之滇川黔桂彝族文字的特殊性客观地决定了对比研究滇川黔桂彝族文字的必要性。
由于各种原因,历史上有关学者和专家对彝文只有局部性的调查研究,没有总体上的调查研究,加上,也没有任何机构和任何人真正实际地做过滇川黔桂彝族文字的对比研究工作,这样一来,对彝文各种各样的片面认识,长期统治了一部分有关的学术界。
4. 反对彝文不能通用的观点,反对给彝文背负辱名
要解决为什么彝族语言的音节少语彝文字数的问题,就得承认这样一个定义:彝族文字是专门用以记录和表达彝族的语言,而能准确表示和反映一定客观事物的书写符号,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专门延长和扩大彝族语言而在社会上起着统一和通用作用的一种特殊交际工具。彝文是一种字形结构的多样性和字体空间的共同性的对立统一体。是一种“形、音、义”为一体的以音节为最小表意单位的文字,是“单字、单词、单词性概念” 为一体的超方言文字。做了局部调查的片面认识与“同义多形字”和“通假代用字”所造成非本质现象混杂在一起,似是而非,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彝族文字的正确使用,认定滇川黔桂的彝文是不能通用的,根本否定彝文的统一性和通用性。还背上彝文是反动的、落后的、毕摩文字、奴隶主文字的辱命,否认彝文的全民族性。宁哈先生对这种做了坚决批判。
5. 正确对待正体字和异体字
在抢救、整理、翻译和研究彝族历史文献时,正体字和异体字是同样重要的。通假字不是彝文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字使用问题,是彝文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决定的。
三、成就
从1979年到1985年七年期间,宁哈先生经过艰苦的调查和细心研究川滇黔桂彝文单字,主要有以下成果。1、《论滇川黔桂彝族文字》1988年12月版,民族出版社。2、《滇川黔桂彝文单字对比研究》3、《通用常用彝汉文字典》。对四省区的彝文单字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有根据地确定滇川黔桂彝文文献中使用的常用字,这些常用字也就是通用字,作了《彝文正体字表》并按照彝文偏旁部首进行排列。这些成果认为:滇川黔桂彝文,本来就是统一的和通用的超方言文字。但对比滇川黔桂彝文的工作还没完成,将进一步公布新的成果。“同义多形字”的特点是字义相同、笔画相同或相似;而“通假代用字”的特点是字音相同或相似、字形及笔画不同,不论哪种情况都把本义字定为正体字。只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同义多形字”和“通假代用字”的问题不难解决。宁哈先生的《滇川黔桂彝文单字对比研究》和《通用常用彝汉文字典》对后来滇川黔桂彝文的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第一次真正把各彝区的彝文作了整体性的研究。在他的影响下,使本民族学者重新认识关于彝文能否通用的问题,跨越方言看彝文,扩大学术视野,彝文从使用混乱经整理逐步走向通用。
四、结语
宁哈先生30年离开人世,他的过早去世对彝文的统一无疑是重大损失,然而其彝文统一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回顾其学术思想意义不仅在于缅怀先生的生前事迹,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这位值得尊敬的族群学者的学术思想。今天彝文统一事业仍在继续,规范通用彝文在云贵川桂等地逐步推开,但仍然有较大阻力,各种矛盾依然交织在一起。完成彝文统一事业仍需要族群内部情感包容,只要统一的方向一致,其中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妨可参考汉文,汉文是以国家力量推广的文字,使用繁体字和简体字两大体系,规定其文字数量、形状、字音和字义,繁简体字可以在电脑里自由转化。彝文也应该不分区域共同开发输入法,在电脑上真正实现一种彝文。实现彝文的统一本民族成员需要有前仆后继的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需要有宽阔的胸怀,需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强毅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通用彝文本身具有复杂性,既要考虑地方方言区使用,特别彝文文献比较丰富的地方,又要考虑全民族的通用性。在尊重区域使用的同时,更应支持大族群内的使用,使用科学意义的规范彝文,才能便于组织教学和科研,便于族群内部的交流。使用范围不能仅限在农村使用,而且应该在城市使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各种语言文明,规范通用彝文的使用不应局限于农村。宁哈先生兢兢业业地作滇川黔桂彝文单字比较,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在所有彝区实行一种通用的彝族。他首次提到“通用”二字,通用实际上就是文字的统一,其彝文统一的思想在当今的通用彝文实践中仍具有启发和思考意义。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前进中的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 2 学者档案:胡素华
- 3 学者档案:侯远高
- 4 《彝山情》销售款无偿捐献教育事业...
- 5 学者档案:李绍明
- 6 学者档案:周德才
- 7 学者档案:陈永祥
- 8 学者档案:卢央
- 9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所通过省人文...
- 10 学者档案:木乃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