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三维理论视角下的彝族经籍文学研究

作者:吴大华 发布时间:2020-03-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经籍,是指在彝族传统宗教信仰(有时被称为原始宗教)的仪式、活动中使用的经文,主要是毕摩使用的经书,也包括少部分口头言说。从总体上看,彝族传统经籍一是数量庞大,翻译成果丰富,动辄十几部甚至上百部经籍一起出版,且京、滇、川、黔、桂彝区都在翻译出版,涉及面很广。二是研究彝族宗教的专著,目前已经出版8部,论文也有数十篇,但都不是从彝族经籍文学的角度研究。三是直接和全面涉及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与经籍的翻译出版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而也留下了一大片空白。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发掘新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发现新的文艺形式,丰富中国文学品类和世界文艺宝藏。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ook.gif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说,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属于创新型的原创研究。就像《圣经》《古兰经》《道藏》《佛经》等经籍不但对其宗教、历史与文明具有核心意义,对西方文学、阿拉伯文学、中国文学和印度文学的影响也是极为重大的。彝族传统经籍是古彝文文献中数量最多的部分,是彝族乃至西南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最为重要的承载体,是对彝族影响最大的文艺形式。从一个全新的文学的角度研究彝族传统宗教经籍,对于了解彝族乃至西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信仰及其艺术表达,理解彝族与现实世界及心灵、信仰世界的沟通及表现,发掘新的艺术门类,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丰富世界艺术宝库,提出政策建议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搞好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指彝族传统经籍中具有文学价值的部分。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彝族传统经籍,则要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理解彝族传统经籍,因为文学人类学的比较的眼光,多重证据的方法,特别是对文学发生和文学功能的新定位,让我们从更加宽广的视域来看待彝族传统经籍。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传统的文学理论,特别是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对彝族经籍进行多维视角的分析与研究。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首先进行了理论框架的梳理,阐明了文学人类学与彝族传统经籍的关系,解析了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概念及其价值,特别是对经籍文学、经籍的文学与文学经籍进行了区分,提出了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从文学人类学理论、主流文学理论和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三维理论视角下,分析研究彝族传统经籍的形式、阐释其文化内涵、挖掘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宗教信仰可以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信仰和其他信仰,祖先崇拜是彝族传统宗教信仰的核心。彝族传统经籍是相应的崇拜和信仰的对应经书,以祖先崇拜类经籍和驱邪禳鬼类经籍居多。彝族凡举行宗教信仰仪式、活动,一般都要请毕摩主持,并且要使用经籍。传统经籍是彝族古籍的主体,占据了彝族古籍的绝大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彝族传统经籍翻译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大型丛书有《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6卷,《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毕摩经卷》194种(部分是选本),《增订〈爨文丛刻〉》和《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60卷)中的绝大部分彝文古籍是彝族传统经籍,《彝族〈指路经〉译集》、《彝族指路丛书·贵州卷(一)》等是彝族传统经籍中一种经籍的汇集与翻译,还有其他一些小型丛书或单行和翻译文本出版。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特征突出,除了《玄通大书》、《扎署》等大约15%的经籍是散文类型的作品外,其他都是诗歌体裁特别是五言诗体裁的传统诗歌,占了约85%的比重。传统经籍在彝文文学中的地位高,体现在起源早、历史长、使用或者受众人数多、覆盖的地域宽广、作品数量多、信任最真诚等方面。这些是对彝族传统经籍文学进行概括性研究,从总体上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把握和认知。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彝族传统经籍进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途径,本研究分别从语文形式标准把彝族传统经籍分为诗歌体和散文体两大类;从内容标准将其分为祭祖(包括祭祀)、丧葬、敬神、祈福、禳解、驱鬼祛邪、占算和其他八大类;按照信仰标准将其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信仰和其他信仰五大类;基于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分类,其中有一些也与传统经籍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划分清楚它们的形式类别,对经籍的形式就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彝族传统经籍文学内容的分类研究,分别对上述八大类经籍,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概述、举要说明,再进一步对祭祖类的《呗麾献祖经》、丧葬类的《指路经》、敬神类的《献酒经》、祈福类的《祭龙经》、驱邪禳鬼类的《解冤经》、招魂类的《招魂经》和《招畜魂经》、测算占卜类的《玄通大书》等七个主要大类,各选择一部经籍从人类学特别是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开展内容研究或者翻译介绍,揭示了彝族古代“凡经皆文”的经籍特征。关于艺术形式,本研究参照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和传统的主流的文学艺术理论,从彝族传统经籍的谐声、押调、押韵、扣字(包括扣音节)、对、偶、连等入手分析其韵律,对其主要的五言诗句作了句式解析,并对五言诗句的内部节律、诗句之间和各段之间的节奏作了举例分析,对经籍文学的起头句与结尾句、中间叙事的一般程序、首句与尾句经常出现的程式与结构作了例举,并且根据彝语修辞手法的美学规则对经籍的修辞艺术进行剖析,对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细致的解析,揭示它们的文学艺术特性。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课题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仪轨表达各道程序如何结合使用经籍,唱诵腔调的结构艺术及其与经文的结合,演述场域布置与选择及其对经籍传播效果的渲染,经籍的神圣治疗与禳灾避祸以及送祖慰灵的功能,经籍中的神话在毕摩绘画中的表达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特征以及用新理论分析它们的产生艺术魅力的原因,它们的新功能和传统的作用。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经籍传承的历史久长,在语文特别是五言句式,一般的结构程式,经籍内容递相转述,典故的转化与运用和新意象的创造等方面,考察了传统经籍产生以来对彝族文学的影响,发现彝族传统经籍在古代影响力很大,涉及到其他民族(族群)如只塔部族、陀尼人等,对彝族当代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彝族著名的当代诗人几乎没有不受影响的。彝族传统宗教的生态与经籍文学的传承关系密切,据《华阳国志·南中志》的记载,在历史上彝族传统经籍“夷经”传播面广,“南人学者亦半引‘夷经’”,可见当时彝族宗教信仰亦处于全盛时期,但是到了清朝以后则逐渐衰落,全球化形势下对彝族传统宗教的生态影响巨大,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传承受到影响,通过历时的考察和共时的比较,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彝族传统经籍传承面临危机也有机遇,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提出了完善与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研究对文学人类学有一定的贡献,主要是:为文学发生提供还原的新证,为文学形式的发展从口碑到文字转型提供新证,对文学新材料的开掘和新种类的展现,对文艺美学形式的丰富,对文学的慰灵功能的新发明等。《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专著,结构严谨,语言表述简洁,论证严密,论据多为学术界没有使用过的新材料,运用了多种理论作为支撑的背景和研究的方法,是一项创新的成果。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系统的材料梳理和多维视角的理论观照,《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提出和阐释了以下重要观点:1、彝族传统宗教信仰的核心载体是仪式和祭祀所用的经籍;2、彝族传统经籍是彝文古籍的主体;3、彝文传统经籍是古代彝文文学的主体;4、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性特征突出,以五言诗歌为主要形式;5、彝族传统经籍文学内容丰富,以祖先崇拜类和驱邪禳鬼类为最多;6、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不是孤立的文本表达;7、彝族传统经籍对彝族传统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影响深刻而广泛;8、经籍文学以传统宗教生活为依托,在全球化形式下其生态与传承形势严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实际也开展了应用研究,根据研究所获得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传承彝族传统经籍文学和民族古籍的对策建议。主要有:一是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的“四句话”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彝族传统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把彝族传统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建设发展中考量,统一到国家发展中来;三是适当照顾部分彝族群众的信仰需求;四是通过“上下来去”的方法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各个层面保护民族古籍的新政策。这些都是符合实际,切实有用的。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是一项有特色,有创新的新成果,开拓了研究的新领域。其主要特色:一是从人类学特别是文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彝族传统经籍,把文学研究放在文化研究中来进行,扩展彝族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二是通过多维理论的视角来发掘彝族传统经籍的价值,发现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魅力和文艺美学形式。三是通过国际音标描写、汉文的表达来研究彝文经籍,打通彝文原文与汉字表述的之间的通道,使彝族传统经籍研究的工具更加多样。四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既发掘彝族传统经籍的学术价值,也思考了保护和传承民族古籍的对策。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果的创新之处是引入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彝族的经书典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定位了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概念及价值,并通过彝族典籍的例证疏理,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民族政策的观点和方法,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该项研究还通过以系统的新材料的分析,指出了彝族传统经籍文学对文学人类学的贡献,这就是:为文学发生提供还原的新证;为文学形式发展从口碑到文字转型提供新证;对文学新材料的发现与新种类的丰富;对文艺美学具体形式的丰富;送祖慰灵文学功能的新发明。成果通过对彝族传统经籍这种新的文学材料的发现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文学功能即慰灵的新理论。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有理论深度,有学术价值,又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有应用价值,对丰富少数民族文学宝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学人类学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的基础薄弱,推进较难。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结合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和主流的传统文学理论来对彝族传统经籍进行文学研究,是一项创新,对解决运用文学人类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少数民族经籍研究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系统地运用传统文学理论、彝族文艺理论和文学人类学理论三种理论来研究彝族传统经籍的文学价值,为开创彝族经籍文学进而中国少数民族经籍文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一是提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而是中国文学新的文学文本教学和研究的新资料,可以作为这个学科教材编写的参考;二是提供给地方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完善民族古籍保护与传承政策时的决策参考;三是提供给旅游、文化、经济部门开发利用,特别是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区域、尤其是彝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彝族文化产业作参考和利用。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宗教经籍文学研究》在研究中期,已经在《贵州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刊物发表10多篇论文,对成果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公开介绍,供关注这一领域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引用、参考,有较好的社会影响。成果出版之后,可以让读者系统了解彝族传统经籍、古籍,赶上国家开发藏羌彝文产业走廊的新形势,充分利用本成果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决策、开发、利用,必定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持续的经济效益。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课题研究的另外一大突出贡献,是其所囊括的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资料量。可以说,滇川黔桂四省彝族六大方言区的传统经籍文学作品,都在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引用的成果达300多部(著作、论文、调查报告),可谓是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集大成学术研究成果。难能可贵的是,为了突出成果的真实性,研究过程中,资料使用了彝语几大方言区的语音及对应的方言区的彝文字,为今后跨省区的彝学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范式。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材料,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研究方法,通过结合传统主流文学理论,并且结合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从多个维度上展开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文学人类学这一重大的新理论是有力的推动,提出了如何传承彝族传统经籍这一现实问题的对策建议,可以提供给有关部门作决策参考,具有理论推进的价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两个方面的价值。同时,通过整理和分析彝族传统经籍并界定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可知,本成果是彝学理论界所能认知的代表性著作,其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不言而喻。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数量庞大,归类十分复杂,关于经籍文学概念的问题,在理论上难点较多,加上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十分薄弱,前期研究成果可供参考的比较少,资料收集与处理的难很大。《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采取了选择有代表性的彝族传统经籍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难免遗漏一些很有价值的经籍和其他作品。例如关于文学价值很大的经籍《孜孜妮扎》虽然也简要提及,但是分析不够;经籍对当代彝语文学特别是彝语诗歌的影响涉及较少。个别观点在学术界可能会引起一些反响或争鸣。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严格意义上说,《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彝学课题,其材料搜集和科学归类很难,其相关概念、定义等理论问题的建构更为艰辛。该成果属于开创性的研究,其所涉及的复杂问题很多,而且解决问题的难度大,文中所阐释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问题,还可以再深入研究。当然,一项研究成果,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专家参与解决。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大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时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4c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