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尊严与乐趣|《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序

作者:​余未人 发布时间:2020-03-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我案头摆放着一部三十万言的《彝族传统诗歌研究》,饱含书卷味的清风徐徐而来。之前我并不知悉李平凡、王明贵二位彝族学者的此项研究,在他们收获的金秋,今朝得以先读。读罢,一种对学术和学人的敬意油然而生。在这个机遇时有、诱惑频频的年代,二位学者从容淡定,乐在其中,做大事也。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bbbddd.jpg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雄史诗、爱情诗、神话诗和诗学,都是本书研究的范畴,研究者占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用自己的政治观、哲学观、生命观、艺术观对其进行描述、概括和分析,自成一体,自成一说;这里既有“集大成”的意义,更有其理论深度;本书在彝学研究和彝族文学研究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如此,本书显出了一种尊严,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兴趣。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余年前曾在彝族地区游历,读到一批彝族古代诗歌和诗学的译文,它们引人在对“六祖”虔诚的信仰中、在奇幻的神话意境中徜徉,讴歌顶天立地的英雄,颂扬不朽的爱情,它又切近彝人最平常的日子,男耕女织,婚丧嫁娶。诗句深厚广远,朴实生动,细腻感人,如同彝人醇香隽永的咂酒,回味悠长。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民族。我曾经被一幅彝族古代绘画《战神像》所震撼——战神格赛在战场上被敌人砍去头颅,削掉双臂,但精神永恒,被砍削之处不是流血,而是长出杀敌的利刃,继续血战厮杀。这是彝人壮烈的英雄主义很形象、直观的体现。而在绘画手法上,它抽象简洁、线条流畅,没有任何血腥的画面。恍然看去,你会以为这是一幅大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毕氏的画作比此画不知晚了多少个世纪。诗歌与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是息息相通的。彝族诗歌,就有大量的英雄史诗,描述、讴歌自己民族在频频的战乱中成长、涌现的英雄。彝族诗歌中描述英雄的手法,也如同这幅战神图一样,繁简有度,五言体诗句明白晓畅。一种朴素的、几乎是不动声色的描述,却有一种直入人心的力量,让彝人的英雄气概极具感染力,使得读者激情翻滚,热血沸腾。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情、婚恋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彝人诗歌的主干之一。彝族诗歌中的爱情描述深入到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既有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又能引人更深入地品味;彝族情诗更有着爱情方面热情的、美好的、细腻的、真切的、悲怆的、扬善惩恶、嫉恶如仇的繁复和深沉,这些爱情诗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艺术语言的精炼形象,让它在彝人中世代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不断丰富,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的传播,像《阿诗玛》这样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通过银幕和舞台的再创造传播,早已逾越彝族的地域,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在国内家喻户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还有一类被称为“奇幻叙事长诗”的作品,把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各种争斗,把人、神、妖、兽和世间万物都置于各种神奇的背景之下,上天入地,任艺术想象自由驰骋,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塑造人世生活所不足以表明的英雄和恶魔。这也让我联想到彝族的《龙生万物图》、《玉兔咂酒图》等一大批富有浓郁神话色彩的古代绘画作品。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还有一部分是诗学理论。诗歌是诗学的基础,诗学诞生于大量的诗歌作品之中。彝族古代异常繁荣的诗歌创作,造就了彝族古人的诗学理论。汉民族最早的传统诗学理论是《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心雕龙》受到儒学、佛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构成了当时的主流话语系统。而几乎是同时代的彝族大毕摩、大诗人举奢哲、阿买尼等,却用诗体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长篇诗学著作。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一隅,用自己民族的宗教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来规范诗歌与诗学,用自己特有的审美观来观照诗歌艺术。他们特立独行,在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迥异于其他民族而独树一帜。彝族先人中还有布独举布,布塔厄筹,举娄布佗。这一个个常人少有耳闻的名字,却在中国各民族文学史和世界各民族文学史上,留下闪光的页面。彝族诗学是用诗体写作的,他们建立了自己独立的诗学体系。它将诗学理论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经历了一个由形象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形象的螺旋式的升华,让抽象的“教化”变成优美的诗句,这是彝人天才的创造,让人为之钦佩。能够在1500年前,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用诗体写出诗学理论的,非彝族莫属也。本书的二位研究者认为,彝族在诗歌格律方面的“扣”,在诗学理论中的“根、主、骨”等,都自成一说,在各民族的诗学理论中绝无仅有。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文字,有丰厚的诗学遗存,是民族的大幸,也是中华文化的大幸。彝学研究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一批学术先行者的研究成果斐然。20世纪50年代以来,又有大批学者源源投入彝学研究,开创了新天地。彝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是特别执著的。贵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一批一批专家前赴后继、长年不懈地工作,搜集、整理、翻译了一大批彝文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诗歌和诗学理论,此项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在四川、云南、贵州,如今都有强大的学术阵营在孜孜不倦地从事彝学研究。可以说,在国内外,彝学研究都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而本书对彝族诗歌和诗学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诗歌和诗学的研究中当如何更切实际,更上层楼?我想,似乎还能让分析的角度突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等级制、封建压迫等传统视角,更着力于多样化的无比丰富的生活本身,更着重于人性的研究,那样,也许会给阅读带来更大的享受。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学研究工作需要深入田野,需要埋头故纸堆,是一种滴水穿石式的艰辛创造,尊严与乐取并存。然而,学者们日以继夜快马加鞭,还是远远赶不上历史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二位学者对彝族传统诗歌与诗学的研究,是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未人,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出版有著作多部。本文选自余氏著《民间笔记》,题名《彝族史诗及其研究者》。)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后记

在《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出版之际,有一些话需要说明,有一些人必须感谢。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彝族传统诗歌研究》是一部以彝族传统的长篇诗歌为研究对象的书,它所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彝族传统长诗的内容和叙事、抒情艺术。在对一些长诗的研究中还特别考证了这些长诗的版本沿革情况,对于一些对不同的版本作出过贡献的演唱者,版本所有者,搜集者,整理者,翻译者,编者,出版者,少数研究者等还作了明确的介绍或者注解,这是为了让读者记住这些曾经不记名利为彝族传统长诗的保存做出过无私奉献的人们,是他们的伟大工作才使得许多彝族传统长诗被保留下来,流传至今,让后来的人们听到和读到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与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彝族文学概论》,《彝族民间文艺概论》,《楚雄彝族文学简史》,《彝族妇女文学概说》比较,这部《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发掘了更多的彝族传统长诗,许多长诗是通过集中的形式第一次向读者介绍,所以在上述的几部已经出版的彝族文学史论著作中都是没有出现过的。换句话说,这部书除了还没有介绍到彝族创世史诗和极少数其它长诗外,从介绍和研究彝族传统长诗、特别是彝族婚恋类长诗的数量上来讲,《彝族传统诗歌研究》所介绍的长诗超过了上述任何一部史论著作。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彝族传统诗歌研究》重点研究了彝族的英雄史诗,婚恋长诗,奇幻式叙事长诗,其特色又在于介绍和研究了以彝族传统五言诗的形式写作而成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长诗,我们把这一系列文艺理论长诗称作“彝族诗学理论长诗”,而且从“彝族古代诗学史”的角度给予了重点介绍和研究。 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之所以能够发掘到许多以前的彝族文学史论著作中都没有的彝族传统长诗,其原因之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彝族传统长诗逐渐被发现和整理出版面世,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许多关心彝学特别是关心彝族文学的热心人的无私帮助,他们无偿提供了许多已经公开出版和尚未公开出版的彝族传统诗歌材料。他们是:王继超,陈学明,张和平,陈光明,何积全,王子尧,陈世鹏,张培立,孔祥君,王勇,王显,王永朕,王昌富,罗曲,卢琴(阿鲁金乐)。在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原楚雄州文联主席芮增瑞老师,他不嫌麻烦、不怕辛苦多次向我们提供了《楚雄彝族文学简史》、《普帕米》、《赛玻嫫》、《逃婚的姑娘》、《彝族史诗选----梅葛卷》、《彝族史诗选----查姆卷》、《彝族当代文学》,和现在已经难以找到的内部资料《阿普多莫的故事》等。芮老是彝族文学史专家,他不辞年高以实际行动支持后学研究彝族文学的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还得到了西南民族大学曾明教授、罗曲教授,楚雄师范学院杨甫旺教授,贵州民族出版社苑志贤社长、陈光明译审,王子尧夫妇,贵州省体育学校高朝光先生,王继超译审,红河州文联阿里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书中的一些章节,曾经以单篇文章的形式在《贵州民族研究》、《贵州彝学》、《楚雄民族文化论坛》和其它论文集中发表。承蒙《毕节日报》刘群峰总编和张培立副总编的厚爱,选择了《彝族古代诗学史》在《毕节日报》上连载,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许多读者对彝族古代文学特别是文艺理论缺乏了解,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少读者是希望多多了解民族文学特别是民族文艺理论的。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理论家、贵州省文联余未人副主席拨冗为本书写了序言,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使我们今后继续搞好彝族文学的研究有了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有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书籍和资料、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的人们,我们谨在此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厚爱,衷心感谢你们对彝族文学研究事业的关心和支持!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7月1日2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彝族学者王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