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彝族古代诗文理论的精粹之作 ——读彝《诺素咪谷则》

作者:​刘兴祥 发布时间:2021-11-16 原出处:《贵州民族报·民族语文专刊》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诺素咪谷则》是一本由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撰,贵州民族大学王子尧教授译著的彝文文献经典系列·诗文论篇。该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精选了哎哺时期到明清期间的彝族先贤关于诗歌的一些经典论述,是一部彝族古代诗文理论的精粹之作,它为我们研究了解中国彝族文化发展史,特别是研究彝族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珍贵资料。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入选古籍经典出版项目

《诺素咪谷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文库》子项目《彝族古代及当代文艺理论》古代部分”,该书的内容是从大量的彝文古籍文献资料中遴选精译出来的,部分译文篇章还曾被相关权威专家人士贾芝、刘锡诚、刘魁立等专家誉为“民族文化天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们认为“《诺素咪谷则》全面地反映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实貌性和信息量。它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古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无疑处于领先地位。”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彝族民间藏书的不断搜集、发掘,彝文文献的精华逐步问世,彝文古籍整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我省彝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贵州作为彝文文献最集中的、最丰富的省份,整理、翻译、出版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彝文古籍的条件、时机已经成熟。为此,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从文献学的广义角度出发,策划了《彝文文献经典系列》这套书,内容包括法律、律法、农事、教育、军事、地理、哲学、诗文等方面,并以彝文原著精选经编、注音、意译对照,文尾注释的体例出版。这套书的出版,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的:“这是近三十年彝文古籍整理、出版经验与教训后的一次尝试,以期在专业性、系统性上有所突破,并争取在国家‘二十五’、‘十三五’期间完成。这套书的整理、翻译、出版,应有助于填补彝族古代文明史的空白,丰富中华文化宝库、、,揭开中国西南彝族历史文化的许多不解之谜。”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展现深邃的诗文理论

诗歌是彝族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古籍中的诗论必然就反映出了彝族对此文体的种种基本观点。诸如彝族古代文学的性质、作用及特点;彝族古代文学作品的构成;彝族古代作家与创作的美学原则等等。在研究彝族古代文学的理论方面,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佑夫等有关专家已多次在《民族文学研究》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对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时,他说:“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已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震动,是值得我们大家去认真研究的一项主题。”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已发掘、整理出版的《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族古歌》、《贵州彝族咪谷丛书》、《彝族诗文论》等彝文古籍中可看出,彝族古代诗歌的繁荣程度及完善的诗歌理论体系。译者真实地把翻译古籍原著中所选的诗例名篇都进行全面的精选意译,使读者亦赏亦析,让所有阅读者都能全新领略到彝族古籍中所代表的历史上处于鼎盛时期的古代彝族文学丰碑,从而较为全面的构建彝族古代诗学的理论体系,是本书的初衷。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更为重要的是,该书深刻阐述了彝族诗歌的创作要领和诗者的为文之道,如古代彝族女诗人阿买妮在《彝语诗律论》中这样写到:诗文代代传,代各有特色,评诗重文采,写诗义要深;诗义若浅露,请文不相生。诗文各有类,非可随意分。诗我写不好,来者自品评。……韵有韵的声,声有声的韵,要论声的韵,韵有多少呀!要谈韵的声,声韵多少呢?声韵如不分,诗文不成体。如要写诗文,须得懂声韵……文章讲音美,诗贵有韵骨,无骨不成诗,无音不成文。上下须相扣,头尾紧相押,诗骨要相应。文采看作者,笔力靠学时。世纪问诸事物,事物知多少,诗歌来体现,知多文丰富,学广出美诗……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这部《诺素咪谷则》是从彝族古代“羊皮档案”(彝文古籍)中精选整理、翻译出来的,有28个篇章,原文约两万四千余行,彝文、音标、意译总计约为五万二千余行。从其成书的年代及时间跨度上看,这些古籍内容上始于哎哺时期,中起魏晋,下迄明清时期;从精选古籍的表现形式上看,全书均是以五言的诗句构成,其内容涵盖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起源,文艺社会功能和创作过程,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题材的选取以及创作者的品德修养等。另外还有天文历法理论、哎哺八卦理论、人文科学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问题。这部古代典籍论著,不仅给人们研究彝族古代文学提供了一把钥匙,而且也将为人们研究彝族古代美学、思维科学到等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选诗篇精心编排

《诺素咪谷则》全部采用文库中的经典部分,精选精译,并用精当的科学理论去深化每一个章节的思想主题,每篇精选译文的后面都有附记,以便于研究者们考证查对。这部古籍全面地展示了彝族的古代文艺理论,它既是一部古代彝族诗歌理论典籍的集粹,又是一部对古代彝族诗文例赏析的精选文集。在我国民族古籍中,如此形式新颖论证奇特的古代文论实不多见。古老的彝族先民,早已涉足到了文学的领地,并经历了发展、成熟、鼎盛的过程,为我们留下了这笔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其意义非同寻常。这些精选古籍文学观点都有其全面性和系统性,具有质朴之美。这种美,无不体现于它的一些独特的古代美学原则。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所选的28篇诗文中可看出编译者的用心,既有《论历史和诗的写作》、《论诗的写作》、《经书的写法》。也有《诗歌的起源》、《诗歌的韵连》、《诗歌句相扣》等等。全面地论述了彝族五言诗歌的韵律扣、彝族文化的十要素、彝族史诗的抒情特色以及彝族诗歌的艺术价值等。编者在精选彝族典籍译论的过程中,将不囿于对原著译文理论观点的单调研究译述,而是在认真对照译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诗句的对称美和音律美,以便于读者对古代彝族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例如:在论述彝族五言诗歌的韵律扣中,提出了古代彝族诗歌语言追求音乐美——韵律扣。这种韵又可分为四十七韵,四十七韵让诗歌变得更能传情达意,起到了影响、感染、教育人的作用。而诗的十要素则将分别用译文对照论述彝诗的主骨、主根、诗架、诗连、诗音、诗思、诗色、诗影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在论及彝族史诗的抒情特色时,着重强调了记事和抒情并非完全分离,史诗古籍内容记事可借助情感,而情感也可寓于记事之中的道理,论证充分肯定了有史可依的十余位彝族古代文论家所提出的很有见地的论点。另外这部古籍还将研究的视觉伸向“论诗歌与写作的关系”、“论诗歌在民众中的推动力”、“论诗歌的积极社会功用”。把这些古籍中诗的内容进行解释、整理是一种极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其次是这一部彝族诗文论译著,它将会使彝族古代文论的原音重现,使读者有据可依,有典可查,并在具有雄厚的原文论证的基础上,对前面古籍诗中的译文内容论点都进行了综述,如:彝族古代诗文化的特点、社会功能、美学原则、哲学理念、婚姻始源等。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诺素咪谷则》所选取的诗例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多彩,能感人心扉,意味悠长,具有彝族古代诗歌的代表性。如彝族诗人布塔厄筹在《论诗的写作》一文中这样写道:彝语源流长,出口可成章。文中发空论,君命不褒奖,臣令不赞扬,事教不称赏。所有著书者,心里怎么想,笔下来表现,这样照做了,那样才完美。……古时奢哲说,写史理大根,有根就明详。又有先大师,布独布举他,也是这样讲:理根理主根,枝节且莫忙,祭师祖先祭长。所有写史人,若不抓根本,小事难弄清;理出大根来,小者自然明……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书的理论部分,则着重分析论证了彝族古代诗歌创作中的几种独特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对它所产生艺术感染力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全面考析。彝族诗歌是古代彝族先贤们在本民族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按照本民族文学欣赏习惯和文学审美的基本原则写成的,因而彝族古代诗歌有着它那极其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诗例赏析过程中,能获得一份心智澄明、人性纯美的人生感悟。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期以来,有许多研究者对少数民族的文艺理论都关注得不够,再加上民族古籍文献中翻译、整理、研究出来的东西不多,许多专家学者仅仅关注汉族的文艺理论,直到近些年来的《论傣族诗歌》、《彝族诗文论》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古籍文论的发掘、出版,许多专家学者才开拓了研究视野。《诺素咪谷则》是采取彝汉音标逐句意译的方法来进行译介的。它不仅是民族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启发未来研究者们的灵感,开拓其视野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精选译著力作。该书采用彝汉音标对照意译的形式,虽然这样会加大整理与研究的工程量,但译者以抢救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而辛勤劳作,他的这种自我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该书的成功推出增添了不少的色彩。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读罢此书,让我们对举奢哲、阿卖妮、布麦阿钮等古代先哲们深厚的诗文功底、诗歌的表达类型和对诗歌理论的高度概括有了理性的认识。可以说,他们的观点、方法和学说都极大地催生了古代彝族诗歌与诗学的成熟和发展。在当今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编辑出版这样的诗文理论集粹,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诗歌理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P6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原载:2014年《贵州民族报·民族语文专刊》三版。
作者:系贵州民族报社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