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工艺美术 > 名家追踪

一个伸出手并真正触摸到了大凉山魂灵的画家

作者:吉狄马加 发布时间:2005-01-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我是一个作家,常常谈到绘画,我就会从文学的角度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习惯把文学作为一种参照物来比较其他的艺术门类。这大概是一种职业习惯吧。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文学,我们中国文学或者说我们中国各民族的文学应该为世界文学贡献一些什么呢?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题目。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便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近十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的获奖作品除了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些作品,对整个世界文学而言均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贡献,他们的作品在不同层次上都在追寻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特性。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他的诗包含着一部完整的历史,体现了拉丁美洲土著文化的精神,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所有的创作,诗歌的创作、小说的创作、音乐的创作、绘画的创作等等。对于今天来说它们是多么地需要注入一种独特的文化色彩和重新倡导那曾经固有过的价值观念,而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存在着。它过去存在着,现在存在着,将来依然还会存在下去。这是不容怀疑的。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我说了这么一些,似乎离谈何昌林的画的艺术已经相差太远了。其实不。因为就是在这样一个心境和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我有幸看到了画家何昌林这样一组反映彝族风情题材的工笔画。可以这样说,这组画充分体现了彝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美学特质,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表现技巧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感染力。换句话说,我认为就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是别的艺术永远也不能替代的。首先这些作品在创作上体现的美学原则,都是从彝人这一土著民族本身的视野出发,并真正发现和寻找到了属于过个民族的神话。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批作品所表现的彝文化品格以及已经展示出的独特文化贡献,是无论怎样也不该被忽视的。可以看出,画家在画这一组画时,时时刻刻都将自身投入到了彝人的文化和古老的历史河流中去。画家的思维角度也力图在与所表现的人文、历史和生存环境衔接起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画家的眼睛是平静的,流露出一种温柔和安祥;画家的心灵是平静的,真有那么一种平静如初的状态。如果知道画家的生活和历史,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他重新回过头去观望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留在他的大脑深处和双眼里的一定是那样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许多不可解的东西。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要说这组工笔画的最大成功,那就是说它是画家经过多年沉淀和静观后的产物。用一种平等准确的眼光去反映不同民族的生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艺术家有一种对人类命运关注的精神和艺术的良知。用仰视和俯视(这里不是指艺术的观察角度,而是指心理状态)的姿态去阐释一个民族的生活,都是不可取的。前者会把一个民族最平常的生活描绘得离奇古怪,后者会以一个救世主(或贵族)的眼光和感受去梦想"拯救"他人。其实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是和他们的历史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群体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想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的行为都是违背人道精神的,也是对人类"多极文化"的排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人类的信息和高科技时代,然而文化的历程也表明随着种族的融合,多种文化将在同一个国家里并存。往往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对于作为个体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因为无可讳言,在多种文化的冲突中,我们民族文化中的许多优秀传统正在渐渐离我们而去,我们的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让人感到悲哀的事实。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个作家,我崇尚我们民族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和传统,我想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所以当我看到何昌林的绘画时,我的确为之而动容了。这一幅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在对一个民族的灵魂进行摄录。它在平静、自然的画面中,把一个民族对土地、河流、星辰、岩石的情感都艺术地符号化了,而它又是极端写实的。这就更难能可贵了。就象刚才说到的那样,只有那些深入到了一个民族灵魂中去的艺术家,才能真正目睹到这一切。这似乎又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只有通过血和泪的交融,只有经历过爱和梦的缠绕,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才会将它伟大而崇高的心灵世界向你开放,这是用武器和战争也永远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在大小凉山那绵延的群山中,古候部族和曲涅部族的子孙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生活着,他们是鹰之子,是神人支呷阿鲁的后裔,是永远崇拜祖先和坚信万物有灵的民族。我曾经告诉过一个外来的艺术家,在你没有来到这里之前,他们就按他们的生存方式已经在这生活了数以千年,今后他们也将会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存下去。在这里我是想提醒他,假如想以一个"救世主"的姿态来感召一个民族,是永远不可能触摸到这块土地的魂灵的。而这一点也正是作为画家的何昌林最成功的地方,他的肉体和灵魂已经和这个民族联系在一起了。他是在大凉山这块土地上取得成功的为数极少的优秀画家之一。他可以被我们认定为一种这块土地所养育的创作的生命现象,因为在此之前,许多外来的画家都在这个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我还想说的是何昌林对彝族精神世界的把握是极其准确的。他作为一个外来的画家,成功地发现了彝人的达观精神,发现了他们把生活和死亡看成一种自然归宿的心里结构。彝族固然是一个内向深沉的民族,但从根本上讲他们更有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不易察觉的。如果不是和他们有灵魂和心灵的沟通,是绝不会感受到这些含有血的滋味的电流的。尤其是对色彩的理解,对彝族三色文化的阐释。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何昌林把彝人所含有象征意义的生命符号都忠实地记录下来了,而这一切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完成的,没有留下一点让人碍眼的痕迹。我相信如果让一位人类学家来研究和欣赏这些跳跃着生命之源的艺术佳作,他也会从中看到一个民族对太阳、对火焰的眷恋之情。单从这一点讲,作为画家的何昌林你完全可以相信,你的作品是对我们这个世界"多极文化"的丰富和加入。这个曾被你千百次描绘过的、自由的、永远歌唱太阳和火焰的民族,将世世代代在这块彝语叫古洪木底的土地上生活下去,他们的家谱也将同他们的史诗一样会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直到永远。  1P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