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凉山精神力量与美丽风情的完美展示
2016年6月2日,电视剧《彝海结盟》剧组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拍摄红军过彝海一幕。 记者 李伟 摄
(凉山新闻网讯) 两年前,林书成调任凉山州委书记,一到凉山就去“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在红军布告前踯躅深思:“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汉彝贫民,都是兄弟骨肉……”
“彝海结盟”,使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黄粱美梦,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胜利,是中共党史上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光辉典范。
宣传红军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贯彻民族政策、加快凉山发展进步始终是凉山州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治州主题。
2016年10月至11月间,千里凉山村有谈,谈彝海结盟;寨有议、议彝海结盟;街有歌,歌民族政策;巷有颂,颂工农红军。
当年10月24日始,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凉山州委出品,凉山州第一部电视连续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彝海结盟》,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播出。凉山观者如山,该剧收视率一路飙升,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诞生的一大批优秀影视剧作品群芳斗艳中脱颖而出,好评如潮。
《彝海结盟》激发起凉山人民爱党爱国拥军的荣光自豪,激发起凉山人民脱贫奔康的时代精神、坚定信念和坚强力量。
《彝海结盟》强力推进凉山文化大繁荣
电视剧《彝海结盟》的创作主题思想鲜明,红色主题与少数民族风情的高度结合是《彝海结盟》最耀眼的特色。该剧生动揭示了以小叶丹为代表的彝族头领和一批奴隶不断觉醒,最终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成为工农红军中的第一支少数民族队伍的过程,很好地诠释了长征是战斗宣言书、播种机、战斗队的思想;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形象,特别突出展现了刘伯承等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在完成先遣队的任务和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中表现出的高超智慧和民族大义;民族特点浓厚,苍天彝海,民族服饰、山寨部落、弓箭长矛等等民族风情,在这部戏里面起到了很强的渲染,它使人们眼前呈现了一种不了解的世界,有一种强烈的欣赏;情节起伏跌荡,对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原则把握到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优秀的成就。
这是凉山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以此为引擎,凉山文化大戏春雷声声、精彩纷呈,2017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精彩展示了五彩凉山的大美风光和民族风情,首部彝族歌剧《彝红》演红祖国各地,电影《我的圣途》,火秀《阿惹妞》等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大型电视纪录片《彝问》在央视热播,电视连续剧《索玛花开》给中国影视界吹来独特清新之风,《魅力中国城》展演震撼全球观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在西昌举行,凉山男子群舞《生在火塘边》潇洒夺魁……
火把节乐了山乡、邛海湿地惠民音乐会陶冶情操,广场舞、农家书屋遍及乡村,文艺新闻创作佳品不断……凉山文化强州、文化惠民大手笔展现大境界、驶入发展壮大的快车道。
《彝海结盟》深刻激起凉山人民爱党爱国情怀
去年8月19日,凉山彝族小伙高阿锋,在河北易县舍己救人牺牲,迅速引起全社会轰动,凉山人的品德和形象受到全国各界称赞。
凉山人民有着爱祖国爱家乡的光荣传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养成爱国爱家、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行和行为,涌现出了一生甘走马班邮路的王顺友、数十年如一日向路人免费送水的“开水爷爷”、身患“渐冻症”却依然坚守岗位直至去世的白衣大夫等感动凉山、感动四川、感动中国人物,引领着凉山社会的进步文明。
当年红军进凉山,冕宁石龙桥、城厢镇“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杀猪宰羊慰劳红军。红军释放了监狱里“坐质换班”的彝人,彝人用美酒迎接红军,小叶丹首领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北上抗日。
爱党爱国成为凉山人民的内在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凉山儿女出川杀敌、修建乐西公路和小庙机场为抗战后方提供交通保障、源源不断捐资捐物支援前线。特别是配合解放军剿灭肃清凉山国民党残余、建立我国第一个州级彝族自治政权,支援三线建设等,凉山人民都作出了无私的卓越贡献。
三中全会以后,凉山人民苦干不苦熬,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开发促大发展,凉山变化日新月异。
十九大以来,凉山人民在州委坚强领导下,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前正全面展开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保证于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谱写“中国梦”凉山华美篇章。
《彝海结盟》大力弘扬凉山人民民族团结传统
看着《彝海结盟》,藏乡木里传出民谣:“修房建屋学藏族、夫妻恩爱学苗族、邻里和睦学蒙族、热情好客学彝族、脱贫奔康学干部”。木里是全国最稳定藏区之一,县委、县政府2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4万各族人民正团结友爱互学互助脱贫奔康。
今年我州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蓬勃生机。
以组织推动为先导,建立健全机制、高位高效推进,形成上下联动抓创建的工作格局;以教育引导为推动,筑牢思想根基、打牢基层基础,唱响同呼吸、共命运的主旋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六进”和模范单位创建、军民共建、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创建全国、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40个,评选表彰模范个人896人,西昌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州国税局、木里县、昭觉县等2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消除深度贫困、决战同步小康,增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深入推进“七个一批”行动计划和23个年度专项方案,2016年实现454个村退出、11.3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9%,2017年完成500个村退出、13.47万人脱贫任务。实施两轮“交通大会战”,全州公路总里程达27158公里,建制村通村通达、通村硬化路分别达99.9%、64.2%。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6项国家艾滋病防治指标完成率达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以维护稳定为保障,推进依法治州、建设平安凉山,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凉山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以脱贫奔康统揽示范创建,以示范创建加快脱贫奔康,探索走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之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蓬勃生机。
2017年12月26日,国家民委发文,命名凉山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
《彝海结盟》强力激发凉山人民加快发展的力量
《彝海结盟》的热播,宣传了凉山的特殊历史和独特风情,大大提升了凉山美誉度,推动了凉山全面发展。
全州深入推进产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稀土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应用基地、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州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积极融入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依托攀西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其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总体布局与重点区域、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做强县域经济,夯实底部基础。2016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4亿元,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装备制造、药品食品及信息化“4+1”现代工业产业不断壮大,以核桃为主的“1+X”林业生态产业、“果薯蔬草药”农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全域布局,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19.1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大凉山”农产品商品率达90%;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围绕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技术创新等实施精准招商,成功举办四川国际文旅节、西昌国际马拉松、科博会凉山主题日等节展赛事活动,2016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7个,协议引资504.4亿元,到位州外资金499.8亿元。
电视连续剧《彝海结盟》完美展示了凉山的光荣历史、精神力量、奇特风情。依托奇丽风光、继承宝贵传统、发扬坚强力量,凉山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决胜脱贫奔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凉山。
(记者 胡正清)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