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篮球场上的老头上的老头给我的触痛

作者:发科 发布时间:2016-07-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刚来A城上班,到处寻租房子,然费尽周折无觅处,后在同事的帮助下找到一间城郊的农户房子,旁边是县委党校,内有一篮球场。球场场地坑洼不平,球架锈迹斑斑,篮筐略有倾斜,看来很有些年头了。晚饭后,经常去打一会儿篮球,可能是场地不好的原因,来打球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小孩儿。在周围散步、玩耍的人倒是不少。某一下午,自己一人无趣的投篮玩耍,一个经常在场边来回散步的老人走了过来,我也礼貌性的搭讪了几句,一起投了几个篮,老人转身又去走步。
 
  次日在球场上再次与老人相会,他问询了我一些个人情况。得知我是来自凉山的彝族,老人家义正辞严的开始数落彝族同胞的无知、封建、落后、固步自封,特别是对凉山的彝族人民有无数诟病。虽然老人的言辞有些偏激,但彝族人民今天的模样确实是挺悲哀的。在家的年轻壮士整天三五成群要么迷恋于酒、要么蚕食毒品,害得家破人亡;外出务工者,逢年过节回乡时个个头上万紫千红一点绿,摆弄着一副衣锦还乡的模样,引得浑身鼻涕的孩童满眼是羡慕;从事本民族文化工作者,有人写书作诗尽是哗众取宠,有人打着民族文化牌兴歌赋曲,实为名利生计,挂羊头卖狗肉罢了。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彝族知名音乐人,作品老气横秋、无病呻吟,永远都是“悲情”的旋律一以贯之。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我们的民族误入歧途:婚丧嫁娶的攀比愈演愈烈,偷奸耍滑的伎俩已成为厮混街头彝人的求生技能,置民族尊严于不顾。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彝族同胞走出大山,涌入沿海城市等一线大都市,这彰显了我们与时代同步,市场接轨,是彝人追求进步的缩影,无疑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然而近年来,在外务工就业的同胞返乡成潮,工作难找,怨声四起,这其中有市场经济低迷的客观因素,最主要还是我们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团结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凝聚力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民族,在如今法制日臻完善的中国,面对包罗万象的矛盾,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前之所以许多用人老板不喜欢招用彝族同胞,就是因为一旦与用人方产生分歧,聚众滋事成为我们首当其冲的处理方式,有人以此尝过甜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落得企业老板“闻彝色变”。这一切都是一部分彝族人胡作非为酿造的苦果,可却成了大山里外出打工的彝人不可翻越的鸿沟。穿梭在工厂与工地间,亮出身份证即被拒绝的尴尬一幕频频上演,偌大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城市能欣然接纳我们,于是乎我们在穷乡僻壤处独隅一方,看那“贫穷依旧”,每日重复“昨天的故事”。
 
  欣慰的是我们的同胞日渐重视子女的教育,几十里外的县城,彝家老人携孙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画面已成一副震撼人心的风景,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改变我们旧面貌的根本。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尊严,希望我的同胞们从善如流、见贤思齐、不忘初衷,做好彝人中的“自我”,凝聚奋进的合力,让我们每一个彝人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活得有尊严。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