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儿时的马灯

作者:李学能 发布时间:2015-04-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十.一”长假期间,应朋友之邀,到离城较远的一个山区农家乐游玩。晚餐极为丰盛,山珍、野味、绝对的绿色食品。夜幕降临,主人点亮了满屋子的马灯,那浓浓的青松毛香味混杂着淡淡煤油气息的味道,让我浮想联翩,许多童年往事即刻涌上心头。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点电灯是农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何况一年360天,没有多少时日是有电的。煤油灯或马灯就成了农村家庭照明的必需品。我家也有一盏马灯,那是我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时发的。我家那盏马灯不论外观、做工、材质以及防风、耗油等等性能都比左邻右舍家的马灯好,那盏马灯陪伴我渡过了一个个不眠的长夜,马灯留给我的记忆应该说是既苦涩又温馨。
 
  从我上初中时起,我家那盏马灯就成了我专用,家里人只能用煤油灯。那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尤其是农村学校,布置的作业更少。在灰暗的灯光下,草草做完作业,就认真看小说是我读初中时的习惯。读过几年书,又在外工作过几年的父亲,对我爱看书是既高兴又生气。每当我做完作业偷看他书柜里那些大部头的书籍时,把我骂得个臭死。懵懂无知的我,那时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从我母亲那里得知,父亲是生怕我书读不好还搞成个近视眼,何况那些书籍,当时属于禁书。那时父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至少我现在是个近视眼,这就是不听老人言的后果吧!
 
  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昆明如何如何、成都如何如何、贵阳如何如何,我多么羡慕长大后能到父亲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走走。尽管那时我没走出过大山,也没见过大城市那彻夜闪亮的流虹霓彩,但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经常勾勒着一幅属于自己的城市亮丽图画,常常渴望着这黑夜也能像有太阳时一样的光亮、温暖。于是,读书,就成了我的嗜好。当然,在那个年代,没人能读得懂我,更没有人去理会我。在左邻右舍的眼里,我只是一个小乖乖,甚至于学习成绩好,也是因为他爹文化程度高教出来的。
 
  长大了,我离开了那个小山村,融入了城市生活,也走过一些大城市,见到了华灯齐放的不夜城,享受并欣赏着那风格各异的彩灯、霓红灯。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却更加思念儿时的那盏昏暗却又柔和的马灯。 未曾想到,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却意外地在一个偏僻山区的农家乐发现了马灯,我不禁自问,难道这是一种缘分吗?也许这家主人也对马灯有一段不了情吧!
 
  岁月如梭,那些马灯下的岁月,于我就只能是一种遥远又遥远的念想了……
 
  (作者:李学能(彝族) 单位:楚雄州直机关工委)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编辑: 阿着地 发布: 阿着地 标签: 儿时 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