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忆读书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我已是16岁的青少年。经历了国破逃难的痛楚,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长大报效国家的志向在心中萌生。当我18岁高中毕业,便投笔从戎,离开了故乡安徽,离别了生我养我的皖北平原。
参加革命后,南下四川、西康,早晨出发,晚间宿营,读书的机会时间不多的。到达西康三年的清剿土匪,我均在连队任职,虽有闲空读书,由于连队书报极少,想读书也读不到多少。
1953年2月进军凉山,我在支队部任主任文化教员,上级发给支队的图书报刊均由我保管,加之连队分散各地执行任务,我空闲书的时间自然多了。
在金阳县的百草坡驻扎一年,人烟稀少,面对群山,每天的大部时间是坐在帐篷内外阅报刊图书,有时也写点短文报道部队在彝区开展工作的情况和消息,生活充实多了。辄不感到身居丛山之中的无聊和寂寞了。
1954年10月转业地方,遇到了民改,我数时间在乡村野岭奔走,又无条件读书看报了,但由于工作紧张,虽读不到书,也无空虚之感。
最为难过的日子,是十年动乱、文革期间,成为异类,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读书学习的机会。此时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痛、什么叫苦。失去人身自由,才是最大的不幸和痛苦。
文革结合,改革开始,党的政策逐步走上正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多了,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逐渐提高了认识;对待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和问题,也能较客观地看待了。
几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可陶冶情操,可增长知识,保修心养性,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一副良药。不知别人有无如此体会,而我是深有此感的。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