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阿细跳月

作者:老野鹤 发布时间:2005-08-03 原出处:电视散文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一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随着一阵舒缓的阿细长笛声,我踏上了阿细跳月的原生地――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区。西山区古时为阿欲部山的一部分,后因这里森林茂密,长年葱翠而被称为屏翠山,屏翠山在弥勒县城的西边,故从民国初称之为西山区。弥勒西山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区,故西山又称阿细西山。阿细人现有人口17万,星罗棋布在云南省的弥勒、路南、泸 西、邱北、文山、华宁和昆明市县的山区或半山区。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以热情奔放,场面壮观而称著的〈〈阿细跳月〉〉被誉为彝族精神的象征。你看,阿细人身着节日的盛装,扛着大三弦参加阿娥阿者节来了。在一个青山怀抱的山凹里,由四百多个阿细青年农民组成的阿细跳月表演队在表演原汁原味的阿细跳月,从而拉开了阿娥阿者节的序幕。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阿细跳月,你听,铿锵有力的大三弦声,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你看,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轻盈优美的舞姿……这欢乐优美的歌舞,洋溢出阿细人对生活的自信,豪迈与乐观之情。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驱车从西三镇镇政府所在地的花口龙潭出发,半个小时后就来到了绿树怀抱的经有关学者专家选定的可邑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自然村。该村的旅游内容以古老的蜜技嫫森林,原汁原味的阿细跳月,回归绿色世界,农家乐等为主。在距可邑村两千米处的三座山顶上有碉堡似的建筑,这就是远古时候阿细人的烽火台,用于传递各种信息。经修复后的古老的烽火台,现在用来传递游客到来的消息,收到信息后全村男女老少到寨门口跳起阿细跳月迎接贵客。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人流,我们又来到了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欢乐的阿细跳月的场面。这就是弥勒县西三镇的镇政府所在地,为了推动阿细跳月的健康发展,每年的四月八日,西三镇镇政府在这阿细跳月的广场里举行阿细跳月节。阿细跳月节以“绿色、旅游、快乐”为主题,同时进行民间民俗文艺表演,从而吸引了周边的彝族各支系群众前来参加阿细跳月比赛及其他活动,整个活动集中体现了阿细人的深厚的文化的底。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呵!阿细跳月,令人情潮澎湃的阿细跳月;令人百看不厌的阿细跳月;令人歌颂不尽的阿细跳月呦!是谁缔造了你的肌骨?又是谁成就了你的美名?我带着这一问题,走访了阿细老毕摩(毕摩为彝族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又兼祭师和巫师。笔者注),老毕摩们亮开了浑厚而深沉的歌喉,唱起了被学者们誉为人类创世纪史诗的《阿细的先基》: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的那一代,远古的那一年,阿细山上住着一对爱神 :男的是勇敢顽强的猎人阿者。阿者的箭法最准,他一箭就能射死一只野猪。女的是象月亮一般美丽善良的阿娥,阿娥的手最巧,她一天就能织出九拾九尺麻布。阿者和阿娥相依为命,就象月亮离不开太阳,星星离不开月亮,过着蜜一样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大地连年干旱,一对饥饿的公羊竟然为了一匹枯草而大动干戈,四只猗角撞击而出的火星点燃了焦灼的大地。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阿者惦念家中织布的阿娥,于是,他心急火燎的呼唤:“阿娥――!阿娥――!”面对滚滚而来的大火,在家织布的阿娥心系在山上打猎的阿者,于是,她柔肠寸断:“阿者――!阿者――!”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火无情地吞噬着山林,威胁着阿细人的生命安全,于是,阿者擗下一枝青刚栗枝从自己的跟前开始扑火,他一面扑火一面呼唤妻子:“阿娥!”阿娥也从自己的家门前开始扑火,她一面扑火一面呼唤丈夫:“阿者!”就这样,在山上的阿细人跟着阿者扑火,在家里的阿细人跟着阿娥扑火,他们虽然赤膊赤足,但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大火处又多沟沟坎坎,坑坑凹凹,大地被烧得炽热,又多火桩荆棘,但这些阿细的先民们,在阿者和阿娥的率先垂范下,不断地交换着左右脚,躲闪着跳跃着身子扑打熊熊燃烧的大火。不知过了多久,分别由阿娥和阿者率领的扑火队在一座红土裸露的山岗上相遇了。然而,阿娥和阿者又分开了,为了扑灭远处的大火,他们又分别奔向了另一座山头。三天三夜后,这场蔓延大地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面对焦灼的大地,阿者感到恶火攻心,他心系阿娥率领的扑火队,思念美丽善良的妻子,但他不知阿娥是死是活,心想此举凶多吉少。于是,阿者痛不欲生地一声又一声地呼唤:“阿娥――!阿娥――!”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娥――!阿娥――!”万峰耸峙的山谷间也回旋着阿者那布谷啼血般沙哑的呼唤声。众人听着这一声声心灵的呼唤,不禁潸然泪下。于是,他们就为这对爱神而向老天爷祈祷,然后又跟着阿者一声声地呼唤:“阿娥――!阿娥――!”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猛然,在那山天相吻的远方传来了阿娥那兴奋的应答声:“阿者――!阿者――!”于是,两队人马便高举着扑火的树枝,口中高喊着“阿娥,阿者”的名字,在红土裸露的山岗上相汇了。这时的众人们,早已没有了人样:他们,有的头发被火烧焦了,有些人的脸被火烟熏黑了,有的人脚被扭伤,有的人手臂被摔断,而更多的人的衣裤则被大火烧毁了,他们几乎是赤着全身,身上有着鲜血淋淋的伤口和结了血痂的黑色的伤疤。这些形状各异的伤口和伤疤,乍看还象是专门涂上去的美丽的图案。这些衣不掩体的阿细的先民,有的有幸找到了棕片,有的有幸找到了芭蕉芋叶子,有的有幸找到了绿叶青枝,有的有幸扯到了地板藤……于是,他们就用棕片、芭蕉芋叶子、绿叶青枝,地板藤遮围下身,而有的人只找到很小的树叶或棕片,根本不够遮围下身,就把树叶或棕片当作面具戴在脸上。还有一些人,什么遮羞物也没有找到,但又羞于别人认出自己,就干脆把自己的脸抹黑了……劫后余生的喜悦之情,使这些阿细的先民们忘了衣不掩体。他们就这么欢呼着,拥抱着,跳跃着,就连残肢断臂的伤者也跳起了笨拙的舞蹈,欢庆着阿细人的劫后余生。在欢跳中,阿者偶尔弄响了背在背上的弓弦,悠悠的弓弦声十分动听,于是就引起了阿者的联想,于是就造出了最初的助跳乐器三弦。从此之后,每当月明风清之夜,阿细人就点着燃篝火,追忆起这段感人的故事,就跳起了欢乐的阿细跳月。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阿娥和阿者的故事就写进了阿细人的生活;阿娥和阿者的故事就写进了举世著名的《阿细的先基》。于是乎,每当阿细小伙子邀约小姑娘们跳阿细跳月时所唱的第一句歌声是高亢嘹亮的“阿娥――!” 阿细姑娘应答小伙子们进行阿细跳月时所唱的第一句歌声是舒人心绪的“阿者――!”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娥和阿者是阿细人永远的一对爱神,阿娥和阿者是阿细人急公好义的楷模!阿娥和阿细人永远同在;阿者和阿细人永远同在。阿者是阿细人的天,阿娥是阿细人的地;阿者是阿细人的热又热(《阿细的先基》中把太阳称为热又热),阿娥是阿细人的明又亮(《阿细的先基》中把月亮称为明又亮);阿者是阿细人的春风,阿娥是阿细人的彩云;阿者是阿细山上尖尖的尖峰(《阿细的先基》中说尖山是雄山),阿娥是阿细山上团团的山峦(《阿细的先基》中说团山是雌山)。如今的阿细人,都是阿娥和阿者的一脉相传的传人,每一个阿细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阿娥和阿者;每一个阿细人都是急公好义的阿娥和阿者!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一轮又一轮地跳着,一场接一场地跳着。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听罢老毕摩的歌唱,知道了阿细跳月的内涵。呵!阿细跳月,那笛子与三弦的相伴,那木叶与月琴的交融,那一对对恋人的相偎相依,是恋人们心心相印的勇跃展示。那铿锵有力的阿细跳月的乐曲,是劫后余生焦灼大地上的喜悦之情;那左右轮换的快迅跺脚拍手,是红土热风托起高原的红太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从节奏上分,可分为老年乐和青年乐两种。老年乐以小笛子,木叶,四弦,三弦,二弧,三弧为主要乐器。男人弹奏乐器而跳,妇女们则拍手曳腿而跳,伴唱即兴抒情的五言歌,其中特点是动作含蓄而舒缓慢卷,情感内蕴而抒放,喜而不露,欢而不狂,专注执着,谐趣横生,具有清郁馨香的山野遗风是老年乐的一个特点。青年乐则由一人带队吹哨,男方鸣笛引弦,女方拍手相迎,一进一退,起落有致,高潮时常伴有“哦!哦!哦”的欢呼声。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的乐器与蹈具都是就地取材,譬如:木头、竹子、树叶、羊皮、牛皮绳等等。甚至于早已废弃的通洞钱也被阿细人用来做成一种叫做“霸王鞭”的道具,在阿细跳月的三步乐中使用。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乐是阿细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突出了阿细音乐中特有的“135”核心韵律,每一句弦声笛韵都能对译成完整的阿细五音节句式。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产生于阿细人的劳动和生活中,所以阿细跳月与劳动,生活以及庆祝、欢迎、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二月初三这天早上,我与中外记者采风者一道走进了一个叫何万的阿细山寨,来到了阿细祭火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阿细祖先中一个名叫木灯的毕摩花了3天3夜的时间,终于在这一天钻木取火成功。于是,阿细人把火称为“木灯”,并把木灯毕摩尊为火神。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这一天,阿细男子就会赤身裸体,有的用棕片蒙住脸,有的用绿叶青枝或者地板腾遮住下身,而有的阿细祭火娃则干脆赤着全身,就连那“小鸡鸡”也绘上各种与火有关的图案。这些阿细祭火人簇拥着火神像,由年长的毕摩完成钻木取火的过程,并带领队伍沿街游祭火神,跳起笨拙而原始古朴的舞蹈。据有关人士介绍:阿细人祭祀火神的活动从隋朝开始就延续至今。阿细人之所以不会因为这几乎是赤身裸体的狂舞而感到难为情,因为当年,阿者和阿娥率领的扑火队在山岗上相聚时,就是这样衣不掩体的,当时的人们,身上有着形状各异的伤口和伤疤,有的人脚残了,有的人手断了,但他们却无法抑制扑灭大火的喜悦之情,用残肢断臂跳起了笨拙的舞蹈。如今的阿细人,不过是借祭祀火神之机,把当年的情景排演一下而已。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人的祭祀火神的活动是人类仅存的原始裸舞与人体彩绘的返朴归真以及阿细人对火的顶礼膜拜的最形象的注释。阿细人认为,是木灯毕摩钻木取火的成功才使阿细人告别了洪荒,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年代。但是,火又是个很无情很神秘的东西。由于阿细人不能很好地控制火,就把火也视为有神的东西。阿细话中的“木灯赛”就是“火神”之意,“木灯赛鲁”就是“祭祀火神”的意思了。既然是“神”,就得给予祭祀。于是,为了祈求火神永远造福人类而不再肆虐害人,阿细人每年都要举行这种原始而古朴的祭祀火神的仪式。在这原始古朴而又狂欢的祭祀火神的场合,更是少不了被誉为彝族精神象征的阿细跳月!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始终伴随着火的活动。阿细跳月从扑灭那场蔓延的大火演化而来,又被阿细人用来对火神的歌颂与祭祀。由此可见,祭祀火神跳的阿细跳月属于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火神跳的阿细跳月成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祭祀火神场上的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献给火神的特殊的礼物!你听,三弦声,竹笛声,木叶声,把掌声,脚步声交汇成热情奔放欢快愉悦的阿细跳月进行曲。于是,一个个阿细跳月的美丽舞姿,成了摄影爱好者们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定格!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看,一群阿细姑娘手里拿着两块小木板走来了,小木板上还栓着两尺长的红绸布。你知道这两块小木板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不知道了吧?那姑娘们会告诉你。原来,这两块小木板也是阿细跳月的一种道具,据说与古时的钻木取火有关。姑娘们手中拿着的木板,代表古时用来钻木取火的木头,而那两块鲜艳夺目的红绸布,则代表熊熊燃烧的火焰。于是,就有了这用木板拍打的别具风情的阿细跳月。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细跳月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此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那就是凤凰山寨的阿细农民段家先。以前,阿细人用的三弦都不大,老年乐和青年乐也只有节奏上的区别,没有大小三弦之分。直到1936年,凤凰山寨的阿细农民段家先认为当时的小三弦不足以表达迸发的激情,并亲自制作了一把弦筒直径为50公分,总高1.75米,重25公斤的第一把特大三弦。该大三弦音调雄浑热烈,气势磅礴。栓弦的铁皮上装有松动的铁皮,每当弹奏起大三弦,铁皮就会相互碰撞,咚咚的琴声和唰唰的铁皮的撞击声具有万马奔腾,千鼓擂动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因而,特大三弦一面世就在阿细西山引起轰动,阿细青年纷纷仿效制作大三弦。段家先因此而被誉为大三弦之父,他亲手制作的第一把特大三弦被称之为大三弦之王。特大三弦一般用于伴奏,大三弦是阿细跳月的灵魂,也是彝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的瑰宝。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随着阿细人的历史和发展,流下了很多辉煌的足迹:早在1936年,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云南地下党与弥勒籍的彝族将领张冲联系,组织阿细跳月队上昆明进行抗日宣传,引起省城轰动。这是阿细跳月第一次走出山寨,登上城市舞台,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抗日战争时期,由卢汉,张冲等人率领的三迤健儿奔赴抗日前线,特别是由张冲率领的184师在台儿庄战役的禹王庙战斗中痛击日本侵略军,为三迤各族民众争了光,阿细跳月队随三迤慰问团奔赴抗日前线,为部队官兵送去了亲人的问候!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引下,《阿细跳月》如烂漫山花,争奇斗妍。段家先等阿细农民扛着特大三弦三次随队上京演出,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阿细跳月队与毛泽东主席合影留念这张巨幅照片,既是段家先的骄傲,更是所有阿细人的骄傲!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这次国庆大典上,在那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阿细跳月队队长龙介仁身穿阿细麻布褂子,腰系麻布花条围腰,代表中国彝族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锦旗,龙介仁兴奋地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我是云南彝族的阿细泼!1954年,由原弥勒彝族自治县县长龙介仁率领的阿细跳月队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远渡重洋,赴波兰华沙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阿细跳月》一举夺得国际金奖。 自改革开放以来,弥勒县“阿细跳月协会”和“阿细跳月艺术团”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珠海,海南,香港等城市及日本等东南亚各国。  1988年,“阿细跳月”参加全国广场舞蹈比赛又荣获优秀节目奖。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弥勒县组织了200人的阿细跳月表演团参加世博会开幕式和开园仪式……阿细跳月和阿细跳月艺术团作为阿细人民的使者,广泛地进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多次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声誉。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直以来,《阿细跳月》这朵民族文化艺术奇葩,以其粗犷豪放而又轻盈柔情,欢快热烈的艺术形式,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关注,使其成为不同形式的艺术品: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著名的导演兼摄影家牛山纯一先生就把阿细跳月拍进《云南民族风情录》的电影记录片中。由云南艺术学院编排的《她从画中来》,也以大量的篇幅展现了阿细跳月这一劫后余生的颂歌。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和云南省杂技团以阿细跳月为素材,编演了杂技《阿细跳月》,并在国际上获了大奖。《阿细跳月》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还写进了我国基础音乐的教材中。《阿细跳月》不仅为中国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而且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早在1986年,美国乐坛就把《阿细跳月》例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白宫午休时常放《阿细跳月》。国际友人马海德在西山与阿细人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参与了阿细跳月而赞叹:“阿细是一个欢乐的民族。”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看了阿细跳月情不自禁参加表演后高兴地说:我又年轻了10岁。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对世界音乐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独行特立的,大三弦为中国民族中唯一的超重低音。我的网朋友“紫雪满天”这样评价《阿细跳月》对世界音乐的贡献:阿细跳月最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是它对五拍子节奏的运用。音乐中最常见的节拍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八拍子和九拍子。五拍子的运用由于在拍点的掌握上很困难。所以,尽管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想要对其操作而却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阿细跳月将五拍子运用得恰到好处,没有以往做出来的很唐突的感觉,这在世界音乐是上都算得上是一个伟大发明。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省正向旅游大省迈进,阿细同胞更加意识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弥勒县于1995年率先成立了阿细跳月协会,协会一致推举毕华(女)为该协会的第一任会长,并多次举行了阿细跳月的比赛活动。从此以后,各种形式的阿细跳月比赛活动在阿细西山区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1996年火把节期间,由牛山纯一先生带领的日本铁木真音像公司到弥勒县的阿细西山拍摄阿细跳月的盛况。昆明地区的“昆阿(昆明阿细)协会也活动频繁,他们多次到该市西山区海口镇上哨和下哨的阿细村进行寻根活动和以阿细跳月为主的文艺活动,多次派人到弥勒西山进行阿细跳月交流活动,从而增进了团结和友谊。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米轨铁路上轰鸣行驶的小火车,把我带到了叶子花开的边陲重镇――开远市。这里,曾是腊玛古猿生存繁衍的家园,一个在古彝语中称之为阿(读e)迷州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纯朴热血的阿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山寨,来到泸江河畔和开远的各族人民一起倾洒汗水,建设新的家园。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叶子花开过一茬又一茬,如今的泸江河畔已矗立起一座高楼立林的现代化城市。四十余载的光阴,不觉使当年的青丝黑发的阿细青年们也染上了秋霜,他们的步履也不如当年那么轻快灵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也随着城市的繁华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没有谁能忘得了阿细跳月。不管离开故土多少年,那熟悉的音乐,那轻快的节拍,一样令他们热血沸腾、青春焕发。为此,旅居开远市的阿细人自发组织成立了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热情支持下,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把原汁原味的阿细跳月完整地展示给开远市人民。 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会长岳佩峰告诉我,该协会是一个以弘扬阿细跳月艺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的群众团体。阿细跳月不仅是联系阿细人的情感纽带,也是充分展示民族风韵的一个大舞台。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当盛大节日,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会员们,就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纷纷从工厂、矿山、机关大院走出来,吹起竹笛、弹响铮铮的大三弦,以激情飞扬的舞姿,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构成了一道 叶子花般迷人的民族气息浓郁的美丽风景线。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呵, 清脆的竹笛声在呼唤乡情;铿锵的大三弦声在呼唤阿细山寨火塘边的记忆。阿细跳月跳到哪里,就能把欢乐与祥和带到哪里。阿细跳月,既是阿细儿女乐观的如火情怀,阿细跳月,又是阿细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歌颂!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色的土地,青翠的松柏,这是阿细跳月的故乡。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是山岗上的马樱花,她开得是那样的姿情怒放,无拘无束;阿细跳月是蓝天里的五彩云霞,她是那样的绚丽而又悠然自得;阿细跳月是少男少女们的心曲,她们借助阿细跳月的旋律,向心上人吐露着最真挚的情感;阿细跳月是一束五彩线,她把两颗飘浮不定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看,一个天合地作的爱情故事又将在这里上演……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圆圆的月亮哟,横贯长空的银河!阿细人与月共舞;阿细人在银河下跳月;阿细人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跳月;一曲又一曲的阿细跳月声中,熊熊燃烧的篝火幻化成一轮初升的太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天来到了,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梨树开花了,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桃树开花了,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兴是今天,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快乐是今天!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笛子吹起来,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弦弹起来,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月跳起来……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人把这热爱生命的赞歌,唱得风风火火;阿细人把这热爱生活的舞步,跳得气势磅礴。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哦!阿细人,他们有着火一样的火烈。他们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一个民族;他们是唯一一个祭火的民族;他们是以龙虎为族称的民族,他们在阿细跳月中展现着渊源流长的龙虎文化。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的,每一个阿细人,都具有大山的性格;每一个阿细人,都具有龙虎的气魄。正是融进了大山的性格;正是融进了龙虎的气魄,阿细跳月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与浓浓郁郁的生活气息。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细跳月,既是情感的迸发,又是力量的拼搏。你看,这是一个火把节的场面,下雨了,泥巴稀了,但那稀泥,粘不住跳动的脚步;雨水,泼不息心中的激情;小姑娘的把掌也拍肿了,但那心尖尖儿还在发痒;小伙子们累得直不起腰,一任汗水洗涤岁月沉积的疲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哟!哟!哟!哟!哟!哟!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啊、阿细跳月。阿细人把阿细跳月跳得气壮山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嘿!嘿!嘿!嘿!嘿!嘿!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啊、阿细跳月。阿细人把阿细跳月跳得响彻云霄: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赛!赛!赛!赛!赛!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啊,阿细跳月,你是春天的舞姿;你是中秋的月亮;你是举世著名的与月共舞!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踏着阿细跳月的旋律,我又手执DV摄像机走进一个阿细山寨,有一个阿细人知道我是前来了解阿细跳月的情况后对我说:我们阿细人可以没有酒喝,可以没有肉吃,但我们阿细人不能没有阿细跳月。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赞同地点点头。是的,阿细跳月是阿细人勤劳勇敢的特征;阿细跳月是阿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旗帜;阿细跳月是阿细人与月共舞的民族风采!所以,有阿细人的地方就有阿细跳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了阿细跳月,就意味着阿细人的生命之火不再燃烧;如果没有了阿细跳月,就意味着阿细人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旗帜不再飘扬。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步换景移,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做龙多的阿细山寨。龙多寨坐落于一个天然林合围的山间,在龙多寨里,够两个人合围的老栗树比比皆是。经专家学者考证,龙多寨是举世著名的被誉为人类创世纪史诗的《阿细的先基》的发源地,因而,龙多寨一直保持着古老的彝族语言及习俗,其阿细跳月更具有古朴的遗风。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我在龙多寨拍下的DV带节目:你看,老爹和老奶奶们来了,大爹和大妈们来了,小伙子和小姑娘们来了,阿细跳月的传人们也来了。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旷场上的干柴哟,山野里的篝火,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红土裸露的山岗上,抑或是峭壁千刃的石峰间,阿细人风风火火来跳月。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那蓝天与白云,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青山与草地,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春天的雨水,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艳丽的花朵,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幸福的生活如马樱花一般艳丽,阿细人跳啊,唱!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部的儿子是虎龙;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山的姑娘展花容。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部的儿女世代传宗,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里洒下幸福的子种。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部的儿子是英雄,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展示龙人虎族的雄风;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山的姑娘是金凤,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吐出山茶杜鹃的美容。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神培育着青松;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太阳神保护着子种。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山上荡漾着常绿的春风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彩云南下妖娆着幸福的美梦……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人载歌载舞。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青山哟伟然屹立不变形,红丹丹的石岩哟历经风雨不变色;这赞美生活的歌声哟,阿细人世世代代唱;这与月共舞的阿细跳月哟,阿细人日日夜夜跳。阿细人最称心的是阿细跳月;阿细人最爱跳的是阿细跳月;阿细人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创造了这举世著名的阿细跳月!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山郁郁葱葱;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部人寿年丰!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先基唱出我们心头的歌颂;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展现我们幸福的美梦。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日子过得火红;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民族世代兴隆。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日子过得火红;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民族世代兴隆……
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呵,阿细跳月,你从远古的满山大火的时代走来;你从远古的洪水满天的时代走来……而如今,你又披挂着民族文化的风彩向未来的辉煌走去;向辉煌的未来走去……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哦、来吧!我亲爱的朋友;哦、来吧!来自远方的客人。让我们与热情奔放的阿细人一起唱吧;让我们与快乐永远的阿细人一起跳吧;让我们衷心地祝福,祝福阿细跳月这朵民族文化艺术的奇葩越开越艳!R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编辑: 尼扎尼薇 发布: beley工作室 标签: 阿细 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