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雄散记

作者:钱巨川 发布时间:2006-07-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006年春末夏初,越西县委、政府组织县内离退休老干部去普雄参观。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普雄镇街道两边楼房拔地而起;商店、地摊物品琳琅满目,经营者大都是彝族男女。 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雄镇原名瓦吉木,解放前是冤家械斗的战场,买卖奴隶娃子的地方。1947年,国民党曾派兵两次攻打普雄,都先后失败。1950年越西解放;1956年普雄建县,当时普雄地区无一条公路,运输物资全靠人背马驮。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逐渐修通公路,城乡渐渐繁荣。作为曾两度在普雄地区工作多年的我,看到普雄的变化,内心欣慰,感慨不已!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小镇的繁荣,一位穿着尚好的彝族中年男子走过来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说:“不认识了吧?我是阿助木呷。”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啊!想起来了,1978年的几年间,经常从德吉乡山上背柴、炭来双河公社驻地卖,然后在营业部买些煤油、盐巴回去。有时柴或炭卖不出去了,他就到学校来央求着说:“老师,我减价卖给你嘛!”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在卖不出去了,只好将柴或碳寄放在学校,第二天再背到别处去卖。那时他穿着褴褛,面带饥色,可见生活之艰辛。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好转,再未见到阿助木呷从几十里地的高山上背柴、炭来卖了。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今日在普雄遇见阿助木呷,不是他主动同我打招呼,我简直认不出他了。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不背柴、背炭下山来卖了吧?”我打趣地说。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是一元钱一斤,我也不干?!”他憨厚地笑着。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看我背的是什么?”说着,他把一捆羊皮放在地上,告诉我:“一张羊皮也值几十元,你猜一下,这一捆羊皮能卖多少钱?”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收购的吗?”
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家的。我喂养的几十只羊,一半卖给别人,一半留给自己食用,羊皮羊毛又可卖钱。”说到这里,他有些自豪地说:“现在好了,粮不够吃,有钱去买了,孩子的读书费用也大都减免了。”他说:“前几年在外地打工挣了一点钱。如今,我不出去了,就在家乡干!”他用手指点着:“你看,普雄发展得多快,离火车站又近。再过几年,有的平坝还比不起我们哩!”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普雄镇短暂的参观时间里,又遇见20年前在双河农中毕业的几位彝族学生。如今,他们有的在区乡工作,有的在中小学任教或担任小学校长职务。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观普雄火把广场,向老干部介绍情况的越西县城建局局长阿尔友真问我:“还认识吧?我是在双河农中毕业的。”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多年了,我认不出你了。”站在旁边的老同志们都笑了。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返越西前的几分钟,我再一次远眺普雄河两岸,这个大凉山的腹心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终于腾飞了!巨变了!qi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编辑: 尼扎尼薇 发布: beley工作室 标签: 普雄 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