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没有写在纸上,没有贴在墙上 家风,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作者:何宗林 文/图 发布时间:2022-06-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家风,影响了我们一生,有了好的家风,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出生和生长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通安镇坝心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父母告诫我们,“人在做,天在看;诚实守信,少说闲话,多去做事;千不怕,万不怕,就怕没计划;家有万贯,不如每日一文……”这些传统而淳朴的家风,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也影响到了我的儿女。因为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我的父亲母亲

我出生和生长在金沙江畔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通安镇四方街社区坝心六组,父母都是彝族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何兴云会木匠工、泥瓦工,又是一名好厨师,他体健力大,修房建屋、田间地里干活是把好手,在当地是个能人,父亲读过几年私塾,也算有点知识,当过建筑工负责人、生产队、大队食堂事务长,能说会道,还是邻里村里的调解员,哪家有大小事务,评理说教,总有他在场,他是化解乡邻纠纷的“法官”;父亲写得一手好书法,每到过年,村里的乡亲就找我父亲为他们写春联,村里谁家办喜事或者谁家办丧事,都请我父亲为他们写喜字、喜帖、喜榜或者写挽联、写烧包,我父亲都非常乐意,有求必应。父亲教我人要做到:诚信、正直、自立、务实、助人。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母亲曾有会没读过书,解放后只上过一年识字班,她当过通安镇坝心村六组妇联主任、妇女生产队长,曾在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前获过会理县优秀妇女干部、会理县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在当地小有名气,母亲文化不高却很明事理,为人厚道,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勤俭持家,亲戚邻居有困难,能主动帮助接济别人,母亲排行老大,五姊妹家,谁家有困难,她都会相帮。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小姨家每年粮食总不够吃,自家宁可吃一些瓜豆蔬菜充饥,母亲总要节省一点给予救助她家,尽一位大姐的爱心;邻居王连聪、汪应结家有困难时,母亲也给予帮助。对我的教育感受最深的是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母亲常把两句话反复地在每年我节假日回家时对我说若干次,时时提醒我:做人要诚实,过日子要勤劳节俭。这两句话是:“千不怕,万不怕,就怕没计划。”;“家有万贯,不如每日一文;临时找来忙时用,忙时找来无中用。”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我家的家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亲身经历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迹。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我父亲就会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我的爷爷)在一个大家庭(1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老太爷盛饭,老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老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家“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家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父亲就告诫我家规:“人在做,天在看。”“诚实守信;少说闲话,多去做事”……这些告诫使我养成了做人的好习惯。母亲每次都会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父母言传身教的教导我们的家训是:“人在做,天在看。”“家有万贯,不如每日一文;临时找来忙时用,忙时找来无中用。”“打铁全靠砧凳硬,靠人不如靠自己。”“家和万事兴,亲情、友情缺一不可”。“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善待人。”……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好的家风都来自言传身教,自己孝顺父母,孩子们将来也会孝顺你,事实也是这样,如今我的两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对父母都很孝顺,每逢节假日,总要打电话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还给我们买礼物,回到家还主动做家务,陪我们外出游览,或陪我们在会理城郊散步、到城里购物,全家人在一起生活挺开心,其乐融融。 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传承好家风

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那么将来孩子必然能有所成就。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这些伟人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做到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古代名人的家规、家训,无不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规、家训”里,或许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规、家训”特征,那就是:“家规、家训”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家训首推《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傅雷家书》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规、家训是尺,丈量着每个人的心灵;家规、家训是圃,蕴育着每个人的思想;家规、家训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良好的家风,传承自家的好家规、好家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做人的根本。我们家好的家规、家训,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写在纸上,也没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刻在我家人的心里,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我们家将一如既往地去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人信赖的、称赞的好家庭。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去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BF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何宗林,彝族,1963年生,会理人,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四川温江微篇文学协会会员,会理市作家协会会员,执着写作,有新闻、诗歌、散文、论文发表各级报、网刊,有诗文入选文集,有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