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金华:青春不再来 植根宜深厚——与南华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一起学习交流人生感悟
前言:这是2021年5月18日,应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消防救援大队邀请,我与南华县消防救援大队年轻的指战员们一起在党史学习交流时的发言。
南华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年轻的战友们:
承蒙县消防救援大队领导的信任,要我这个已经退休的有23年军龄、21年警龄的老兵来和消防救援大队的指战员、年轻的战友们一起作个交流体会发言,我十分荣幸!仿佛又回到了阳光向上、朝气蓬勃、尽显血性的军营。我今天与年轻的战友们学习交流的题目是:青春不再来,植根宜深厚。
战友们,我们这支消防救援队伍的前身是现役军人,现在虽然体制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根本性质、职能、任务没有变。仍然是一支在危难时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英勇顽强、赴汤蹈火、救民于危难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所以,能够进入这支队伍,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是无上光荣!对战友们表示祝贺!
战友们,谈不上授课,我今天和战友们一起交流学习体会的主要是我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青春不再来,植根宜深厚。
我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人,我的人生充满着艰辛坎坷,也有一点传奇色彩。我出生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红土坡镇的一个小山村,由于那时缺少文化人,知识贫乏,读小学时,因为老师不会教拼音,我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拼音,读了两年初中是半农半读初级中学,我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凭,六年学历。43年前,我走向军营,那时可以说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满脸稚气的懵懂青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要到军营去锻炼,去保卫祖国。
1978年入伍的南华新兵共有115名,我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排队时我站在最后一名,发来的“65”式4号军装,还要卷着衣袖和裤脚。到部队后在新兵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队开始发帽徽领章,戴上鲜红的帽徽领章,战友们相互欣赏,心中美滋滋的。第二天,新兵连要求每个班推荐一名新战士在连队召开的大会上发言,班长推荐我去发言,记得我的发言有这么一段话:“帽徽是红心,领章是战旗,军装是大地,我将一颗红心向党,扛着战旗冲锋,保卫祖国大地,捍卫国家尊严……”我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指导员夸赞我有水平,此时,我稚嫩的脸上露出含羞而又自豪的笑容。新兵集训结束分配到连队后,起初,我们住在原来是解放牌军用大卡车车库的营房里,这个条件离我想象的差得很远,十分艰苦。我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拼命干活(当时我们营没有营房,自己住的营房自己建),干的是重体力劳动,我年龄小很吃力,但我从不叫苦,默默坚持。我们班只有我一名新战士,业余时间我努力学习部队发的《毛主席著作》战士读本,学习《解放军报》《国防战士》报。平时,我无论做一些大小事情都很积极,其中一项就是每天起床号不响我就轻手轻脚地起来把洗脸水端到逐个老兵的床脚前,省去了出操回来后要到水龙头前排队接水洗漱的时间(那时部队都洗冷水)。班长和老兵们看我年纪小,都喊我不要端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两个多月。入伍一年后的1979年1月,我国将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部队进行战前强化训练,我是舟桥部队的一名战士,我和南华入伍的战友们与全团指战员一起投入紧张的战前高强度训练,我们在训练基地的江河湖泊上挥汗如雨,争分夺秒,强化训练。江河湖泊上的舟桥作业,要技巧更要力量,需要作业手有顽强的毅力、长久的耐力、勇猛的爆发力,是体力与技巧、勇敢与毅力的结合。练就过硬本领,以保证战时能够从容不迫,勇猛顽强,对舟桥技术的操作娴熟自如,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训练中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临阵退缩,都决心要为保卫祖国领土,保卫边疆人民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
1979年2月上旬,部队接到参战命令,我与南华县入伍的115名战友参战,在不同的岗位履行不同的职责,和全团战友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保障了战斗胜利,对这次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
军队是一所大学校,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军队是一个大熔炉,艰难困苦,磨练意志,百炼成钢。军队有高度的统一,严明的纪律。在军营,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军人的美是力量的美,军人的美是庄严的美,军人的美是朴素大方的美。军人在接受检阅时的那种精神状态,就显现了内在的美。阅兵场上,整齐的方阵,横一条线、纵一条线、斜一条线,多少双脚,一个步伐,一个足音,威武雄壮,气势磅礴。这是崇高的美,纪律的美。军人的仪表——让敌人看到害怕,人民看着高兴;军人的性格——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军人的职责——做忠诚哨兵,让人民放心;军人的价值——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1981年1月,我被提升为班长,带领7个兵,那时我19岁。世界著名军事家拿破仑说:“班长是军中之母”。同样,也是世界著名军事家斯大林说:“班长是军中之父”。班长这个职务对我的历练,对我后来的人生,我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担任班长时,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以《舟桥好手普金华》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同年10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后,我被提升为副排长(以副代正),带领32个兵,那时我20岁。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又以《“舟桥好手”普金华,带出训练优胜排》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由于工作实绩突出,部队给我记了个人三等功。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提干,但对越自卫还击战后,中央军委提出了一个战略方针,干部必须经过院校培养,不得再在士兵中提干。而我只有初中文凭,没有考军校的基础。我再也不能提干。我这个兵头将尾与当一名军官的理想失之交臂。当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也徘徊过,觉得没有前途了!但一想,这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中央军委为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决策。个人的前途只能服从党、国家、军队的前途;个人的命运都是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第一次在部队服役时间是6年,期间,我非常注重学习,在连队订阅的有限的报刊杂志中学习知识,汲取营养。我特别注重阅读和摘抄一些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努力,永不言败。这些名言警句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如果你过分地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凌空飞翔”。——雪莱
“苦难,对于天才是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成功”。——爱因斯坦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巴斯德
“生活中的一天,传记中的一页,一页没有写好,容易毁掉全书”。等等。
1983年9月,一名从军校毕业的军官从军校回来担任我们排的排长。同年12月,我被确定退伍。退伍后,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6年的部队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使我更加吃苦耐劳,保持军人的良好形象。闲时我时常翻看我摘抄的这些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激励着我,保持乐观心态,时刻准备再为国家做贡献。
半年后,县里有一批招干名额,鉴于我在部队和回到地方后的表现,当地党委、政府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我参加国家干部招考。当时组织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要我写一篇文章,由于我平时注重学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写了一篇文章后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当时还不叫公务员,叫干部)。同年12月,我被分配到南华县沙桥区(现在的沙桥镇)工作。两个月后,我被任命为沙桥区武装部副部长(股级,相当于连长),以副代正,履行部长职责,时年23岁。两年后,我被提升为红土坡区(现在的红土坡镇)武装部部长(副科级,相当于副营长)。时年25岁。在乡镇工作时,我爱岗敬业,积极工作,被楚雄州政府、楚雄军分区表彰为“武装工作先进个人”。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积极给一些报刊杂志写文章,期间,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云南日报》《楚雄报》先后刊出我写的10几篇文章。当时的武装系统很重视新闻宣传,南华县武装部因为新闻宣传是弱项,就把我从乡武装部调到县人武部,到县人武部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多写文章。结果,南华县人武部从1988年起,在楚雄军分区10县(市)武装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连续8年名列第一名。我本人1989年被楚雄军分区授予“宣传报道特等奖”。以后多次受到成都军区政治部、云南省军区政治部表彰。
由于我有一定的写作特点,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先后有楚雄市政府办公室、楚雄州委宣传部、州广播电视局等单位要调我去工作(当时县人武部属于地方建制,但仍着陆军军服,享受公安工资待遇),但我都婉言谢绝了。原因就是舍不得脱去那套军装,因为我16岁就应征入伍,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军装有着不解的情结。县级各单位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可以说我想去哪个单位都是可以的,哪个单位都愿意接收我,当时各机关单位都缺乏这方面的人。在南华县人武部工作期间,我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广学知识,扩大知识面,注重总结体会,提炼学习成果。根据部队纪律作风要求严的特点,总结提炼出了一则格言警句:“给列车以两根固定钢轨,并不是使它失去自由,恰恰是为了让它能风驰电掣般地奔向目的地”。被《解放军报》1990年2月8日刊出。在日常工作中,我又听到有的人说,我的文化够用了,我的知识够用了。我又总结提炼出了一则:“谷穗越饱满越低垂,有志者越有知识越勤奋”。被成都军区《两用人才报》1992年3月3日刊出。我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又总结出了两则格言警句,一则是:“学习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学习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学习是一切工作的源泉”。这则格言被先后收入《中华名言词典》和《中华名人格言》两部书中。再一则是:“君子,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小人,对自己放纵,对他人苛刻”。被收入《中华名言词典》。
1996年4月,人武部在1986年改归地方建制10年后又收归军队建制,我被批准第二次入伍第二次成为现役军人,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所有工龄全部定为军龄。
2000年,军队裁军50万,我的年龄到杆,被确定转业。我就报名到南华县公安局工作,并被省军转办分配到南华县公安局。到南华县公安局工作后,我继续坚持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又发表了大量作品。时任公安局政委赵有能说:老普是“二杆子”人(老百姓心目中的“二杆子”是什么?就是蛮横不讲理,二牯楞衬的人),但赵政委的解释是:老普是枪杆子、笔杆子。我开玩笑说,这是赵政委授予我的“荣誉称号”。几年后,县公安局的副局长包文华又授予我一个“荣誉称号”:“普一笔”。当然,这些褒扬都过奖了。但这些,都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鞭策,鼓励和肯定。2006年12月,我被南华县委、政府表彰为宣传南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成就“优秀通讯员”。2007年12月,获楚雄州第二届“马缨花文艺创作奖”。2008年2月,我在南华县开展的“全民学习、全民创业、全民招商”主题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被南华县委、政府授予“学习标兵”荣誉称号。2011年11月,我被推选为南华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6月,又再次被县委、政府评为“优秀通讯员”受到表彰。2013年8月,我被批准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2015年,我被推选为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获“楚雄州第五届马缨花文学创作二等奖”。 2020年9月,我分别被评为南华县“文联先进工作者”和南华县“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受到中共南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政府表彰。我1978年参军入伍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受到各级各类表彰110余次。
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以来,有关刊物曾多次介绍过我的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经历。2014年由南华县委宣传部主管、南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艺刊物《龙川江》封二“作家影像”栏目也介绍了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基本情况和创作感言。我先后参加《南华县志》军事部分和《南华县志》公安部分及《南华县志军事志》的编写出版工作。参加介绍享誉世界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生于晋宁,在南华成长并走向世界的经历的《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介绍哀牢彝雄起彩顺率领彝族农民起义经历的《黑鹰》和介绍南华野生菌王国的《菌香如玉》三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2016年,我参与撰写、编辑出版楚雄公安文化系列丛书《文耀彝警》(共四卷)。2017年,与李天永、普显宏合作著有《咪依噜风情谷——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小岔河村》一书。2019年,我参与完成了《南华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四十周年专辑》一书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2021年,著有“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雨露灯语·雨露》一书。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报、刊、台)发表作品5800余篇,800多万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论成功与失败,不论顺境与逆境,我都宠辱不惊。
年轻的战友们:有这样一则轶闻:一个名利熏心且懒惰的青年问爱迪生:“我日夜盼望像你一样名扬天下,可就是不为人所知,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出名吗?”爱迪生回答说:“你死后就可以出名了。因为你徒有理想没有行动,结果是虚掷一生。你死后,人们会教育后代以你为戒,那时你就能名扬天下了。”爱迪生这段幽默的话语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既需要有理想目标,又需要有实干精神,现实和理想隔着汪洋大海,勤奋实干是驶向彼岸的航船。人生充满着矛盾,它既不会像钟表那样平稳而均匀地运行,也不会像朝霞那样瑰丽而反复出现。它常常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政治上受到误解,或工作上受到挫折,或婚姻上受到打击等等。可恰恰是这些事情严酷地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毅力和生活态度。
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恶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遇到困难、挫折、惆怅、哀鸣都无济于事。在任何艰难险阻中,最要紧的是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笑着去面对现实。
创伤、挫折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是好事,因为它能教育人们懂得许多事。在每个创伤、挫折上面都标志着下一步前进的方向。美丽的浪花是在海浪与礁石的撞击中开放。耀眼火星是在铁锤与铁钻的急剧敲击中迸发,人生的价值是在不懈的奋斗中显现。在生活道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风吹浪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前途的壮丽光辉。
人生的道路应该从哪里出发?只有从现实的社会需要出发,才能踏出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未来是光明的,美丽的,扬起你生活的风帆,向它突进,为它奋斗,用你的智慧、汗水浇灌使它成为美丽的现实。
最后,还是用这两句话寄语年轻的战友们:青春不再来,植根宜深厚!
谢谢战友们!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战友们批评指正。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作者: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人民警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