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月刊发刊詞:是時候了
天地玄黄,第一只猿人摘下树叶围在腰间,人类迈出了文明的第一步;宇宙洪荒,六祖在孜孜朴巫分支,彝族璀灿夺目的文化在世界的东方泛起。
过去曾经被禁忌的种种,在今天,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和礼赞;过去曾经望而却步的山和水,在今天,不再是阻挠而是血脉的相连;洛尼山从什么地方开始?大海在什么地方停顿?在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对此作出回答。
作为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是称为诺苏,称为撒尼;无论是称为阿细,称为罗罗颇——在今天,如果还相信单枪匹马,还迷恋血白血黑,这不但有悖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现代文明,而且有悖于我们的传统——希慕遮以来,天下一家的传统!所以,不管是在大小凉山,还是金沙江畔;不管是在乌蒙山脉,还是红河两岸,倘若《大西南月刊》有缘到您的手上,您能喜欢也翻三篇,不喜欢也翻三篇,那是您的厚道,我们的期望。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说扪虱而谈的魏晋,风流成性的汉唐,就是在文字狱笼罩的明清——在一切文明与野蛮混生的旧社会,冷眼旁观,彝族文化的精神并没有被剥离,她一直回响着时代的强音:恒也阿买妮的诗学主张,南昭王万水千山的出巡,水西长达一千四百七十四年的政权,甚至于阿苏拉则对经书的规范,龙云的崛起,果基小叶丹的大义——就彝族文化而言,他们仍然存在而且将永远存在!
苍茫大地,没有谁能回避他们!
是的,我们可以遗忘,但是我们无法回避。历史上王朝更替的根源在于文明的冲突,任何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繁衍的实质在于文化上的坚守。全球化,挟资本横行于世的全球化,让世界看起来是平的全球化,使得智慧如塞缪尔·亨廷顿者,也对二十一世纪的文明走向作出错误判断。大家都清楚,大自然的存在取决于不同物种的相克相生,当整条食物链断掉之日,也就是整个生态系统毁灭之时。文化同样有其相克相生的多元化结构,毫无疑问,单一的普世性的文化一意孤行,其终极结果将是文化多样性的消失,说白了,将是文明的衰败和消失。
好在这一切,在东方,彝族文化早已反复证明:和而不同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长远趋势。
世界上每天都有诸多语言、文字、习俗在消失,取代它们的并不一定就是最诗意的、或者最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甚至仅仅是某种资本主义、棍棒主义包裹下的强势文化。可以说,彝族文化对自然及超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完全不同于西方工业后迫不得已的后知后觉。然而一种文化,历史证明是一回事,现实使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众所周知,彝族实行的火葬,历史上被视为异类,但是数百年后的今天,火葬的科学意义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彝族的太阳历,最科学的天文历法,但它并不被主流社会所采用;古彝文,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它还在被人们活用活学,但目前,风行于世的是人类语言中拼写和读音都最不规则的英语。
上个世纪,法国人坚决反对把文化列入一般性服务贸易,他们提出了文化例外。文化例外是法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文化例外,法国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文化是多源一体的文化,包括彝族在内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其民族性、纯粹性、独特性,都应该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因为归根到底,文化多样性,最终依靠的还是各民族自己的文化觉悟和行动。
如果本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上升不到足以代表本民族的文化高度,一旦外来资本及话语霸权介入,自身的文化将被支离、被肢解为一个个零碎的商业符号。我们甚至会因此而放弃我们最后的发言权,最后的建议权,最后的否决权。
日本学者三岛纪由夫坦言:“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传统精神”,在各种伪文化泛滥成灾的今天,克服语言障碍、文化障碍,从整个人类的文明着眼,正视并积极掌握和运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意识地梳理彝族文化同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高屋建瓴地从全球视野下解读彝族文化,努力将彝族的习俗、信仰、价值观上升为民族意志,铸造民族性格,从而完成彝族文化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每一个彝族人的文化使命,同时也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彝族人所必须恪守的文化立场、道德立场。
有且只有当我们拥有一流的诗人,一流的作家,一流的学者,一流的艺术家,一流的企业家,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经营和守望彝族文化。
而这一切,在今天,是时候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