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规律、特色与方向
通过对贵州彝族文学发展主体脉络的梳理,对贵州彝族作家队伍的检阅,对贵州彝族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考察,可以发现,贵州彝族文学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出一些规律及突出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分析、思考,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规律与突出特色
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先有口头文学,后有书面文学。彝族语言的产生早于文字的产生,彝文发明和成熟于殷商到汉代之间,而彝语则在彝族祖先学会使用语言的时候就产生了。口头文学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彝族的口头文学也早于书面文学。
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先有彝语文学、彝文文学,后有汉语文文学。彝语是彝族的母语,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最早是一个个独立生活的群体,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方国、土司政权,阿哲家族以世袭方式统治贵州西部长达1470多年,随着历史的发展才与其他族群、民族交往,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接触之前,一直使用彝语和彝文传承彝族民间文艺,创作彝族文学作品。
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先有民间文学,后有作家文学。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口头创作与口耳相传,语言产生和使用的时候,民间文学就随之而产生了;后来发明彝文记录彝语,才有专门的作家用它来创作彝族文学,用文字创作是作家文学的主要特征。
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先有彝语文作品,后有翻译作品。就是说,在彝语文原创作品产生之后,才把它向外界翻译、介绍。反之,外民族作品翻译介绍到彝族内部,也是先有外民族作品,然后才把这些作品翻译介绍到彝族内部。
在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民间文学和彝文文学创作、传承的历史长,汉语文学等其他民族文学形式创作、传承的时间短。考察彝族读者的阅读史,则是先接触本民族文学,后接触其他民族文学。
贵州彝族文学作品,以民间文学、经籍文学即毕摩经书为主要部分。在书面彝文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彝文五言诗歌始终是主要形式,碑刻文学是贵州彝族文学的一个亮点,家族文学及其传承是贵州彝族文学的一大特色。广大人民群众是民间文学作者的主体,毕摩是古代作家的主体,其次是摩史。其他文学作品特别是现代和当代的小说、诗歌、散文发展迅猛,影视、戏剧还需要大力发展。
贵州彝族古代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成熟的文艺理论产生,并且一直连续不断地发展到清代。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有别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文艺理论宝库。
二、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研究贵州彝族文学发展历程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间文学传承的历史长,时间跨度大,分期和断代困难较大。二是民间文学流传的地域交叉,在研究过程中只能以讲唱人、搜集地初步判断其地域。三是古代文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语文形式是五言体诗歌,其他诗歌句式只发现《夜郎铜镜铭文》一篇;其次是口头传承的散文形式,另外有一部民间古戏《撮泰吉》,其他体裁几乎没有。四是书面文学作者构成单一,除了毕摩就是摩史,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加入彝文书面文学创作队伍中来。五是当代作家体现出“一长多能”的功力,不宜从作品类型上作单一归类。六是当代作家还在发展之中,评判和定位难。七是参照的理论体系少,分析作品的视角比较单纯。
三、研究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努力方向
通过对贵州彝族文学发展历史的考察,既展现了其巨大的发展成就,找到了其主要规律和突出特色,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研究贵州彝族文学的发展,用以指导文学创作实践,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进一步结合贵州彝族历史,总结彝族文学的发展规律。特别是要把贵州彝族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放到贵州文学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放到整个彝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放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放到中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来考察,在宽广的文学背景和广阔的历史空间中,来总结贵州彝族文学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总结贵州彝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和彝族文学的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当代和今后彝族作家的创作,努力推动彝族文学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学艺术大厦添砖加瓦!
第二,进一步结合作品的类型,运用广阔的视野,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归纳,提炼出适合贵州彝族文学的理论,从作品的层面出发,向创作经验、创作理论的层面升华。
第三,进一步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深化贵州彝族文学作品的艺术评鉴,参照同一时期的文艺理论思潮,同一时期其他作家、类似作品,判断文学作品的价值。
第四,进一步结合民间文学变迁情况和民间文艺的新理论,明晰它们传播的地域,分析它们的演变规律。可以参考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等的理论,从更加宽广的理论视野中来研究民间文学。进一步拓展理论分析的框架,开掘古代彝族文学的多重价值。特别是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彝族古代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等,是十分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第五,进一步结合主流文艺理论的新发展,深入发掘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内涵。特别是要分析和总结出彝族古代文艺理论的特质,比较出它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丰富世界文艺理论的宝库。
(本文系《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 彝族卷》结语)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