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评论

故乡,诗歌的方向——谈阿卓日古诗歌,兼及彝族现代汉语诗歌写作

作者:杨荣昌 发布时间:2016-08-24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Wk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右为阿卓日古Wk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故乡永远是诗人灵感的策源地,尤其对出生于高山峡谷之地的少数民族诗人来说,天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与山河大地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故土的依恋,对亲人的感怀,相比较出生于城市的人群来说,更有一种深切感。位于滇西北的小凉山,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诗人群体,他们由多民族构成,普遍向着高山抒情,面朝故乡写作,以简单的笔触书写宽阔的自然胸襟,重构山河大地的自然伦理,因其共同的诗歌艺术旨趣,被文坛称之为“小凉山诗群”。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阿卓日古现为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他来自小凉山腹地的宁蒗县,那是一片物质贫瘠却诗意蓬勃的土地。受其母族文化的影响,他以诗歌作为面向世界发声的方式,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发表于《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等知名刊物。
  当代诗坛曾涌发起两股极端的写作潮流,一种以海子为例,崇尚玄想,远离大地,走向极度抽象的虚拟世界,自己为王;一种以“下半身”写作为例,虽然是对身体被专制的一种反抗,有其革命性意义,但容易矫枉过正走向新的肉体乌托邦。两种写作方式把诗歌表现疆域推向了极致(极度向上和极度向下),但这都注定不会长久,诗为心声,没有身体的在场,没有诗人之心的参与、腾跃,诗歌只会变成一种干枯的纸上游戏。阿卓日古的诗歌是对这两种写作极端的反抗,强调重返事物的真实存在感,恢复对大地的真切感觉,以静默缅想的方式对着故乡的草木抒情,以悲悯的眼光打量故乡人物的生死存亡,以一颗赤子之心感怀大地的赠与,书写爱之真切与痛之刻骨,表现了恒定的人文价值立场。诗歌节奏明朗,语言干净,没有青年写作者普遍存在的那种含混、晦涩、朦胧与不知所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写作方式。
  阿卓日古身上流淌着纯粹的彝族人的血液,诗歌承续起衣胞之地的文化特质,力图站在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互汇的焦点上,以敏锐的触角沉入民族精神的内部,挖掘独具特色的民族心理意识,建构文学写作的自然意象。他执着地书写故乡的山岗、云朵、流风、羊群,为父亲的艰辛、母亲的操劳、族人的生死耗尽悲悯,这些既是构成他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主要元素,也是诗歌写作最主要的表现主题,小凉山成为他的文学根据地。这种从故乡出发的诗学追求,抵达的却是人性的远方。
  由他的诗歌回溯其族群写作,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艺术结构和抒情方式。新时期以来,彝族诗人普遍接受了现代文化教育,在文明的熏陶下,他们既从浩瀚的汉文化典籍中吸取精神的滋养,又吮吸着民间文艺的营养成长,使其诗歌创作形成放眼外部世界和反观民族自身的双重视角,体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一是自然意象:诗人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象作为舒展审美想象的客体,将涌动的思潮、奔流的情感寄托在与本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象上,形成了最核心的文学意象。二是大地品质:彝族人对土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心理,这份血缘性质的依恋,使得无论是固守家园的深情吟唱者,还是辗转他乡怅惋歌哭的游子,对土地的倾诉已成为诗歌创作的永恒母题。三是民族特性:文本内部有着高度的艺术同一性,即其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和鲜明的民族意识,注重对家族繁衍历史的梳理。四是神性思维:自然环境的严酷使得诗人更多将理想诉求于虚幻的彼岸世界,作品沿着形而上的路子,超越肉体凡胎的束缚,一直抵达灵魂的核心。五是理性批判:诗人身具民族歌者和智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一方面倾情歌颂聚居地秀美的山河与绚丽的文化,一方面又对本民族愚昧落后的生存世相发出痛苦的疾呼,以一个在场者的敏锐直觉,对社会文化生态做出深刻思考与理性批判。这些内在的诗歌特质也在这个民族的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门类中有所体现。这些艺术特征之间不是截然分裂的,它们呈相互融合的关系。对自然的崇拜决定了强烈的土地情结和家园情怀,同时流溢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而民族性思维的外显,通常表现为一种灵魂不灭、与天对话的神秘性,这与诗人自小在祭祀等场景中成长有关。有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诗人自然地回观自己的民族,于是在双重视角的观照下,体现出一种对于文明被异化的忧伤与批判。这些多重艺术元素的交织,共同构成彝族现代汉语诗歌丰富的艺术景观。
  从抒情方式来看,彝族诗人既受汉语诗歌凝练、精粹特质的影响,又有着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借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感。这种经由历史启悟而来的创作,使得诗歌普遍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呈现出精神的召唤,并具有相对稳定的民族认同感,诗歌呈现出的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交相杂糅的特点。由于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情感普遍呈外向型,热烈,奔放,豪迈,体现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强烈的抒情主体形象。他们在诗歌中敞开心扉,袒露心结,把诗歌表达作为个体与自然、社会相联接的一种方式。“我”在诗歌中是自信的,不掩饰好恶,尽管也追求隐喻,但多是人化的自然、物化的灵魂,对于情感的宣泄,是奔腾而出、一泻千里的决堤。这是构成诗歌强烈感染力的主要原因。Wk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k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