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现代诗群诗歌作品展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回族现代诗群
单永珍作品
河西 河西(组诗)
敦煌的鹰单
鹰有神示,无限的荣光在于飞翔
寒冷的内心有超度念想
三危山绝命的海拔
大地上的光阴走如奔兔
一叶被偷走的风马旗
羞愧的星宿上鍥进信仰
无论如何,那条雪水的疏勒河边
我咽下的只是活命的抒情
没有对天空伪造伤害。遥远的先知
你顽固的智慧藏在沙尘暴里
但对一只兔子的渴望,甚至麻雀
那只是走向一个异性的热炕
在二十世纪的工业革命里,有一种嘶鸣
我只怀念四平八稳的早晨
雪落。一条愤怒的弧线伤痕累累
大地上肉铺繁荣,果香四溢
说出黑暗中颂歌,或者赞美诗
你不小心的偷情会被狗仔队记录
回到心跳的夜晚,和一个小偷秘密约会
他遗忘了飞檐走壁,只有安慰
敦煌啊!我带着飞天的梦想拼死一跃
留下羽衣霓裳
天空啊!你无耻的广大里落木萧萧
我只带走飞翔。敦煌————
乌鞘岭下的一次睡眠
那么多大雁飞过,留下一次经历
那么美,落日完成最后一次祈祷
仓皇而来的是神圣的诅咒和赞念
给别扭的文字梳理细节,我知道————
成吉思汗的毡靴,是通关的铭文
而衰败的李元昊在区别胡椒里的毒药
乌鞘岭以西,尧乎尔兄弟走州过县
醉生梦死的哈萨克帐篷里马肉穿肠
我全部的记忆源自被打入冷宫的阏氏妹妹
你在敦煌细数流沙,翻译坠简
在一卷经文前调皮捣蛋
多么先知啊!胡骚冲天的飞天座毯如针
甚至在尘土飞扬的小巷叫卖阳光,反穿羊皮
在一座铁匠铺前挥汗如雨,结束一次梦遗
教堂前的唱诗班集体失语
是的,当全部的生意毁于小兽的皈依
星宿的脚趾上翘着悔悟和幡然
你家徒四壁的身体里流光溢彩
嘘!不要吵醒那列从乌鲁木齐到成都的火车
不要给汗血马投下夜草
但一定要让早产的母羊耐心等待
河西在上
铁抱铜,祭祀的图腾在野地里锈成一片寒露,它隐忍,不露痕迹
伪造的阴阳帖飘在梁积林家门口
这个玩世不恭的家伙,捣卖古董,不屑一顾,写下七扭八歪的诗
通往俄博的卡车司机
车轮轧过的灵魂在唐诗宋词里吧吧作响
风马旗的半截身子,一面向西,一面朝向扭曲的内心
河西在上。祖国的屋檐下埋下金子和羊头
你看:草原发情,大漠受孕
发呆的鹰
卸下大面积的忧伤以及胡言乱语的传说
河西在上。天祝的天堂寺通向莫高窟的壁画
在飞天的舌尖上取暖,她的美丽藏着一身狐臭
那么美啊
身体里的魔鬼惊叹之后,逃到一棵桃树后头
你在石头上写经,羊皮上喷火,留下错误的六字真言
走廊的废墟上,叛经离道的毒药来自白胡椒
而另外的黑胡椒里藏着交易
一定要相信黑脸的读书人,他鬼符般的语言
源自对生活的彻悟
他现实的运动,使山丹马场上精液横流,子孙遍野
那个巨型乳房的石头女人,祖籍银川,谁能说请,她到底喂养多少失败的神
天堂寺的夜晚
连老鸹都安静了,金顶上的月光肆无忌惮
它一半耀眼,一半正在打着瞌睡
似乎要将一天的诵经声揽进怀里
掰成两半
一半是白天的酥油茶
一半是夜晚的糌粑
剩下的
是那些牛啊羊啊被超度的魂灵
虔诚地仰望着
当我离开时,突然发现
一个绛红色的青年喇嘛远去的背影
多像仓央嘉措在月光下疾驰的脚步啊
腾格里沙漠南缘
一根蓝色飘带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逶迤而去。
黄河————前面是兰州,她带走生活的拉面
白兰瓜和野葫芦的沙地里喘息着蛛丝马迹的美
一块布满皱纹的石头留下钻木取火的烟
沙坡头别扭的方言,以及雀斑的导游
车龙马水的羊皮筏子上载走大麦地岩画的拓片
明朝的高庙里盲目的僧人吞云吐雾
多么自觉的夜晚。四脚蛇埋下诅咒与浪漫
它的力量和速度欺骗了人类的猎奇
但在黄河的石林里,一声史前的犬吠
惊起两个执迷不悟的恋人
流沙、流沙,一朵闲云挂着乌鸦
它迫不及待的飞翔是躲避缺水的伏天
它的恐慌来自先知的箴言
是的,当驮夫的脚停在沙枣树下
当瘸腿的马咽下粗糙不堪的夏天
迎亲的队伍里有人能掐会算
黄河。逶迤而来的是腾格里长吁短叹—————
乌鞘岭以西
乌鞘岭以西:慢慢抬起的是一卷潮湿的传说
从武威到张掖、酒泉、嘉峪关
一堆戍卒的骨殖、一挂经幡、一条哈达
河西走廊巨大的生殖力源于祁连山的雪
它让一个杂种妻妾成群
让一匹母马拥有无限的幸福
让一个偷情的僧人无地自容
但在秋天的药书里,鬼鬼祟祟的色目商人
建造屋宇,种下胡椒,把长安的丝绸
挂在落日的指头上
庄重而且轻佻
而阿克塞的割礼继续进行,那双充血的眼睛
让内地的女子感到恐惧
在夜晚,有人睡眠、有人皈依
更有人点亮羊油的灯盏,识别字母
恢复一个姓氏的尊严,以及
一次茫然的婚礼
四月
四月不远,西海固桃花灿烂
当金山的雪莲正在霉暗
从嘉峪关到敦煌、阿克塞,沙漠里的春天
我不想把骆驼的咳嗽变成你失望的初恋
那次逃亡的情感埋在风中
那个唾弃鸦片的人,在四月的路上
遗失了诗篇。革命的马蹄丧失于一次私通
而胡言乱语的舌苔上真理蔓延
谁能捉住那个闪腰的花妖
懒惰的飞天,暧昧的裙裾壁画里破碎
一个惊慌失措的人
他的脚步来自偷情的灯盏
但老牛的车速,惊醒了海西州落寞的冬天
牧草枯黄,牛羊瘦小
一次长长的喇叭声
让青海湖的湟鱼,梦醒一年
月牙泉的传说
仓皇的飞天裹紧西去的裙裾,月光的琴
击打一地沙粒。那个念念有词的人
热烈的地理在一盏羊油灯下彻底曝光
十八世纪意大利游客,日本古董商,俄罗斯土匪
贼眉鼠眼的夜晚接二连三
他们的胡须里藏着飞天的腋毛
月牙泉边,沙漠的宗教开始废弃
青海的棒客和张掖的酒鬼集体打赌
谁能用一堆发黄的旧书烤熟一只羊腿
而萧条的芦苇上,落单的雁喝下一片净水
远方就是故乡,但懒散的云驮不动怀念的翅膀
它学会打坐,念诵佛号以及自身的超度
如果你的朗诵过于直白,请使用古老的梵语
大英博物馆人声沸腾。一次豪华的庆典
西藏的僧人在敦煌门前念响咒语
月牙泉边,一个囚犯的罪名来自鸦片
他脚步凌乱,踉跄的语言
一种事物的三个称谓
三个别扭的家伙,遍布山河
三个垂头丧气的乡巴佬,说着各自的方言
三个孪生的兄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他们分别叫马铃薯、土豆
还有我最熟悉的称谓:洋芋
这个来自美洲的亲戚,漂洋过海
一头埋进老家兴平的山野里
娶妻生子,过着侨民般的生活
他和那群来自中亚的胡萝卜称兄道弟
在多风少雨的日子里,相互搀扶,越夏穿冬
在乡村的嘴里,他是主人
而在城市的餐布上,他会唱响蓝色的副歌
因为爱,他们谈论明年的营生
因为热烈,他们挤在越冬的地窖里
我看见,那个情欲正旺的姑娘,已提前发芽
是的,泥土的性格里贯彻着绝命的信仰
这个来自美洲的亲戚,已经一副西海固的模样
一身泥土,说着只有西海固人才懂的方言
走南闯北,翻山越岭
一路写下皈依的经卷
洋芋花开了
今年没有沙尘暴,今年的六月
热烈的地理上洋芋花开了
它泛白,隐喻的蓝
他在一次宗教的革命里扮演了主角
它在山畔畔上朗诵着经典
它在崖沟沟里吟唱着民谣
它疯狂的盛开是因为秘密的初恋
它肆意的灿烂是因为绝望的相思
它如此抒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
它如此私密:花儿不为根茎的深情
我只为了一次美
六月的夜晚,隐私的谈话提前进行
就像一场错误,脱胎换骨
农民王万栋
西吉农民王万栋,吃着锅盔,喝着罐罐茶
看着屋檐下的镰刀,锄头,鞭子以及犁
他嗓门高大,底气十足,丹田外漏
他的吆三喝四来自幸福
他掐指算着
二亩胡麻
三亩小麦
四亩豌豆
五亩砸破地皮的洋芋
西吉农民王万栋,打着哈欠
念着一本土地的经
他的幸福源于五亩顶破地皮的洋芋
就像他丰收过的五个儿子
西吉农民王万栋,一脸狡猾
他不会再对收购洋芋的二道贩子低三下气
西吉农民王万栋,吃着锅盔,喝着罐罐茶
看着堆成小山的洋芋,心里打着小九九
焉支焉支
一坡生锈的阳光镀在蝶翅上
一个被遗弃的匈奴皮囊,一丛失恋的花朵
是的,他们说着自己的语言,驯马、猎鹿
他们把黑羯羊祭献,用奴隶的女儿换取烈酒
当获取的马刀被重新锻造、命名
那些闪光的金银,是献给阏氏的初夜赔偿
胡天之下,没有一次爱情被千古传诵
但他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留下原始的血统
要知道,神明端坐在露珠上
一次小小的背叛会被阳光的咒语惩罚
没有人歌唱油菜花,或者鹰
一块经久抚摸的石头成为内心的宗教
而你千万不要说出那张狐皮的来历
但你可以砍伐古木的锈
我知道,谁在马厩里完成一次革命
谁在异族人的刀口下读懂先知
焉支,焉支,羊水溢
焉支,焉支,风破城
公元二OO七年,一个口喷大蒜的人
搜集腐烂的心灵细节
海藏寺
一挂陈旧的勒勒车,运送骨殖
药王泉边,汲水的尕藏看见了布达拉宫
而我所经历的是:一只乌鸦啄开的黑暗
海藏寺。六字真言被西夏人阅读
天祝的石壁上
那只风吹雨淋的耗牛
驮着经书
一路走过超度的千年
海藏寺旁。牛挤奶
羊下羔
一盏酥油灯下有人忏悔
花草滩
花草滩上无花,这是事实
花草滩上只有黑白相间的羊群
啃食光阴
往往会有不设防的致命邂逅,如果假以时日
我会爱上岩画上的女子
她柔情似水,蜜语甜言
只是,时光啊……
被黑风吹散的长城垛口下
爱情的毒药,来自
一次失身的记忆
这些碎不及防的细节,多像
羊与青草的盛宴
至于花与非花
在这个广大的草原上
无关紧要
在汉长城垛口
如果给垛口砌上篱笆,给空气种下膳腥
我相信一株狼毒花的香气会被风吹走
如果一粒盐在草根隐居,一把泥土黑暗了星宿
我知道两种方言的交易会成为罪恶
当六月的雪缝补了道德,一只鹰怀念青草
一场胡天羌地的革命沦丧了一个家族
八百里的狼烟啊—
今夜我写下的是:驼背上的羊皮和丝绸
那个在羊颊骨上刻字的牧马人
来自原州。他热爱泥土、女人
他把一方伪造的印章埋在长城的垛口下
他的想象来自弥天大谎
如今,我发现—
一只土拨鼠沮丧地站在垛口上
抱拳远望
马场的夜晚
没有听到马嚼夜草的声音
这个夜晚注定被孤独包围
夏草正胖,躲在肥叶子下打鼾的夏虫
是旅行者遗失在大地上的标记
山丹马场。光荣与梦想已经生锈
万马嘶鸣的图景被时间风干
那只隔夜的蝴蝶
已经忘记马蹄识香的手艺
事实上,当载重的卡车穿过马场的夜晚
我分明看见,低矮的马棚上的尘埃
和几只小兽四散而逃的痕迹
仿佛是一次战争年久失修的地图
噫。勇士之手—
竟挥不动二十一世纪轻浮的皮鞭
从银川西眺
一座繁华的陵园。银川
一院狼狈的宫殿。武威
从银川西眺,草原上的小丑在沙上朝觐
隐名埋姓的商人烧掉字典
他不会说出光明的拓拔,以及裁缝的图纸
在巴丹吉林,骆驼草下埋进一囊黑河之水
旦马的露天饭馆里,叶舟的骚花儿
让回家的女学生面色绯红
醉酒的吐谷浑牧人以为听见夺命的蒙古长调
你看,那只沿着飞机的尾气飞翔的鸽子
在天空胡乱地涂抹出:平安
几个发霉的老汉蹲在烽火台下打发时光
而沙漠里发情的公驼
被动物园尊为领袖,他的部落
是一群开屏的孔雀和懒惰的天鹅
从银川西眺,李元昊的耐心被秋草刺破
几片桃木上,两个说着党项语的妃子
躲进《西夏史诗》的羊圈里,品尝蓝带啤酒
五十行次生的颂歌以及一幅水墨
一
太阳从贺兰山上升起。神啊,你热烈的图腾
照耀着牛羊的地理和水稻小麦的族系
从汉渠到唐渠,革命的铧犁上稻麦流淌,奶香四溢
英雄的拓拔远走戈壁,建造屋宇,留下神圣的字母和功绩
西夏王陵博物馆,巨型乳房女人的膝下,养育着失败的灵魂
而在一个元人的诗典里,写下嘲笑和讥讽
他赞美腾格里上空的鹰,马刀以及无限的疆域
在汉长城下醉生梦死,胡言乱语
那个阵容庞大的宁夏艺校学生,排练《月上贺兰》
她们猎鹿、骑马、射箭,在一片树阴下学习谈情说爱
二
古丝绸之路。一个吼着秦腔的人腾云驾雾,马步流星
二两锅烧,半块羊骨,然后是美死人的热炕头
一辆装满土豆的拖拉机,吭哧吭哧从左公柳下经过
黑脸的主人一定清楚,今晚的面片子会稠稠地舀上
在六盘山上登高望远,甘肃静宁的戏班子声嘶力竭
而萧关的梯田里,泾源的花儿歌手和米岗山的女子商量私奔
你千万不能忧郁,否则杨建虎会在雨巷里朗诵再别康桥
他的身后是一群吆三喝四热爱诗歌的粉丝
古丝绸之路。我发霉的手指翻阅地方志
记录下长城、烽燧、断剑,以及一章历史泥泞的灰烬
三
几个西海固民工,在银川街头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和宽阔的马路让他们失措惊慌
啃着干粮,喝着凉水,寻找养命的生计
他们全部的热爱,把全部的钱寄给外地念书的孩子
但是兄弟,你得躲开城管和穿制服的人
你今夜在广场上的睡眠会被捣乱
你低三下四,像一群没有家园的流浪汉点头哈腰
你所有的希望是好好睡觉,有个好身板搬砖运沙
当我说着普通话从银川经过的时候,突然发现
几个似曾相识的民工对我指指点点
四
在泾源的小摊上啃吃羊头,在吴忠喝西夏啤酒
在中卫的羊皮筏子上唱读一幅大麦地岩画的拓片
虚伪的明月不会寄走你对一个人的思念
乘火车到鄂尔多斯唱蒙古长调,沿高速公路到兰州听河西小调
到蓝天白云的西安吼一折火辣辣的关中眉户
南腔北调的话语里有人到处称兄道弟
宁夏。我的一卷长文才写完五十个页码,它神秘,直白
从一场祭祀开始
六月采薇七月流火八月胡天即飞雪
祖国的屋檐下一组逗号滴落下来
五
沐手写经
明月明月
无字阅卷
日头日头
哎呀,拔了糜子拔胡麻————
花儿不唱者心乏哩
好日子过了想哩
我在宁夏南山哩
你在宁夏北川
噫,参差荇菜,沟里担水————
单永珍:宁夏西吉人,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发表作品,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出版诗集《词语奔跑》。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
马占祥作品
半个城:叙述或记事(组诗)
在韦州
这是小人物存活的福祉——他们有着
声誉较好的血统和祖籍 戴着白帽的阿訇
胡须整齐 慈祥的像块长满苔藓的
石头
一天之中为爱五次祈祷
一年之中一次宰牲
赎罪 给每个人都赋予圣者的名字
在韦州 命定的生活里
一切都相安无事 就连暗淡的太阳
也会在傍晚把头颅叩向宽阔的
大地
下马关:明长城之月
一年一度不动声色地消瘦 明长城
一年一度地呈现历史的病根 像一个孩子
一转眼就陷入暮色苍茫
月亮再次升起 将明代的时光一截
一截地安放在长城上 垛口的芨芨草
散乱身架 它们的摇曳恰好印证了月光的
摇曳 它们的成长恰好印证了月光的成长
——在下马关以西 明长城之上 月光
带着陈旧的气息一年一度地成长
河 西
河西以西山峰石头保持沉默
河西以东河流水波收藏村落
河西以北天空云朵四溅
河西以南牛羊骨殖散乱
三十万亩油菜开花 一棵老槐结荚
河西 一条河流连着十个方向的年轮
喊叫水
大地上被遗忘的唯一的小角落里野芨芨草用萧条的
茎杆撑起一大片天空 “干旱的地理”
土块垒起的羊圈里山羊因噎废食 这个不倒的村庄
如果上天无意从手指缝洒下几滴雨水
万物都将因感激而把自己从地表
再一次交出
窑山:大地上的一粒暗痣
多么伤痛 它因干旱把茂密的“羽披”悄悄
压在身底 只能把成片的森林形容成
“羽衣”了 多么无奈 流云和响风的手指
已没有任何依托
窑山 这大地上的一粒暗痣 内心蕴着
煤炭般的黑焰火 在五十载不遇的大旱之年
只让绒毛般的芨芨草淡淡的绿了一下子
张家塬
张家塬 鹞鹰摆翅 山路缠络 蒿草枯黄
张家塬 村落孤单 阳光清白 山风缓慢
张家塬 命运叵测 心旌苍凉 目光深陷
那一刻:十万山峦汹涌着聚集张家塬 抬起或深埋了
无数村落 那一刻:鹞鹰收拢了双翅陡然冲向拥有
三棵老槐的山湾
豫旺:马铃薯熟了
胀 一畦畦种满马铃薯的土地
前所未有地突起肚皮
茎杆和绿叶取消了和风的约会
静伏下身子
豫旺 这个山群包围的村子
要分娩 十万棵马铃薯重复了自己
并承担了无边的生活的苦难
半个城:回乡记实
清真寺的新月在白天也会光亮着
清水河畔的红柳在夏天白了头
半个城东的坟茔用黄土归纳命运
城西的川道里玉米不曾挡住回族媳妇的
白盖头
这个仅有一半的小镇 生活如
流水般缓慢 但傍晚的祈祷辞宏大地
在风中弥漫 有时从清水河传过去
带动一地香茅草安静的叶子
大寺路
我必须每天都要经过:卖馍的马氏 卖米面的
杨氏 开小店的周氏 榨油的买氏
开出租的李氏 开药铺的赵氏
卖砖瓦的海氏 踏三轮的铁氏
他们在清晨就沿着大寺路摆开一天的劳碌
我必须每天都要经过:向他们逐一问好
向他们细碎而平静的生活
留下必要的问候
散句:爬山虎
它穿着细雨和风的靴子不断奔跑
向上 向着天空 不停不歇 在夜晚
要攫住一颗星辰 白天还要阻止一片云
十万只脚被风掀起 然后放下 迸射出
光荣的绿 十万只纤小的花的口吻宣布
——今年春天还要保持向上的绿
羊路:阿依莎学会的词
飞——山湾里的鹞鹰宿命地展开双翅
开——马苋花带着去年记忆的残红把花朵
迎向一小股西风
躺——羊群在一丛芨芨草前倾倒身影
我两岁的女儿阿依莎在群山环绕的
羊路村刚刚开始学着说话 就像
山畔的水蓬草刚刚探身的嫩芽
补鞋匠周瘸子
戴着油腻的白帽 周瘸子在街道边
缝补被生活磨损的那一部分
布鞋的 皮鞋的 低贱的或高贵的
额上明显的皱纹被太阳和风晒过
也吹过 他总是低着头在补
——那些鞋子不着痕迹地隐藏了伤口
而后崭新地在路上踩出向前的尘埃
夜雨:致韩歆
我已经为你描述过半个城:干旱
山区 箍窑 戴着白帽的人群
在宁夏腹部 一年一度地荒芜
我的父亲至今还未写出自己的
名字 却能大段地诵读经文
我描述 在夜晚的光亮中
一阵雨洒下幸福的词语
这是今年头一回潮湿的空气
静静地迈过门槛
略带着被我们回族排斥的醉意
漳河柳记
会被一只燕子惦记——在傍晚的细雨中
卸下满身古代的尘 会被两只燕子惦记
——春末的密叶中爱情在阴影处发光
我不敢虚构想象的部分 漳河柳的
一枚叶子早已跌落大地
飘浮不定 大地无限延伸
还有无数枝条在地面挽留了
风
马占祥:笔名马茹子,1974年2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有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民族文学》《朔方》《回族文学》等,获多次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待出诗集《半个城》。
孙 谦作品
穆斯林词(长诗)
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化,回族穆斯林的语词谱系中一些常用词汇,在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阿拉伯、波斯及伊斯兰的因素后,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词方式,这种语词方式镌刻着鲜明的民族印迹,是民族特质的表现。有些词汇是汉语词汇的转借,如:天命、无常、光阴、临近、端庄、清洁、懊悔等,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人群中使用很少,或者几乎不用,或者仅只在书面语中使用,但它们在回族人群中却是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习惯用词。有些词汇根本就是回族的一种创制,如:举意、口唤、全美、知感、记想、善功、显迹、调养等,这些词初看上去是汉语化的,其实它们已经溶汇了更多岁月和生活的赠与,它们在精神信仰、文化品格与民族风习上包涵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质。它们以又浓郁、又忧郁、又庄重的音调、音色和气质引诱我向前看个究竟。
这里只探询虽具有汉语言文化色彩却已完全回族化的词汇,对诸如:伊马尼、顿耶、尔迈里、乜贴、哲纳孜等有着独特的阿拉伯、波斯意味的词汇不在探询之例。
我的探询与理解是完全建立在个人体验基础之上的求索,我的知感与领受的能力有限,因而,这说法只能是一种有限的说法,算不上任何定向的说法。
东乡、保安和新穆斯林等亦使用汉语,其语言习惯和方式与回族并无大的出入,也应在此之例。
举意
意在这里有:意念、意识、意义、意图、意向、意旨等多重指向。
意为心与物之间的反映,有时是物在心中的反映,有时是心在物中的反映,意是心中的在与不在。意犹如河川,它的奔流不舍昼夜,是人在流动的水的镜子中观照时,可见与不可见的过程。
意有时是无中生有,有时是有中生无。意是经验、信息、想象及各种事物的复合体,是生生灭灭、漂浮不定、漫无规律的变化。像大气中的尘埃、天空上的云彩、像楼群间飞掠而过鸟群。
意是一种轻,像水中的浮萍、像洁白的纸张、像一张《天方夜谭》中的飞毯。意把我们带向各种途经,各种方位、各种命运。
举意,是举起来的意,有举轻若重的神态。就是把那轻的浮游不定的安定下来,让它进入那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如举重运动员在一瞬间把杠铃举过头顶;犹如我们一鼓劲把大石头抱起来放到那认定的位置。
举意就是让我们在这一刻把万事万物从内心里移出去,把凝聚的念想安放在这特定的时刻。就是让信念进入内心,不使心散乱、流失、湮灭。
举意就是自由自在的意在此刻被镇定下来,进入唯一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是我们生活的核心,能否从长久的纷繁中回到这个核心,是对我们内心真诚的考验,它为信仰者追求、遵循。
这被举的意是所有的意中唯一的意,是心与物之间的一缕脉息,现在,这缕脉息被从物中剥离出来,它清洁、纯净,一尘不染,我们将它独自摆放,安放在那个指明给我们的地方,让我们向它投奔而去。它是那个永恒的所在,我们虽然追寻,却看不到它。它的收缩、扩充,都无法把握,有时虽然触摸,却模糊不清。对意的求索、驾驭,让我们看到了它全部的活力、潜在性、透明性和幽玄感。
口唤
口唤是一种口头的许诺、承诺或约定,是由信仰担保的许诺、承诺或约定,是所有许诺、承诺或约定中最贵重的信诺。
口唤是给定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照不宣的契约,不论你实际的际遇多么复杂,不论你遭逢了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虽隔着生与死的界限亦生效。
首先,在确立被口唤承认的事物时,承认者已在那口头承诺中注入的非物质所能衡量的精神品格的因素。口唤是心与心之间的约定,它本身的意义不仅仅在特定的事实之内,它更在这事实之外显现。归还你的口唤,如归还你的真诚和心灵的尊贵。对现实的承担,对约诺的承担是人生命的义务,是对坚信的承领,是信德的完整性的体现。
口唤在穆斯林中,是连接通向完美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核心的链环,尽管这个链环是由一个口头承认的守则来确定,尽管它只是一个潜规则,并不以律条来约束人,但是,严格遵守的人,却一定增加自身的价值,使其在特许的精神生活中有所立足。我们知道社会上有无以记数的社会规则,有人整天喊叫,整天强调,它们仍被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而口唤则完全不同,它并不确立什么因果关系,或有意要实现什么价值,它只是一个信仰群体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
如果,一个人感到口唤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有一种心理负担,这是一个不幸的误读。如果一个人的口唤给出了,却没有忠实的行为来践约,那么,这个人的品质应受到质问?
口唤同时具有使命或命令的意思,口唤所承担的使命或命令,是一个人前定中的命运,不可违拗。从真主那里给出的口唤,总是向我们揭示出处于静默、隐蔽中的玄秘的事物。某个人无常了,我们会说真主的口唤到了。某个人欲做成某件事,他会说就看真主给不给口唤了。当我们被某种内在的力量驱使去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或我们被要求在某个人生的关口有所担待时,我们会说这是真主的口唤。
光阴
光阴是时间的另一种称谓,只不过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称谓。时间本身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亮、有晦暗;有圆满、有缺损;有聚合、有离散;有生命、有消亡。光阴,这个时间的代名词所呈现的因素,符合所有的时间的属性。
从人的存在,从我们的立场来说,光阴就是以世俗的时间向精神时间迈进、融合的一个时间机制。光阴中的人,既是一个寻常的人,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既在一个平常的时间里,又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间里。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细微而巨大;繁难而有根源;真实与虚无相生相剋的处境。我们的信仰就是在这个既平凡又非凡的处境中开始,以跨越种种界限、障碍和阻隔呈现,这个特定的时间就是的我们的光阴。
在人类,光阴有它个性化的特质,它同时也是一个群体、一个族类乃至整个世界的载体。我们都在光阴之中,又都不在。当时间被赋予了心灵探索的愿望与激情之后,光阴之门就只为追随、探询它的形迹的人开启。
呵,光阴,可知与不可知的光阴;可见与不可见的光阴;阴晴圆缺、阴差阳错的光阴;四季更迭、昼夜辗转的光阴;河流般奔走的光阴;山脉般屹立的光阴;广大无边的光阴;细如草芥的光阴;巨雷轰鸣的光阴;沉默不语的光阴;许多事物淡然飘逝的光阴;许多事物不断临近的光阴;许多事物仍被翘首期待的光阴……
你的光阴、我的光阴、他的光阴。
你说的光阴;我说的光阴;他说的光阴可是一个相同的光阴?
如果光阴全部的单纯性只在于我们对它的永恒流动的冥想,那么,光阴的全部的复杂性就在于我们对它在流动中的无穷变化的沉思。这正是我们的祈望所在、也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基础所在。这一切被信仰者置于心灵中加以考量。
无常
无常是一个起源于佛教的词汇,它被穆斯林通用、惯用和喜用。
当一个人离世而去时,我们会说:哦,这个人无常了。我们惯于称死亡为无常。无常包涵了许多的死亡;包涵了所有的死亡。没有不死的,只有无常。一切在死亡中,一切在新生中,世界在变化中,所有的男女老幼都在变化中,都在生与死的路途上,所有的人与物都在造物主的掌握之中,这就是世界焕发无穷活力的根源,这就是无常的风格。
我们醉心于生,出于强烈的欲望,出于难以名状的情感,正是在这里我们遭遇、发现了无常。有时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似乎,这与我们的想象和期待大相径庭,好像我们生就是为了死,我们生在死中。其实,世界就是这样确立了它的基本机制:在生生死死中、在无常中运行。生命就是在无常中的逗留。
无常,有显露有暗藏。它是一枚硬币的一体两面,一面是生生不息,一面是消逝湮灭。无论你感到或承认与否,它都会以一种缄默不语的焦虑打击着我们的心灵深处。它随时随地会来到我们中间,以可见与不可见的窘迫威胁着我们,它是我们意识、知识和智慧中最暧昧的东西,有一种嗜心的感觉,是我们最缺乏了解,最想知道,却又最害怕知道的东西。没有那看到死亡的人,敢夸口说对他对死亡无动于衷。
万事万物依循着时空的规律向前奔驰,广大无边的无常是否会在存在中获得一个新的视野,是我们所期待的。“死亡那虚空的味道给予生命更多的生命。”{墨西哥诗人帕斯语}这里无穷无尽的生命是由死亡的空虚给予的。当那枚硬币的另一面被翻过来的时候,生命就回到了它原初的界域,谁又能说那个本源不是化育、诞生、复活新生命的地方。这是把我们的存在放进精神生活史里去思考的状态,在这里,我们的不安是否会转化为安详呢?
圣人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也告诫我们说:“你们多记想那毁灭意味的死亡。”《古兰经》和穆圣的意思都是让世人以死亡为戒,向朝向永生的信仰靠拢。无常在主的意志中,不可违背,我们常被无常提醒、警示:不要过于拼命地追逐生活,以致失去了核心。所有的生命中的无常、无常中的生命都要回到那个核心——主的怀抱。
在世界被毁灭之前,无常的剧幕会一直演出。而灵魂的救治之道只在于无常中的信念。
天命
天命是造物主预设的一种命运。人有天命、动植物有天命、宇宙间所有的生物、所有的事物皆有天命。天命是世界以及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人的天命,包含人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中的福乐、智慧、灾变、困苦都是被给定的。造物主在给定天命的时候,即给定了富足,又给定了贫寒;既给定了智慧,又给定了愚顽;既给定了高贵,又给定了卑贱。生存中的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人的矛盾与尴尬,而人生就是在不断面临的矛盾与尴尬中行进。同时,人要改变自身命运的诉求也是被给定的,天命有一切经历中不可知、不可为、不可变的境界。在不可知、不可为、不可变的地方守望,寻觅超脱的可能,这也可说是人的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的天命中的境遇。
我们常说光阴如水,其实,我们的天命就在如水的光阴中流淌着,昼夜不停,直至尘世生命的结束。我们还说覆水难收,生命本身就是泼出去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不留任何痕迹。天命和那承载天命的生命是一次性的经历,永远不会重复。我们常常希望生命能够重返过去的时光,将活过的生命再活一遍,这只是人的愿望和幻想,它在回忆和怀念中可以触摸,但是,这被触摸的生命已是失去了原貌的生命,它只留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被充填进去的内容,以想象的成分居多,它永远不再有原初的鲜活性。这大概也是天命,唯一的、神秘的天命的又一重含意。
有时,我们会站在光阴的长河边,向着上游那被称为源头的地方,或者向着下游那被称为终结之处眺望。也许我们还会直接到源头或终结地,朝着无限的空茫眺望。这个景象被哲人或诗人诗意地冠于一个美誉——终极追求。我们的眺望,想要超脱尘世,却终难逃脱天命。而天命离不开尘世,天命的渊源即尘世。那么,人的眺望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这眺望无所不在,人的天命可另有异乡?另有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仍是天命的消息,只不过,这个消息,让我们触摸到了那最纯真的精神支柱,向心灵的调养者祈求。
在人的天命中“人的真正的满足取决于同超越自身的东西的联合。”{美籍哲学家、犹太神学家赫舍尔语}同那创设我们的天命的造物主同在。
知感
对造物主的超然性的接受与惊奇,在那一瞬间,我们心灵中呈现出理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的状态,凭着这种状态,我们就能理解平常情况下不能理解的、在某些时间和地点中发生的生命经验。我们会说知感主我看见了、我明白了。
知感,或者就是我们对存在的一种寄托,当我们感到虚空,对所知的存在,所遇的世界感到遥不可及,难以捉摸,或对那神秘的事物难以置信时,我们就会说:知感主,请告诉我缘由吧。
有时我们说:这是多么知感的一件事呵!就是说某件事情被主应允、关照着实现了。主并不只关照某件具体的事情,它的光芒普照所有的存在,在一切事物中我们都可以获取启示般的知感。它包括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大地、天穹上的繁星、随风飘流的云彩、雨雪无声的坠落、春花开放、秋叶凋零、空气中拍动的鸟翅、缄默无言的岩石、伴着时光悄然而逝的河流……被知感的存在无限丰盈,只是我们自身知感的能力常常受到考验和质疑。
我们企望所有的事物有满意的结果,不使我们的愿望落空;我们企望有新的洞察力,看到那不曾被看到的奇妙;我们企望有纯粹的发现,扑捉到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惊异;在普遍存在中获得一种神圣的感受;或者在神圣的事物中获得一种普遍的感受。不论是经验中的启示,还是超验中的启示都是我们所期待的。
知感以人的悟性的深度,来接近被他观察与关照的存在。
知感主,我们在世界上生活,且沉思、感受着存在的奥秘,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慈悯
慈悯:即慈爱、怜悯,即悲天悯人的情怀。
有造物主的慈悯,有人的慈悯。
主的慈悯,在创世之际已将普世的慈爱与怜悯殖布寰宇。
人的慈悯,是人对造物主的普世关怀精神的知感与实践。包括人对万类的关怀、对弱者的关怀。对虽然看上去强大,却内心虚弱,看上去富有、却精神空荡的人的博爱与怜悯。
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思想,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实体。人是要对世界负有全部责任的。而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及享乐的倾向,驱使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往往从功利的目的出发,把所有的造化物降低为纯粹的工具与物品。当我们看到任何一只羊时,看到的只是鲜美的肉和可以制作皮革的皮;当我们看到任何一头牛或马时,看到的只是它是可以用作耕地、载重的劳力;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棵树时,看到的只是可以造房、做家具、烧柴的木料;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株草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可以用作草料或可以用来治病的药物;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条河流时,只看到它可以被用来发电、用来灌溉的作用。正是这样的认识与判断将人引到了把世界当作一个可以任意摆布的存在,人除了消费、除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再无其它可言。人对神圣事物的意识被屏蔽了,人不再聆听、凝视造物主在所造物中所注入的令人惊异、令人敬畏的神奇与奥妙,人不再正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不再正视生命。如此导致的灾难当是毁灭性的,人不知餍足的口与手,最终会伸向人自己,人最终成了物的牺牲品。
我们对存在的关心,我们的教育机制,不应该以实用的目的为旨归,它应该包含对万类的慈爱、怜悯的内容。我们的慈爱、怜悯应从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棵树木开始。当然包括了对人的慈爱、怜悯,对老人、儿童、病人和弱者的慈爱、怜悯。
我们常说:真主慈悯。而真主的慈悯,就是真主曾赋予了我们善待万类的情怀,如果我们对此没有觉悟,没有对造物的普遍关爱,就谈不上真主对人的慈悯。没有万类人不能独存。慈悯,是我们发现造物主存在的前提。真主的慈悯,所包涵的今世的普慈与后世的独慈,均在我们每个人的造化与觉悟中。
盘缠
凡出远门的人,都要带足路途的花销,以免旅途中因缺了费用,造成不必要的窘迫与尴尬。
人生是一场浩大的旅行,有人为走完一世旅程,准备了巨大的资金,庞大的工程。有人要从今世走到后世,走完两个世界的路程,却只带了水、干粮和心灵的储备就上路了。
我总在想、总在感受,知识、智慧和信念是否可用于人生旅途的盘缠。我的思想并非全无缘故,我的感觉也并非全无根基。
在生命还没有完结的时候,旅行就得继续。
旅途上盘缠的有无、多少,以及是什么东西,一直是我盘算的。我思量着那赋予我生命,又收回去的地方在告诉我什么。
记想与托靠
记忆、纪念、思索、想望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全部存在得以展开、进行的核心地带。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中断,时间和历史就中断,没有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就没有时间和历史;遗忘的深渊就会临近我们。
穆斯林常说:记想主。托靠主。穆斯林的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是从对造物主恩典的感戴开始的。它超越了世俗的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把自己的生命、生活和创造万物的本源联系起来,使其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托。记想和托靠是一种内心生活的方式。记想和托靠都是从穆斯林的精神层面上起始的。记想和托靠相辅相成,有了对主的记想,才有可能去托靠主,反之我们需要一些托靠,需要许许多多的托靠,我们也就有了自觉地对主的记想。
穆斯林的用词中常将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汇合并使用,使这些词汇的意义得到意想不到的拓展。如记想一词中的记就有记忆、纪念等含义,想却有思索、想念、想望的含义。托靠一词的托有寄托、依托之意,靠就有接近、信赖之意。这样的组词将彼此关联的多个词的词义推展到最大的意义层上,这些词汇恰好映衬了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些特殊的背景。这些词并没有因为合并、重组变得意义模糊或衰减。从量变到质变,它们的词性由原先的单纯变得丰厚,语意由原先的固着变得灵动。它们的所有含义都来自那个主导、并约定着穆斯林的生活及价值观念的信仰世界,在穆斯林的生活场域里,由于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其语境整个都变得纯洁、透明、光亮起来。这些语词也是汉语词汇丰富性的结果。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个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的封闭式集合,人类一代一代地更迭、传承,是造物主恩赐人类的独有的时间机制,依靠这个机制人类站在现在的基点上以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沟通过去未来。贯穿信仰的时间、历史在记想和托靠中行进。
清真
“清”有清澈、清高、清洁、清静、清明、清馨诸多说辞。“真”有真谛、真实、真诚、真正、真相之说。中国古代文人喜用“清真”一词,原作纯洁质朴之解。“清真”被中国穆斯林沿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 “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
“清真”是中国穆斯林、中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一个独特的称谓。是一个形象化的深得个中真义的称谓。它被用于伊斯兰教及其信仰者的表述,是极其生动确切的。“清真”含有对造物主的本质中所蕴藏的绝对圣洁精神的发现,是对造物主本质的认定。这其中包涵了对超越所有界限,又把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的本源——造物主的质的界定,以及从造物中涌流的圣洁之光,对于人的生活与精神的照亮。圣洁性是造物主自身潜在的基础,是造物主存有的一个器皿,在这个器皿中主的神性的显露变为现实。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器皿中取出自己的份额时,就已取得了对主的信念和信仰。
人对圣洁性的觉察是源于人自身的品质,是造物主在造人之初就植入人的本体中的一个品质。这样人的基本属性中就包涵了对圣洁事物的感受,当我们在沉思他人生活奥秘的时候遇到了它,当我们洞察自身生活的现象时又遇到了它。人离开了对圣洁造物的坚定信念,生活就必然坠入污浊、黑暗。圣洁的造物具有隐蔽性和静谧的品质。人的信念,就是在人所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发现造物主本源中自在的性质。人自身具有的圣洁性,乃是从这个本源中汲取的用于滋润生活的营养。
人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可能因个人的文化背景、阅历和审视事物的方式不同而不同,但是对被认为具有圣洁性的事物的感受却是普遍相通的。
确实,圣洁的事物、精神是与人的现实的境遇相斥、相融中共存共生的,如果把圣洁的事物及精神与世俗的事物完全隔离、隔绝也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待圣洁性的洗濯,而尘世整个的现状又是一面反映圣洁性的镜子。伊斯兰教——“清真”是一个生活中的宗教,它断然否定将信仰与生活相分离的作法,对于信仰者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言谈举止,衣食住行,舍此,信仰无从谈起。
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审视,从我们早已认识的对造物主启示的新的沉思出发,我们可以重新更新人与主之间的关系。只要人类还想要有意义地、道德地生活,那么就必定要以主的圣洁性为前提,在尘世的境域中,“在世俗的社会中,神律是人的道德自律可能性之条件”。{《做人与做基督》瑞士 汉斯·昆}
因为坚守“清真”,所以朝向圣洁。
功课
即功修、善功。
俄国新宗教哲学之父索罗维约夫说:“无行为的信念是僵死的,而祈祷是第一个行为,是任何真正行为的开端。”祈祷是人的信仰的第一个行为,第一个功课,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唯一的功课。穆斯林信仰的功课有三大要素:礼拜、施舍、斋戒,施舍和斋戒与礼拜一样重要。
没有功课,信仰无从谈起,没有完整的功课,信仰不全美。
功课为信仰灌注了实质的内容。人的信仰的意愿在功课中得以体现,功课不是目的,它是抵达的方式,是信仰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功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人可以从流逝的光阴和无常的尘世中,时时觉察到人的灵魂的本质、本色,
功课显示信仰之路。只有功课才是认识、抵达信仰的唯一道路。功课形式的信息是来自主的指引,它从我们生活纷乱、噪杂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功课是由种种包孕着某种内涵的、有序的形式、仪式及行为方式构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到形式、仪式,而没有看到功课,因为形式、仪式是显露的,而功课是暗藏的,形式、仪式是水,而功课是井,我们必须时时以水去充满井,不然井就会枯竭。
功课是导人从善、向善的动力,因为人的本性中缺乏为善之力。“人是自由的,反常的,荒唐的和理智的,无所不能的。然而人什么也不是。”{《万物本原》法 米歇尔·塞尔}信仰使人成为人,信仰以人的理智来控制人的反常和荒唐,信仰使人的自由和能为有所收敛,而向着主的为善的属性靠拢,这一切都有赖于功课的践行来实现。
功课是每个人自为的行动,没有谁能够替代另一个人。功课中的每个人都是在独立面对自己心中的主,从主那里取得宽慰的信息,充实心灵,补充生活和爱的力量。功课是一种不断的舍弃自身的信仰行动,人的不断地舍弃,就是寻找主,使主进入自身的过程。只有让主寓于人的内心,人才能找到自我,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才能被主的无限性呼唤出来,并融入其中。 一位信仰者如何从真理走向可能,从功课就可以辨认出他来。
功课是一个随着人的生命不断延续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川流不息。作为个体的功课必然在时间之流中消逝,犹如溪流、河川之汇入江河、大海。但是功课的能为并不是向下的,它笔直地向上伸展,它是一棵有生命的大树,它滋生繁衍,它的树冠直抵湛蓝的繁星闪烁的天空。在功课相接的地方是一个宽广、博大的所在。
显迹
即显著、显明的迹象,即奇迹。
显迹,就是在我们庸常的生活及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出现过,甚至被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我们还在那种状态下实现了我们的生活的目标,鉴于此,我们将这种超常的状态视为平常生活的一个参照系统,并依照这个系统来引导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我们期待和寻找显迹,就好象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们世界的全部意义。
没有显迹,我们会觉得仿佛是处于亡人和未诞生之人之间的一团黑暗;我们认为生活是在迷宫或交叉小路上的周旋;我们不清楚涌流于自己体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冲动;我们不知道我们存在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我们哪里知道,显迹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造物主呈示给世人以后,它就流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成为我们生活常态中的种种迹象,在我们的生活、生命的世界里无处不有,处处有,只是我们感知的心常常是处于蒙蔽的状态,对于万事万物中的种种明显的或暗藏的迹象,无所觉察罢了。
从表面上看来,我们的生活、生命是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毫无奇迹可言。但是,这显然只是从表面上看到的东西,因为生活、生命与意义、奇迹之间并非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我们自己不去有意识地充当生活、生命与意义、奇迹之间的中介,奇迹、显迹就不会自己昭示给我们。
一个人固执地要在世界上、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超常的奇迹的话,即便是他拥有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那么他的这种寻找也多半是徒劳的,因为他的敏锐的视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盲目相混淆的。因为没有可以被寻找的奇迹,只有浸润在信念中的心,奇迹只在人的心灵里,心里有的就有,心里没有的就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穆斯林的信仰是未见归信,这种未见归信包含了:信仰那不断逝去,又不断到来的;信仰那终将毁灭,又终会复活的;信仰那未曾见到,而在心里祈望着的。这个信仰只需要一个敏感的、纯洁的、敬畏的心灵去感知、感受。其实奇迹、显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自己的世界中昭示着,我们或者压根就没有发现,或者知感了并未说出罢了。
清廉
清白、清明、清湛、廉正、廉洁。
清廉所包含的词性,是一个不染杂质的所在。
世人向清廉投以激赏的目光,却又远离清廉;世人对清廉如此信赖,却又害怕清廉。
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智的生物,而人的本性中的弱点往往使人背弃理智。当人置身于欺诈、蒙骗、谎言的迷雾中时,人就会失去了调空权力、使命、责任和义务之间关系的能力,昧着良心做事。在某一个时候,在现在,在最强者的法律之下,贪贿、腐败之风蔓延,贪贿腐败之风搅动的旋涡,几乎将世间所有的清廉蒸发了。
信仰挑战特权,清廉挑战人性。
做人的清廉性被穆斯林看重,不是没有来由的。它是从信仰的层面上发出的一个信号或是一种思想,它令人向人自身的自私、贪婪、嫉妒、好色、懒惰等属性斗争。它令人将那些有意无意中占据心灵的污浊的东西清理出去,以便善的进驻。
穆斯林做人的清廉,是以功课、行为的清廉来体现,而功课、行为的清廉,才使做人的清廉有了依存的基础。只有信仰者为世人争得了不多的清廉的空间,这些清廉的信仰者以这有限的空间,平衡着这个污浊的世界。
宁静的沙粒使河水变得清澈;吹拂的微风使阳光变得清澈;星光的闪耀使夜空变得清澈。劳动使生活变得清澈;信仰使心灵变得清澈。清廉以劳动和信仰为前提,才有更大价值。
前定
前定、定然,是造物主为我们设定的尘世生活的机制。就是包括人的诞生、死亡、福乐、智慧、灾变、祸患等等都是都是造物主给定的,人的生命流变中的一切境遇皆被纳入前定的机制中加以考量。前定的信念,是穆斯林的信仰基础之一。
前定的机制将我们全部生活的演化集中在一个惟一的焦点上——主宰者为我们设定的生活是否有价值?在这个被事先设定的存在中,人的意识和行动是否还具有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界限在哪里?这个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顺从造物主的意愿,参与世界良性发展的进程?
有关命运前定的说法乍看之下仿佛是一个悖论,既然人的肉体生命和心灵生活都已被主宰者事先设定,那么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其实不然,当造物主将每个个体和集体的生命、生活置于时空的无限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加以关照时,那么,每个个体生命或集体生命对生活及命运的寻觅、追求、思索、感知就被植入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而人的自由意志也在前定之中。人的自由意志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它既被前定约束,又在前定中拓展。
前定犹如广袤无限的天空,自由意志就象飞鸟的翅膀。然而飞鸟并不任意飞翔。麻雀的飞翔总是绕着人的房前屋后,苍鹰的飞翔却是在长空之上;乌鸦的飞翔围绕着旷野,鸿雁的飞翔却穿越南北;鸽子飞翔的翅翼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收放。将这个比喻用于人,就是每个人的前定和自由意志各不相同。然而,主宰者只给了人前定和自由意志,对其它的生物而言,只有前定,没有自由意志。
人的前定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模糊的、变化多端的。没有谁可以将自己的前定和自由意志分得清清白白的。前定与自由意志使我们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神异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于不同的人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它往往是令人预想不到的变化。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士兵成为将军,一个农民成为富翁,一个放羊娃成为教授的例子。也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暴富的人一夜之间成了乞丐,一个康健的人突然死亡,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一时间变成了阶下囚的事情。自由意志受人的欲望和理智的调节运用,被前定有效地监控。而前定为人设置的事物、情境又与自由意志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汇合。前定也可能是人自由的所在,而自由却有可能又是人的命运的羁绊。
按照信仰的准则来衡量人的善恶的行为,是符合前定与自由意志的尺度的。穆圣说:“在把你的骆驼托靠给真主之前,你应当先把它栓好”。骆驼是真主的定然,栓骆驼的权力是人的自由意志。有些人在做了错事,或干了罪行之后却说:“真主确知”。而确知的真主是不会替任何人的言行负任何责任的。当某个人已滑到了悬崖边际,就要落进万丈深渊时,突然于冥冥中伸出的手将他从危险中拉了回来。这种事例只说明真主对人的慈悯,却并不说明别的什么。
的确,人的自我生命的中心是在自我之外;人的生命超乎肉体之外;主的前定超乎人的自由意志之外。
后世
对后世的信仰的理念是伊斯兰信仰的六大基石之一。
后世理念是人的存在{世界}投射在大地上的一个影子、一个梦;一个被无限引申、迁移了的场景。后世即人死亡之后的世界;或是尘世湮灭之后的世界。后世是死亡之后的复生,湮灭之后的再造。在穆斯林的意识里后世与现世连接起来的意义,即是人的终极归属。后世思想消除人们意识深处因死亡与湮灭所带来的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对漫无止境的遗忘、消失、无名的前景的忧虑。
无论我们看到、想到与否,后世思想都在我们意识的暗夜里拓展出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存在中的虚无,又是虚无中的存在。它是存在和虚无相互交织,相互消长的一个边缘地带。
后世思想是造物主在人的感知的良性层面上,灌注的一股活力的源泉。由于这股潜流的在我们的意识中不息地流淌,它激活了那个隐蔽的、神秘的,甚或是静止的、死寂的空间,它在向着终极界域推进的同时,无形中为我们意识的暗夜点亮了一抹光明,这光明,是我们生存的现实中遍布的温热的光明。我们有必要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它就在那儿,就像黑暗天幕上的一弯新生的月牙儿与满天星斗相互辉耀、相互衬托的景象。
在那天幕的深处,我们似可看到、想象到与大地相对应的建筑和景象,天园与火狱的景象。拱顶与圆柱、回廊与门楣、清泉与花园、馨香的草木、蜜和乳的河流,美目的少年和少女……跳动扭曲的火焰,在火焰挣扎的、痛苦的、扭曲的躯体和脸孔,满含乞求的眼睛……如此一来后世就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可爱与可怖的意向溶解于人的意识中,构成了一种驱动的力量,无法与人的生存、生活分开。人,相信后世的人,必须在存在的境域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与后世衔接起来。
归附于未知的存在,是我们复杂生活交错的轴心;是我们生活机制的必然特征;是我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走进世界的必由之路。相信后世,就必须相信许许多多超验的东西。就必须将那些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至于心灵中摩挲,并时时准备将其唤醒。因为在我们的内心生活中,不可见、不可知的东西占着主导的地位,而所见所知的生活是极其有限的。世界终究都要服从不可见、不可知的生活。
相信后世,倘若只是一个姿态,或是一种冒险或试探的欲望,它便是信仰无力的表现。然而后世所给予的界限,就是在人的境遇和世态中逐渐清晰的。
栖惶
西北人常用语中的一个特殊的形容词,是人对世事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形容。是人在面对临近的无可处置的与不可知的事物时的一种感慨,或者是面对不可测度的遥远事物时的一种叹息。
栖惶,就在这一刻,人仿佛站在了生与死的门槛上,站在了地狱的边缘上,站在混沌的天地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无从知道;什么也不了解,什么也无从了解,身心似乎都向前冲着绝望与湮灭。而人在回头朝向生活了望的眼神里,却又含纳了无数述说不清的流连与迟疑。我将要去哪儿,我将如何去,并不是无所谓的。
栖惶,在人说出这个词汇的时候,它已经将一种孤独的躁动植入了人的灵与肉,这种孤独的躁动最终使人难以安宁。一种噬心的情境无处不在,它投向四面八方,而理性的语言根本难于接近这些现状。栖惶,似乎在当下的时间和空间里包含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栖惶,借助于人的沉重的心境似乎是一种无边无际的释放。
栖惶,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它所蕴藏的原始隐喻,都因为年深日久而沉入了人的意识的黑暗中。只是在我的理解里,栖惶有太多的感慨与太息,它纳入了人世间所有的感慨与太息。
人都在栖惶之中,因为无所不在的恐怖和末日的阴影,这是世界与人类的终极命运所在。造物主给了我们这个命运,也给了我们走出它的道路,只是我们的命运不幸往往充当了通向主的道路的绊脚石与屏障。当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不幸,就会明白:世界上的栖惶,仿佛就是他自己的境遇。
人感到了一种存在的焦虑时,仿佛想要作出一番说明,结果终于无言。于是栖惶。
真主
真主是宇宙的本源,是世界——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化育者。
真主是执掌万物的存在,又超然于万物之外存在。
真主寓于万物之中,与万物同在,而任何的事物——巨物与细物均无从与真主匹配。万物皆不可成为主的图象、譬喻、象征、语言、躯壳,主的神力穿透时空间的一切事物。
真主是我们今世生活的引领者。是在今世的存在中为我们拓展出朝向死亡、消逝、湮灭、遗忘中的另一个永恒的存在的存在。
真主是既是无限微小和柔弱的存在,也是无比强大和威慑的存在。他是无处不至的“万形”,光明与黑暗、存在与虚无俱在其中。
真主是从四面八方的事物中把我们攫住,又把我们放开的存在;真主是从外界的事物中进入我们的内心存在;真主是从我们内心进入外界的事物的存在。在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但他确知我们的来龙去脉。
真主是使万物的内部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存在,他点化时空的运作有不可预见的迹象。
真主的奥秘,只在他创造的万事万物中呈现或隐藏;只在万事万物的相遇与分离、冲突与融和、流动与停滞、沉睡与惊醒、消亡与复生等诸般演化中呈现或隐藏。
真主有九十九个尊名:“至仁者、至慈者、掌权者、圣洁者、赐安宁者、托佑者、保护者、万能者、完美者、至尊者、创始者、造化者、赋形者、赦宥者、权威者、厚施者、供养者、明断者、彻知者、遏制者、博施者、使卑贱者、擢升者、使尊贵者、毁灭者、全聪者、明察者、公判者、公正者、妙知者、深知者、仁厚者、崇高者、至赦者、善极者、玄高者、至大者、监护者、监察万物者、审算者、威严者、宽仁者、监视者、有求必应者、宽恩者、至睿者、至爱者、威容者、唤起者、见证者、真理者、受托者、至坚者、坚定者、庇护者、受赞者、录记者、肇造者、再造者、起死回生者、致死者、永生者、维护万物者、丰足者、高贵者、独一者{惟一者}、万物仰赖者、全能者、大能者、创议者、延期者、太初者、至终者、显著者、隐微者、维护者、至高者、至善者、宽容者、惩治者、饶恕者、慈善者、掌国权者、尊严与大德者、公平者、集合者、无求者、赐富者、赐予者、抑制者、使苦恼者、使受益者、光明者、指导者、创造者、永恒者、继承者、指引正道者、坚忍者。
真主是世界的核心所在。真主的尊名中含纳的属性皆是朝向人性中的本真的性质。
真主的本源、本质、本性是自在的、圆满的、全美的。
真主是我们敬畏、崇拜、礼赞、感戴、祈求的惟一对象。
幽玄
幽玄即宇宙和世界的机密,在真主的意志里生成、存在、或湮灭。
幽玄是宇宙和世界不可解破的机密,除非真主意欲破解。
幽玄是真主在寂静和无言中的景象。真主的寂静和无言无所不在,指向四面八方,巨细无遗。而人的知觉,理性思维和语言却终归难以企及。寂静无言的幽玄处变不惊,而人的生存却时时需要行动和言说,这即是人的处境尴尬之所在,也是世界迹象的显现。
幽玄是我们看不到,想不到,不可知悉的事物及情境。在我们的世界里,幽玄始终在场,并在所有具有决定性的事物中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我们可以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现世界,但我们不能够理解幽玄,因为对人而言幽玄本身不被揭示,而幽玄揭示世界的转变。
幽玄逸然自得,仿佛晚空天际星辉的闪耀;仿佛临近的春天的温馨与甜蜜;仿佛镜中深沉的幻象;仿佛晨风中悠远的钟鸣;仿佛悬浮的雾气笼罩的湖泊……但你根本找不到幽玄,幽玄仿佛是另一个情境,在另一个界域,在另一个无须有而又必须有的时间和空间里。
幽玄虽然不可企及,我们却从其中受益,感受和获得一种别样的诱惑和意义。顺从和皈依幽玄,顺从和皈依不可知的事物,是我们的天命所在,我们每个人的归宿都在那里,世界的归宿也在。我们一边生活,一边审度着自己和世界的命运,对自己身上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诧,是苦涩与甜蜜参半的惊诧。幽玄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已成永恒,它已然变成了我们的天性。
其实,幽玄也会使我们处于许多无奈的境地,使我们显得惶惑不安或犹豫不决。它在我们承受的生活现实里始终尾随着象一个漫长的影子或梦魇,使我们无话可说。伴随着我们身上所发生过的、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和意识始终在承受和审视着幽玄的注视和安置,幽玄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真实。
品级
人品的等级、级别。人的精神、灵魂的等级、级别。是一个人生命的特别的内蕴,也是一个族群的精神的涵养。
品级的根基是仁爱、智慧和灵性。
穆斯林喜欢用品级一词来评价人:“他是一个品级很高的人。”“这个人没有品级。”品级在人的素质和重量上,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矜持的距离,品级在精神的等次上使人心灵的质地有待衡量。
品级不是生存漫不经心的产物,与禀赋有关,而又超脱于禀赋。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是心灵历练、精神潜修的结晶,它不会在一个缺乏修养的人身上脱颖而出。
品级不是生命巨大的特权,它从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却可以使生命变得耀眼夺目。
穆斯林以《古兰经》为阶梯,攀登灵魂修养、修炼的品级。品级是人向着高深的生命、时空境界攀登的阶梯,它使人在人的存在的维度上,向着圣的向度和神性的向度上靠拢。
在现代世界,人的品级,人对品级的追求被人淡忘,丢弃在阴暗的角落里,记忆中的人品,虽醒目的镶嵌在金光闪烁的史册中,却无人问津。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急欲寻求权利的充填物,而将精神的存在从心灵中掏空。我们不得不悲哀地看到世界的黑暗和伴随而来的凶兆,是与人的品级,人的精神和心灵的质量、素质的丢失成正比的。人的品级的贫瘠,使世界的道德宫殿——人类精神历史的基础出现了裂痕和倒塌的迹象。
“我从不抱怨命苦,也从未因为天道无常而愁眉苦脸。但有一次我赤着脚,没钱买鞋,却不觉沮丧起来。我伤心地走进库孚的礼拜堂,在那里看见了一个没有脚的人。我才知道真主的仁慈,有了感激之心。我不再以没有鞋子为苦,便喊起来说:
在饱足的人眼中看来,
烧鸡好比青草。
在饥饿的人眼中看来,
萝卜便是佳肴。”
波斯诗人萨迪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它使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个虔信的人,一个朝向圣品的人的品级是可以多么地尊贵。
礼拜
礼拜既祈祷。
“无行为的信念是僵死的,而祈祷是第一个行为,是任何行为的开端。”{索罗维约夫:《论祈祷》}礼拜的意识和仪式中含有对造物主的敬畏和自我省思两个重要的内容。礼拜的感恩、赞美植根于对造物主深信不疑、毫不动摇的信赖。我们坚信主,就是坚信他是一切善和真的根源,人只要还有向善向真之心,并有所行动,那么礼拜就是第一个向善向真的行动,就是祈求从主的襄助去创造任何善和真的行为的第一个行动。这里我们在真主中行动,真主亦在我们中行动。
礼拜是过一种真主希望我们的生活,真主希望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与他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实现世界的意义和人的自我价值。“上帝永远是自在之物,然而我们应当希望他为我们而存在;因为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世俗的意志去生活,上帝对于我们就是不存在。”{索罗维约夫:《论祈祷》}礼拜聚集了与生命的存在共生的心灵力量,这股力量从外界的向内心凝集,从内心向内心聚集,这股力量在人遭遇特别的境遇或特殊的事物中会表现出来。这是在平常世俗的生活中被疏忽或磨损的力量,礼拜所聚集的能量是呼唤和叹息的能量。真主是至睿的、是确知的。真主鉴察人的心灵,并且知悉和倾听人的心灵的声音,使那心灵的声音有所依存、有所实现、有所完善。
礼拜是一个巨大的历练,是一种欣悦,是一个灵魂救治的过程。礼拜可以使人脱俗,礼拜的人,真正长期沉浸在敬畏和内省中的人,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气质,由于内在的涵养而显得尊贵。
礼拜沉溺于冥思,而又超脱于冥思。礼拜与爱相结伴,与赞美相匹配。礼拜在躯体的每一个动作中、口中的每一个念词里和心灵意识的相配合中付出精力。礼拜正确的出发点,就是要确证真主的存在而没有任何的怀疑;就是要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没有任何的怀疑;礼拜要浸润在那样一种忘我的状态,使自己的生命在真主中存在。
礼拜就是我们必须时时向信仰靠拢。礼拜它不必是高度艺术性的;它应该是非常朴素的,简洁的。它也许只需要几句话,它是我们每天讲的,它也许只需要一些意念,它是我们常常想,却常常忘记的意念,现在它来到了我们的心头,成为我们此刻唯一被记想的存在。礼拜它是超脱于我们庸常的、浑浊的世俗生活的一个圣洁的存在,在我们日渐枯竭的时间中是一种果敢和坚守的行动。
礼拜的人常常为自己的信念所惊讶,这个信念就象一片广袤松动的沃土,只要留心,上面就会萌出神奇的嫩芽,开出灿烂无比的花朵。
斋月
伊斯兰教在世界现存所有的宗教中是一个禁忌最多,且把这些禁忌始终贯穿于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存在的细枝末节的宗教。
斋月即封斋、斋戒,是伊斯兰教众多禁忌中的一种,是众多禁忌的一个集中表现的时光。斋月的禁忌含有饮食禁忌、性禁忌、语言禁忌和日常行为禁忌。斋月的禁忌是穆斯林的一种崇拜的仪式,斋月化定了一个界线,这个界限在圣洁的事物和世俗的事物之间截然分明,却又融合无间,因为穆斯林的圣洁的观念是和日常的生活相结合的。所以 斋月是穆斯林融和圣洁存在与世俗存在的一种特别方式。
伊斯兰教信仰就是以真主委派作为大地代治者的人,在治理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万物纳入以真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而穆斯林的最质朴的信念和最简单的禁忌就包含了这极为重要的含义。
斋月禁忌所包含的意义: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的身心的净化、对人的恻隐之心的激发,对人意志的磨练都集合了人的心灵信仰的特征,是人和动物之间,有信者和无者之间的显著区别。斋月禁忌以制度的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信仰者的观念和言行纳入到历史的和社会的轨道之中,以最原始最质朴的形式超越了现代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宗教禁忌是人类文明的根源,人类的许多美德如:坚忍、勇敢、仁爱、善良、忠诚、智慧大都是从宗教信仰的禁忌中化育而来。
“人类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最根本的机制是将自我约束中获得的生命的能量转化为文化的创造力量,并将这种能量集聚为社会的力量。因而人的自由与自律,乃是彼此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金泽:《宗教禁忌》]穆斯林的斋月禁忌即是一个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它将古代的阿拉伯和希伯莱民族的原始禁忌融于穆斯林的生活,演化为一个文化的模式。这种生活及文化模式,为世界上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认同。在这里凡是接受了这个存在的人,就与这种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在这里,普通的生活和意义的追求在日常的事物中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自由的欲望和自律的能量得到了极度的调和。因为有组织、有目标,对自己认同的价值抱有的信心,有始终如一的生活的方向感,人置身于这样一个秩序井然的现实里,生活是极度和谐的,在这种境况下人所找到的自己,是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有脱离尘俗心灵净化的感受。
开斋是一个隆重的节日。穆斯林的节庆永远都是沉稳的、有节制、有尊严的。他们决不会放纵自己去蛮干、去疯狂、去麻醉。在自由与自律、欢庆与理智、舍弃与奉献之间获得巨大的慰藉。
归真
穆斯林称死亡为归真,是与无常并列的一个词汇。无常含有万事万物在演化的过程中变动不羁的状态,而归真是只针对人的死亡的一个确指的情状。
死亡是一种常态,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知道自己最终必然要死去,然而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好象死亡离自己很远,且并不真实。当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一天突然走掉了,我们才猛然警觉到死亡就在身边。对死亡的意识和恐惧,怕死性伴随着我们绝大多数人直到终生。必死、怕死却又回避死、从不去认真的思考死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当偶然议及死亡的话题时,我们总是以在死亡之外认识的死亡来谈论死亡,总是以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说出这样的话:“死有什么了不起,无论谁终究都要死,如果我现在被一口水噎死,或者今天晚上脱下的鞋明天早上就穿不上了,那都是命运使然,我将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我们老境渐至,或者病入膏肓,或者突然濒临死亡状态时,都会被一种莫名的震惊和惶恐不安的感觉折磨,我们感到诧异,感到难堪,感到恋恋不舍。我们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询问:难道死亡真的来临了吗?死神怎么这样快就撵上了我?生命与生活真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所拥有的一切真的要与我永远分离了吗?......垂死的打击是如此巨大,这种无法遏止的沉沦很快就将人的意志摧毁净尽。
而穆斯林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认领死亡的意识,他们以遥远却又近切的真主的光芒为死亡涂上了一层平和的光彩,使死亡的困难变得容易,使死亡的裂痕很快愈合,使死亡的疼痛因信念而瞬间获得康复。在穆斯林的观念里生活的世界和死亡的世界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生在死中,死在生中,生和死是世界的一体两面,在他们的意识中,舍弃任何一面人生及世界都不完整。而真正的死亡判决是世界性的,判决权执掌在造物主的手中。彻底的清算,施与恩典或施与处罚完全由造物主来决定,人的参与权在人尘世生活的过程中完成,用生存与实践来回答造物主的审讯。这样的理念无论如何都隐藏着无尽的慰藉,我们在尘世间的存在并未随着死亡的降临而结束,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角色,藉着一种消逝、消亡的形式进入到造物主设定的恒久的归宿——后世之中。
归真对于信仰者来说,有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就是造物主创造了我们生存的世界,这个在我们意识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世界,由于死亡的来临,我们必须退场了。既然死亡注定要发生,不可抗拒,那么就像回归家园、回归故乡一般地义无返顾,即我们所说的视死如归,这对于归信者来说是一种富有精神魅力的思维方式,它给予我们一种独特的死亡风格,这死亡风格让我们从容地以真诚信任投入到博大仁慈的造物主的怀抱。
对每个人而言,死亡是不可回避和不可选择的,而归真所含纳的信念及归化的意义却可以抉择。
天堂
天堂是家、是故园、是原乡的另一种称谓。
天堂是童年、是摇篮、是记忆和遗忘中的最美妙的居所,
天堂是我们遗失的曾经居留的诗意的生活。
天堂与河流周边的森林和草原相连接;与大海尽头的山脉相依存;与天幕之上星海的渊深相凝视;与真主的留在世界的足迹和声息相应和。《创世纪》和《古兰经》为我们描述的天堂模糊的景象,是我们对天堂无限遐想的根据。
我们一直在穿越尘世的重重迷雾眺望天堂,努力使那遥远的虚无,在我们的祈望里变得具象而具体。而我们看到或想象中的天堂,只是世界的景象在脑海里的投影,是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在另一个时空的投影,它在我们的表述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天堂连接着的人类所有的慰藉,它应许了我们永恒的存在,是我们尘世生活被赋予勃勃生机的理由。
我们一直有建造人间天堂的企图,但天堂在人的本性中没有位置。人总是反复无常,总是喜新厌旧,人亲手创建的,又被人毁掉了。善与恶的循环,建设与毁灭将伴随着人直至世界和时间的尽头。天堂,也许是真主在尽头为我们安排的另一个归宿,但需要人性的最终皈依。天堂的欲望是这样一种能量,它的真实性并不少于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只是我们依附于世界的欲望,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依附天堂的欲望,我们难以摆脱这样的命运。所以天堂的消息,由于我们自身的阻力而成为一种隔阂。
天堂是美善、富乐、安宁的归属地,地狱是丑恶、刑罚、躁动的收容所。天堂和地狱在人自身的渊薮里对称。
天堂又称天国、天园、乐园、花园,不一样的称谓,一样的被真主应许予人的美妙居所。
临近
我们说临近,基督徒说临界或临在,含有真主在流动不羁的万事万物中随时在场和随时入场的意思。也就是说:真主创造的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自由状态,貌似被人事所操纵,而最终都将被真主所预设的前定追赶上来。
临近是真主的无限性对有限的人世间的事物的介入。在人的生命的历史中,仿佛人与其自我同在,人作为自我是自由的——也就是说,他亲历了自己的自由且有所行动。其实不然,人所有的存在都在真主的掌控之下,都受着临近的支配。我们的祸、福、灾、变、生、死、存、亡,一直都处在临近的状态下有随时呈现的可能。
真主的荣耀普照大地,我们却没有觉察;真主的恩典就在身边,我们却有失把握;真主的警示常在耳际,我们却常常失聪。然而,那临近的我们虽不全部知晓,也并不完全陌生。临近在我们的思索和提出的问题中,超出我们的思索和问题。
临近被言说,是由于它的未知性和唐突性因素所凸显的世事的突变,对人性和人的尊严的衡量。无论在成功与胜利的经历中,还是在屈辱与失败的过程中,人若要摆脱盲目的生命意识的统辖,承受临近的打击,都不能不对过去和现在的事物作一番考究,从而作出判断,以面对不断来临的世事的考验。
临近的压力随时随地存在。逃跑和回避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从某物到某物、从某事到某事、从某个界面到某个界面的逃避,只是暂时的,从根本上解决不不了问题。是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真假善恶、幸福苦痛的历练。临近既是呈现又是消逝。存在的双重性,为它本身带来否认、湮灭、遗忘和对抗,它或许会成为我们向主归依的动力,或许会成为障碍。
搭救
穆斯林喜欢说搭救或救治,基督徒爱说救赎、拯救,佛教徒则说超度,是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搭救{救赎、超度};这个世界的人需要搭救{救赎、超度};这个世界因人需要搭救{救赎、超度}。人性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由于人的恶,由于人对于自身本质上的恶缺乏控制的能力,人往往把自己,把世界推到了不可救药或毁灭的边缘。
善是求生的意志,是普世的生。恶是毁灭的意志,是自我的生,恶是要把自己的生凌驾于他人的生死之上。如果说善是真主怜悯、搭救人类,或人类自怜自爱的意志,那么罪行和毁灭就是恶魔的意志。奥斯维辛、广岛原子弹爆炸、南京大屠杀、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伊拉克的杀戮、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数不胜数的噩耗触目惊心,足以令人类惊醒。
孳生的罪孽和火狱的威胁;黑暗的凶兆和对死亡的恐惧;临近的灾难和内心的苦痛的是人时刻应面对的危局,而人自身的解脱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搭救是借助于真主超然的力量把自己和世界解救出来的意思。
我们需要实质的搭救,也需要言辞的搭救;需要现时的搭救,也需要未知的搭救。实质、言辞、现时和未知是构成我们生存的基本元素。
要想得到真主的搭救,你首先要自我搭救。真主虽开阔人的胸襟,扭转人的心眼。但是人有他自身的前定,对于那些虽病入膏肓却讳疾忌医的人;虽已走到了悬崖的边际却拒绝他人劝导的人,任谁也搭救不了他。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无能为力,而是缺乏行动的智慧和勇气,或因一念之差,错失了那些被真主搭救,被他人搭救,或搭救他人的机会,只能像证人般地留在那儿。更可怕的是由于麻木、漠然,由于一种特殊环境的缘故,我们成了罪人。善恶在一念之间,出于这个的原因,我们必须留意那在一瞬间,可以导致堕落的因素。
赞颂
“精神生活的秘密在于称赞的能力,称赞是爱的结果。称赞先于信仰。我们先是歌颂,然后才信仰。基本问题不是信仰,而是敏感与称赞,是为信仰做好准备。” {美·赫舍尔《人是谁》}赞颂是把心灵从庸常的生活状态中唤醒,并使它感受到实际存在的精神行为是具有超越性意义的最佳途径。这种表达人对自己所敬仰与尊崇的事物的仪式,以其虔诚、洁净、端庄的行为呈现出来时,人的平庸、陈腐、麻木、千人一面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个性的色彩,人沉浸在赞颂中沉思的一瞬间,是个人独有的时刻,人的独特性在此显露。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距离由此拉近。赞颂是为了响应内部生命的召唤所做的准备,而那些日常的事物最终将消失在这个过程中。
赞颂之锁,须由天真的钥匙开启,它的真谛就在我们心中,只有我们的内心才是将赞颂转变为信仰的钥匙。
赞颂就是“对上帝充满敬畏,并不是怀有感情,而是分享渗透到一切存在中去的灵气。” {美·赫舍尔《人是谁》}因此,我们的赞颂绝不是一种个人的一时一刻认识活动,它应是集体的加入到无限与永恒中去的赞美。我们与照耀的阳光共同赞美,阳光将我们的惊奇延伸到每个角落。我们与繁星共同赞美,繁星将我们的歌颂传递到天际的深处。我们与清风、绿树和鲜花共同赞颂,清风、绿树和鲜花的称赏只在它们无言的奉献之中。我们与垂临的夜幕和秋虫的唧鸣共同赞颂,垂临的夜幕和秋虫的唧鸣皆沉湎于我们共有的世界的迹象。
“我们一贯相信,认识的目的是利用世界,我们忘了认识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赞美上帝。上帝既临在,又不在场。赞美就是乞求上帝从隐蔽处出场。”{美·赫舍尔《人是谁》}
抵达赞颂,就是抵达我们对于真主创造世界的惊奇的感受,从这个感受上我们发现世界是美妙的和常新的,因此我们才可怀着崇敬的心态,立足于祝福的感受中,敞开心扉,让那赞颂在身心中注入一种真实的力量,唤起生存的勇气。做人——认识——赞颂,从生命的意义上,出于人的高贵,出于人对未来和未知的探询与祈望;出于人对于巨大的慰藉的需要,而我们所有的慰藉,应是对赞颂的共鸣。
赞颂的智慧应是:低语时没有知觉,甚至却是欣悦;沉思时没有对应,甚至却是惊奇;平静时没有感受,甚至却是幸福。
教门
教门以我浅显的理解就是追寻信仰的一道门槛,或曰求道之门。
人独秉天地之灵气,而教门,是圣人传递给我们的一件至贵的圣礼。
教门独自立在人群之中,立在生活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的边际,如立在空旷无人的荒野。它知道我们的来历和去处;知道我们所有的想法和秘密;知道如何安慰伤痛的心和温暖冰凉的心。教门许诺我们灵魂的事物存在于流动或静止的万物中的无限与永续。教门告诉我们创始的奥秘,教我们如何回归自身,回归人的本质。然而教门自身却静寂无言。
教门是方便易行的,它也许是一道简易的砖石、土木之门。
同时,教门也是高远的,它也许是一道遥不可及的星空之门。
教门对于每一个求索的人来说,最要紧的是首先要跨过内心这道门槛。教门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里。
教门对于在正信的道路上摸索、行进的人来说,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心灵和言行相对称的尺度。但是它的前提是在你尚未认清自己;尚未认清自己的同类;乃至尚未认清真主的情形下,在你的信仰的基础不稳固的时候,你不可轻言教门。
施散与回赐
穆斯林常称施舍为施散或施济,不同的说辞,同样的意思,都是施与和接济的意思。施散的意义在伊斯兰信仰实践的功修中是与礼拜、斋戒并列的三大功修之一,信仰者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礼拜、斋戒,另一条腿就是施散,只礼拜、斋戒不施散的人,或者只施散不礼拜、斋戒的人善功不全美。
只礼拜、斋戒不施散的人,拜功只是一个空壳,;里面没有内容。只施散不礼拜、斋戒的人,他只享受施散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的终极对象——造物主的恩典。
施散的真谛是来自造化的本源,世界及人类从无到有,从愚笨到智慧,从贫弱到富足皆来自真主的赐予和施散。施散是真主造物的本质和精神所在,只要世界及人类不被毁灭,{ 因为人性的弱点,人总在有意无意中扰乱和阻断造物的进程,人在自身的弱点中被毁。}真主的施散就涌流不息。
施散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心灵的。为贫困或危难的人送去财物是施散;搭桥修路是施散;救援失学的儿童是施散;为干渴的人挖井是施散;为病人送去温暖的话语是施散;为迷途的人指点迷津是施散;向无信的人宣扬信仰是施散;阻止罪恶的发生或者将犯罪的人引上正道是施散;笑脸迎送相遇的人是施散;对受难者发出真诚的注视,祝福他们平安是施散;不与人计较得失是施散;宽恕仇敌是施散……施散的内容广泛而普遍,它就在你的身边、手边和嘴边,俯拾即是。
处在川流不息的天命中,承领了真主的赐给的川流不息的善功,作为善功的重要环节——施散不是一次或数次完成的,作为一门功课,应是贯穿一生的生命过程。
造物主的施散是沉默无言,且不求回报的,我们的施散应当效仿造物主,绝不应当张扬和索取回报。张扬的索取回报的施散已被它自身功利性的目的所抵消。施散者不求被施者的感恩和酬报,他们只求真主的喜悦与回赐,而真主的喜悦与回赐,同施与者心灵的塌实和被施者的欢乐同在。
忏悔
忏悔{懊悔、悔过、}的意识可以引申为人道德自律的方式,是人自我完善、全美生命所必备的一种品质。我国春秋的思想家就倡导“吾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穆斯林是一个勇于忏悔且善于忏悔的群体,穆斯林每日的五番礼拜,就是一个检点身心,省思悔过的方式。穆斯林称忏悔为讨白。
忏悔是一滴贵重而芳香的洁净之液,善于忏悔的人,可用这一滴汁液洗去心头的万千污浊。忏悔是一件利器,它可以时时铲除人心里冒出来的邪念、恶意,使那邪恶的意念没有生成的机会。忏悔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救治久病者,或病入膏肓之人。它可以随时提防病菌的侵入,看守人内在的职份和责任。
你若是因自己所作所为作了忏悔,那么心灵的责罚就是一种无形的杜绝,它阻止你坠入同样的罪恶。善于忏悔的人,虽出污泥而不染。
有些人懊悔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失,茫然中不知如何挽救,其实忏悔是心灵的解脱,而非心灵的包袱或磨难。倘若心灵在责罚的磨难中煎熬,并有所启迪,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们要时时提防将忏悔变成一种仪式或形式,使它徒居躯壳,却毫无内容。如此一来,忏悔就成了一个庇护所,当你心头的邪念涌起,或在做着一件不善的事情时,你就会说有忏悔在那儿呢,我并不惧怕犯错。当我们一次次地坠入罪恶,又一次次地忏悔,就象吮吸一种甜蜜的毒药。这时,忏悔的功用已经完全丧失,它已经不再具有阻止邪恶的可能。
人生活在善恶混合的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完全屏弃邪念和恶意的侵入,没有人可以不犯错误,没有人能够宣称自己是个完人,但是没有人有理由拒绝在精神和心灵上逐步完善自己的意愿,忏悔是使人走向完善的一个理由,一个途径。
忏悔是有心灵觉悟的人的自省、内省、净化的过程。忏悔的暗示使愿意超脱罪恶的人,尽力避免火狱的惩罚。“由于“悔罪”是一种真实的事件,因而绝望和诉诸宗教信仰的拯救也同样是真实的。”{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宗教的激情》}因了肉身的沉重,因了尘世之恶,因了新质的生活,我们必须学习忏悔之道。
道
穆斯林承继了道家的这个语词,称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生活为求道、寻道和宣道。道这个词最简单却最复杂,它的原义只是道路的意思,但它的引申义却被扩展到了无限与永恒的境域。
奥古斯丁曾说过:这个问题你不问我,我似乎还知道,若问我时,反倒不知道了。他与老子的说法如出一辙:“道,可道,非常道”。道,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道了。被问的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却并非能站得住脚。
“人类思索,上帝发笑。”{犹太格言}蹒跚的求道者的尴尬在这里被暴露无疑。道的玄奥,往往是一经人的口说出,它就偏离了造物主的意图,而成了人自身意愿的表达。
道,莫非是无言的智慧,沉默的心?
然而人处在宇宙与世界的永恒轮回中,却又不能对自己的来龙去脉不闻不问。于是我们不得不在不可探询中求索,在不可言说中说话。
道被人类置于时间的尺度来考量时,它涉及到天体、星际、历史、生命、江河、海洋、物候以及原子的运动、流变,是一切有关运动、变化的性质和奥秘。无论是季节、生活的节奏和形态都是道的使然。从人的角度看主{天}道、世道和人道是一个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立体的宇宙体系,处于永恒演化、流变中运行的最基本规律。道在人类世界的万事万物和宇宙的运作中,却又出离于一切的事物;道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道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自然生成,所以求道、寻道就成了人类心灵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人说:朝闻道,夕可以死。高更问:“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哈姆雷特说:“生或者死,这确是个问题!”
从经籍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人类的认识角度来说,道就是真主的本源,就在真主的本源中随造化而涌出,就在真主造化的万事万物的迹象中显现或隐藏,那么我们寻找的道,也应是参悟造化,在宇宙及世界运行的规律中探索、发现。本源——造化——迹象——真主是否就在其中呢?真主无形无相、无方位无处所,然而真主却拥有万形万象和无所不在的万方。真主只是他自己,只是我们心灵中的那个存在。如果我们舍弃了对造化、对种种迹象的探询和感悟,一味地去寻找真主的所在,就无疑于舍近求远。万事万物的造化告知我们,主[天]道临近于世道和人道的流变,而世道和人道也参与主{天}道的运作。
《古兰经》教导我们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真实地敬畏真主,你们除非成了顺主的人,绝不可以死。”伊斯兰的道是从对真主的无限崇拜中生发出来;从真主创造万物的无限善念中得到解释;从对世事及宇宙万物的探询中获得答案。道在人世间演化为正义的势力与邪恶势力较量的永续的运行,最终,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主{天}道诉求,向主的怀抱回归,这是真主造化的本质和精神所在。道所能达到的境界,所能指出的方向是朝向宇宙和世界的终极目标——和平与和谐。伊斯兰的本旨就是——和平与和谐,这是宇宙和世界的基本规律,谁破坏了这个规律,谁就要自食恶果。
善恶之争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而向善的方向是人类得救的唯一方向,当道在人类这里被演绎为路途、德范、理想、信念、正义、真理、良知、希望、大美、善根、乡愁、归依,智慧、光明、博爱、拯救……我们便知道道于我们的生活、存在是多么地至关重要了。
在我们的世代里,道已经疏离到似有还无的境地,人在物中过度沉溺,道被纯粹尘世极乐意识所掩盖。且有人以为可以用科技、武器和卑劣的行径取代主的存在,他们要以人的狂妄,取代与生命相等的主的实存。在今天,因为人的恶行,道是沉默的,这沉默有太多的智慧,是舌头和舌头的代用品——媒体所无法叙述的。
人类真正的智慧应该是从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两个层面,探索、发掘拓宽心灵和思维所必须的元素。从人世的角度看,道是从时间进入无限和永恒的,它的深度和影响与现实同在,同时也与逝者和未来者分享。
恩典
恩典、{恩惠}含纳了施恩、蒙恩、知恩和感恩四重境界。
在创世之初,真主便将恩典赋予了整个世界。人被主所施与的最尊贵的恩典就是创世,因为人是被真主作为世界的代治者被造的。被真主施与恩典,人蒙受恩典是人生存中的常态,而人的知恩、感恩则是真主赋予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品质,是人精神生活中固有的一种意识。只不过这种品质和意识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处于蒙蔽状态,他们不知道、也拒绝承认蒙受真主的恩典。他们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来就是如此,他们享受生活的赐予是理所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享有的生活,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与任何外来的原因无关,更与那不可知不可见的超验因素无关。
还有的人,背负着大量的恩典,却不知道恩典在哪里,他们到处寻找恩典,就象那个骑驴寻驴的人,他们抱怨命运不公,他们委屈、诅咒,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有的人只知道人对人施与的恩惠,而对真主的恩典毫无感觉,既不回应,也不报答。
恩典,真主的恩典,无不是从我们普通的生活中平常的条件下表现出来。恩典是一件礼物,是真主送给世人的一件独特的礼物,这就是人的生活,就是人生活于万事万物之中,而能发现、认知、感受万事万物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真主为我们预设了许多无从知悉的转折点,从每个转折点上又将机遇提供给我们。消除了我们与生活的距离和困境,使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祝福。
恩典不是凭空等待就会从天而降,而是对我们生存的每一时刻发现,知感、领悟,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与主的恩典相接洽、相融合。人类幸福中最令人称奇的因素便是对造物主的知恩、感恩因素,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从本质上活跃起来,我们可靠的幸福正藏身在这里。贪婪、不知餍足的人不领受恩典,也没有幸福可言。
由于领悟及知感的能力的差距,在不同的人那里,恩典的质量还有待于澄清。主所给予的恩典,只有你知感、体悟到的才属于你,自己没有感受的恩典,于任何人都等于白搭。我们生活着、工作着、爱着、感受着,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无论处于何等境地,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觉察到真主的存在,真主的恩典就会在我们身边。
真主创造的世界皆是恩典。真主给予世人的处处有恩典。顺境中有恩典,磨难中亦有恩典;欢乐中有恩典,忧伤中亦有恩典;收获时有恩典,失去时亦有恩典;枉然的期待中有恩典,面向未知的祈求亦有恩典。“为了没有到嘴的一口,没有收到的福音,事过境迁的来访,错过时间的拥抱,挨过去的一日以及喝下去的汁水——为了这些,对上帝无论如何感激都不为过分。”{德国·莱因霍尔.施奈德《向死而生》}
知感主的恩典所能达到的境界,随时随地会把我们带向某一扇智慧之门。
传述与言传
在穆斯林这里特指有所本的传播、陈述。也就是有事实依据;有历史渊源和信仰保障的传播、陈述。因此由传述所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过程,它容不得缺乏依据的、没有根源的信息的进入,绝对排斥虚假的信息。传述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方式。这是一个或口说心传,或白字黑字的历史体系。
被传述的事件、事实和话语是这样的一种身心状态的产物,它由过去而来,有效地参与今天或未来生活的进程,这经由过去而来的此在的内部体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承担责任,改变我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不断地产生新的可能。
由于传述,使一个民族的,或有着共同信仰、共同经历的人群的历史在代代延续中保鲜。历史证明被传述的东西,往往是被我们的生活验证而保留的有精神价值的东西。
而言传只是当下的一种口头表达,它就是西北人的口头禅。“你咋总是不言传呢?”“我不言传自有我的道理,如果我说了话,石头也会开口。”在这里言传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方式,它只对当下起效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言传中的就是我们活生生的生活。
后缀
宗教语言的语义本应具有非常严肃的内涵,但是当它广泛、深入、细致地渗透进信仰者人群的生活,变成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用语之后,它又被赋予了普通生活的含义。中文中源于伊斯兰的语词,或被穆斯林长期使用而伊斯兰化的汉语语词,被回族穆斯林在汉文化的语境中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宗族的、地域的因素的渗透和浸染,使这些语词的内涵和外延在无形中被拓展了,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当这些或具有伊斯兰教教义的原义,或具有许多汉文化特征的语词,在被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时,这里使用汉语的穆斯林有了他们自己复杂却又牢固的语言根基。
前面我说过了,这是一些个人探询性质的文字,并不给某个写到的语词下定义,只是想以此引出那些更加接近存在本质,更加接近人的心灵信仰的,能够感通天地的诠释。
我的这些文字的排序,是按照写作的前后顺序排列的,并没有做刻意的编排,在此也一并说明。
孙谦:自由撰稿人。曾在《诗刊》《作家》《中国诗人》《新诗界》《蓝星》《创世纪》《秋水》《联合报副刊》发表作品。著有诗文集《风骨之书》《新月和它的反光》《泫然沉香》等多部。92年获台湾《蓝星》诗刊[屈原诗奖]。
安然作品
现代西域诗草【组诗】
阿依娜
喂
哈萨妹妹
别忘记我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要知道
你是我认识的唯一的突厥女孩
在这个适宜怀想的秋日里
天池下的那个景区旅店
是否繁华如昔
那个叫我哥哥的阿依娜
你的红靴又踏响在哪位远方游子的心上
那些未能说出的话
多年后也不能忘却
妹妹
你为什么不去陪伴羊群
却陪伴过一群群过客
羊群跟你回家
过客薄情而去
一百元的小费就催动起你的舞步
心旌摇动的游子
忽然泪流满面
西域的风那么大那么大
不见了远古的天池
不见了牧人的毡帐
留下的家园
像一颗空心石榴
我们身上都有后世的伤口
我们身上都有异类的印记
人们劝我与你共舞
可沉默的回族人
不歌唱也不跳舞
沉默就是他的尊严
阿依娜的歌声不出自心灵
草地上的心事已不能触摸
2007.8
斋月
这是你的月份
这是为你而守的一个月
有了这清凉的光阴
我从昏睡中苏醒
远隔千山万水
回到童年
又见到了孩子般明净的夜空
又见到了曾经数下的星眸
它们依旧是孩子
闪动着幼时晶莹的泪光
东方天际
黑色开始生出白色
正如寂静中传来隐忍的呼唤
那是神在天上的手记
那是人在地上的密语
为了你
牺牲者青春的路落满大红的花瓣
为了你
我们仍将忍下古老的痛苦
像羊群一样散布
像羊群一样汇聚
我想及远方正入暮年的阿达、阿妈
也想及牺牲者的路
我为你们祈祷
那条通向天涯的路啊
走过一个游子的思念和感动
西域之上
日月双悬
2007.9
寻找米泉
朋友带我去找米泉
回民米泉
一年前
她嫁入乌鲁木齐
夫家的新名唤作米东新区
远在山东
我就听闻
昌吉表舅家有女米泉
花花的尕妹
如米玲珑如泉清纯
听说婆家家教甚严
不知米泉现在可好
夜色四溢
伴着心中阵阵的暮鼓
我们去暗寻米泉
坐上一辆小巴
我们向北方冬天的深处驶去
路途上
我们打问着她的情况
一位地下经书店的老板
神色慌张
只递给我们一本《穆罕麦斯》
说按图索骥
就可找到米泉
我们来到市场
人们说
在这儿卖羊肉馄饨的她
已收摊回家
我们想起怀中的那本经书
扉页上写着一个阿拉伯的名字
希吉拉宁——背井离乡的人
我们去清真寺找他
他或许比所有人知道得都多
敲开清真寺不愿开启的门
惊恐的人回答道
你们来自何方
他归真五十年
顿亚上的事已天翻地覆
背后的城市
传来维吾尔老汉的弹唱
你走了
为什么不说声就走
连回首也不曾
你为什么对我们无情
现在你是个荒唐的东西
我们回头
一个女人站在那里
同样的问题
那哀怨的女子轻轻回答
来迟的阿哥
你的尕妹已经远去
注:穆罕默德·优素夫·希吉拉宁是马良骏的回回名。马良骏(1867-1957),曾翻译《穆罕麦斯》,以《清真诗经》之名出版。新疆回教总教长,1949 年,以宗教领袖身份劝退驻疆骑五军军长马呈祥(马步芳之甥),协助中共和平接手新疆,为通电起义三人(包尔汉、陶峙岳、马良骏)之一。1957年去世,葬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六宫。
2007.10
无家可归
主啊!
我失去了西域。
这是永远的判决吗,
死就是永远吗?
那就在死亡那阵轻风
吹落我之前,
让我这粒迷途的种子
飘回那里。
主啊!
我该如何回到西关,
那里有我最后的家。
我该如何去见我的爷爷,
告诉他:
“你那西关的回回
被更西的西域放逐!”
泪流千行
也流不回叫叶尔羌的河。
我只带回了叶尔羌的茶叶,
那红红的茶色
映红了一个漂泊逆子的泪眸。
2007.11
西域:七个片段
生活
我是这座城市的探险客
充满了对它的好奇
当我走进灯昏情浓的维族小巷
两边是一家家只供维族
客居的旅店
我那时才知道自己是一厢情愿的归乡者
我走进白帽子回族人的拌面店
要一盘过油肉拌面
才知道
在这里
不用加面也比在维族人那里吃得多
可我不会说新疆的回族话
那语调拉长
慢慢的
憨憨的
回族话呀
调调里藏着黄土高原的大风
风中是花儿在简单、真挚地唱
生命本已落满尘土
却能从那尘土之中开出花来
我赞美造物的伟大
玫瑰茶
我第一次饮下维吾尔人的玫瑰茶
就嗅到死去玫瑰转世的芳魂
但让我终日啜饮
却不能
那个以不死的双脚跳舞的民族
我无法成为你的一员
幻视的舞厅
在琥珀色的光线里
那肉感的音乐响起
美人旋转成一朵盛开的莲花
我看到了
叶尔羌故国红帷后颤动的幻影
穆斯林
真主是疼慈弱者的
他让她们有了最悲悯的品质
他让她们凭着此生的苦难
往生后世的天国
情诗一
如果你是美酒,
你不怕被我饮干?
如果你是玫瑰,
你不怕被我采撷?
我已久病成疴
你是惟一的药
情诗二
我在房子里正襟危坐
像西域壁画上的佛陀一样
愣神
你忽然来电
将我从寂灭中
拯救
雅玛立克山
我登上了山岗。
这是我离开新疆前登临的最后一座山,
再过几个小时,
一辆列车正泊在夜色之中。
没有月光,没有草地
没有雪山,乌鲁木齐门外的
雅玛立克
只生长维吾尔人的黄泥小屋。
世界四样元素:
风、火、水、土*
圣火已失,
净水已浊,
土在,风动,
根深,情动。
地图纸上走过多遍,
却连不到山中的路。
原谅我:
山下的徘徊,
善恶的争辩。
我已从灰色的帏幕走出,
无疑无惧不悔恨
最终的时刻,我愿将世上的一切都丢弃——
只与你同在。
那一刻
她顺静若处子,家中惟一的红地毯
就像一面滚落尘世的古老旗帜。
*伊斯兰世界认为世界由这四样元素构成。
2007.12
你是我心头的一点寂寞
你在河西走廊的朔风里
你在豫北平原的农舍中
你是一夜温香软玉的旧梦
你是一双摄人心魄的美目
在葡萄沟的舞台上
在葡萄架颤动的绿影里
你是慌乱中的一点羞涩
转念间的一点寂寞
当莲步停于尘埃
镁光频闪下
你是一座绛唇紧闭、无情又无奈的舞伎俑
我这世间的苦行僧
要卸去过度的负累
我把对你的念想
投入绝望的东海
愿它复生三次
其中一次在你故乡赤焰的山野
变成一颗
碧色葡萄
被你摘下
含入口
呵,瞬息的美人
你是否明白
那酸甜的滋味
曾是我心头的一点寂寞
水晶之夜
阿克苏的女人在梦乡
市场的欲望之手止步的地方
破碎的水晶之夜
魔幻的水晶之夜
身边的川人听到的是嘉陵江水的涛声
姑娘的花房人去楼空
门口睡着那条懵懂的老狗
她没有远嫁
却已是人妇
留下村中的鼓手泣诉在戈壁边上
忘记我吧
正如忘记那些为安拉牺牲的人
他们的灵魂在天堂
我的肉身在地狱
天堂与地狱
一样痛苦
因为水晶之夜的黎明
永不到来
黄昏西域
你略显惊恐的花眸在门口看到了什么
是探秘的长焦镜头
还是镜头之外拐角处的那双鹰眼
你的生活仿佛悬在塞外的谜
我们目睹过胡腾舞传入大唐的笑靥
龟兹飞天遗落世间的琵琶
而生活里最底层的忧伤
是无花果树上的花
是异族美人身上廉价香水的香气
是黄昏老城一腔无法治愈的情义
噢!还是——
老城区的忧伤
必被拆去、掩埋的忧伤呵
请让路人采一朵带去作乡愁
他在此处与彼处都是异族
他迷失了故乡与他乡
这小小的乡愁
就是他马不停蹄的路上
能够投身的旅栈
注与祈祷:
老城在西域,但我说不出它具体的名字,它是我目睹过的正在经历风云突变的众多新疆城市某个幻化了的集中缩影。
在天上的主,沉默如晦的王,请你不要指责我的懦弱:在你降下光之前,我不得不用隐语对这个世界诉说。
安然:1979年生人,济南西关人氏。 在《回族文学》《火种》《星光》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若干篇。2007年参加第六届全国回族作家笔会。
海麦作品六首
一些花瓣纷飞
男孩在给他的爱情写诗
写时光的玫瑰开了 开在信仰的两端
两只蝴蝶已飞过沧海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
今夜 将与我翻阅
那些不堪的往事 终是一场秋雨
一些花瓣纷飞 找寻青葱的樊篱
一些花瓣纷飞 迷迭香在哭泣
梦幻在蓝色长袍下掩埋
我的主 古老的虔诚里
种子不再发芽 花朵不再盛开
新月下的河长流
时光就这样老去 记忆被挥霍
没有人会祭奠破碎的灵魂
一些花瓣纷飞 扉页纷飞
新月与蝴蝶纷飞
暖
太阳这样暖 让玻璃发着光
让我在光中取暖
披下左边的发 抵挡着秀色
抵挡秋天的诱惑
金黄的低语 暗绿的情调
与风的无数纠缠
我就这样独自暖着
只和各种各样的影子对视 无语
只想独自睡去
睡在秋水之上 去远方
冷
夏天飘雨的时候
我的风湿会疼
春天化雪的时候
我的骨刺会发芽
秋风吹乱了我的心思
雪花走在路上
我还没有预备好寒衣
去年的红衣裳 显得又宽又大
足以装得下一箩筐的风语
欲
你看我现在多丑
而且 还这么老
如果年轻
我会陪你去果园偷苹果
不 那时候
我就是苹果 树梢上的一只
。。。。。。
今天 我只是趔趄了一下下
你搀我的手 就像第三只
惑
你对我有疑惑 我知道
你看 天气这样好
不是寒冷 也不是酷暑
正如你我的沉默
一切都刚刚好 正如这秋霜
刚好挂在睫毛上
月神
背后丰隆的光 凝望 滚烫
从十五到十六一直不能转身 怕溶化
怕被刺穿坚实的纽扣 怕倒下的那一刻
世界还未醒来 却在之前不省人事
只好用山脚下的零碎 做了毡房
做了精致的马鞍 做了远行的衣裳
做成了梦 梦中的声音 一切
只好刺绣一盏马灯和黄昏 让火焰燃烧成灰
噢 我的月神 你怎么就圆了
圆的让我更破碎 让大漠更荒凉
不死的胡杨立在河边伤神 为何
她省的每一滴水都变作千年的银
月有多老 她就有多年轻
月有多年轻 她就有多沧桑
王怀凌作品10首
一棵中年的果树
无论是苹果、梨子、山楂或别的什么
它都要承受这样一个事实:花不再繁,叶不再茂
只是根,使劲地抓住泥土,挽留枝头干瘪的果实
一棵中年的果树,面对现实的更新换代
怀着一腔崩溃的爱情
那表情是潦草的,像一次早到的霜降落在两鬓上
一朵花在消磨着自己
有谁能忽视一朵花所浮动的暗香
就像忽视一株玉米的袅娜和一朵葵花的灿烂
在日子苦焦的地方,悠深的岁月里
那些开着白色的伤感、紫色的忧郁
黄色的富贵、红色的激情的花朵
一次次都错过了春天的风波
行走在季节的错乱里,孤独,无助,暗然神伤
一朵花在消磨着自己——
在绽放出惊艳的过程中,没有尖叫
只是把果实默默地抱在怀中
像抱住隔年的一点贞操
谁在深渊中喊痛
鸟儿伴着云在天空行走
蜜蜂伴着花朵在诗意中行走
孤独伴着我在黑暗中行走
没有诗
没有酒
谁在深渊中喊痛?
另一些鸟儿
她们被关进笼子里
被一些老迈骄奢的人娇贵着
她们的青春就这样在后花园里 凋谢
她们的羽毛那么光鲜
她们有那么一幅清丽的歌喉
而另一些鸟儿,自由自在地
在田埂与树林之间
觅食、低飞,快乐地生活
她们卑俗的相貌和粗历的声音
拯救了这个世界的高贵
酸曲儿
她只唱给我一个人
当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
她唱给整个世界
听众只是她一个人的心跳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
她反复唱着一首酸曲儿
降雪的夜晚
街灯已熄。雪在脚下吱吱地叫着
雪像棉花一样暖和着根和种子
我借着微弱的雪光 怀抱大块的云朵回家
门虚掩着,床已被焐得很热
她正在读一篇关于雪夜的文章
把通体读成雪的颜色
我相信,烛焰就是她的心跳
正如我相信,一场雪就焐在被子下面
围炉而坐
这身外的体温。我对你的歌颂倾注了两行
清泪。在遥远的乡下,寒流碾过老家的屋脊
一群人围炉而坐
茶罐里熬着酽酽的乡情和扯不断的家常
冬夜比寒冷更短暂
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替出炉的土豆解开衣衫
然后,满怀感激地享用手中滚烫的奉献
结束或者开始
伴随一场雪的虚弱
冬天,在时光中无疾而终
料峭的寒,是春的开始
一些事物刚刚结束
一些事物又秘密地开始
风吹破窗纸,带来厄运
给春天的额头留下暗伤
一个人的心能给它腾出多大的疆场?
我比草根清醒,比北风盲目
把短暂的苦乐隐藏起来
这人间的粮食,俗世的毒
这一年开始,我小心翼翼
走过流水轻寒的春天
绊倒在一道简单的命
喘 息
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春天
风。沙尘暴。愤怒和控诉
——桃花在风尘中喘息。过后
杏花喘息。榆钱儿和柳絮
她们都在西海固的春天
喘息。农历中单相思的土地
留下更多的飞白
恶梦中听见惊蛰的雷声过后
又是西北风在夏天的喘息
天是空的
三个多月没有下雨
风一吹,土就扑簌簌地落下
土落下,让万物蒙羞
花朵、树叶、行色匆匆的美女……
关于养命的庄稼,比梦还空的来年
我已经好多次写过
我想告诉大家
天是空的。白晃晃的阳光在闪烁
——剌目。眩晕
整整一院子白晃晃的阳光,在闪烁
这是又一个火热的午后
我为汶川灾区捐款回来
像一个失语的孩子
在一院子白晃晃的阳光下
望了一眼天空,再望一眼天空
然后使劲地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天是空的
王怀凌:60年代出生于西海固农村。致力于诗歌创作,偶有散文及短篇小说见诸于报端。出版诗集《大地清唱》。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单永珍作品
河西 河西(组诗)
敦煌的鹰单
鹰有神示,无限的荣光在于飞翔
寒冷的内心有超度念想
三危山绝命的海拔
大地上的光阴走如奔兔
一叶被偷走的风马旗
羞愧的星宿上鍥进信仰
无论如何,那条雪水的疏勒河边
我咽下的只是活命的抒情
没有对天空伪造伤害。遥远的先知
你顽固的智慧藏在沙尘暴里
但对一只兔子的渴望,甚至麻雀
那只是走向一个异性的热炕
在二十世纪的工业革命里,有一种嘶鸣
我只怀念四平八稳的早晨
雪落。一条愤怒的弧线伤痕累累
大地上肉铺繁荣,果香四溢
说出黑暗中颂歌,或者赞美诗
你不小心的偷情会被狗仔队记录
回到心跳的夜晚,和一个小偷秘密约会
他遗忘了飞檐走壁,只有安慰
敦煌啊!我带着飞天的梦想拼死一跃
留下羽衣霓裳
天空啊!你无耻的广大里落木萧萧
我只带走飞翔。敦煌————
乌鞘岭下的一次睡眠
那么多大雁飞过,留下一次经历
那么美,落日完成最后一次祈祷
仓皇而来的是神圣的诅咒和赞念
给别扭的文字梳理细节,我知道————
成吉思汗的毡靴,是通关的铭文
而衰败的李元昊在区别胡椒里的毒药
乌鞘岭以西,尧乎尔兄弟走州过县
醉生梦死的哈萨克帐篷里马肉穿肠
我全部的记忆源自被打入冷宫的阏氏妹妹
你在敦煌细数流沙,翻译坠简
在一卷经文前调皮捣蛋
多么先知啊!胡骚冲天的飞天座毯如针
甚至在尘土飞扬的小巷叫卖阳光,反穿羊皮
在一座铁匠铺前挥汗如雨,结束一次梦遗
教堂前的唱诗班集体失语
是的,当全部的生意毁于小兽的皈依
星宿的脚趾上翘着悔悟和幡然
你家徒四壁的身体里流光溢彩
嘘!不要吵醒那列从乌鲁木齐到成都的火车
不要给汗血马投下夜草
但一定要让早产的母羊耐心等待
河西在上
铁抱铜,祭祀的图腾在野地里锈成一片寒露,它隐忍,不露痕迹
伪造的阴阳帖飘在梁积林家门口
这个玩世不恭的家伙,捣卖古董,不屑一顾,写下七扭八歪的诗
通往俄博的卡车司机
车轮轧过的灵魂在唐诗宋词里吧吧作响
风马旗的半截身子,一面向西,一面朝向扭曲的内心
河西在上。祖国的屋檐下埋下金子和羊头
你看:草原发情,大漠受孕
发呆的鹰
卸下大面积的忧伤以及胡言乱语的传说
河西在上。天祝的天堂寺通向莫高窟的壁画
在飞天的舌尖上取暖,她的美丽藏着一身狐臭
那么美啊
身体里的魔鬼惊叹之后,逃到一棵桃树后头
你在石头上写经,羊皮上喷火,留下错误的六字真言
走廊的废墟上,叛经离道的毒药来自白胡椒
而另外的黑胡椒里藏着交易
一定要相信黑脸的读书人,他鬼符般的语言
源自对生活的彻悟
他现实的运动,使山丹马场上精液横流,子孙遍野
那个巨型乳房的石头女人,祖籍银川,谁能说请,她到底喂养多少失败的神
天堂寺的夜晚
连老鸹都安静了,金顶上的月光肆无忌惮
它一半耀眼,一半正在打着瞌睡
似乎要将一天的诵经声揽进怀里
掰成两半
一半是白天的酥油茶
一半是夜晚的糌粑
剩下的
是那些牛啊羊啊被超度的魂灵
虔诚地仰望着
当我离开时,突然发现
一个绛红色的青年喇嘛远去的背影
多像仓央嘉措在月光下疾驰的脚步啊
腾格里沙漠南缘
一根蓝色飘带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逶迤而去。
黄河————前面是兰州,她带走生活的拉面
白兰瓜和野葫芦的沙地里喘息着蛛丝马迹的美
一块布满皱纹的石头留下钻木取火的烟
沙坡头别扭的方言,以及雀斑的导游
车龙马水的羊皮筏子上载走大麦地岩画的拓片
明朝的高庙里盲目的僧人吞云吐雾
多么自觉的夜晚。四脚蛇埋下诅咒与浪漫
它的力量和速度欺骗了人类的猎奇
但在黄河的石林里,一声史前的犬吠
惊起两个执迷不悟的恋人
流沙、流沙,一朵闲云挂着乌鸦
它迫不及待的飞翔是躲避缺水的伏天
它的恐慌来自先知的箴言
是的,当驮夫的脚停在沙枣树下
当瘸腿的马咽下粗糙不堪的夏天
迎亲的队伍里有人能掐会算
黄河。逶迤而来的是腾格里长吁短叹—————
乌鞘岭以西
乌鞘岭以西:慢慢抬起的是一卷潮湿的传说
从武威到张掖、酒泉、嘉峪关
一堆戍卒的骨殖、一挂经幡、一条哈达
河西走廊巨大的生殖力源于祁连山的雪
它让一个杂种妻妾成群
让一匹母马拥有无限的幸福
让一个偷情的僧人无地自容
但在秋天的药书里,鬼鬼祟祟的色目商人
建造屋宇,种下胡椒,把长安的丝绸
挂在落日的指头上
庄重而且轻佻
而阿克塞的割礼继续进行,那双充血的眼睛
让内地的女子感到恐惧
在夜晚,有人睡眠、有人皈依
更有人点亮羊油的灯盏,识别字母
恢复一个姓氏的尊严,以及
一次茫然的婚礼
四月
四月不远,西海固桃花灿烂
当金山的雪莲正在霉暗
从嘉峪关到敦煌、阿克塞,沙漠里的春天
我不想把骆驼的咳嗽变成你失望的初恋
那次逃亡的情感埋在风中
那个唾弃鸦片的人,在四月的路上
遗失了诗篇。革命的马蹄丧失于一次私通
而胡言乱语的舌苔上真理蔓延
谁能捉住那个闪腰的花妖
懒惰的飞天,暧昧的裙裾壁画里破碎
一个惊慌失措的人
他的脚步来自偷情的灯盏
但老牛的车速,惊醒了海西州落寞的冬天
牧草枯黄,牛羊瘦小
一次长长的喇叭声
让青海湖的湟鱼,梦醒一年
月牙泉的传说
仓皇的飞天裹紧西去的裙裾,月光的琴
击打一地沙粒。那个念念有词的人
热烈的地理在一盏羊油灯下彻底曝光
十八世纪意大利游客,日本古董商,俄罗斯土匪
贼眉鼠眼的夜晚接二连三
他们的胡须里藏着飞天的腋毛
月牙泉边,沙漠的宗教开始废弃
青海的棒客和张掖的酒鬼集体打赌
谁能用一堆发黄的旧书烤熟一只羊腿
而萧条的芦苇上,落单的雁喝下一片净水
远方就是故乡,但懒散的云驮不动怀念的翅膀
它学会打坐,念诵佛号以及自身的超度
如果你的朗诵过于直白,请使用古老的梵语
大英博物馆人声沸腾。一次豪华的庆典
西藏的僧人在敦煌门前念响咒语
月牙泉边,一个囚犯的罪名来自鸦片
他脚步凌乱,踉跄的语言
一种事物的三个称谓
三个别扭的家伙,遍布山河
三个垂头丧气的乡巴佬,说着各自的方言
三个孪生的兄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他们分别叫马铃薯、土豆
还有我最熟悉的称谓:洋芋
这个来自美洲的亲戚,漂洋过海
一头埋进老家兴平的山野里
娶妻生子,过着侨民般的生活
他和那群来自中亚的胡萝卜称兄道弟
在多风少雨的日子里,相互搀扶,越夏穿冬
在乡村的嘴里,他是主人
而在城市的餐布上,他会唱响蓝色的副歌
因为爱,他们谈论明年的营生
因为热烈,他们挤在越冬的地窖里
我看见,那个情欲正旺的姑娘,已提前发芽
是的,泥土的性格里贯彻着绝命的信仰
这个来自美洲的亲戚,已经一副西海固的模样
一身泥土,说着只有西海固人才懂的方言
走南闯北,翻山越岭
一路写下皈依的经卷
洋芋花开了
今年没有沙尘暴,今年的六月
热烈的地理上洋芋花开了
它泛白,隐喻的蓝
他在一次宗教的革命里扮演了主角
它在山畔畔上朗诵着经典
它在崖沟沟里吟唱着民谣
它疯狂的盛开是因为秘密的初恋
它肆意的灿烂是因为绝望的相思
它如此抒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
它如此私密:花儿不为根茎的深情
我只为了一次美
六月的夜晚,隐私的谈话提前进行
就像一场错误,脱胎换骨
农民王万栋
西吉农民王万栋,吃着锅盔,喝着罐罐茶
看着屋檐下的镰刀,锄头,鞭子以及犁
他嗓门高大,底气十足,丹田外漏
他的吆三喝四来自幸福
他掐指算着
二亩胡麻
三亩小麦
四亩豌豆
五亩砸破地皮的洋芋
西吉农民王万栋,打着哈欠
念着一本土地的经
他的幸福源于五亩顶破地皮的洋芋
就像他丰收过的五个儿子
西吉农民王万栋,一脸狡猾
他不会再对收购洋芋的二道贩子低三下气
西吉农民王万栋,吃着锅盔,喝着罐罐茶
看着堆成小山的洋芋,心里打着小九九
焉支焉支
一坡生锈的阳光镀在蝶翅上
一个被遗弃的匈奴皮囊,一丛失恋的花朵
是的,他们说着自己的语言,驯马、猎鹿
他们把黑羯羊祭献,用奴隶的女儿换取烈酒
当获取的马刀被重新锻造、命名
那些闪光的金银,是献给阏氏的初夜赔偿
胡天之下,没有一次爱情被千古传诵
但他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留下原始的血统
要知道,神明端坐在露珠上
一次小小的背叛会被阳光的咒语惩罚
没有人歌唱油菜花,或者鹰
一块经久抚摸的石头成为内心的宗教
而你千万不要说出那张狐皮的来历
但你可以砍伐古木的锈
我知道,谁在马厩里完成一次革命
谁在异族人的刀口下读懂先知
焉支,焉支,羊水溢
焉支,焉支,风破城
公元二OO七年,一个口喷大蒜的人
搜集腐烂的心灵细节
海藏寺
一挂陈旧的勒勒车,运送骨殖
药王泉边,汲水的尕藏看见了布达拉宫
而我所经历的是:一只乌鸦啄开的黑暗
海藏寺。六字真言被西夏人阅读
天祝的石壁上
那只风吹雨淋的耗牛
驮着经书
一路走过超度的千年
海藏寺旁。牛挤奶
羊下羔
一盏酥油灯下有人忏悔
花草滩
花草滩上无花,这是事实
花草滩上只有黑白相间的羊群
啃食光阴
往往会有不设防的致命邂逅,如果假以时日
我会爱上岩画上的女子
她柔情似水,蜜语甜言
只是,时光啊……
被黑风吹散的长城垛口下
爱情的毒药,来自
一次失身的记忆
这些碎不及防的细节,多像
羊与青草的盛宴
至于花与非花
在这个广大的草原上
无关紧要
在汉长城垛口
如果给垛口砌上篱笆,给空气种下膳腥
我相信一株狼毒花的香气会被风吹走
如果一粒盐在草根隐居,一把泥土黑暗了星宿
我知道两种方言的交易会成为罪恶
当六月的雪缝补了道德,一只鹰怀念青草
一场胡天羌地的革命沦丧了一个家族
八百里的狼烟啊—
今夜我写下的是:驼背上的羊皮和丝绸
那个在羊颊骨上刻字的牧马人
来自原州。他热爱泥土、女人
他把一方伪造的印章埋在长城的垛口下
他的想象来自弥天大谎
如今,我发现—
一只土拨鼠沮丧地站在垛口上
抱拳远望
马场的夜晚
没有听到马嚼夜草的声音
这个夜晚注定被孤独包围
夏草正胖,躲在肥叶子下打鼾的夏虫
是旅行者遗失在大地上的标记
山丹马场。光荣与梦想已经生锈
万马嘶鸣的图景被时间风干
那只隔夜的蝴蝶
已经忘记马蹄识香的手艺
事实上,当载重的卡车穿过马场的夜晚
我分明看见,低矮的马棚上的尘埃
和几只小兽四散而逃的痕迹
仿佛是一次战争年久失修的地图
噫。勇士之手—
竟挥不动二十一世纪轻浮的皮鞭
从银川西眺
一座繁华的陵园。银川
一院狼狈的宫殿。武威
从银川西眺,草原上的小丑在沙上朝觐
隐名埋姓的商人烧掉字典
他不会说出光明的拓拔,以及裁缝的图纸
在巴丹吉林,骆驼草下埋进一囊黑河之水
旦马的露天饭馆里,叶舟的骚花儿
让回家的女学生面色绯红
醉酒的吐谷浑牧人以为听见夺命的蒙古长调
你看,那只沿着飞机的尾气飞翔的鸽子
在天空胡乱地涂抹出:平安
几个发霉的老汉蹲在烽火台下打发时光
而沙漠里发情的公驼
被动物园尊为领袖,他的部落
是一群开屏的孔雀和懒惰的天鹅
从银川西眺,李元昊的耐心被秋草刺破
几片桃木上,两个说着党项语的妃子
躲进《西夏史诗》的羊圈里,品尝蓝带啤酒
五十行次生的颂歌以及一幅水墨
一
太阳从贺兰山上升起。神啊,你热烈的图腾
照耀着牛羊的地理和水稻小麦的族系
从汉渠到唐渠,革命的铧犁上稻麦流淌,奶香四溢
英雄的拓拔远走戈壁,建造屋宇,留下神圣的字母和功绩
西夏王陵博物馆,巨型乳房女人的膝下,养育着失败的灵魂
而在一个元人的诗典里,写下嘲笑和讥讽
他赞美腾格里上空的鹰,马刀以及无限的疆域
在汉长城下醉生梦死,胡言乱语
那个阵容庞大的宁夏艺校学生,排练《月上贺兰》
她们猎鹿、骑马、射箭,在一片树阴下学习谈情说爱
二
古丝绸之路。一个吼着秦腔的人腾云驾雾,马步流星
二两锅烧,半块羊骨,然后是美死人的热炕头
一辆装满土豆的拖拉机,吭哧吭哧从左公柳下经过
黑脸的主人一定清楚,今晚的面片子会稠稠地舀上
在六盘山上登高望远,甘肃静宁的戏班子声嘶力竭
而萧关的梯田里,泾源的花儿歌手和米岗山的女子商量私奔
你千万不能忧郁,否则杨建虎会在雨巷里朗诵再别康桥
他的身后是一群吆三喝四热爱诗歌的粉丝
古丝绸之路。我发霉的手指翻阅地方志
记录下长城、烽燧、断剑,以及一章历史泥泞的灰烬
三
几个西海固民工,在银川街头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和宽阔的马路让他们失措惊慌
啃着干粮,喝着凉水,寻找养命的生计
他们全部的热爱,把全部的钱寄给外地念书的孩子
但是兄弟,你得躲开城管和穿制服的人
你今夜在广场上的睡眠会被捣乱
你低三下四,像一群没有家园的流浪汉点头哈腰
你所有的希望是好好睡觉,有个好身板搬砖运沙
当我说着普通话从银川经过的时候,突然发现
几个似曾相识的民工对我指指点点
四
在泾源的小摊上啃吃羊头,在吴忠喝西夏啤酒
在中卫的羊皮筏子上唱读一幅大麦地岩画的拓片
虚伪的明月不会寄走你对一个人的思念
乘火车到鄂尔多斯唱蒙古长调,沿高速公路到兰州听河西小调
到蓝天白云的西安吼一折火辣辣的关中眉户
南腔北调的话语里有人到处称兄道弟
宁夏。我的一卷长文才写完五十个页码,它神秘,直白
从一场祭祀开始
六月采薇七月流火八月胡天即飞雪
祖国的屋檐下一组逗号滴落下来
五
沐手写经
明月明月
无字阅卷
日头日头
哎呀,拔了糜子拔胡麻————
花儿不唱者心乏哩
好日子过了想哩
我在宁夏南山哩
你在宁夏北川
噫,参差荇菜,沟里担水————
单永珍:宁夏西吉人,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诗刊》《民族文学》《十月》《星星》等发表作品,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出版诗集《词语奔跑》。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
马占祥作品
半个城:叙述或记事(组诗)
在韦州
这是小人物存活的福祉——他们有着
声誉较好的血统和祖籍 戴着白帽的阿訇
胡须整齐 慈祥的像块长满苔藓的
石头
一天之中为爱五次祈祷
一年之中一次宰牲
赎罪 给每个人都赋予圣者的名字
在韦州 命定的生活里
一切都相安无事 就连暗淡的太阳
也会在傍晚把头颅叩向宽阔的
大地
下马关:明长城之月
一年一度不动声色地消瘦 明长城
一年一度地呈现历史的病根 像一个孩子
一转眼就陷入暮色苍茫
月亮再次升起 将明代的时光一截
一截地安放在长城上 垛口的芨芨草
散乱身架 它们的摇曳恰好印证了月光的
摇曳 它们的成长恰好印证了月光的成长
——在下马关以西 明长城之上 月光
带着陈旧的气息一年一度地成长
河 西
河西以西山峰石头保持沉默
河西以东河流水波收藏村落
河西以北天空云朵四溅
河西以南牛羊骨殖散乱
三十万亩油菜开花 一棵老槐结荚
河西 一条河流连着十个方向的年轮
喊叫水
大地上被遗忘的唯一的小角落里野芨芨草用萧条的
茎杆撑起一大片天空 “干旱的地理”
土块垒起的羊圈里山羊因噎废食 这个不倒的村庄
如果上天无意从手指缝洒下几滴雨水
万物都将因感激而把自己从地表
再一次交出
窑山:大地上的一粒暗痣
多么伤痛 它因干旱把茂密的“羽披”悄悄
压在身底 只能把成片的森林形容成
“羽衣”了 多么无奈 流云和响风的手指
已没有任何依托
窑山 这大地上的一粒暗痣 内心蕴着
煤炭般的黑焰火 在五十载不遇的大旱之年
只让绒毛般的芨芨草淡淡的绿了一下子
张家塬
张家塬 鹞鹰摆翅 山路缠络 蒿草枯黄
张家塬 村落孤单 阳光清白 山风缓慢
张家塬 命运叵测 心旌苍凉 目光深陷
那一刻:十万山峦汹涌着聚集张家塬 抬起或深埋了
无数村落 那一刻:鹞鹰收拢了双翅陡然冲向拥有
三棵老槐的山湾
豫旺:马铃薯熟了
胀 一畦畦种满马铃薯的土地
前所未有地突起肚皮
茎杆和绿叶取消了和风的约会
静伏下身子
豫旺 这个山群包围的村子
要分娩 十万棵马铃薯重复了自己
并承担了无边的生活的苦难
半个城:回乡记实
清真寺的新月在白天也会光亮着
清水河畔的红柳在夏天白了头
半个城东的坟茔用黄土归纳命运
城西的川道里玉米不曾挡住回族媳妇的
白盖头
这个仅有一半的小镇 生活如
流水般缓慢 但傍晚的祈祷辞宏大地
在风中弥漫 有时从清水河传过去
带动一地香茅草安静的叶子
大寺路
我必须每天都要经过:卖馍的马氏 卖米面的
杨氏 开小店的周氏 榨油的买氏
开出租的李氏 开药铺的赵氏
卖砖瓦的海氏 踏三轮的铁氏
他们在清晨就沿着大寺路摆开一天的劳碌
我必须每天都要经过:向他们逐一问好
向他们细碎而平静的生活
留下必要的问候
散句:爬山虎
它穿着细雨和风的靴子不断奔跑
向上 向着天空 不停不歇 在夜晚
要攫住一颗星辰 白天还要阻止一片云
十万只脚被风掀起 然后放下 迸射出
光荣的绿 十万只纤小的花的口吻宣布
——今年春天还要保持向上的绿
羊路:阿依莎学会的词
飞——山湾里的鹞鹰宿命地展开双翅
开——马苋花带着去年记忆的残红把花朵
迎向一小股西风
躺——羊群在一丛芨芨草前倾倒身影
我两岁的女儿阿依莎在群山环绕的
羊路村刚刚开始学着说话 就像
山畔的水蓬草刚刚探身的嫩芽
补鞋匠周瘸子
戴着油腻的白帽 周瘸子在街道边
缝补被生活磨损的那一部分
布鞋的 皮鞋的 低贱的或高贵的
额上明显的皱纹被太阳和风晒过
也吹过 他总是低着头在补
——那些鞋子不着痕迹地隐藏了伤口
而后崭新地在路上踩出向前的尘埃
夜雨:致韩歆
我已经为你描述过半个城:干旱
山区 箍窑 戴着白帽的人群
在宁夏腹部 一年一度地荒芜
我的父亲至今还未写出自己的
名字 却能大段地诵读经文
我描述 在夜晚的光亮中
一阵雨洒下幸福的词语
这是今年头一回潮湿的空气
静静地迈过门槛
略带着被我们回族排斥的醉意
漳河柳记
会被一只燕子惦记——在傍晚的细雨中
卸下满身古代的尘 会被两只燕子惦记
——春末的密叶中爱情在阴影处发光
我不敢虚构想象的部分 漳河柳的
一枚叶子早已跌落大地
飘浮不定 大地无限延伸
还有无数枝条在地面挽留了
风
马占祥:笔名马茹子,1974年2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有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民族文学》《朔方》《回族文学》等,获多次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待出诗集《半个城》。
孙 谦作品
穆斯林词(长诗)
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化,回族穆斯林的语词谱系中一些常用词汇,在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阿拉伯、波斯及伊斯兰的因素后,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词方式,这种语词方式镌刻着鲜明的民族印迹,是民族特质的表现。有些词汇是汉语词汇的转借,如:天命、无常、光阴、临近、端庄、清洁、懊悔等,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人群中使用很少,或者几乎不用,或者仅只在书面语中使用,但它们在回族人群中却是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习惯用词。有些词汇根本就是回族的一种创制,如:举意、口唤、全美、知感、记想、善功、显迹、调养等,这些词初看上去是汉语化的,其实它们已经溶汇了更多岁月和生活的赠与,它们在精神信仰、文化品格与民族风习上包涵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质。它们以又浓郁、又忧郁、又庄重的音调、音色和气质引诱我向前看个究竟。
这里只探询虽具有汉语言文化色彩却已完全回族化的词汇,对诸如:伊马尼、顿耶、尔迈里、乜贴、哲纳孜等有着独特的阿拉伯、波斯意味的词汇不在探询之例。
我的探询与理解是完全建立在个人体验基础之上的求索,我的知感与领受的能力有限,因而,这说法只能是一种有限的说法,算不上任何定向的说法。
东乡、保安和新穆斯林等亦使用汉语,其语言习惯和方式与回族并无大的出入,也应在此之例。
举意
意在这里有:意念、意识、意义、意图、意向、意旨等多重指向。
意为心与物之间的反映,有时是物在心中的反映,有时是心在物中的反映,意是心中的在与不在。意犹如河川,它的奔流不舍昼夜,是人在流动的水的镜子中观照时,可见与不可见的过程。
意有时是无中生有,有时是有中生无。意是经验、信息、想象及各种事物的复合体,是生生灭灭、漂浮不定、漫无规律的变化。像大气中的尘埃、天空上的云彩、像楼群间飞掠而过鸟群。
意是一种轻,像水中的浮萍、像洁白的纸张、像一张《天方夜谭》中的飞毯。意把我们带向各种途经,各种方位、各种命运。
举意,是举起来的意,有举轻若重的神态。就是把那轻的浮游不定的安定下来,让它进入那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如举重运动员在一瞬间把杠铃举过头顶;犹如我们一鼓劲把大石头抱起来放到那认定的位置。
举意就是让我们在这一刻把万事万物从内心里移出去,把凝聚的念想安放在这特定的时刻。就是让信念进入内心,不使心散乱、流失、湮灭。
举意就是自由自在的意在此刻被镇定下来,进入唯一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是我们生活的核心,能否从长久的纷繁中回到这个核心,是对我们内心真诚的考验,它为信仰者追求、遵循。
这被举的意是所有的意中唯一的意,是心与物之间的一缕脉息,现在,这缕脉息被从物中剥离出来,它清洁、纯净,一尘不染,我们将它独自摆放,安放在那个指明给我们的地方,让我们向它投奔而去。它是那个永恒的所在,我们虽然追寻,却看不到它。它的收缩、扩充,都无法把握,有时虽然触摸,却模糊不清。对意的求索、驾驭,让我们看到了它全部的活力、潜在性、透明性和幽玄感。
口唤
口唤是一种口头的许诺、承诺或约定,是由信仰担保的许诺、承诺或约定,是所有许诺、承诺或约定中最贵重的信诺。
口唤是给定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照不宣的契约,不论你实际的际遇多么复杂,不论你遭逢了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虽隔着生与死的界限亦生效。
首先,在确立被口唤承认的事物时,承认者已在那口头承诺中注入的非物质所能衡量的精神品格的因素。口唤是心与心之间的约定,它本身的意义不仅仅在特定的事实之内,它更在这事实之外显现。归还你的口唤,如归还你的真诚和心灵的尊贵。对现实的承担,对约诺的承担是人生命的义务,是对坚信的承领,是信德的完整性的体现。
口唤在穆斯林中,是连接通向完美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核心的链环,尽管这个链环是由一个口头承认的守则来确定,尽管它只是一个潜规则,并不以律条来约束人,但是,严格遵守的人,却一定增加自身的价值,使其在特许的精神生活中有所立足。我们知道社会上有无以记数的社会规则,有人整天喊叫,整天强调,它们仍被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而口唤则完全不同,它并不确立什么因果关系,或有意要实现什么价值,它只是一个信仰群体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
如果,一个人感到口唤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有一种心理负担,这是一个不幸的误读。如果一个人的口唤给出了,却没有忠实的行为来践约,那么,这个人的品质应受到质问?
口唤同时具有使命或命令的意思,口唤所承担的使命或命令,是一个人前定中的命运,不可违拗。从真主那里给出的口唤,总是向我们揭示出处于静默、隐蔽中的玄秘的事物。某个人无常了,我们会说真主的口唤到了。某个人欲做成某件事,他会说就看真主给不给口唤了。当我们被某种内在的力量驱使去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或我们被要求在某个人生的关口有所担待时,我们会说这是真主的口唤。
光阴
光阴是时间的另一种称谓,只不过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称谓。时间本身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亮、有晦暗;有圆满、有缺损;有聚合、有离散;有生命、有消亡。光阴,这个时间的代名词所呈现的因素,符合所有的时间的属性。
从人的存在,从我们的立场来说,光阴就是以世俗的时间向精神时间迈进、融合的一个时间机制。光阴中的人,既是一个寻常的人,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既在一个平常的时间里,又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间里。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细微而巨大;繁难而有根源;真实与虚无相生相剋的处境。我们的信仰就是在这个既平凡又非凡的处境中开始,以跨越种种界限、障碍和阻隔呈现,这个特定的时间就是的我们的光阴。
在人类,光阴有它个性化的特质,它同时也是一个群体、一个族类乃至整个世界的载体。我们都在光阴之中,又都不在。当时间被赋予了心灵探索的愿望与激情之后,光阴之门就只为追随、探询它的形迹的人开启。
呵,光阴,可知与不可知的光阴;可见与不可见的光阴;阴晴圆缺、阴差阳错的光阴;四季更迭、昼夜辗转的光阴;河流般奔走的光阴;山脉般屹立的光阴;广大无边的光阴;细如草芥的光阴;巨雷轰鸣的光阴;沉默不语的光阴;许多事物淡然飘逝的光阴;许多事物不断临近的光阴;许多事物仍被翘首期待的光阴……
你的光阴、我的光阴、他的光阴。
你说的光阴;我说的光阴;他说的光阴可是一个相同的光阴?
如果光阴全部的单纯性只在于我们对它的永恒流动的冥想,那么,光阴的全部的复杂性就在于我们对它在流动中的无穷变化的沉思。这正是我们的祈望所在、也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基础所在。这一切被信仰者置于心灵中加以考量。
无常
无常是一个起源于佛教的词汇,它被穆斯林通用、惯用和喜用。
当一个人离世而去时,我们会说:哦,这个人无常了。我们惯于称死亡为无常。无常包涵了许多的死亡;包涵了所有的死亡。没有不死的,只有无常。一切在死亡中,一切在新生中,世界在变化中,所有的男女老幼都在变化中,都在生与死的路途上,所有的人与物都在造物主的掌握之中,这就是世界焕发无穷活力的根源,这就是无常的风格。
我们醉心于生,出于强烈的欲望,出于难以名状的情感,正是在这里我们遭遇、发现了无常。有时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似乎,这与我们的想象和期待大相径庭,好像我们生就是为了死,我们生在死中。其实,世界就是这样确立了它的基本机制:在生生死死中、在无常中运行。生命就是在无常中的逗留。
无常,有显露有暗藏。它是一枚硬币的一体两面,一面是生生不息,一面是消逝湮灭。无论你感到或承认与否,它都会以一种缄默不语的焦虑打击着我们的心灵深处。它随时随地会来到我们中间,以可见与不可见的窘迫威胁着我们,它是我们意识、知识和智慧中最暧昧的东西,有一种嗜心的感觉,是我们最缺乏了解,最想知道,却又最害怕知道的东西。没有那看到死亡的人,敢夸口说对他对死亡无动于衷。
万事万物依循着时空的规律向前奔驰,广大无边的无常是否会在存在中获得一个新的视野,是我们所期待的。“死亡那虚空的味道给予生命更多的生命。”{墨西哥诗人帕斯语}这里无穷无尽的生命是由死亡的空虚给予的。当那枚硬币的另一面被翻过来的时候,生命就回到了它原初的界域,谁又能说那个本源不是化育、诞生、复活新生命的地方。这是把我们的存在放进精神生活史里去思考的状态,在这里,我们的不安是否会转化为安详呢?
圣人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也告诫我们说:“你们多记想那毁灭意味的死亡。”《古兰经》和穆圣的意思都是让世人以死亡为戒,向朝向永生的信仰靠拢。无常在主的意志中,不可违背,我们常被无常提醒、警示:不要过于拼命地追逐生活,以致失去了核心。所有的生命中的无常、无常中的生命都要回到那个核心——主的怀抱。
在世界被毁灭之前,无常的剧幕会一直演出。而灵魂的救治之道只在于无常中的信念。
天命
天命是造物主预设的一种命运。人有天命、动植物有天命、宇宙间所有的生物、所有的事物皆有天命。天命是世界以及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人的天命,包含人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中的福乐、智慧、灾变、困苦都是被给定的。造物主在给定天命的时候,即给定了富足,又给定了贫寒;既给定了智慧,又给定了愚顽;既给定了高贵,又给定了卑贱。生存中的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人的矛盾与尴尬,而人生就是在不断面临的矛盾与尴尬中行进。同时,人要改变自身命运的诉求也是被给定的,天命有一切经历中不可知、不可为、不可变的境界。在不可知、不可为、不可变的地方守望,寻觅超脱的可能,这也可说是人的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的天命中的境遇。
我们常说光阴如水,其实,我们的天命就在如水的光阴中流淌着,昼夜不停,直至尘世生命的结束。我们还说覆水难收,生命本身就是泼出去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不留任何痕迹。天命和那承载天命的生命是一次性的经历,永远不会重复。我们常常希望生命能够重返过去的时光,将活过的生命再活一遍,这只是人的愿望和幻想,它在回忆和怀念中可以触摸,但是,这被触摸的生命已是失去了原貌的生命,它只留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被充填进去的内容,以想象的成分居多,它永远不再有原初的鲜活性。这大概也是天命,唯一的、神秘的天命的又一重含意。
有时,我们会站在光阴的长河边,向着上游那被称为源头的地方,或者向着下游那被称为终结之处眺望。也许我们还会直接到源头或终结地,朝着无限的空茫眺望。这个景象被哲人或诗人诗意地冠于一个美誉——终极追求。我们的眺望,想要超脱尘世,却终难逃脱天命。而天命离不开尘世,天命的渊源即尘世。那么,人的眺望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这眺望无所不在,人的天命可另有异乡?另有安身立命的所在?这仍是天命的消息,只不过,这个消息,让我们触摸到了那最纯真的精神支柱,向心灵的调养者祈求。
在人的天命中“人的真正的满足取决于同超越自身的东西的联合。”{美籍哲学家、犹太神学家赫舍尔语}同那创设我们的天命的造物主同在。
知感
对造物主的超然性的接受与惊奇,在那一瞬间,我们心灵中呈现出理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的状态,凭着这种状态,我们就能理解平常情况下不能理解的、在某些时间和地点中发生的生命经验。我们会说知感主我看见了、我明白了。
知感,或者就是我们对存在的一种寄托,当我们感到虚空,对所知的存在,所遇的世界感到遥不可及,难以捉摸,或对那神秘的事物难以置信时,我们就会说:知感主,请告诉我缘由吧。
有时我们说:这是多么知感的一件事呵!就是说某件事情被主应允、关照着实现了。主并不只关照某件具体的事情,它的光芒普照所有的存在,在一切事物中我们都可以获取启示般的知感。它包括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大地、天穹上的繁星、随风飘流的云彩、雨雪无声的坠落、春花开放、秋叶凋零、空气中拍动的鸟翅、缄默无言的岩石、伴着时光悄然而逝的河流……被知感的存在无限丰盈,只是我们自身知感的能力常常受到考验和质疑。
我们企望所有的事物有满意的结果,不使我们的愿望落空;我们企望有新的洞察力,看到那不曾被看到的奇妙;我们企望有纯粹的发现,扑捉到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惊异;在普遍存在中获得一种神圣的感受;或者在神圣的事物中获得一种普遍的感受。不论是经验中的启示,还是超验中的启示都是我们所期待的。
知感以人的悟性的深度,来接近被他观察与关照的存在。
知感主,我们在世界上生活,且沉思、感受着存在的奥秘,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慈悯
慈悯:即慈爱、怜悯,即悲天悯人的情怀。
有造物主的慈悯,有人的慈悯。
主的慈悯,在创世之际已将普世的慈爱与怜悯殖布寰宇。
人的慈悯,是人对造物主的普世关怀精神的知感与实践。包括人对万类的关怀、对弱者的关怀。对虽然看上去强大,却内心虚弱,看上去富有、却精神空荡的人的博爱与怜悯。
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思想,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实体。人是要对世界负有全部责任的。而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及享乐的倾向,驱使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往往从功利的目的出发,把所有的造化物降低为纯粹的工具与物品。当我们看到任何一只羊时,看到的只是鲜美的肉和可以制作皮革的皮;当我们看到任何一头牛或马时,看到的只是它是可以用作耕地、载重的劳力;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棵树时,看到的只是可以造房、做家具、烧柴的木料;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株草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可以用作草料或可以用来治病的药物;当我们看到任何一条河流时,只看到它可以被用来发电、用来灌溉的作用。正是这样的认识与判断将人引到了把世界当作一个可以任意摆布的存在,人除了消费、除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再无其它可言。人对神圣事物的意识被屏蔽了,人不再聆听、凝视造物主在所造物中所注入的令人惊异、令人敬畏的神奇与奥妙,人不再正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不再正视生命。如此导致的灾难当是毁灭性的,人不知餍足的口与手,最终会伸向人自己,人最终成了物的牺牲品。
我们对存在的关心,我们的教育机制,不应该以实用的目的为旨归,它应该包含对万类的慈爱、怜悯的内容。我们的慈爱、怜悯应从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棵树木开始。当然包括了对人的慈爱、怜悯,对老人、儿童、病人和弱者的慈爱、怜悯。
我们常说:真主慈悯。而真主的慈悯,就是真主曾赋予了我们善待万类的情怀,如果我们对此没有觉悟,没有对造物的普遍关爱,就谈不上真主对人的慈悯。没有万类人不能独存。慈悯,是我们发现造物主存在的前提。真主的慈悯,所包涵的今世的普慈与后世的独慈,均在我们每个人的造化与觉悟中。
盘缠
凡出远门的人,都要带足路途的花销,以免旅途中因缺了费用,造成不必要的窘迫与尴尬。
人生是一场浩大的旅行,有人为走完一世旅程,准备了巨大的资金,庞大的工程。有人要从今世走到后世,走完两个世界的路程,却只带了水、干粮和心灵的储备就上路了。
我总在想、总在感受,知识、智慧和信念是否可用于人生旅途的盘缠。我的思想并非全无缘故,我的感觉也并非全无根基。
在生命还没有完结的时候,旅行就得继续。
旅途上盘缠的有无、多少,以及是什么东西,一直是我盘算的。我思量着那赋予我生命,又收回去的地方在告诉我什么。
记想与托靠
记忆、纪念、思索、想望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全部存在得以展开、进行的核心地带。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中断,时间和历史就中断,没有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就没有时间和历史;遗忘的深渊就会临近我们。
穆斯林常说:记想主。托靠主。穆斯林的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是从对造物主恩典的感戴开始的。它超越了世俗的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把自己的生命、生活和创造万物的本源联系起来,使其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托。记想和托靠是一种内心生活的方式。记想和托靠都是从穆斯林的精神层面上起始的。记想和托靠相辅相成,有了对主的记想,才有可能去托靠主,反之我们需要一些托靠,需要许许多多的托靠,我们也就有了自觉地对主的记想。
穆斯林的用词中常将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汇合并使用,使这些词汇的意义得到意想不到的拓展。如记想一词中的记就有记忆、纪念等含义,想却有思索、想念、想望的含义。托靠一词的托有寄托、依托之意,靠就有接近、信赖之意。这样的组词将彼此关联的多个词的词义推展到最大的意义层上,这些词汇恰好映衬了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些特殊的背景。这些词并没有因为合并、重组变得意义模糊或衰减。从量变到质变,它们的词性由原先的单纯变得丰厚,语意由原先的固着变得灵动。它们的所有含义都来自那个主导、并约定着穆斯林的生活及价值观念的信仰世界,在穆斯林的生活场域里,由于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其语境整个都变得纯洁、透明、光亮起来。这些语词也是汉语词汇丰富性的结果。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个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的封闭式集合,人类一代一代地更迭、传承,是造物主恩赐人类的独有的时间机制,依靠这个机制人类站在现在的基点上以记忆、纪念、思索和想望沟通过去未来。贯穿信仰的时间、历史在记想和托靠中行进。
清真
“清”有清澈、清高、清洁、清静、清明、清馨诸多说辞。“真”有真谛、真实、真诚、真正、真相之说。中国古代文人喜用“清真”一词,原作纯洁质朴之解。“清真”被中国穆斯林沿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 “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
“清真”是中国穆斯林、中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一个独特的称谓。是一个形象化的深得个中真义的称谓。它被用于伊斯兰教及其信仰者的表述,是极其生动确切的。“清真”含有对造物主的本质中所蕴藏的绝对圣洁精神的发现,是对造物主本质的认定。这其中包涵了对超越所有界限,又把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的本源——造物主的质的界定,以及从造物中涌流的圣洁之光,对于人的生活与精神的照亮。圣洁性是造物主自身潜在的基础,是造物主存有的一个器皿,在这个器皿中主的神性的显露变为现实。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器皿中取出自己的份额时,就已取得了对主的信念和信仰。
人对圣洁性的觉察是源于人自身的品质,是造物主在造人之初就植入人的本体中的一个品质。这样人的基本属性中就包涵了对圣洁事物的感受,当我们在沉思他人生活奥秘的时候遇到了它,当我们洞察自身生活的现象时又遇到了它。人离开了对圣洁造物的坚定信念,生活就必然坠入污浊、黑暗。圣洁的造物具有隐蔽性和静谧的品质。人的信念,就是在人所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发现造物主本源中自在的性质。人自身具有的圣洁性,乃是从这个本源中汲取的用于滋润生活的营养。
人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可能因个人的文化背景、阅历和审视事物的方式不同而不同,但是对被认为具有圣洁性的事物的感受却是普遍相通的。
确实,圣洁的事物、精神是与人的现实的境遇相斥、相融中共存共生的,如果把圣洁的事物及精神与世俗的事物完全隔离、隔绝也是不可能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待圣洁性的洗濯,而尘世整个的现状又是一面反映圣洁性的镜子。伊斯兰教——“清真”是一个生活中的宗教,它断然否定将信仰与生活相分离的作法,对于信仰者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言谈举止,衣食住行,舍此,信仰无从谈起。
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审视,从我们早已认识的对造物主启示的新的沉思出发,我们可以重新更新人与主之间的关系。只要人类还想要有意义地、道德地生活,那么就必定要以主的圣洁性为前提,在尘世的境域中,“在世俗的社会中,神律是人的道德自律可能性之条件”。{《做人与做基督》瑞士 汉斯·昆}
因为坚守“清真”,所以朝向圣洁。
功课
即功修、善功。
俄国新宗教哲学之父索罗维约夫说:“无行为的信念是僵死的,而祈祷是第一个行为,是任何真正行为的开端。”祈祷是人的信仰的第一个行为,第一个功课,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唯一的功课。穆斯林信仰的功课有三大要素:礼拜、施舍、斋戒,施舍和斋戒与礼拜一样重要。
没有功课,信仰无从谈起,没有完整的功课,信仰不全美。
功课为信仰灌注了实质的内容。人的信仰的意愿在功课中得以体现,功课不是目的,它是抵达的方式,是信仰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功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人可以从流逝的光阴和无常的尘世中,时时觉察到人的灵魂的本质、本色,
功课显示信仰之路。只有功课才是认识、抵达信仰的唯一道路。功课形式的信息是来自主的指引,它从我们生活纷乱、噪杂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功课是由种种包孕着某种内涵的、有序的形式、仪式及行为方式构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到形式、仪式,而没有看到功课,因为形式、仪式是显露的,而功课是暗藏的,形式、仪式是水,而功课是井,我们必须时时以水去充满井,不然井就会枯竭。
功课是导人从善、向善的动力,因为人的本性中缺乏为善之力。“人是自由的,反常的,荒唐的和理智的,无所不能的。然而人什么也不是。”{《万物本原》法 米歇尔·塞尔}信仰使人成为人,信仰以人的理智来控制人的反常和荒唐,信仰使人的自由和能为有所收敛,而向着主的为善的属性靠拢,这一切都有赖于功课的践行来实现。
功课是每个人自为的行动,没有谁能够替代另一个人。功课中的每个人都是在独立面对自己心中的主,从主那里取得宽慰的信息,充实心灵,补充生活和爱的力量。功课是一种不断的舍弃自身的信仰行动,人的不断地舍弃,就是寻找主,使主进入自身的过程。只有让主寓于人的内心,人才能找到自我,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才能被主的无限性呼唤出来,并融入其中。 一位信仰者如何从真理走向可能,从功课就可以辨认出他来。
功课是一个随着人的生命不断延续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川流不息。作为个体的功课必然在时间之流中消逝,犹如溪流、河川之汇入江河、大海。但是功课的能为并不是向下的,它笔直地向上伸展,它是一棵有生命的大树,它滋生繁衍,它的树冠直抵湛蓝的繁星闪烁的天空。在功课相接的地方是一个宽广、博大的所在。
显迹
即显著、显明的迹象,即奇迹。
显迹,就是在我们庸常的生活及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出现过,甚至被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我们还在那种状态下实现了我们的生活的目标,鉴于此,我们将这种超常的状态视为平常生活的一个参照系统,并依照这个系统来引导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我们期待和寻找显迹,就好象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们世界的全部意义。
没有显迹,我们会觉得仿佛是处于亡人和未诞生之人之间的一团黑暗;我们认为生活是在迷宫或交叉小路上的周旋;我们不清楚涌流于自己体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冲动;我们不知道我们存在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我们哪里知道,显迹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造物主呈示给世人以后,它就流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成为我们生活常态中的种种迹象,在我们的生活、生命的世界里无处不有,处处有,只是我们感知的心常常是处于蒙蔽的状态,对于万事万物中的种种明显的或暗藏的迹象,无所觉察罢了。
从表面上看来,我们的生活、生命是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毫无奇迹可言。但是,这显然只是从表面上看到的东西,因为生活、生命与意义、奇迹之间并非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要我们自己不去有意识地充当生活、生命与意义、奇迹之间的中介,奇迹、显迹就不会自己昭示给我们。
一个人固执地要在世界上、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超常的奇迹的话,即便是他拥有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那么他的这种寻找也多半是徒劳的,因为他的敏锐的视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盲目相混淆的。因为没有可以被寻找的奇迹,只有浸润在信念中的心,奇迹只在人的心灵里,心里有的就有,心里没有的就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穆斯林的信仰是未见归信,这种未见归信包含了:信仰那不断逝去,又不断到来的;信仰那终将毁灭,又终会复活的;信仰那未曾见到,而在心里祈望着的。这个信仰只需要一个敏感的、纯洁的、敬畏的心灵去感知、感受。其实奇迹、显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自己的世界中昭示着,我们或者压根就没有发现,或者知感了并未说出罢了。
清廉
清白、清明、清湛、廉正、廉洁。
清廉所包含的词性,是一个不染杂质的所在。
世人向清廉投以激赏的目光,却又远离清廉;世人对清廉如此信赖,却又害怕清廉。
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智的生物,而人的本性中的弱点往往使人背弃理智。当人置身于欺诈、蒙骗、谎言的迷雾中时,人就会失去了调空权力、使命、责任和义务之间关系的能力,昧着良心做事。在某一个时候,在现在,在最强者的法律之下,贪贿、腐败之风蔓延,贪贿腐败之风搅动的旋涡,几乎将世间所有的清廉蒸发了。
信仰挑战特权,清廉挑战人性。
做人的清廉性被穆斯林看重,不是没有来由的。它是从信仰的层面上发出的一个信号或是一种思想,它令人向人自身的自私、贪婪、嫉妒、好色、懒惰等属性斗争。它令人将那些有意无意中占据心灵的污浊的东西清理出去,以便善的进驻。
穆斯林做人的清廉,是以功课、行为的清廉来体现,而功课、行为的清廉,才使做人的清廉有了依存的基础。只有信仰者为世人争得了不多的清廉的空间,这些清廉的信仰者以这有限的空间,平衡着这个污浊的世界。
宁静的沙粒使河水变得清澈;吹拂的微风使阳光变得清澈;星光的闪耀使夜空变得清澈。劳动使生活变得清澈;信仰使心灵变得清澈。清廉以劳动和信仰为前提,才有更大价值。
前定
前定、定然,是造物主为我们设定的尘世生活的机制。就是包括人的诞生、死亡、福乐、智慧、灾变、祸患等等都是都是造物主给定的,人的生命流变中的一切境遇皆被纳入前定的机制中加以考量。前定的信念,是穆斯林的信仰基础之一。
前定的机制将我们全部生活的演化集中在一个惟一的焦点上——主宰者为我们设定的生活是否有价值?在这个被事先设定的存在中,人的意识和行动是否还具有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界限在哪里?这个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顺从造物主的意愿,参与世界良性发展的进程?
有关命运前定的说法乍看之下仿佛是一个悖论,既然人的肉体生命和心灵生活都已被主宰者事先设定,那么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其实不然,当造物主将每个个体和集体的生命、生活置于时空的无限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加以关照时,那么,每个个体生命或集体生命对生活及命运的寻觅、追求、思索、感知就被植入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而人的自由意志也在前定之中。人的自由意志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它既被前定约束,又在前定中拓展。
前定犹如广袤无限的天空,自由意志就象飞鸟的翅膀。然而飞鸟并不任意飞翔。麻雀的飞翔总是绕着人的房前屋后,苍鹰的飞翔却是在长空之上;乌鸦的飞翔围绕着旷野,鸿雁的飞翔却穿越南北;鸽子飞翔的翅翼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收放。将这个比喻用于人,就是每个人的前定和自由意志各不相同。然而,主宰者只给了人前定和自由意志,对其它的生物而言,只有前定,没有自由意志。
人的前定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模糊的、变化多端的。没有谁可以将自己的前定和自由意志分得清清白白的。前定与自由意志使我们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神异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于不同的人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它往往是令人预想不到的变化。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士兵成为将军,一个农民成为富翁,一个放羊娃成为教授的例子。也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暴富的人一夜之间成了乞丐,一个康健的人突然死亡,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一时间变成了阶下囚的事情。自由意志受人的欲望和理智的调节运用,被前定有效地监控。而前定为人设置的事物、情境又与自由意志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汇合。前定也可能是人自由的所在,而自由却有可能又是人的命运的羁绊。
按照信仰的准则来衡量人的善恶的行为,是符合前定与自由意志的尺度的。穆圣说:“在把你的骆驼托靠给真主之前,你应当先把它栓好”。骆驼是真主的定然,栓骆驼的权力是人的自由意志。有些人在做了错事,或干了罪行之后却说:“真主确知”。而确知的真主是不会替任何人的言行负任何责任的。当某个人已滑到了悬崖边际,就要落进万丈深渊时,突然于冥冥中伸出的手将他从危险中拉了回来。这种事例只说明真主对人的慈悯,却并不说明别的什么。
的确,人的自我生命的中心是在自我之外;人的生命超乎肉体之外;主的前定超乎人的自由意志之外。
后世
对后世的信仰的理念是伊斯兰信仰的六大基石之一。
后世理念是人的存在{世界}投射在大地上的一个影子、一个梦;一个被无限引申、迁移了的场景。后世即人死亡之后的世界;或是尘世湮灭之后的世界。后世是死亡之后的复生,湮灭之后的再造。在穆斯林的意识里后世与现世连接起来的意义,即是人的终极归属。后世思想消除人们意识深处因死亡与湮灭所带来的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对漫无止境的遗忘、消失、无名的前景的忧虑。
无论我们看到、想到与否,后世思想都在我们意识的暗夜里拓展出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存在中的虚无,又是虚无中的存在。它是存在和虚无相互交织,相互消长的一个边缘地带。
后世思想是造物主在人的感知的良性层面上,灌注的一股活力的源泉。由于这股潜流的在我们的意识中不息地流淌,它激活了那个隐蔽的、神秘的,甚或是静止的、死寂的空间,它在向着终极界域推进的同时,无形中为我们意识的暗夜点亮了一抹光明,这光明,是我们生存的现实中遍布的温热的光明。我们有必要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它就在那儿,就像黑暗天幕上的一弯新生的月牙儿与满天星斗相互辉耀、相互衬托的景象。
在那天幕的深处,我们似可看到、想象到与大地相对应的建筑和景象,天园与火狱的景象。拱顶与圆柱、回廊与门楣、清泉与花园、馨香的草木、蜜和乳的河流,美目的少年和少女……跳动扭曲的火焰,在火焰挣扎的、痛苦的、扭曲的躯体和脸孔,满含乞求的眼睛……如此一来后世就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可爱与可怖的意向溶解于人的意识中,构成了一种驱动的力量,无法与人的生存、生活分开。人,相信后世的人,必须在存在的境域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与后世衔接起来。
归附于未知的存在,是我们复杂生活交错的轴心;是我们生活机制的必然特征;是我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走进世界的必由之路。相信后世,就必须相信许许多多超验的东西。就必须将那些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至于心灵中摩挲,并时时准备将其唤醒。因为在我们的内心生活中,不可见、不可知的东西占着主导的地位,而所见所知的生活是极其有限的。世界终究都要服从不可见、不可知的生活。
相信后世,倘若只是一个姿态,或是一种冒险或试探的欲望,它便是信仰无力的表现。然而后世所给予的界限,就是在人的境遇和世态中逐渐清晰的。
栖惶
西北人常用语中的一个特殊的形容词,是人对世事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形容。是人在面对临近的无可处置的与不可知的事物时的一种感慨,或者是面对不可测度的遥远事物时的一种叹息。
栖惶,就在这一刻,人仿佛站在了生与死的门槛上,站在了地狱的边缘上,站在混沌的天地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无从知道;什么也不了解,什么也无从了解,身心似乎都向前冲着绝望与湮灭。而人在回头朝向生活了望的眼神里,却又含纳了无数述说不清的流连与迟疑。我将要去哪儿,我将如何去,并不是无所谓的。
栖惶,在人说出这个词汇的时候,它已经将一种孤独的躁动植入了人的灵与肉,这种孤独的躁动最终使人难以安宁。一种噬心的情境无处不在,它投向四面八方,而理性的语言根本难于接近这些现状。栖惶,似乎在当下的时间和空间里包含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栖惶,借助于人的沉重的心境似乎是一种无边无际的释放。
栖惶,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它所蕴藏的原始隐喻,都因为年深日久而沉入了人的意识的黑暗中。只是在我的理解里,栖惶有太多的感慨与太息,它纳入了人世间所有的感慨与太息。
人都在栖惶之中,因为无所不在的恐怖和末日的阴影,这是世界与人类的终极命运所在。造物主给了我们这个命运,也给了我们走出它的道路,只是我们的命运不幸往往充当了通向主的道路的绊脚石与屏障。当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不幸,就会明白:世界上的栖惶,仿佛就是他自己的境遇。
人感到了一种存在的焦虑时,仿佛想要作出一番说明,结果终于无言。于是栖惶。
真主
真主是宇宙的本源,是世界——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化育者。
真主是执掌万物的存在,又超然于万物之外存在。
真主寓于万物之中,与万物同在,而任何的事物——巨物与细物均无从与真主匹配。万物皆不可成为主的图象、譬喻、象征、语言、躯壳,主的神力穿透时空间的一切事物。
真主是我们今世生活的引领者。是在今世的存在中为我们拓展出朝向死亡、消逝、湮灭、遗忘中的另一个永恒的存在的存在。
真主是既是无限微小和柔弱的存在,也是无比强大和威慑的存在。他是无处不至的“万形”,光明与黑暗、存在与虚无俱在其中。
真主是从四面八方的事物中把我们攫住,又把我们放开的存在;真主是从外界的事物中进入我们的内心存在;真主是从我们内心进入外界的事物的存在。在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但他确知我们的来龙去脉。
真主是使万物的内部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存在,他点化时空的运作有不可预见的迹象。
真主的奥秘,只在他创造的万事万物中呈现或隐藏;只在万事万物的相遇与分离、冲突与融和、流动与停滞、沉睡与惊醒、消亡与复生等诸般演化中呈现或隐藏。
真主有九十九个尊名:“至仁者、至慈者、掌权者、圣洁者、赐安宁者、托佑者、保护者、万能者、完美者、至尊者、创始者、造化者、赋形者、赦宥者、权威者、厚施者、供养者、明断者、彻知者、遏制者、博施者、使卑贱者、擢升者、使尊贵者、毁灭者、全聪者、明察者、公判者、公正者、妙知者、深知者、仁厚者、崇高者、至赦者、善极者、玄高者、至大者、监护者、监察万物者、审算者、威严者、宽仁者、监视者、有求必应者、宽恩者、至睿者、至爱者、威容者、唤起者、见证者、真理者、受托者、至坚者、坚定者、庇护者、受赞者、录记者、肇造者、再造者、起死回生者、致死者、永生者、维护万物者、丰足者、高贵者、独一者{惟一者}、万物仰赖者、全能者、大能者、创议者、延期者、太初者、至终者、显著者、隐微者、维护者、至高者、至善者、宽容者、惩治者、饶恕者、慈善者、掌国权者、尊严与大德者、公平者、集合者、无求者、赐富者、赐予者、抑制者、使苦恼者、使受益者、光明者、指导者、创造者、永恒者、继承者、指引正道者、坚忍者。
真主是世界的核心所在。真主的尊名中含纳的属性皆是朝向人性中的本真的性质。
真主的本源、本质、本性是自在的、圆满的、全美的。
真主是我们敬畏、崇拜、礼赞、感戴、祈求的惟一对象。
幽玄
幽玄即宇宙和世界的机密,在真主的意志里生成、存在、或湮灭。
幽玄是宇宙和世界不可解破的机密,除非真主意欲破解。
幽玄是真主在寂静和无言中的景象。真主的寂静和无言无所不在,指向四面八方,巨细无遗。而人的知觉,理性思维和语言却终归难以企及。寂静无言的幽玄处变不惊,而人的生存却时时需要行动和言说,这即是人的处境尴尬之所在,也是世界迹象的显现。
幽玄是我们看不到,想不到,不可知悉的事物及情境。在我们的世界里,幽玄始终在场,并在所有具有决定性的事物中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我们可以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现世界,但我们不能够理解幽玄,因为对人而言幽玄本身不被揭示,而幽玄揭示世界的转变。
幽玄逸然自得,仿佛晚空天际星辉的闪耀;仿佛临近的春天的温馨与甜蜜;仿佛镜中深沉的幻象;仿佛晨风中悠远的钟鸣;仿佛悬浮的雾气笼罩的湖泊……但你根本找不到幽玄,幽玄仿佛是另一个情境,在另一个界域,在另一个无须有而又必须有的时间和空间里。
幽玄虽然不可企及,我们却从其中受益,感受和获得一种别样的诱惑和意义。顺从和皈依幽玄,顺从和皈依不可知的事物,是我们的天命所在,我们每个人的归宿都在那里,世界的归宿也在。我们一边生活,一边审度着自己和世界的命运,对自己身上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感到惊诧,是苦涩与甜蜜参半的惊诧。幽玄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已成永恒,它已然变成了我们的天性。
其实,幽玄也会使我们处于许多无奈的境地,使我们显得惶惑不安或犹豫不决。它在我们承受的生活现实里始终尾随着象一个漫长的影子或梦魇,使我们无话可说。伴随着我们身上所发生过的、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和意识始终在承受和审视着幽玄的注视和安置,幽玄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真实。
品级
人品的等级、级别。人的精神、灵魂的等级、级别。是一个人生命的特别的内蕴,也是一个族群的精神的涵养。
品级的根基是仁爱、智慧和灵性。
穆斯林喜欢用品级一词来评价人:“他是一个品级很高的人。”“这个人没有品级。”品级在人的素质和重量上,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矜持的距离,品级在精神的等次上使人心灵的质地有待衡量。
品级不是生存漫不经心的产物,与禀赋有关,而又超脱于禀赋。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是心灵历练、精神潜修的结晶,它不会在一个缺乏修养的人身上脱颖而出。
品级不是生命巨大的特权,它从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却可以使生命变得耀眼夺目。
穆斯林以《古兰经》为阶梯,攀登灵魂修养、修炼的品级。品级是人向着高深的生命、时空境界攀登的阶梯,它使人在人的存在的维度上,向着圣的向度和神性的向度上靠拢。
在现代世界,人的品级,人对品级的追求被人淡忘,丢弃在阴暗的角落里,记忆中的人品,虽醒目的镶嵌在金光闪烁的史册中,却无人问津。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急欲寻求权利的充填物,而将精神的存在从心灵中掏空。我们不得不悲哀地看到世界的黑暗和伴随而来的凶兆,是与人的品级,人的精神和心灵的质量、素质的丢失成正比的。人的品级的贫瘠,使世界的道德宫殿——人类精神历史的基础出现了裂痕和倒塌的迹象。
“我从不抱怨命苦,也从未因为天道无常而愁眉苦脸。但有一次我赤着脚,没钱买鞋,却不觉沮丧起来。我伤心地走进库孚的礼拜堂,在那里看见了一个没有脚的人。我才知道真主的仁慈,有了感激之心。我不再以没有鞋子为苦,便喊起来说:
在饱足的人眼中看来,
烧鸡好比青草。
在饥饿的人眼中看来,
萝卜便是佳肴。”
波斯诗人萨迪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它使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个虔信的人,一个朝向圣品的人的品级是可以多么地尊贵。
礼拜
礼拜既祈祷。
“无行为的信念是僵死的,而祈祷是第一个行为,是任何行为的开端。”{索罗维约夫:《论祈祷》}礼拜的意识和仪式中含有对造物主的敬畏和自我省思两个重要的内容。礼拜的感恩、赞美植根于对造物主深信不疑、毫不动摇的信赖。我们坚信主,就是坚信他是一切善和真的根源,人只要还有向善向真之心,并有所行动,那么礼拜就是第一个向善向真的行动,就是祈求从主的襄助去创造任何善和真的行为的第一个行动。这里我们在真主中行动,真主亦在我们中行动。
礼拜是过一种真主希望我们的生活,真主希望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与他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实现世界的意义和人的自我价值。“上帝永远是自在之物,然而我们应当希望他为我们而存在;因为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世俗的意志去生活,上帝对于我们就是不存在。”{索罗维约夫:《论祈祷》}礼拜聚集了与生命的存在共生的心灵力量,这股力量从外界的向内心凝集,从内心向内心聚集,这股力量在人遭遇特别的境遇或特殊的事物中会表现出来。这是在平常世俗的生活中被疏忽或磨损的力量,礼拜所聚集的能量是呼唤和叹息的能量。真主是至睿的、是确知的。真主鉴察人的心灵,并且知悉和倾听人的心灵的声音,使那心灵的声音有所依存、有所实现、有所完善。
礼拜是一个巨大的历练,是一种欣悦,是一个灵魂救治的过程。礼拜可以使人脱俗,礼拜的人,真正长期沉浸在敬畏和内省中的人,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气质,由于内在的涵养而显得尊贵。
礼拜沉溺于冥思,而又超脱于冥思。礼拜与爱相结伴,与赞美相匹配。礼拜在躯体的每一个动作中、口中的每一个念词里和心灵意识的相配合中付出精力。礼拜正确的出发点,就是要确证真主的存在而没有任何的怀疑;就是要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没有任何的怀疑;礼拜要浸润在那样一种忘我的状态,使自己的生命在真主中存在。
礼拜就是我们必须时时向信仰靠拢。礼拜它不必是高度艺术性的;它应该是非常朴素的,简洁的。它也许只需要几句话,它是我们每天讲的,它也许只需要一些意念,它是我们常常想,却常常忘记的意念,现在它来到了我们的心头,成为我们此刻唯一被记想的存在。礼拜它是超脱于我们庸常的、浑浊的世俗生活的一个圣洁的存在,在我们日渐枯竭的时间中是一种果敢和坚守的行动。
礼拜的人常常为自己的信念所惊讶,这个信念就象一片广袤松动的沃土,只要留心,上面就会萌出神奇的嫩芽,开出灿烂无比的花朵。
斋月
伊斯兰教在世界现存所有的宗教中是一个禁忌最多,且把这些禁忌始终贯穿于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存在的细枝末节的宗教。
斋月即封斋、斋戒,是伊斯兰教众多禁忌中的一种,是众多禁忌的一个集中表现的时光。斋月的禁忌含有饮食禁忌、性禁忌、语言禁忌和日常行为禁忌。斋月的禁忌是穆斯林的一种崇拜的仪式,斋月化定了一个界线,这个界限在圣洁的事物和世俗的事物之间截然分明,却又融合无间,因为穆斯林的圣洁的观念是和日常的生活相结合的。所以 斋月是穆斯林融和圣洁存在与世俗存在的一种特别方式。
伊斯兰教信仰就是以真主委派作为大地代治者的人,在治理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万物纳入以真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而穆斯林的最质朴的信念和最简单的禁忌就包含了这极为重要的含义。
斋月禁忌所包含的意义: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的身心的净化、对人的恻隐之心的激发,对人意志的磨练都集合了人的心灵信仰的特征,是人和动物之间,有信者和无者之间的显著区别。斋月禁忌以制度的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信仰者的观念和言行纳入到历史的和社会的轨道之中,以最原始最质朴的形式超越了现代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宗教禁忌是人类文明的根源,人类的许多美德如:坚忍、勇敢、仁爱、善良、忠诚、智慧大都是从宗教信仰的禁忌中化育而来。
“人类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最根本的机制是将自我约束中获得的生命的能量转化为文化的创造力量,并将这种能量集聚为社会的力量。因而人的自由与自律,乃是彼此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金泽:《宗教禁忌》]穆斯林的斋月禁忌即是一个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它将古代的阿拉伯和希伯莱民族的原始禁忌融于穆斯林的生活,演化为一个文化的模式。这种生活及文化模式,为世界上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认同。在这里凡是接受了这个存在的人,就与这种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在这里,普通的生活和意义的追求在日常的事物中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自由的欲望和自律的能量得到了极度的调和。因为有组织、有目标,对自己认同的价值抱有的信心,有始终如一的生活的方向感,人置身于这样一个秩序井然的现实里,生活是极度和谐的,在这种境况下人所找到的自己,是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有脱离尘俗心灵净化的感受。
开斋是一个隆重的节日。穆斯林的节庆永远都是沉稳的、有节制、有尊严的。他们决不会放纵自己去蛮干、去疯狂、去麻醉。在自由与自律、欢庆与理智、舍弃与奉献之间获得巨大的慰藉。
归真
穆斯林称死亡为归真,是与无常并列的一个词汇。无常含有万事万物在演化的过程中变动不羁的状态,而归真是只针对人的死亡的一个确指的情状。
死亡是一种常态,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知道自己最终必然要死去,然而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好象死亡离自己很远,且并不真实。当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一天突然走掉了,我们才猛然警觉到死亡就在身边。对死亡的意识和恐惧,怕死性伴随着我们绝大多数人直到终生。必死、怕死却又回避死、从不去认真的思考死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当偶然议及死亡的话题时,我们总是以在死亡之外认识的死亡来谈论死亡,总是以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说出这样的话:“死有什么了不起,无论谁终究都要死,如果我现在被一口水噎死,或者今天晚上脱下的鞋明天早上就穿不上了,那都是命运使然,我将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我们老境渐至,或者病入膏肓,或者突然濒临死亡状态时,都会被一种莫名的震惊和惶恐不安的感觉折磨,我们感到诧异,感到难堪,感到恋恋不舍。我们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询问:难道死亡真的来临了吗?死神怎么这样快就撵上了我?生命与生活真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所拥有的一切真的要与我永远分离了吗?......垂死的打击是如此巨大,这种无法遏止的沉沦很快就将人的意志摧毁净尽。
而穆斯林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认领死亡的意识,他们以遥远却又近切的真主的光芒为死亡涂上了一层平和的光彩,使死亡的困难变得容易,使死亡的裂痕很快愈合,使死亡的疼痛因信念而瞬间获得康复。在穆斯林的观念里生活的世界和死亡的世界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生在死中,死在生中,生和死是世界的一体两面,在他们的意识中,舍弃任何一面人生及世界都不完整。而真正的死亡判决是世界性的,判决权执掌在造物主的手中。彻底的清算,施与恩典或施与处罚完全由造物主来决定,人的参与权在人尘世生活的过程中完成,用生存与实践来回答造物主的审讯。这样的理念无论如何都隐藏着无尽的慰藉,我们在尘世间的存在并未随着死亡的降临而结束,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角色,藉着一种消逝、消亡的形式进入到造物主设定的恒久的归宿——后世之中。
归真对于信仰者来说,有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就是造物主创造了我们生存的世界,这个在我们意识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世界,由于死亡的来临,我们必须退场了。既然死亡注定要发生,不可抗拒,那么就像回归家园、回归故乡一般地义无返顾,即我们所说的视死如归,这对于归信者来说是一种富有精神魅力的思维方式,它给予我们一种独特的死亡风格,这死亡风格让我们从容地以真诚信任投入到博大仁慈的造物主的怀抱。
对每个人而言,死亡是不可回避和不可选择的,而归真所含纳的信念及归化的意义却可以抉择。
天堂
天堂是家、是故园、是原乡的另一种称谓。
天堂是童年、是摇篮、是记忆和遗忘中的最美妙的居所,
天堂是我们遗失的曾经居留的诗意的生活。
天堂与河流周边的森林和草原相连接;与大海尽头的山脉相依存;与天幕之上星海的渊深相凝视;与真主的留在世界的足迹和声息相应和。《创世纪》和《古兰经》为我们描述的天堂模糊的景象,是我们对天堂无限遐想的根据。
我们一直在穿越尘世的重重迷雾眺望天堂,努力使那遥远的虚无,在我们的祈望里变得具象而具体。而我们看到或想象中的天堂,只是世界的景象在脑海里的投影,是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在另一个时空的投影,它在我们的表述中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天堂连接着的人类所有的慰藉,它应许了我们永恒的存在,是我们尘世生活被赋予勃勃生机的理由。
我们一直有建造人间天堂的企图,但天堂在人的本性中没有位置。人总是反复无常,总是喜新厌旧,人亲手创建的,又被人毁掉了。善与恶的循环,建设与毁灭将伴随着人直至世界和时间的尽头。天堂,也许是真主在尽头为我们安排的另一个归宿,但需要人性的最终皈依。天堂的欲望是这样一种能量,它的真实性并不少于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只是我们依附于世界的欲望,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依附天堂的欲望,我们难以摆脱这样的命运。所以天堂的消息,由于我们自身的阻力而成为一种隔阂。
天堂是美善、富乐、安宁的归属地,地狱是丑恶、刑罚、躁动的收容所。天堂和地狱在人自身的渊薮里对称。
天堂又称天国、天园、乐园、花园,不一样的称谓,一样的被真主应许予人的美妙居所。
临近
我们说临近,基督徒说临界或临在,含有真主在流动不羁的万事万物中随时在场和随时入场的意思。也就是说:真主创造的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自由状态,貌似被人事所操纵,而最终都将被真主所预设的前定追赶上来。
临近是真主的无限性对有限的人世间的事物的介入。在人的生命的历史中,仿佛人与其自我同在,人作为自我是自由的——也就是说,他亲历了自己的自由且有所行动。其实不然,人所有的存在都在真主的掌控之下,都受着临近的支配。我们的祸、福、灾、变、生、死、存、亡,一直都处在临近的状态下有随时呈现的可能。
真主的荣耀普照大地,我们却没有觉察;真主的恩典就在身边,我们却有失把握;真主的警示常在耳际,我们却常常失聪。然而,那临近的我们虽不全部知晓,也并不完全陌生。临近在我们的思索和提出的问题中,超出我们的思索和问题。
临近被言说,是由于它的未知性和唐突性因素所凸显的世事的突变,对人性和人的尊严的衡量。无论在成功与胜利的经历中,还是在屈辱与失败的过程中,人若要摆脱盲目的生命意识的统辖,承受临近的打击,都不能不对过去和现在的事物作一番考究,从而作出判断,以面对不断来临的世事的考验。
临近的压力随时随地存在。逃跑和回避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从某物到某物、从某事到某事、从某个界面到某个界面的逃避,只是暂时的,从根本上解决不不了问题。是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真假善恶、幸福苦痛的历练。临近既是呈现又是消逝。存在的双重性,为它本身带来否认、湮灭、遗忘和对抗,它或许会成为我们向主归依的动力,或许会成为障碍。
搭救
穆斯林喜欢说搭救或救治,基督徒爱说救赎、拯救,佛教徒则说超度,是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搭救{救赎、超度};这个世界的人需要搭救{救赎、超度};这个世界因人需要搭救{救赎、超度}。人性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由于人的恶,由于人对于自身本质上的恶缺乏控制的能力,人往往把自己,把世界推到了不可救药或毁灭的边缘。
善是求生的意志,是普世的生。恶是毁灭的意志,是自我的生,恶是要把自己的生凌驾于他人的生死之上。如果说善是真主怜悯、搭救人类,或人类自怜自爱的意志,那么罪行和毁灭就是恶魔的意志。奥斯维辛、广岛原子弹爆炸、南京大屠杀、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伊拉克的杀戮、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数不胜数的噩耗触目惊心,足以令人类惊醒。
孳生的罪孽和火狱的威胁;黑暗的凶兆和对死亡的恐惧;临近的灾难和内心的苦痛的是人时刻应面对的危局,而人自身的解脱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搭救是借助于真主超然的力量把自己和世界解救出来的意思。
我们需要实质的搭救,也需要言辞的搭救;需要现时的搭救,也需要未知的搭救。实质、言辞、现时和未知是构成我们生存的基本元素。
要想得到真主的搭救,你首先要自我搭救。真主虽开阔人的胸襟,扭转人的心眼。但是人有他自身的前定,对于那些虽病入膏肓却讳疾忌医的人;虽已走到了悬崖的边际却拒绝他人劝导的人,任谁也搭救不了他。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无能为力,而是缺乏行动的智慧和勇气,或因一念之差,错失了那些被真主搭救,被他人搭救,或搭救他人的机会,只能像证人般地留在那儿。更可怕的是由于麻木、漠然,由于一种特殊环境的缘故,我们成了罪人。善恶在一念之间,出于这个的原因,我们必须留意那在一瞬间,可以导致堕落的因素。
赞颂
“精神生活的秘密在于称赞的能力,称赞是爱的结果。称赞先于信仰。我们先是歌颂,然后才信仰。基本问题不是信仰,而是敏感与称赞,是为信仰做好准备。” {美·赫舍尔《人是谁》}赞颂是把心灵从庸常的生活状态中唤醒,并使它感受到实际存在的精神行为是具有超越性意义的最佳途径。这种表达人对自己所敬仰与尊崇的事物的仪式,以其虔诚、洁净、端庄的行为呈现出来时,人的平庸、陈腐、麻木、千人一面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个性的色彩,人沉浸在赞颂中沉思的一瞬间,是个人独有的时刻,人的独特性在此显露。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距离由此拉近。赞颂是为了响应内部生命的召唤所做的准备,而那些日常的事物最终将消失在这个过程中。
赞颂之锁,须由天真的钥匙开启,它的真谛就在我们心中,只有我们的内心才是将赞颂转变为信仰的钥匙。
赞颂就是“对上帝充满敬畏,并不是怀有感情,而是分享渗透到一切存在中去的灵气。” {美·赫舍尔《人是谁》}因此,我们的赞颂绝不是一种个人的一时一刻认识活动,它应是集体的加入到无限与永恒中去的赞美。我们与照耀的阳光共同赞美,阳光将我们的惊奇延伸到每个角落。我们与繁星共同赞美,繁星将我们的歌颂传递到天际的深处。我们与清风、绿树和鲜花共同赞颂,清风、绿树和鲜花的称赏只在它们无言的奉献之中。我们与垂临的夜幕和秋虫的唧鸣共同赞颂,垂临的夜幕和秋虫的唧鸣皆沉湎于我们共有的世界的迹象。
“我们一贯相信,认识的目的是利用世界,我们忘了认识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赞美上帝。上帝既临在,又不在场。赞美就是乞求上帝从隐蔽处出场。”{美·赫舍尔《人是谁》}
抵达赞颂,就是抵达我们对于真主创造世界的惊奇的感受,从这个感受上我们发现世界是美妙的和常新的,因此我们才可怀着崇敬的心态,立足于祝福的感受中,敞开心扉,让那赞颂在身心中注入一种真实的力量,唤起生存的勇气。做人——认识——赞颂,从生命的意义上,出于人的高贵,出于人对未来和未知的探询与祈望;出于人对于巨大的慰藉的需要,而我们所有的慰藉,应是对赞颂的共鸣。
赞颂的智慧应是:低语时没有知觉,甚至却是欣悦;沉思时没有对应,甚至却是惊奇;平静时没有感受,甚至却是幸福。
教门
教门以我浅显的理解就是追寻信仰的一道门槛,或曰求道之门。
人独秉天地之灵气,而教门,是圣人传递给我们的一件至贵的圣礼。
教门独自立在人群之中,立在生活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的边际,如立在空旷无人的荒野。它知道我们的来历和去处;知道我们所有的想法和秘密;知道如何安慰伤痛的心和温暖冰凉的心。教门许诺我们灵魂的事物存在于流动或静止的万物中的无限与永续。教门告诉我们创始的奥秘,教我们如何回归自身,回归人的本质。然而教门自身却静寂无言。
教门是方便易行的,它也许是一道简易的砖石、土木之门。
同时,教门也是高远的,它也许是一道遥不可及的星空之门。
教门对于每一个求索的人来说,最要紧的是首先要跨过内心这道门槛。教门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里。
教门对于在正信的道路上摸索、行进的人来说,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心灵和言行相对称的尺度。但是它的前提是在你尚未认清自己;尚未认清自己的同类;乃至尚未认清真主的情形下,在你的信仰的基础不稳固的时候,你不可轻言教门。
施散与回赐
穆斯林常称施舍为施散或施济,不同的说辞,同样的意思,都是施与和接济的意思。施散的意义在伊斯兰信仰实践的功修中是与礼拜、斋戒并列的三大功修之一,信仰者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礼拜、斋戒,另一条腿就是施散,只礼拜、斋戒不施散的人,或者只施散不礼拜、斋戒的人善功不全美。
只礼拜、斋戒不施散的人,拜功只是一个空壳,;里面没有内容。只施散不礼拜、斋戒的人,他只享受施散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的终极对象——造物主的恩典。
施散的真谛是来自造化的本源,世界及人类从无到有,从愚笨到智慧,从贫弱到富足皆来自真主的赐予和施散。施散是真主造物的本质和精神所在,只要世界及人类不被毁灭,{ 因为人性的弱点,人总在有意无意中扰乱和阻断造物的进程,人在自身的弱点中被毁。}真主的施散就涌流不息。
施散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心灵的。为贫困或危难的人送去财物是施散;搭桥修路是施散;救援失学的儿童是施散;为干渴的人挖井是施散;为病人送去温暖的话语是施散;为迷途的人指点迷津是施散;向无信的人宣扬信仰是施散;阻止罪恶的发生或者将犯罪的人引上正道是施散;笑脸迎送相遇的人是施散;对受难者发出真诚的注视,祝福他们平安是施散;不与人计较得失是施散;宽恕仇敌是施散……施散的内容广泛而普遍,它就在你的身边、手边和嘴边,俯拾即是。
处在川流不息的天命中,承领了真主的赐给的川流不息的善功,作为善功的重要环节——施散不是一次或数次完成的,作为一门功课,应是贯穿一生的生命过程。
造物主的施散是沉默无言,且不求回报的,我们的施散应当效仿造物主,绝不应当张扬和索取回报。张扬的索取回报的施散已被它自身功利性的目的所抵消。施散者不求被施者的感恩和酬报,他们只求真主的喜悦与回赐,而真主的喜悦与回赐,同施与者心灵的塌实和被施者的欢乐同在。
忏悔
忏悔{懊悔、悔过、}的意识可以引申为人道德自律的方式,是人自我完善、全美生命所必备的一种品质。我国春秋的思想家就倡导“吾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穆斯林是一个勇于忏悔且善于忏悔的群体,穆斯林每日的五番礼拜,就是一个检点身心,省思悔过的方式。穆斯林称忏悔为讨白。
忏悔是一滴贵重而芳香的洁净之液,善于忏悔的人,可用这一滴汁液洗去心头的万千污浊。忏悔是一件利器,它可以时时铲除人心里冒出来的邪念、恶意,使那邪恶的意念没有生成的机会。忏悔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救治久病者,或病入膏肓之人。它可以随时提防病菌的侵入,看守人内在的职份和责任。
你若是因自己所作所为作了忏悔,那么心灵的责罚就是一种无形的杜绝,它阻止你坠入同样的罪恶。善于忏悔的人,虽出污泥而不染。
有些人懊悔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失,茫然中不知如何挽救,其实忏悔是心灵的解脱,而非心灵的包袱或磨难。倘若心灵在责罚的磨难中煎熬,并有所启迪,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们要时时提防将忏悔变成一种仪式或形式,使它徒居躯壳,却毫无内容。如此一来,忏悔就成了一个庇护所,当你心头的邪念涌起,或在做着一件不善的事情时,你就会说有忏悔在那儿呢,我并不惧怕犯错。当我们一次次地坠入罪恶,又一次次地忏悔,就象吮吸一种甜蜜的毒药。这时,忏悔的功用已经完全丧失,它已经不再具有阻止邪恶的可能。
人生活在善恶混合的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完全屏弃邪念和恶意的侵入,没有人可以不犯错误,没有人能够宣称自己是个完人,但是没有人有理由拒绝在精神和心灵上逐步完善自己的意愿,忏悔是使人走向完善的一个理由,一个途径。
忏悔是有心灵觉悟的人的自省、内省、净化的过程。忏悔的暗示使愿意超脱罪恶的人,尽力避免火狱的惩罚。“由于“悔罪”是一种真实的事件,因而绝望和诉诸宗教信仰的拯救也同样是真实的。”{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宗教的激情》}因了肉身的沉重,因了尘世之恶,因了新质的生活,我们必须学习忏悔之道。
道
穆斯林承继了道家的这个语词,称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生活为求道、寻道和宣道。道这个词最简单却最复杂,它的原义只是道路的意思,但它的引申义却被扩展到了无限与永恒的境域。
奥古斯丁曾说过:这个问题你不问我,我似乎还知道,若问我时,反倒不知道了。他与老子的说法如出一辙:“道,可道,非常道”。道,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道了。被问的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却并非能站得住脚。
“人类思索,上帝发笑。”{犹太格言}蹒跚的求道者的尴尬在这里被暴露无疑。道的玄奥,往往是一经人的口说出,它就偏离了造物主的意图,而成了人自身意愿的表达。
道,莫非是无言的智慧,沉默的心?
然而人处在宇宙与世界的永恒轮回中,却又不能对自己的来龙去脉不闻不问。于是我们不得不在不可探询中求索,在不可言说中说话。
道被人类置于时间的尺度来考量时,它涉及到天体、星际、历史、生命、江河、海洋、物候以及原子的运动、流变,是一切有关运动、变化的性质和奥秘。无论是季节、生活的节奏和形态都是道的使然。从人的角度看主{天}道、世道和人道是一个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立体的宇宙体系,处于永恒演化、流变中运行的最基本规律。道在人类世界的万事万物和宇宙的运作中,却又出离于一切的事物;道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道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自然生成,所以求道、寻道就成了人类心灵生活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人说:朝闻道,夕可以死。高更问:“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哈姆雷特说:“生或者死,这确是个问题!”
从经籍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人类的认识角度来说,道就是真主的本源,就在真主的本源中随造化而涌出,就在真主造化的万事万物的迹象中显现或隐藏,那么我们寻找的道,也应是参悟造化,在宇宙及世界运行的规律中探索、发现。本源——造化——迹象——真主是否就在其中呢?真主无形无相、无方位无处所,然而真主却拥有万形万象和无所不在的万方。真主只是他自己,只是我们心灵中的那个存在。如果我们舍弃了对造化、对种种迹象的探询和感悟,一味地去寻找真主的所在,就无疑于舍近求远。万事万物的造化告知我们,主[天]道临近于世道和人道的流变,而世道和人道也参与主{天}道的运作。
《古兰经》教导我们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真实地敬畏真主,你们除非成了顺主的人,绝不可以死。”伊斯兰的道是从对真主的无限崇拜中生发出来;从真主创造万物的无限善念中得到解释;从对世事及宇宙万物的探询中获得答案。道在人世间演化为正义的势力与邪恶势力较量的永续的运行,最终,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主{天}道诉求,向主的怀抱回归,这是真主造化的本质和精神所在。道所能达到的境界,所能指出的方向是朝向宇宙和世界的终极目标——和平与和谐。伊斯兰的本旨就是——和平与和谐,这是宇宙和世界的基本规律,谁破坏了这个规律,谁就要自食恶果。
善恶之争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而向善的方向是人类得救的唯一方向,当道在人类这里被演绎为路途、德范、理想、信念、正义、真理、良知、希望、大美、善根、乡愁、归依,智慧、光明、博爱、拯救……我们便知道道于我们的生活、存在是多么地至关重要了。
在我们的世代里,道已经疏离到似有还无的境地,人在物中过度沉溺,道被纯粹尘世极乐意识所掩盖。且有人以为可以用科技、武器和卑劣的行径取代主的存在,他们要以人的狂妄,取代与生命相等的主的实存。在今天,因为人的恶行,道是沉默的,这沉默有太多的智慧,是舌头和舌头的代用品——媒体所无法叙述的。
人类真正的智慧应该是从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两个层面,探索、发掘拓宽心灵和思维所必须的元素。从人世的角度看,道是从时间进入无限和永恒的,它的深度和影响与现实同在,同时也与逝者和未来者分享。
恩典
恩典、{恩惠}含纳了施恩、蒙恩、知恩和感恩四重境界。
在创世之初,真主便将恩典赋予了整个世界。人被主所施与的最尊贵的恩典就是创世,因为人是被真主作为世界的代治者被造的。被真主施与恩典,人蒙受恩典是人生存中的常态,而人的知恩、感恩则是真主赋予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品质,是人精神生活中固有的一种意识。只不过这种品质和意识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处于蒙蔽状态,他们不知道、也拒绝承认蒙受真主的恩典。他们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来就是如此,他们享受生活的赐予是理所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享有的生活,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与任何外来的原因无关,更与那不可知不可见的超验因素无关。
还有的人,背负着大量的恩典,却不知道恩典在哪里,他们到处寻找恩典,就象那个骑驴寻驴的人,他们抱怨命运不公,他们委屈、诅咒,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有的人只知道人对人施与的恩惠,而对真主的恩典毫无感觉,既不回应,也不报答。
恩典,真主的恩典,无不是从我们普通的生活中平常的条件下表现出来。恩典是一件礼物,是真主送给世人的一件独特的礼物,这就是人的生活,就是人生活于万事万物之中,而能发现、认知、感受万事万物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真主为我们预设了许多无从知悉的转折点,从每个转折点上又将机遇提供给我们。消除了我们与生活的距离和困境,使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祝福。
恩典不是凭空等待就会从天而降,而是对我们生存的每一时刻发现,知感、领悟,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与主的恩典相接洽、相融合。人类幸福中最令人称奇的因素便是对造物主的知恩、感恩因素,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从本质上活跃起来,我们可靠的幸福正藏身在这里。贪婪、不知餍足的人不领受恩典,也没有幸福可言。
由于领悟及知感的能力的差距,在不同的人那里,恩典的质量还有待于澄清。主所给予的恩典,只有你知感、体悟到的才属于你,自己没有感受的恩典,于任何人都等于白搭。我们生活着、工作着、爱着、感受着,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无论处于何等境地,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觉察到真主的存在,真主的恩典就会在我们身边。
真主创造的世界皆是恩典。真主给予世人的处处有恩典。顺境中有恩典,磨难中亦有恩典;欢乐中有恩典,忧伤中亦有恩典;收获时有恩典,失去时亦有恩典;枉然的期待中有恩典,面向未知的祈求亦有恩典。“为了没有到嘴的一口,没有收到的福音,事过境迁的来访,错过时间的拥抱,挨过去的一日以及喝下去的汁水——为了这些,对上帝无论如何感激都不为过分。”{德国·莱因霍尔.施奈德《向死而生》}
知感主的恩典所能达到的境界,随时随地会把我们带向某一扇智慧之门。
传述与言传
在穆斯林这里特指有所本的传播、陈述。也就是有事实依据;有历史渊源和信仰保障的传播、陈述。因此由传述所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过程,它容不得缺乏依据的、没有根源的信息的进入,绝对排斥虚假的信息。传述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方式。这是一个或口说心传,或白字黑字的历史体系。
被传述的事件、事实和话语是这样的一种身心状态的产物,它由过去而来,有效地参与今天或未来生活的进程,这经由过去而来的此在的内部体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承担责任,改变我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不断地产生新的可能。
由于传述,使一个民族的,或有着共同信仰、共同经历的人群的历史在代代延续中保鲜。历史证明被传述的东西,往往是被我们的生活验证而保留的有精神价值的东西。
而言传只是当下的一种口头表达,它就是西北人的口头禅。“你咋总是不言传呢?”“我不言传自有我的道理,如果我说了话,石头也会开口。”在这里言传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方式,它只对当下起效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言传中的就是我们活生生的生活。
后缀
宗教语言的语义本应具有非常严肃的内涵,但是当它广泛、深入、细致地渗透进信仰者人群的生活,变成他们的日常生活的用语之后,它又被赋予了普通生活的含义。中文中源于伊斯兰的语词,或被穆斯林长期使用而伊斯兰化的汉语语词,被回族穆斯林在汉文化的语境中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宗族的、地域的因素的渗透和浸染,使这些语词的内涵和外延在无形中被拓展了,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当这些或具有伊斯兰教教义的原义,或具有许多汉文化特征的语词,在被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时,这里使用汉语的穆斯林有了他们自己复杂却又牢固的语言根基。
前面我说过了,这是一些个人探询性质的文字,并不给某个写到的语词下定义,只是想以此引出那些更加接近存在本质,更加接近人的心灵信仰的,能够感通天地的诠释。
我的这些文字的排序,是按照写作的前后顺序排列的,并没有做刻意的编排,在此也一并说明。
孙谦:自由撰稿人。曾在《诗刊》《作家》《中国诗人》《新诗界》《蓝星》《创世纪》《秋水》《联合报副刊》发表作品。著有诗文集《风骨之书》《新月和它的反光》《泫然沉香》等多部。92年获台湾《蓝星》诗刊[屈原诗奖]。
安然作品
现代西域诗草【组诗】
阿依娜
喂
哈萨妹妹
别忘记我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要知道
你是我认识的唯一的突厥女孩
在这个适宜怀想的秋日里
天池下的那个景区旅店
是否繁华如昔
那个叫我哥哥的阿依娜
你的红靴又踏响在哪位远方游子的心上
那些未能说出的话
多年后也不能忘却
妹妹
你为什么不去陪伴羊群
却陪伴过一群群过客
羊群跟你回家
过客薄情而去
一百元的小费就催动起你的舞步
心旌摇动的游子
忽然泪流满面
西域的风那么大那么大
不见了远古的天池
不见了牧人的毡帐
留下的家园
像一颗空心石榴
我们身上都有后世的伤口
我们身上都有异类的印记
人们劝我与你共舞
可沉默的回族人
不歌唱也不跳舞
沉默就是他的尊严
阿依娜的歌声不出自心灵
草地上的心事已不能触摸
2007.8
斋月
这是你的月份
这是为你而守的一个月
有了这清凉的光阴
我从昏睡中苏醒
远隔千山万水
回到童年
又见到了孩子般明净的夜空
又见到了曾经数下的星眸
它们依旧是孩子
闪动着幼时晶莹的泪光
东方天际
黑色开始生出白色
正如寂静中传来隐忍的呼唤
那是神在天上的手记
那是人在地上的密语
为了你
牺牲者青春的路落满大红的花瓣
为了你
我们仍将忍下古老的痛苦
像羊群一样散布
像羊群一样汇聚
我想及远方正入暮年的阿达、阿妈
也想及牺牲者的路
我为你们祈祷
那条通向天涯的路啊
走过一个游子的思念和感动
西域之上
日月双悬
2007.9
寻找米泉
朋友带我去找米泉
回民米泉
一年前
她嫁入乌鲁木齐
夫家的新名唤作米东新区
远在山东
我就听闻
昌吉表舅家有女米泉
花花的尕妹
如米玲珑如泉清纯
听说婆家家教甚严
不知米泉现在可好
夜色四溢
伴着心中阵阵的暮鼓
我们去暗寻米泉
坐上一辆小巴
我们向北方冬天的深处驶去
路途上
我们打问着她的情况
一位地下经书店的老板
神色慌张
只递给我们一本《穆罕麦斯》
说按图索骥
就可找到米泉
我们来到市场
人们说
在这儿卖羊肉馄饨的她
已收摊回家
我们想起怀中的那本经书
扉页上写着一个阿拉伯的名字
希吉拉宁——背井离乡的人
我们去清真寺找他
他或许比所有人知道得都多
敲开清真寺不愿开启的门
惊恐的人回答道
你们来自何方
他归真五十年
顿亚上的事已天翻地覆
背后的城市
传来维吾尔老汉的弹唱
你走了
为什么不说声就走
连回首也不曾
你为什么对我们无情
现在你是个荒唐的东西
我们回头
一个女人站在那里
同样的问题
那哀怨的女子轻轻回答
来迟的阿哥
你的尕妹已经远去
注:穆罕默德·优素夫·希吉拉宁是马良骏的回回名。马良骏(1867-1957),曾翻译《穆罕麦斯》,以《清真诗经》之名出版。新疆回教总教长,1949 年,以宗教领袖身份劝退驻疆骑五军军长马呈祥(马步芳之甥),协助中共和平接手新疆,为通电起义三人(包尔汉、陶峙岳、马良骏)之一。1957年去世,葬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六宫。
2007.10
无家可归
主啊!
我失去了西域。
这是永远的判决吗,
死就是永远吗?
那就在死亡那阵轻风
吹落我之前,
让我这粒迷途的种子
飘回那里。
主啊!
我该如何回到西关,
那里有我最后的家。
我该如何去见我的爷爷,
告诉他:
“你那西关的回回
被更西的西域放逐!”
泪流千行
也流不回叫叶尔羌的河。
我只带回了叶尔羌的茶叶,
那红红的茶色
映红了一个漂泊逆子的泪眸。
2007.11
西域:七个片段
生活
我是这座城市的探险客
充满了对它的好奇
当我走进灯昏情浓的维族小巷
两边是一家家只供维族
客居的旅店
我那时才知道自己是一厢情愿的归乡者
我走进白帽子回族人的拌面店
要一盘过油肉拌面
才知道
在这里
不用加面也比在维族人那里吃得多
可我不会说新疆的回族话
那语调拉长
慢慢的
憨憨的
回族话呀
调调里藏着黄土高原的大风
风中是花儿在简单、真挚地唱
生命本已落满尘土
却能从那尘土之中开出花来
我赞美造物的伟大
玫瑰茶
我第一次饮下维吾尔人的玫瑰茶
就嗅到死去玫瑰转世的芳魂
但让我终日啜饮
却不能
那个以不死的双脚跳舞的民族
我无法成为你的一员
幻视的舞厅
在琥珀色的光线里
那肉感的音乐响起
美人旋转成一朵盛开的莲花
我看到了
叶尔羌故国红帷后颤动的幻影
穆斯林
真主是疼慈弱者的
他让她们有了最悲悯的品质
他让她们凭着此生的苦难
往生后世的天国
情诗一
如果你是美酒,
你不怕被我饮干?
如果你是玫瑰,
你不怕被我采撷?
我已久病成疴
你是惟一的药
情诗二
我在房子里正襟危坐
像西域壁画上的佛陀一样
愣神
你忽然来电
将我从寂灭中
拯救
雅玛立克山
我登上了山岗。
这是我离开新疆前登临的最后一座山,
再过几个小时,
一辆列车正泊在夜色之中。
没有月光,没有草地
没有雪山,乌鲁木齐门外的
雅玛立克
只生长维吾尔人的黄泥小屋。
世界四样元素:
风、火、水、土*
圣火已失,
净水已浊,
土在,风动,
根深,情动。
地图纸上走过多遍,
却连不到山中的路。
原谅我:
山下的徘徊,
善恶的争辩。
我已从灰色的帏幕走出,
无疑无惧不悔恨
最终的时刻,我愿将世上的一切都丢弃——
只与你同在。
那一刻
她顺静若处子,家中惟一的红地毯
就像一面滚落尘世的古老旗帜。
*伊斯兰世界认为世界由这四样元素构成。
2007.12
你是我心头的一点寂寞
你在河西走廊的朔风里
你在豫北平原的农舍中
你是一夜温香软玉的旧梦
你是一双摄人心魄的美目
在葡萄沟的舞台上
在葡萄架颤动的绿影里
你是慌乱中的一点羞涩
转念间的一点寂寞
当莲步停于尘埃
镁光频闪下
你是一座绛唇紧闭、无情又无奈的舞伎俑
我这世间的苦行僧
要卸去过度的负累
我把对你的念想
投入绝望的东海
愿它复生三次
其中一次在你故乡赤焰的山野
变成一颗
碧色葡萄
被你摘下
含入口
呵,瞬息的美人
你是否明白
那酸甜的滋味
曾是我心头的一点寂寞
水晶之夜
阿克苏的女人在梦乡
市场的欲望之手止步的地方
破碎的水晶之夜
魔幻的水晶之夜
身边的川人听到的是嘉陵江水的涛声
姑娘的花房人去楼空
门口睡着那条懵懂的老狗
她没有远嫁
却已是人妇
留下村中的鼓手泣诉在戈壁边上
忘记我吧
正如忘记那些为安拉牺牲的人
他们的灵魂在天堂
我的肉身在地狱
天堂与地狱
一样痛苦
因为水晶之夜的黎明
永不到来
黄昏西域
你略显惊恐的花眸在门口看到了什么
是探秘的长焦镜头
还是镜头之外拐角处的那双鹰眼
你的生活仿佛悬在塞外的谜
我们目睹过胡腾舞传入大唐的笑靥
龟兹飞天遗落世间的琵琶
而生活里最底层的忧伤
是无花果树上的花
是异族美人身上廉价香水的香气
是黄昏老城一腔无法治愈的情义
噢!还是——
老城区的忧伤
必被拆去、掩埋的忧伤呵
请让路人采一朵带去作乡愁
他在此处与彼处都是异族
他迷失了故乡与他乡
这小小的乡愁
就是他马不停蹄的路上
能够投身的旅栈
注与祈祷:
老城在西域,但我说不出它具体的名字,它是我目睹过的正在经历风云突变的众多新疆城市某个幻化了的集中缩影。
在天上的主,沉默如晦的王,请你不要指责我的懦弱:在你降下光之前,我不得不用隐语对这个世界诉说。
安然:1979年生人,济南西关人氏。 在《回族文学》《火种》《星光》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若干篇。2007年参加第六届全国回族作家笔会。
海麦作品六首
一些花瓣纷飞
男孩在给他的爱情写诗
写时光的玫瑰开了 开在信仰的两端
两只蝴蝶已飞过沧海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
今夜 将与我翻阅
那些不堪的往事 终是一场秋雨
一些花瓣纷飞 找寻青葱的樊篱
一些花瓣纷飞 迷迭香在哭泣
梦幻在蓝色长袍下掩埋
我的主 古老的虔诚里
种子不再发芽 花朵不再盛开
新月下的河长流
时光就这样老去 记忆被挥霍
没有人会祭奠破碎的灵魂
一些花瓣纷飞 扉页纷飞
新月与蝴蝶纷飞
暖
太阳这样暖 让玻璃发着光
让我在光中取暖
披下左边的发 抵挡着秀色
抵挡秋天的诱惑
金黄的低语 暗绿的情调
与风的无数纠缠
我就这样独自暖着
只和各种各样的影子对视 无语
只想独自睡去
睡在秋水之上 去远方
冷
夏天飘雨的时候
我的风湿会疼
春天化雪的时候
我的骨刺会发芽
秋风吹乱了我的心思
雪花走在路上
我还没有预备好寒衣
去年的红衣裳 显得又宽又大
足以装得下一箩筐的风语
欲
你看我现在多丑
而且 还这么老
如果年轻
我会陪你去果园偷苹果
不 那时候
我就是苹果 树梢上的一只
。。。。。。
今天 我只是趔趄了一下下
你搀我的手 就像第三只
惑
你对我有疑惑 我知道
你看 天气这样好
不是寒冷 也不是酷暑
正如你我的沉默
一切都刚刚好 正如这秋霜
刚好挂在睫毛上
月神
背后丰隆的光 凝望 滚烫
从十五到十六一直不能转身 怕溶化
怕被刺穿坚实的纽扣 怕倒下的那一刻
世界还未醒来 却在之前不省人事
只好用山脚下的零碎 做了毡房
做了精致的马鞍 做了远行的衣裳
做成了梦 梦中的声音 一切
只好刺绣一盏马灯和黄昏 让火焰燃烧成灰
噢 我的月神 你怎么就圆了
圆的让我更破碎 让大漠更荒凉
不死的胡杨立在河边伤神 为何
她省的每一滴水都变作千年的银
月有多老 她就有多年轻
月有多年轻 她就有多沧桑
王怀凌作品10首
一棵中年的果树
无论是苹果、梨子、山楂或别的什么
它都要承受这样一个事实:花不再繁,叶不再茂
只是根,使劲地抓住泥土,挽留枝头干瘪的果实
一棵中年的果树,面对现实的更新换代
怀着一腔崩溃的爱情
那表情是潦草的,像一次早到的霜降落在两鬓上
一朵花在消磨着自己
有谁能忽视一朵花所浮动的暗香
就像忽视一株玉米的袅娜和一朵葵花的灿烂
在日子苦焦的地方,悠深的岁月里
那些开着白色的伤感、紫色的忧郁
黄色的富贵、红色的激情的花朵
一次次都错过了春天的风波
行走在季节的错乱里,孤独,无助,暗然神伤
一朵花在消磨着自己——
在绽放出惊艳的过程中,没有尖叫
只是把果实默默地抱在怀中
像抱住隔年的一点贞操
谁在深渊中喊痛
鸟儿伴着云在天空行走
蜜蜂伴着花朵在诗意中行走
孤独伴着我在黑暗中行走
没有诗
没有酒
谁在深渊中喊痛?
另一些鸟儿
她们被关进笼子里
被一些老迈骄奢的人娇贵着
她们的青春就这样在后花园里 凋谢
她们的羽毛那么光鲜
她们有那么一幅清丽的歌喉
而另一些鸟儿,自由自在地
在田埂与树林之间
觅食、低飞,快乐地生活
她们卑俗的相貌和粗历的声音
拯救了这个世界的高贵
酸曲儿
她只唱给我一个人
当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
她唱给整个世界
听众只是她一个人的心跳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
她反复唱着一首酸曲儿
降雪的夜晚
街灯已熄。雪在脚下吱吱地叫着
雪像棉花一样暖和着根和种子
我借着微弱的雪光 怀抱大块的云朵回家
门虚掩着,床已被焐得很热
她正在读一篇关于雪夜的文章
把通体读成雪的颜色
我相信,烛焰就是她的心跳
正如我相信,一场雪就焐在被子下面
围炉而坐
这身外的体温。我对你的歌颂倾注了两行
清泪。在遥远的乡下,寒流碾过老家的屋脊
一群人围炉而坐
茶罐里熬着酽酽的乡情和扯不断的家常
冬夜比寒冷更短暂
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替出炉的土豆解开衣衫
然后,满怀感激地享用手中滚烫的奉献
结束或者开始
伴随一场雪的虚弱
冬天,在时光中无疾而终
料峭的寒,是春的开始
一些事物刚刚结束
一些事物又秘密地开始
风吹破窗纸,带来厄运
给春天的额头留下暗伤
一个人的心能给它腾出多大的疆场?
我比草根清醒,比北风盲目
把短暂的苦乐隐藏起来
这人间的粮食,俗世的毒
这一年开始,我小心翼翼
走过流水轻寒的春天
绊倒在一道简单的命
喘 息
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春天
风。沙尘暴。愤怒和控诉
——桃花在风尘中喘息。过后
杏花喘息。榆钱儿和柳絮
她们都在西海固的春天
喘息。农历中单相思的土地
留下更多的飞白
恶梦中听见惊蛰的雷声过后
又是西北风在夏天的喘息
天是空的
三个多月没有下雨
风一吹,土就扑簌簌地落下
土落下,让万物蒙羞
花朵、树叶、行色匆匆的美女……
关于养命的庄稼,比梦还空的来年
我已经好多次写过
我想告诉大家
天是空的。白晃晃的阳光在闪烁
——剌目。眩晕
整整一院子白晃晃的阳光,在闪烁
这是又一个火热的午后
我为汶川灾区捐款回来
像一个失语的孩子
在一院子白晃晃的阳光下
望了一眼天空,再望一眼天空
然后使劲地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天是空的
王怀凌:60年代出生于西海固农村。致力于诗歌创作,偶有散文及短篇小说见诸于报端。出版诗集《大地清唱》。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