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作家.访谈

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与第一作者黄铁

作者:​毛本栋 发布时间:2022-07-24 原出处:​网易新闻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世纪50年代初,黄铁在云南阿诗玛家乡石林与彝族撒尼少女合影。记者彭年翻拍)

提起电影《阿诗玛》,几乎无人不知,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而来。作为发现者之一和执笔整理者,黄铁的名字始终与长诗《阿诗玛》联系在一起。令人哀痛的是,这位可敬可爱的文艺家,已于2014年11月21日驾鹤西去,享年95岁。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铁先生晚年居所与我家相距咫尺。这位生活在身边的文化老人的离去,让我在悲痛之余,遽然记起我收藏的黄老签名的《阿诗玛》,遂于茫茫书海中寻出。该签名本保存得完好如新,摩挲再三,眼前一次次浮现出老太太的慈祥面容。翻开扉页,黄老的签名赫然入目。签名时她已年过八旬,可笔迹依然坚挺遒劲,一望便知是个坚强不屈的老太太,暗合其名。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铁原名黄宏世,1919年10月生于武汉。1938年开始,黄铁在延安先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黄铁参与筹备创办了武汉市文联和云南省文联。1952年秋,黄铁调至云南工作,在后来长达28年的时间里,她筹办了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黄铁在延安时期鲁艺门前 记者彭年 翻拍

20世纪50年代初,在云南中部彩云覆盖的群山中,黄铁和她的同事们经过艰苦的工作,收集到了20份阿诗玛传说,在对这些材料科学和艺术的整理基础上,最终出版了长诗《阿诗玛》,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诗玛》的整理中,摆在黄铁和同事们面前的20份原始材料,大多数是根据口头传说采录的:有的传说相互之间在故事情节上矛盾,有的只有故事没有诗句,有的只是故事片断,有的还是散文体形式。而且,“阿诗玛”的传说和故事在流传中一直在变化,并没有固定成型的故事框架。在这样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基础上,黄铁和同事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农家姑娘阿诗玛因为善良美丽被头人热布巴拉看上,热布巴拉要让阿诗玛嫁给儿子阿支。阿诗玛坚决不从,热布巴拉派人将阿诗玛抢走。哥哥阿黑闻讯赶回救援。阿支提出要和阿黑比赛一决胜负,又企图放虎伤人。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阿支只得将阿诗玛释放。但是,热布巴拉买通崖神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伤心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只有石崖回应着亲人的呼唤。这就是现在流传的《阿诗玛》。经过半年的收集整理,长诗《阿诗玛》于1954年1月30日在《云南日报》发表,引起轰动,被各大报刊转载,被译成英、法、俄、德、日等多国文字出版。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黄铁晚年参观阿诗玛图片展 记者彭年 翻拍

《阿诗玛》系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整个长诗由十三章构成。这一由黄铁等人整理定型的叙事长诗成为后来电影、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改编《阿诗玛》时必须参考的蓝本。《阿诗玛》以书籍形式出版后,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后来,经过著名作家李广田改编,电影《阿诗玛》拍摄放映,使云南、阿诗玛、撒尼姑娘,在一个传媒并不发达的时代广为人知。然而荣辱并至,《阿诗玛》的巨大影响也改变了黄铁的命运——《阿诗玛》一度被定性为毒草,黄铁被打成右派。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生坎坷的黄铁先生已到了另外的世界,祝福她与美丽颖慧的“阿诗玛”永远相伴。z7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