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神医世代有传人
提起接骨神医李桐。可以说是医技远播,誉满滇西。他传奇的人生、传奇的医术、传奇的性格,可谓千古绝唱。
李桐出生在弥渡县寅街多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很小的年纪就帮人放羊当长工。他长年累月生活在深山老林,雪山草地。对中草药有一种以生具来的好奇.对平常接触的树木、野草、野花,十分留意它们的性能。在十岁左右的时候,李桐与瓦哲村一个名叫有七的奇人一块放羊,有七见李桐天生就是学医的好材料,而且又憨厚、诚实,就传授给了他一些奇妙的单方独剂。多年的刻苦学习,苦心研究,勇于实践,二十岁左右,李桐俨然是一代接骨之宗师,开始了漫长的行医之路。
李桐的医术是神奇的,只要是接触过他的人,或是他医治过的人.都称赞他是神医。他医治的病人来自大江南北。有一次,南华磨牌村的两夫妇,抱着一个刚出生十几天的婴儿来求医,婴儿左股骨下头、石胫排骨头被切断,仅有筋皮系着。李桐痛心地问:“你们是怎么搞的”?两夫妇惭愧地说:“我们受了封建迷信的毒害,把儿子当作‘偷生鬼’砍了一刀.并把他挂在树上,谁知过了一天,这孩子竟没有死。”李桐说:“那些封建迷信是坑人的,有病要找医生,快把孩子放好”。当即进行了缝合诊疗。经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断脚终于接活,创造了中医史上的奇迹。《大理报》、《云南日报》对此作了详细的报道.楚雄州以此为题,摄制了破出迷信的幻灯片。人们都说李医生看病是别人抬进来,自己走出去。
人们称赞李桐的医术,更敬佩他的医德,的确李医生虽然是一代名医,但他永远保持着山区彝族人民的那种热情、憨厚、耿直、正直的优秀品质。他的医德、医风,在杜会上广为称赞。有人编了顺口溜:“弥渡出名好医生,上盖云南下盖省,桂花开放十里香,大爹事迹美名扬”。
李桐的儿子李鸿泰,从小跟随父亲学医、从医。1956年调到县医院工作,从事骨科治疗工作,李鸿泰好学求进,深得父亲的医学精髓。在其父的基础上,加强对西医的学习和运用,闯出了一条中西医相结合治疗骨科的新路子。同时,对父亲的草药偏方进行科学的研究,分类归纳.使李家骨科的治疗又向前走出了一步。李鸿泰在担任弥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努力发掘中草药这座宝库,积极发现中医人才.举办不同层次的中医培训班,推进了弥渡县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1995年李鸿泰光荣退休,一些亲朋好友都劝他快快乐乐安度晚年,而他觉得有责任进一步发扬光大彝族传统中医.决心发挥余热,为家乡的中医事业的发展再出一把力。于是投资几十万元,创办了李鸿泰骨科专科医院。潜心研究中医.治病救人。
到了李鸿泰的儿子李霹、李昭,又把李家中医骨科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李辉、李昭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医,有深厚的骨科根基。李昭1986年大理卫校毕业后,分到弥渡县人民医院工作。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然而,他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总是发扬钉子精神,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西医骨科,以祖传秘方为基础,结合西医科学.在特殊病如骨髓炎、骨结核、瘫痪病等方面的医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把李氏骨科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祥云县人毕云光,在一次翻车事故中脚开放性骨折,在祥云某医院住院近一个月,病情没有得到好转,伤口大面积疮伤感染,只得转到大理州医院.医院进行认真的诊断后,建议截肢,毕云光考虑好久,下不了决心。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转到了李鸿泰骨科医院求李昭治疗,开始李昭也没有什么把握,风险太大,很是难为,当他了解病人的家庭和病人的情况后,就下决心收下这个病人。这段日子,李昭工作之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个病人的身上。他分析病情,制订治疗计划,精心实施,在李昭及其医生的认真护理下,毕云光的脚保住了,现已象正常人一样生产工作,他逢人就说李家的医术有通神的本领。
昭通人姚金华到保山打工,在一次施工中,不幸被大石砸伤,在某医院治疗。由于伤势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而造成肌肉大面积切损,白骨裸露,使人望而生畏。后来慕名到李鸿泰医院治疗。李昭用祖传秘方给予包扎,而后又用自己研治的西药配方给予医治。经一个多月的调理治疗.病人完全康复。
祥云人钱学军,从四楼掉下后四处求医,花了几万元钱也没有一点结果.反而造成瘫痪,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年,已对求医失去了信心。在别人的介绍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李昭处求治,经李昭的精心治理,仅28天,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现在能象正常人一样走路。
李氏三代,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且乐于公益事业。哪里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义不容辞,哪里有困难就积极地去支援。修多祜公路,李昭支持1000元;建多枯村委会.他支持了3000元,修建多枯公园,他支持了4000元。
是的,如果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那么,彝族中医就是这一财富之中的珍珠。李氏骨科将进一步发扬光大,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