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凉山“飞”到清华 成都爱心改变他一生
一位曾经的彝族放羊娃,2004年高考考了634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由于家贫,渴望读书的他来到成都求助。经媒体报道后,他得到了成都无数市民无私的爱心帮助,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他叫王亮,目前是清华大学法律系本科大三学生。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回想起那时的情景,王亮不无感慨,“没有成都的热心市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将把成都的爱心,延续下去……”
求知路:读书 雪地赤足上学
王亮,彝族名字勒尔色拉,1984年7月生于凉山州西昌市黄水乡一个普通彝族农民家庭。一家人主要靠种田收入维持生计,但就这样一年到头也只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由于家贫,王亮读小学时从未穿过鞋,冬天下雪,脚上冻出了一道道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中学时,他几乎没有换洗的衣服。冬天一般是一穿到底,夏天也是晚上洗,白天穿。
冬天为了取暖,他经常跑着上学。而在放羊的时候,要么生上一堆火要么把脚伸到羊肚子下取暖。上中学时,他考进了城里的州民族中学。因为离家很远,父母给他买了一双胶鞋。他怕走路时把鞋磨坏了,就专拣有草的地方走。下雨时更是舍不得,把鞋脱下来抱在怀里赤脚跑。他后来回忆:“当时根本没有穿袜子的概念,这一‘习惯’持续到现在,就变成了舍不得买。”
放羊是因为家庭清贫,但正是这样的清贫给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习惯:读书和思考。小小年纪,王亮对于很多事情就有独到的看法,如果说从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上讲,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儿嬉 迷上了******
2000年秋季,王亮上初三。开学没多久,他就被同学拉着去校外玩游戏机。好奇的王亮第一次玩,就幸运地中了5元钱。这一发现让王亮很惊奇:“这样挺好赚钱。”
那段时间,王亮将生活费全部都塞进了******的嘴里。这个被称为电子毒品的东西,也让淳朴的放羊娃王亮上了瘾。以前用钱很省的王亮开始撒谎,以生病、生活费、交书本费等向家里要钱。而有时连盒火柴都买不起的父亲从没怀疑过王亮把钱投进了******。
他的反常表现很快便引起老师的关注。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已经上了瘾的王亮却屡教不改。老师请来了王亮的家长。看着走了100多里山路而显得疲惫不堪的父亲,王亮觉得很羞愧也很害怕。
看着儿子,父亲很平静地说:“不能再去玩了,借同学的钱我都给还了。”父亲的平静让王亮异常感动。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改!”
但是,王亮并没有控制住自己,他后来又走进了游戏厅。老师第二次请来家长。这次父亲用木棍狠狠地打王亮。王亮没哭,但打着打着父亲却无声地流泪了。
觉醒 失学边缘醒悟
这一顿父亲带泪的毒打,并没有打断王亮玩******的念头。“我完全上瘾了,跟吸毒没什么区别。”王亮回忆说,“两个月后我又控制不住了。”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为了维护班级纪律和怕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班主任要求学校给予王亮记大过处分。这也意味着王亮处在失学的边缘。
学校第三次请来父亲。父亲到学校那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沉的。父亲什么也没说,收拾完王亮的铺盖卷后,就领着他往校门外走。王亮很想父亲把他狠狠地打骂一顿,只有这样心里才觉得好受一些。低着头快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王亮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快步走到父亲面前说:“爹,还相信我吗?”父亲点了点头。王亮再次回到了学校,他彻底和******绝缘。
受助记:感动 成都市民爱心助学
高中毕业,王亮以634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刚收到通知书时,他心里涌出了要大展宏图的豪情,但想到大学的学费时,内心又非常困惑。
为了筹集学费,村里年龄最大的老奶奶从裤腰里拿出攒了几年的一百多元钱,一位路过的卖菜的小贩也把当天卖菜的钱全部拿出来,几乎全是角票……王亮哭了!王亮的父母哭了!周围的人也哭了!大家都在嘱咐:考上清华不容易,一定要去,一定要好好地学。
根据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亮的学杂费为7200多元。乡亲们为他凑了4000多元。考上清华大学,中学奖励了1000元钱。
加上生活费和路费,王亮离他的清华梦还有一定的距离。来到成都后,王亮找到了《成都晚报》寻求帮助。次日,本报《放羊娃踏上清华路》的报道见报后,表示希望向王亮给予帮助的电话不断响起,一些热心的市民甚至直接到报社对王亮进行捐助。热线从下午2时30分开始,5时结束,但蓉城市民对大凉山走出来的王亮的捐助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最后,在学费凑齐后,这位淳朴的山里娃说“够了”,他婉拒了后来的所有捐赠。离开成都时,他含泪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向所有关心他的蓉城热心市民表示感谢。
反馈录:如今 资助15名贫困孩子
王亮没有辜负成都市民对他的关心。在清华,他因热心助人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并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山的儿子,心里牵挂着家乡,用做家教、讲座的收入在家乡资助了15名彝族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王亮说,成都市民的爱心行动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他也将力所能及地将爱心传递下去。
进入清华大学后,王亮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200元钱,资助曾经的母校。
去年7月,王亮组织了十多名清华大学的同学来到凉山进行社会实践。期间,王亮及他的同学分别为凉山州盐源中学、美姑一所村小及西昌市黄水小学的贫困生捐赠了价值4000多元的学习用品。
这仅仅是王亮组织的众多助学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时间里,他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共为凉山州的贫困生组织各种社会捐款近4万元。
同时,他还得到北京新干线学校校长冯建的支持,争取到每学期为母校——凉山州民族中学的贫困学生资助5000元钱。至今,冯建已经为凉山州民族中学捐款共计2万元。
王亮还通过“彝族人网”发起了助学行动。截至目前,他已先后通过“彝族人网”组织了多位好心人为凉山州在校贫困学生捐款1万余元。
对话:谢谢 成都给了我爱
“我感谢成都。可以说,没有成都爱心市民,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将把成都的爱心,延续下去……”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王亮动情地说。
记者:你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王亮:我和北京新干线教育文化集团(原北京新干线学校)董事长冯健建立“新干线·王亮助你一臂之力工作室”。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在四川和云南资助500名小学生,每人160元。其中,四川和云南各250名。
记者:当年考上清华大学后是不是很多爱心人士要帮助你?
王亮:当时,有很多好心人提出要资助我,我考虑到已得到成都好心人资助,已能缴纳书学费,于是,我几乎全都谢绝了。希望把更多的机会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其他同学。
记者:你怎样看待当年成都爱心市民对你的帮助?
王亮:成都真的是一座有爱心的城市。当年这些成都爱心市民对我的帮助,让我有了今天的传递爱心的机会。当时我是第一次到成都,刚踏上这片土地,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大、好热。后来,我才发现成都再大也没有成都人民给我的帮助和鼓励大,成都再热也没有成都人民的心热。
是爱心将他们聚拢来,汇成一江春波,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希望我一路走好。在此,我怀着万分感恩的心情感谢《成都晚报》让我认识了蓉城,认识了蓉城人民,感谢你们不求回报的善举。
记者:现在还和当年帮助自己的成都市民有联系吗?
王亮:有,当年一些捐赠我读书的人,现在我都和他们联系,比如成都的王梦娟一家人,春节他们都还给我寄衣服。我有时间回成都,都会去看望他们。
记者:你现在的这些助学行为,和当年成都对你的帮助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王亮:可以说,成都的爱心是我现在所做助学最直接的动因。我从离开成都那天起,就暗下决定,一定要把火一样的爱心,传递下去。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