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工匠: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家乡生活已经“小康”

作者:李媛莉 发布时间:2020-06-24 原出处:​封面新闻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岁的倮伍克的子,融入成都的生活已经十年,如果不是特别的名字,几乎没人可以把他与家乡——凉山州冕宁县曹古乡大马乌村联系在一起。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不只是我的命运,我家乡的同辈人,都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出生在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彝族家庭,倮伍克的子亲历家乡的巨变。“现在家乡的道路好了,房子好了,医疗、教育都有保障,我觉得是达到了小康生活。”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11.jpg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中旬,在成都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组见面时,倮伍克的子再次回味走出大凉山,用勤劳改变命运的精彩人生。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家在一个小山村,15年前不通公路,不通电,生活闭塞。”回忆起来,靠天吃饭,只有玉米和土豆当经济来源、供给吃食的日子,遥远而深刻,“一家五口人,住在泥巴房里,年收入还没有两万。”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22.jpg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时候的倮伍克的子最期待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特别害怕下雨,“一下雨就意味着上学时,全身都是泥”;特别讨厌冬天,“只有单薄的衣服,和用废旧轮胎做成的凉鞋,冻得发抖”。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扶贫政策带来了希望,小山村修建了公路,也通了电,倮伍克的子一家告别了狭小破旧、漏水透风的泥巴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砖房。他免费接受教育,能到西昌铁路技校读书,毕业后顺利进入中铁八局工作。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33.jpg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中铁八局,倮伍克的子做过机修、维保、盾构司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他换来了稳定的收入,还有宝贵的个人成长。凭借努力,倮伍克的子相继获得中铁八局2016年盾构机械操作工大赛第四名,2016年中铁八局集团争创“盾构先锋班组”劳动竞赛“优秀盾构维修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中铁八局2017年盾构机械操作工大赛第一名,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盾构项目决赛团体第二名、个人第十一名,并被授予“中铁八局首届工匠(专家型工人)”,“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44.jpg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并且在2019年作为中铁八局的一名盾构机维保工,被授予2019年“成都工匠”称号。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年收入,大概有二十万,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倮伍克的子觉得满足,“我认为家乡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也有更高的目标,“我要在外面继续学习,不仅提升和改变自己的生活,还要把技术带回家乡,更好地为家乡服务。”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封面新闻 记者李媛莉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U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