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大眼睛,八年凉山情
“要到了吗?到了吗?我可紧张了。”2008年12月25日,从西昌前往昭觉的路上,刘伟在车里不停地念叨着,30岁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可爱,只因为他的心里牵挂着一个孩子,一个他资助了8年的昭觉彝族男孩――尼克日涅。
在这8年中,他从物质、精神上默默给予了尼克日涅最大程度的帮助,他们的关系早已不是单纯的捐助人与受赠人,而是已演化成兄弟或朋友一样的感情。
而这一切,源于8年前他无意中看到的一双“大眼睛”。
一片丹心在濮阳
2000年10月份的一个下午,百无聊赖的河南濮阳小伙刘伟,随手翻开了桌上的一张报纸,一幅“大眼睛”男孩的照片一下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情不自禁地看完了那篇介绍四川大凉山地区彝族贫困学生的文章。
看完之后,刘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从小家境富裕,在顺境中成长,刚做上导游这个当时颇为时髦的行业,在全国各地转来转去,生活优越的他而言,报纸上所介绍的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一刻,他心中某个柔软的地方被那双“大眼睛”触动了。
“大眼睛”男孩就是尼克日涅,凉山州昭觉县大坝乡洛伍村洛伍社人,时年7岁,就读于大坝乡中心小学一年级。
每天早晨,尼克日涅都要在黎明时分起床,穿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走到学校去上课,身上带着煮熟的土豆作为午餐。放学之后,还要在家里带弟弟,做放羊、喂猪等农活。
被尼克日涅的生活深深打动的刘伟,第二天,他按着报纸上的地址寄了一封信,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一个月后,他收到了回信,信是由尼克日涅的老师吉克小明回的。从此,刘伟开始了对尼克日涅的8年捐助生涯。
在这8年里,刘伟先后给尼克日涅寄去了总价值1万余元的学费、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多数时候,他是寄3套,因为尼克日涅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
尼克日涅没有让刘伟失望,小学的时候,他每年都是班上第1名,进入初中、高中后,成绩均在班级前10名,每学期末都要把成绩单寄给刘伟,每到过年时,还给刘伟这位他最尊敬的大哥哥邮寄彝族的腊肉和香肠。
但刘伟最看重的是他情深意切的来信,信里有感恩的话语,学习情况的汇报,有时也会讲述自己的心事和梦想。这8年来的52封信就保存在刘伟的办公桌抽屉里。刘伟说,这是自己目前最珍贵的财富。
8年情谊会昭觉
刘伟的捐助很低调,8年里很少有人知道。
8年了,当初的小男孩已经升入高一变成了翩翩少年,刘伟也很想来凉山见尼克日涅一面。但是,他觉得与其把钱用在这遥远的路途上,还不如给尼克日涅更多实际的帮助。
就这样,刘伟把这个愿望暂时压了下来。
而在2008年11月份时,他的一位朋友无意中和《濮阳日报》的朋友提起这件事后,刘伟的愿望又有了转机。刘伟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濮阳的很多热心企业家和市民大为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资助刘伟来凉山昭觉和尼克日涅见面,并表示如果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将提供一对一的捐助。于是,带着8年的愿望和濮阳人民的情谊,刘伟和《濮阳早报》的记者袁冰洁来到了大凉山,来到了昭觉。
车子到达昭觉县城的时候是晚上7点多,天已经黑了,面对热情迎接的昭觉县委宣传部人员,刘伟有些不知所措,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一件小事情。从濮阳到郑州、成都、西昌、昭觉,他一整天都在路上,却坚持说自己不饿,一定要先去见尼克日涅。
12月的昭觉夜晚很冷,当看到在昭觉民族中学门口跺着脚的尼克日涅时,刘伟的脸上浮起了一丝微笑。而尼克日涅在看见刘伟的一刹那,激动、羞涩、兴奋的表情交织在一起,甚至显得有些木讷,看着刘伟微笑的脸,他憋了半天才怯生生地叫了句:“刘伟哥哥!”然后抓住了刘伟的手久久不放。
没有想象中的抱头痛哭,看着他们彼此深含情意的眼睛,昭觉县委宣传部许部长在作了简要的介绍后,带领我们退到一边。等到刘伟出来的时候,他只说了句尼克日涅还要上晚自习,今天见一面就够了,明天再去他家吧。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们见到刘伟的眼圈有点红,便打趣地问他你哭了么?他说没有啊,只是晚上和尼克日涅发短信到凌晨3点,没睡够。“那孩子不太听得懂我说的话,所以发短信比较多。”
“那孩子”,已经成了刘伟称呼尼克日涅的代名词。
一只绵羊引发的争执
在尼克日涅曾就读的大坝乡中心小学做短暂的停留后,我们便前往尼克日涅的家。
车子在绕过一段蜿蜒的路,涉过一条河后,不能再前进了。下车,便看见一位憨厚的彝族男子站在路边,他是尼克日涅的父亲尼克一夫。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出手奔着刘伟过来,嘴里夹杂着彝语和四川话,听不懂的刘伟频频点头,感受着尼克老人的热情。
“天上的星星掉到了我们家里,恩人终于露面,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啊,你就是我们家日涅的爸爸。”端起酒碗,尼克一夫给刘伟献上了自己的谢辞。
面对这样的称赞,刘伟显得很不好意思,连说没什么没什么。这时,尼克日涅的母亲抱着两只鸡进了厨房,眼尖的刘伟看见了,忙站起来阻止:“阿姨,别杀鸡了,我们中午回大坝乡吃饭。”“这怎么行,盼了你多少年,一定要在我家吃一顿饭。”尼克日涅的父母同时回答。熬不过众乡亲的劝解,刘伟只好坐下。
刘伟和袁冰洁两位河南人很快融入了彝家人的热情中,大口喝酒,频频举碗。正喝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尼克家的一位亲戚牵了一只绵羊进来。
“干啥干啥?”刘伟和袁冰洁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一个人抓住了牵羊的绳子,一个人抓住了羊角。
“坐到喝酒,坐到喝酒,杀头羊嘛,不算啥子。”尼克一夫起来拉刘伟。
刘伟紧紧地抓住绳子,“不行,绝不能杀羊,刚刚杀鸡就已经太过了,绝不能杀羊。”
“哎呀,你是我们家最尊贵的客人呀,8年了,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杀头羊是应该的嘛。”
“不行,你的心意我领了,绝不能杀羊。”“就是不能杀,哪能这样啊。”袁冰洁也在一旁说。
这样的争执持续了十几分钟,期间,尼克日涅抱怨他的父亲没有在刘伟来之前就把羊杀掉,刘伟在抱怨我们劝阻不力。
尼克日涅和他父亲、亲戚、邻居轮番上阵,说了无数理由,刘伟就是不答应,他牵着绳子,而袁冰洁则把杀羊的刀藏了起来。僵持到手都酸了,刘伟摞下了一句“狠话”:“杀羊可以,我马上走,以后再也不和尼克日涅联系了。”最后,在阿克鸠射的劝说下,双方都接受了一个约定:今天不杀羊,等到尼克日涅考上大学,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刘伟再来,那时候杀一头牛,而刘伟支付尼克日涅上大学的学费。
吃完饭,在连连的挽留声中告别时,刘伟除了把从河南带来的烟和衣服留下外,又悄悄地给尼克日涅的父亲塞了200元钱。
情牵凉山续新缘
“说实话,凉山比我想象中要美丽得多,也要发达得多。”此次凉山之行,除了看望尼克日涅外,刘伟和袁冰洁还背负着濮阳热心人民的寄托,寻找一些家庭贫困需要资助的孩子。
在走访了几个家庭后,他们觉得虽然由于历史和个体的原因,还存在部分困难的学童,但整体情况比他们想象中要好得多。在凉山州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通过“两基攻坚”之后,凉山的教育水平大大提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入学的孩子。因此,他们在昭觉县和美姑县初步定下的50名捐助儿童计划,将主要倾向于提升儿童的学习条件、在校生活水平方面。
“大坝乡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这说明了当地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袁冰洁说。
“凉山的风景很美啊,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我一路上都在不停地照相,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邛海这些旅游景点都很有吸引力,以后我会针对西昌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如今,作为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刘伟对凉山的旅游充满了信心。“以后我来凉山的机会更多了,和凉山的缘分就更深了,回去后我要把美丽的凉山介绍给更多的人。”
右起:刘伟、尼克一夫、尼克日涅、小学校长王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