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对艺术活化乡村的探索及彝家新寨的建设
摘要:以“艺术”对乡村进行“活化”,从而解决乡村振兴,在一山看来是一种可持续生长,可推广、复制的中国经验和案例。
节日里的彝族人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彝族作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有着独立的文字和语言,风俗习惯以及丰富的文化内容。
彝族节庆
这些丰富的素材,也成为了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最为辉煌的77、78级当中,彝族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在少数。像何多苓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十年时间内都以青春、生命、死亡等作为艺术主题,其中有不少形像取材于彝族女性;周春芽在81年创作的《剪羊毛》也一度为其在拍卖市场成交额前几的作品;罗中立也有在80年代的创作《四川彝族少女》以及此后一直延续的大凉山系列创作;创作于1983年的作品《苹果熟了》作为现任院长庞茂琨的成名作,表现的正是一位中年彝族妇女蹲坐在苹果树前。
至今,彝族地区和相关题材依旧是艺术家们能够获取营养和刺激创作的源泉。
新寨建设
“民族文化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少数民族文化中艺术是灿烂的分支,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用艺术来回馈到乡村建设中。”一山作为“艺术活化中的彝家新寨——一种艺术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文本的作者和“彝家新寨”建设工作的推进者,对彝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没有文化的领导可能把‘彝家新寨’建设工作当工程来干,有文化的领导却是把它当成作品来干”,在多年前的一次活动中,当一山听到彝族小朋友动情的唱起渴望美好生活的歌曲时,如何让这块土地上的群众脱离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念早已埋下。
彝乡的生态和环境
所谓以“艺术”对乡村进行“活化”,从而解决乡村振兴,在一山看来是一种可持续生长,可推广、复制的中国经验和案例。在文本中,他对“彝家新寨”的活化主要从艺术着手,从“硬件”、“软件”、“心灵”、“经济”几个方面,以生活方式的改变带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从刀耕火种到现代生活方式的过渡。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为例,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缩影。
大渡河流经的峨边县城
初见峨边
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西南小凉山区,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29个村,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彝族5.6万人。彝语称“佳支依达”,意为“丝绸之河”。作为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里,这里人文积淀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大渡河流经此处,黑竹沟风景区也正是在此,同样这里还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
从成都驱车前往峨边县城,路途大概在200公里左右。一路盘山,沿途风景甚好。小城故事多,这座大渡河流经的县城,从桥上望向两旁,水汽氤氲,令初来者感觉像是走入了贾樟柯的电影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具体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彝家新寨”建设,正是彝区发展步伐加快的具体体现。早在2010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就启动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并在2011年全面推进,预计2019年全部建成。
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谓“一步跨千年”。彝家彝区有着美丽的风景,生活却相对贫困,文化落后,与现代生活脱节。那么,如何改善当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效的提升精神追求,与现代文明接轨的同时又保留彝族特有的文化,是“彝家新寨”建设工作的重点。
彝家新寨
活化硬件:充分利用彝族基本的文化元素和色彩符号来建设“彝家新寨”
由于历史原因,生活在山上的彝族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从新寨选址来谈,政府把原来的彝族聚集地接了下来,在半山腰建设了“彝家新寨”。一个村的建设时间大概为一年,由于各地政策不一,扶贫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最初修建的彝家新寨过高,过于城市化,因此在开展以后被全部叫停。
此后,乐山市专门成立新寨办公室,统一规划新寨修建图纸,外墙以“红黄黑”为基调,代表着彝族的三种基本色——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丰收,黑色代表土地。彝族人用三色文化表达了人与自然、与大地万物的关系,黑、红、黄三色更与彝族人的欢乐、悲伤、梦想紧紧相连。此外,每栋房屋上,还有翘起的牛角,而这源于彝族对牛的崇拜。这样一来,彝族基本的文化元素和色彩符号自然的融入到了新寨当中。
活化软件:保留彝族历史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艺术活化乡村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东西是不能丢的,保留彝族历史上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是艺术活化乡村的精神财富。彝族文化作为丰富、独立的文化体系,我们要把他保留、传承、发扬下去。”一山在“艺术活化中的彝家新寨”方案中如是表示。
峨星村的彝家农俗陈列馆
彝家农俗陈列馆中展示的各类彝族器具
彝族文字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文字和语言,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在“彝家新寨”建设中,不仅呈现了彝族的文字,还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使用的劳动及生活工具进行展示,让大家更为直观的感受彝族人的智慧。务农的、酿酒的、生产劳动的各种器具,在峨星村的彝家农俗陈列馆中,都有所展示。
峨星村
峨星村里的孩子们在玩耍
峨星村位于峨边县城后的山上,距县城12公里,放眼可将峨边县城尽收眼底。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峨星村却是一个极度贫困村。全村340多户1300余彝汉群众日子过得紧巴。2014年7月,峨星村实施彝家新寨建设,让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幼儿园
此外,彝族乡土教材中,不仅是双语教学,加入了艺术教育这块对于美学的启蒙,保留民族性的同时将多元的文化融入其中。
活化心灵:通过艺术帮助彝族群众走向文明生活
经济基础提升了,文化建设这块也要抓起来。如何以“艺术”活化彝家新寨,确实有效的推进乡村振兴,不同于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作为社会实践类项目,以此来带动当地发展,通过对于心灵的活化让群众走向文明生活。
在“彝家新寨”的建设中,还邀请到了艺术家根据彝族文化对农民的房子进行改造,打造成为彝族民俗艺术村落,提供民宿给游客住宿。此外,当代还将借鉴大地艺术节的形式,做一些在地性的艺术项目和雕塑创作。将艺术渗透房屋建设,文明生活,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活化推动当代的发展。
彝绣
丰富彝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文明新生活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特别是“一村一幼”,一村建立一个幼儿园,从娃娃抓起,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建立“一村一电商”,将彝族当地的一些特产和特色工艺得以输送到外界,并给每家配备电视,缩小与外面世界的差距,尽快进入文明社会。
峨边黑竹沟镇西河村新貌 王永春摄
雨后的黑竹沟镇古井村
古井村位于黑竹沟镇,正是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紧邻黑竹沟风景名胜区畔。大自然给予风景秀美的同时,也用闭塞的交通阻碍了外界前往此处。“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这里依旧是适用的,若将盘山公路扩建修通,可以直接带动此处的旅游产业。
“信息时代我们要用信息的语言来解决问题,通过互联网此处的学校已经可以和成都七中进行远程教学,华西医院的医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就诊。”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已经看到了乡村建设给彝家彝区人民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
活化经济:把彝族鲜活的文化转化成经济优势
彝族服饰
背新娘 王永春摄
欢乐新年 四川峨边 王永春摄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原来的彝家寨子
因此,“彝家新寨”的活化当中自然少不了对于彝族文化的保留、宣传和推广。通过体验彝族的民族风情,吃彝族美食,感受彝家乐,彝族新年和火把节等等的旅游活动,将彝族的文化、生态、特色挖掘出来,有效的把这种民族的生活方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民族文化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少数民族文化中艺术是灿烂的分支,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用艺术来回馈到乡村建设中。乡村振兴一定要保持乡愁,保留当地的文化,深挖彝族原色,以乡村旅游为当地带来收益,以艺术的方式活化生活质量,给艺术创作带来源泉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活动。”一山表示,自己此前所做的工作是让“彝家新寨”从平地崛起,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以艺术的方式让新寨更加丰富,让村落“活化”起来,下一步是继续深化的过程。
峨边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 王永春摄
峨边觉莫乡茨竹村彝家新寨 王永春摄
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九家村
解放村
马鞍村
依乌村
对于这个正在进行中,以艺术对“彝家新寨”进行建设,以艺术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确实的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物质生活,提升了精神生活,在尊重、保留彝族文化的同时,带领着大家向文明生活迈进。
(原文标题:一山:艺术活化乡村的探索者 彝族人网编辑)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