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楚雄永仁查利么村:全民刺绣 创新模式闯出彝绣产业发展新路子

作者:孙琴霞 发布时间:2020-01-04 原出处:春城晚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距离楚雄州永仁县县城7公里的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搬迁村,全村移民搬迁人口的数量超过了原住人口。如何让搬迁移民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查利么村委会通过“协会+公司+车间+绣女”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了全村妇女参与彝族刺绣的产业化发展,还有男性村民也加入到刺绣行业中。目前,全村每年可生产大小绣品20多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
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7.jpg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产业为异地搬迁移民“找事做”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永仁县彝族刺绣历史悠久,与“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云南民族赛装文化“根“和“源”的直苴彝族赛装节相生相伴,是彝家妇女“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 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弘扬赛装之源、挖掘彝绣之根、展示服饰之美、留住文化之魂、推动产业发展、培筑艺术之源、推动群众创业脱贫致富,将彝族刺绣确定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品牌加以培树。永仁县将彝族刺绣确定为全县四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之一来发展,扶持了一批彝绣企业、彝绣协会、彝绣专业合作社、彝绣示范村和彝绣专业户。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成立了永仁县彝族刺绣协会和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等3个彝绣协会3个、成立莲池乡凹泥奔新村、猛虎乡猛虎上新村等分会12个,扶持彝族刺绣示范户36户,彝绣企业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距离县城7公里的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搬迁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86人。村委会下属的凹泥奔新村、秧渔河新村、朵白么新村、向阳新村、把拉务村等5个村是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从整个村委会的情况来看,搬迁人口比原来本村的常住人口还要多。为了使搬迁移民得到长足发展,查利么村党总支抓住开展“双推进”的机遇,积极为移民群众想办法、找出路,因地制宜发展彝绣产业。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协会+公司+车间+绣女”模式方便村民参与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燕介绍,查利么村党总支为了让搬迁移民实现“留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针对搬迁来的彝族妇女无务工技能但都有彝族刺绣这门传统手艺的实际,经多方考察比较,确定将彝绣作为彝族妇女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来培植,组建了彝绣产品合作社,帮助注册了商标。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8.jpg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村刺绣的技艺已经大众化了,所有看见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绣片把它绣出来,把它制作成我们喜欢的东西。”李云燕介绍,查利么村委会的刺绣特点是以彝族传统的黑色为底色,刺绣配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凸显的是传统彝族刺绣的美感。为了实现规模化发展,查利么村委会先后成立了永仁晓丽绣品专业合作社,永仁县莲池乡彝族刺绣协会,目前,协会共有会员236人、绣女500多人。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的建立,多方争取资金扶持,多形式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和绣品展示推介,提高了彝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过去不起眼的传统手艺彝绣,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彝族群众增收致富。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9.jpg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几年的发展,查利么村委会在促进彝绣规模化,已经初显产业优势雏形。目前,查利么村委会成立彝绣协会1个,彝绣专业合作社2个,成立了8家彝绣公司,有彝绣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3人,有1人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刺绣大师,有2人被评为楚雄州十大刺绣女能手,凹泥奔新村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其中,仅凹泥奔新村有长期从事彝绣的妇女180余人,其中彝绣能手占到50%,人数达到了93名。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年初,总投资50万元、由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的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永仁县彝族刺绣车间在查利么村开工建设,5月31日建成投入运营。建成后,车间采取“协会(专业合作社)+公司+车间+绣女”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参与的方式,生产彝族刺绣、彝族服饰、彝族羊皮褂等民族特色产品。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村每年生产绣品20多万件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打开彝绣产品的销路,查利么村党总支想方设法帮助彝绣合作社找资金、学技术、闯市场。在永仁县扶贫办、永仁县民宗局帮助下,在凹泥奔新村建了100平方米的绣房,购买了绣花机、缝纫机、锁边机等刺绣设备;争取到妇联“贷免扶补”贷款,共有100多名合作社社员分别享受到5至10万元的无息贷款,通过这笔启动资金走上发展彝绣的路子;争取到玫琳凯公司1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对积极从事刺绣产业的绣女给予每年2000元的无息小额贷款扶持。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绣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查利么村党总支打破地域界限,在凹泥奔新村及周边村组从事彝绣加工、销售的党员中成立了彝绣产品合作社党支部,将刺绣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对周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使许多原本在家赋闲的妇女,成为挣钱能手、致富骨干。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云燕介绍,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后,每年可生产大大小小的绣品20多万件,查利么村委会彝绣年销售收入达1300多万元。其中,刺绣骨干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余万元,而一般的协会会员会员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块、普通绣女人均年收入也有1万多块。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不断发展,查利么彝族刺绣的名气越来越大,闯出了一条“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彝绣产业发展新路子,彝绣已成为凹泥奔新村及周边村组彝族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妇女们制作的产品成品通过展销会之类的渠道带到全国各地出去,绣品卖到了美国、韩国和北京、上海等地,并与一些服装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门历史悠久的民族技艺。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刺绣骨干年收入超20万元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芬是2002年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至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凹泥奔新村的村民之一。在这里安家之后,李芬感到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能干些什么。在政府部门提倡挖掘、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从永仁的刺绣之乡中和镇直苴村搬迁而来的李芬意识到,手中小小的针线很有可能是以后的一条发展出路。2003年,第一张订单1万元的订单更让李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她和周围的绣女一起完成了这张订单。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事业有成的李芬是“楚雄州十大彝族刺绣女能手”之一,她的作品“彝山火把节”被楚雄州委、州政府选定为对外交流活动礼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李芬通过项目扶持扩大经营规模,联系带动绣女50多人,促进全县彝绣产业发展。同时,合作社还与彝人古镇彝家公社签订彝绣产品订单,每年订单销售50万元以上。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李芬之外,目前,查利么村委会还有李继雁、殷必芳、李丽凤等3位州级彝绣文化传承人,通过发展彝族刺绣产业实现年收入10万元,人均收入约6万元,年收入上万元的有10余户,刺绣协会会员收入人均每月不少于2500元,最低不低于500元。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里已有男性开始从事彝族刺绣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扩大销路的同时,查利么村委会党总支积极帮助合作社联系开展刺绣技术培训,先后7次组织25名刺绣骨干到北京、杭州、新疆等地参加专业学习,并根据合作社的发展需求,邀请省、州各级专业教师到合作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社员的刺绣技术。此外,党总支还组织合作社社员和作品参加昆明、香港、北京等地举办的民族手工艺展示展销活动。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村委会结合当地彝族群众传统习俗,在每年的正月十六举办“绣花节”,组织开展赛装、赛绣等民族节庆活动,让外面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彝绣。随着这些活动的举办,彝族刺绣作品开始越来越接地气,带动了小饰品销售量大幅提升。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0.jpg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我们村里不仅有女性在绣,也有一些男性开始从事彝族刺绣工艺。”李云燕说,在彝绣产业的发展中,村委会工作的重点在于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刺绣骨干的技艺和技能,让更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东西,能通过刺绣技术得以实现。同时,还要加大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方面的运用,除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彝绣之外,还能把产品卖到更多的地方去,让当地绣女的收入持续提升。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产品生产,合理安排机绣和手工刺绣的比例,在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寻找最优的生产方式。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春城晚报》   作者:孙琴霞e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