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普金华:南华县礼社江大桥第一、二次建桥纪念碑碑文

作者:普金华 发布时间:2024-07-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前言:在2024年建党节前夕,我采访了曾两次出任南华县县长的离休干部赵凯同志,在他家查阅资料时,他拿出几本厚厚的相册给我翻看,我看到他收藏的其中两幅是南华县礼社江大桥第一、二次建桥纪念碑的原始照片(因为礼社江大桥离我们村子只有一公里多路程,因此在礼社江大桥1986年第三次被毁前我也见过这两个碑,是1975年第二次建桥后,立在桥的东北侧建起的一个凉亭两旁),这种资料也很珍贵,但照片颜色淡黄,文字很难辨认,我就请示赵老把照片借给我,我回家用放大镜慢慢“翻译”,但回家用放大镜看后有些文字还是很难看清楚,非常吃力。我又用手机“超清画质”翻拍,“超清画质”翻拍后再用放大镜看就比较清楚一些,我反复查看,做到了一个字都没看错。不加一字,不少一字。
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次建桥纪念碑大标题用的江名的文字也不一样:1955年第一次建成的纪念碑大标题是:《南华县理社江桥建桥纪念碑》;1975年第二次建成的纪念碑大标题是:《礼社江桥纪念碑》。两次用的文字其中的一个字都不一样(1955年用的是“理社江”;1975年用的是“礼社江”)。当年我还见到过一块立在大桥西岸的牌子上写的是“礼舍江大桥”,后来人们用的基本都是“礼舍江大桥”。一些近年出版的史志和老一辈的回忆录及有些书籍里面用的也是“礼舍江大桥”。包括10月1日《彝族人网》发布的我采访的《忆礼舍江大桥三次修建——访南华县原县长、离休干部赵凯同志(之一)》用的也是“礼舍江大桥”,尊重赵老记录的历史资料。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南华县武装部工作时,我们最早的《南华县军事志》编纂小组1989年夏天到云南省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一本《云南省镇南县收集地志资料细目》(毛笔手书小楷体),落款是民国十年六月八日勤学所所长周丕义(该细目作者)。我复印了一份保留至今。在细目的第十目“河湖泉”第一表“云南镇南县川河形势表”中写的文字也是“礼社江”。所以我及一些文友后来和现在写的一些文章里用的也是“礼社江”。我今天的文章标题用的也是“礼社江大桥”。总之, 江桥名称“音”是一样的,但文字一直以来都有三种用法,但我认为江的名称文字不管怎么写,历史事实都一样。当然江的名称文字能统一更好。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江桥立的两块纪念碑中,其中1975年立的这一块文中有“文革”的个别字句,但我们现在看的是关于历史的纪念碑,应该尊重历史,“翻译”出来仍然一字不变才和乎历史。当时写碑文的人也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那样,所以那样写了。但不管碑文怎么写,人民政府几次建桥的目的都是方便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做的事,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5年第一次建成的《南华县理社江桥建桥纪念碑》碑文如下: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华县理社江桥建桥纪念碑

理社江是大理专区的巍山、南涧、弥渡、密底四条等大河和本县的一街河汇集而成的总称,又是我县三、四区的分界,每年洪水季节,完全截断了四区和全县人民的来往,严重的阻碍着发展生产。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人们经常被迫冒险往来,曾损伤无数的人畜生命。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人们迫切要求建造此桥,五四年,经省人民代表大会提议,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十二月开始设计准备,五五年二月十九日正式开工,用了石工一四二八三个,民工八七三六0个,木工六七0个,人民币五五五00元,历时一0七天,至六月二日全部完工,此桥的建造,将使来往行人四季畅通无阻,雨季不受洪水威胁,且密切了四区和全县人民的来往,沟通了城乡物资交流,给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一九五五年六月二日 立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1.jpg

1955年第一次建成的《南华县理社江桥建桥纪念碑》原始照片(赵凯同志提供)

1975年第二次建成的《礼社江桥纪念碑》碑文如下: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社江桥纪念碑

一九五五年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礼社江上建起了一座驿道桥,结束了千百年来雨季行人阻,冒险涉急流的局面。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年来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为加速社会主义新山区的建设,县委县革委决定将原有桥梁改建为长52米宽6米的6孔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衔接南北两岸。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造工程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开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参加修建工程的马街、兔街、五顶山、红土坡部分贫下中农和县工交系统有关人员共百余人,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群策群力,历时八个月,于一九七五年五月建成。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迫切愿望。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江桥的胜利竣工,对于推动城乡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族人们团结起来,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胜利向前!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华县江桥指挥部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九七五年五月 立tw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2.jpg

1975年第二次建成的《礼社江桥纪念碑》原始照片(赵凯同志提供)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注:1955年碑文原文中也这样几个数据:用了石工一四二八三个(用现在的文字表述应是:14283个),民工八七三六0个(用现在的文字表述应是:87360个),木工六七0个(用现在的文字表述应是:670个),人民币五五五00元(用现在的文字表述应是:55500元)。

作者: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原中校;人民警察原四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南华县“菌乡银发”志愿服务团副团长、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