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阿一:摇曳在彝寨的烛光
因不忍心看着校门紧闭,学生辍学,他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从此,他成为当地彝族乡亲们心中的骄傲――
没有料到的是,看到有外人到来,他竟带着学生在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则额波莫村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柳洪乡一个彝族聚居的小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仅往来于乡政府与村寨之间就得行走8个多小时。在进行美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调查中,为了解边远村寨彝族群众的生存现状,笔者来到了这里。
清晨,笔者被朗朗的读书声唤醒。这个连照明用电都没有解决的封闭村庄,却有这样的读书氛围很让笔者诧异。走出屋外,看见在山头上有20来个孩子迎着初升的太阳,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放声读书,好奇心驱使笔者走近了他们。
没想到的是,看到有外人到来,读书声戛然而止,老师带着读书的孩子全跑了。村主任曲木阿作告诉笔者,那位领读的是村里的代课教师叫曲木阿一。现在国家实行给学生减负,城里的学校不准再给学生上早读、晚自习,也没了家庭作业。可在这山旮旯里,孩子们一天上的课不足4小时,没有家庭作业,根本无学业负担,连这早读还是曲木阿一任教后才有的。前段时间停了一阵子,后在家长和孩子的一再央求下这才恢复,想必阿一老师是怕挨城里人的批评才跑的。
在乡亲们的讲述中,笔者了解到:曲木阿一于1991年考取四川省金属学校,他是那个年代该村唯一通过读书走出去的人,村里人曾经拿他当做教育孩子的典范。曲木阿一1994年被分配到攀枝花901选矿厂工作,1997年他耐不住对家乡的思念,提出调回美姑县百货公司工作。5年前百货公司倒闭,他由此下了岗,又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五金专卖店,生意还算可以。后来在村主任的一再请求下,曲木阿一回到大山做了一名代课教师。
看见孩子辍学在家,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学校紧闭着门,村民因没有教师而摇头叹息,我心疼啊……
则额波莫村小学坐落在大山之间,说是学校,其实只是一间土坯教室,学校设了1至3年级,却只有1个班,合起来学生只有23名。见到曲木阿一时,他正在给学生讲解“春”这一课。
阿一讲课非常动人细致,可讲起自己做教师的经历却寥寥数语。他说下岗后有一段时间非常消沉,尽管经营五金店的收入颇丰,可总觉得没脸面见父老乡亲,因此很少回家乡。直到有一天村主任曲木阿作到城里找他商量代课问题,才决定回家看看,“我这一看就再也走不了了。”
有的学生因老师走了只好辍学在家;有的学生到外村读书,摔下山崖险些丢命;“看见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学校紧闭着门,村民因没有教师而摇头叹息,我心疼啊!因我不是正式教师,当时只想留下来一年,帮孩子们渡过难关,等有了教师就离开。没想到这一留就是6年,到现在还不知道何时离开。”
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次年他所教的学生就在片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曲木阿一决定留下来后,就和乡里签定了为期一年的代课协议。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天上课只来了8名学生,且都3天务农两天上课。而村里的适龄儿童应该不下30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通过家访才知道,原来是学生家长不放心他的教学质量。
曲木阿一决定以事实说话。他身兼校长和各科教师并开始自学教育课程,有空便到片区中心学校去取经。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曲木阿一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次年他所教的班级在片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总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也在他们班级。也就在这一年,他的学生增加到24名。学生多了,新的教师没来,曲木阿一又续签了两年合同。2003年片区中心校招收40名学生,全区近200名学生竞考,他的学生就有16名,且个人最高分依然在他的班。
村里人积极将孩子送进了学校,村外的人也慕名将孩子送到了大山之中的这所村小。曲木阿一现在所教的班级有23名学生,就有4名是从外村转来的。这些孩子自备口粮寄宿在亲戚家,为的就是能做他的学生,曲木阿一家里就有一名“寄宿”生。
曲木阿一这一留就是6年,6年里他来往于山下的家和山上的学校之间,不知走烂了多少双鞋。6年间他送走了无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自己每月只有60元的工资,且一拿就是5年。虽然现在他的月工资涨到了200元,可家中腿有残疾的父亲需要他的照顾,两个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一家人至今还居住在泥巴房里,生活十分困难。尽管如此,他还是打消了外出谋生的想法,他只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这位不是师范毕业的人也能有机会参加教师上岗考试,成为国家正式教师以改善家里的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