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彝绣的外来姑娘卢洁莹:一生做好一件事情 直到老去
“以线为墨,以布为纸,金线挑来银线绣。” 在彝乡楚雄,彝族刺绣是彝家妇女与生俱来的生活技能,她们有个专属的名字叫“绣娘”,也是她们把彝乡的山山水水、花鸟走兽变为针线下栩栩如生的艺术。对于进驻彝乡的卢洁莹来说,这份与彝绣开始的缘分是自己寻来的。彝族刺绣传承这件事也成为她一直做,并要做到老去为止的梦想 。
6月13日至19日,“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将在昆明举办,这是一场华丽的民族服饰盛宴,届时,卢洁莹也将带着她与彝乡绣娘们共同打造的精美服饰款款而来,在盛会中一展风采。
卢洁莹说:“别看我爱穿彝族服装,其实我是汉族,父母是广东人。但是我在这里长大,从小就热爱彝族文化,特别是对绚丽多彩的彝族传统服饰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1994年毕业于云南省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上学的时候就经常下乡采风,向当地彝族绣女学习传统彝绣知识,“我对彝族刺绣有着痴迷的热情。”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喜欢翻山越岭走村串寨的去采风,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寻到彝族刺绣之美的最初时刻。”数十年往返于大山和城市,卢洁莹已经把彝家刺绣者指尖上如同山间最美晚霞一样的刺绣艺术都印刻在了心里。并在心里种下了一颗要以彝族刺绣为终生事业的梦想。
毕业后,卢洁莹就到服装厂从事设计生产工作。2002年,经历企业改制,揣着2000元钱,她毅然决然地带领下岗女工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组建了楚雄四喜服饰文化有限公司。至此,她正式开始了与彝族刺绣相伴一生的民族服饰传承事业。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每一天都有新东西诞生,每一天也有一些东西在消亡。我们应接不暇的接受着各种讯息和新鲜事物,但当我们驻足回望,在这个越来越失去本色的世界里,我们开始怀念那些古老而踏实的质地。”卢洁莹说,还原本真,这是她决定做好本土彝族民族服饰的初心之所在。
2005年,卢洁莹组建楚雄四喜服饰文化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发展的十年间,曾承接著名大型彝族歌舞剧《太阳女》的舞台服装设计制作,荣获最高级国家奖项服装设计奖。2009年,她受邀参与设计制作凉山州首届会理国际石榴节开幕式服装表演。自此,她开始把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卢洁莹说:“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彝绣成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能为广大彝族同胞带来可观的收入。”
“不忘初心,守护传承。”以传承经典为发展理念,2015年,卢洁莹带领公司转型重组成为“索玉文化美学创意有限公司”,旨在发展本土民族文化创意事业。此后,卢洁莹积极投身于楚雄本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播中,带领公司团队前往楚雄各地拯救和搜集彝族快要失落的非物质文化,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践行者。
“坚定,踏实,不厌其烦,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当我投身到某件事情的时候,摈弃内心的杂乱与纷扰,一颗心就在一件事情上。”卢洁莹说,这件事情就是坚守彝族刺绣工艺和文化,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当千年彝绣遇到现代时尚,不仅是传承和坚守,更是发展和创新。”2016年12月,作为唯一一家云南省本土民族企业代表参加上海第四届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对话作品展;2017年9月,卢洁莹女士受邀出席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并受邀参加国家民委主办“伍拾陆色北京八大处西山文化节民族文创特展”。通过不断地对外输出和内化吸收,卢洁莹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把彝族刺绣的亮点和经典对外传播。
下一步,卢洁莹打算将产品定位在个性化品质的生活用品和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精致饰品上,用工艺饰品来承载民族文化元素和传承古老的工艺文化。针对个性化,有高品质生活要求的中青年消费者,开发一系列具有衍生性的文创产品,基于本土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设计手法,将优秀的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感以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包装演绎,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不同群体顾客的实际需求、功能定位来采用恰当的设计表现形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吸引优秀的资源力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卢洁莹说,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对于传承彝族传统刺绣手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扩大推广,这件事情她会一直做下去、做到老。在快要到来的“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上,卢洁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用作品说话,把来自彝乡的刺绣产品带到昆明,让来自四方的朋友都能看到云南彝族绚丽的服饰和深厚的服饰文化。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