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万紫千红春满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凉山迎来自由歌唱的时空和快乐舞蹈的舞台。
从《阿苏巴底》(彝语说唱)新旧对比演绎的幸福人生,到《快乐的诺苏》在人民大会堂掀起的欢快鼓点;从《大小凉山金灿灿》流淌的金色之梦,到诠释党的革命初心和人民红色情怀的《彝红》;从《凉山风情》的点睛之笔到《火·图腾》《索玛花开》表现的幸福感;从西马开跑到荣获《魅力中国城》十佳城市,世居在凉山的各族群众,在党的光辉指引下,携手共跳一曲舞、同唱一首歌,用文化大繁荣歌颂新中国,推动凉山经济社会实现大跨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惠民工程,打造文艺影视精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凉山,由此美誉全国、美誉世界。
2017年,凉山成为央视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 记者 冷文浩 摄
文艺:记录时代足迹
1959年国庆前夕,由凉山歌舞团表演的彝族舞蹈《快乐的诺苏》,作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节目,走进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观看节目后,模仿着舞者手腕摆动的动作亲切地说,“这个节目很好”。
30多年后,这个被周恩来总理夸赞的舞蹈,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作品金像奖。
在凉山,《快乐的诺苏》只是众多优秀文艺精品中的一员。这些文艺精品,集结成一本厚重的“影像册”,见证着自治州的发展进步;也如同一本精美的“宣传册”,向世界展示了大美凉山。
文艺创作取得崭新成就。《我的弦》代表四川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情深意长》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彝红》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银奖,并参加了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情景剧《阿惹妞》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
影视创作取得重大突破。我州投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彝海结盟》在央视八套播出后,收视率一直稳居排行榜首位,并成功入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十二届中美电影节并荣获中国电视剧“金天使奖”;电影《我的圣途》入围蒙特利尔、威尼斯、釜山等国际电影节,荣获“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中外合拍艺术电影奖”等殊荣,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后引起热烈反响;纪录片《彝问》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评为四川重点影视项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凉山各种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彝红》剧照。记者 冷文浩 摄
世界:拥抱凉山风情
1993年,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山鹰组合”横空出世,开启彝族流行音乐元年。
其后,彝人制造、天菩萨、阿夏组合、太阳部落、南方叶子等组合相继走上舞台,唱响自由流行之歌,用歌声有效推介了凉山。不仅仅是音乐组合,曲比阿乌、苏都阿洛、吉木喜儿等歌手,早已把凉山的声音传递给了世界。
凉山,用文化拥抱世界,更让世界看见凉山、爱上凉山。
2017年,凉山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四大分会场之一。那天夜晚,凉山用火一般的热情带给全球华人、给世界一个惊喜。那个春节,凉山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形象,用自豪的表情站在世界面前。
春晚,是凉山以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道深深足迹。背后,镌刻着曾经的故事;前方,搭建着更大舞台。
2014年12月,凉山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走出国门,承办“2014老挝金三角首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创汇33.6万美元。这次活动的圆满举办,彰显了我州文化软实力,为加强我州同老挝和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打开了通道。
2015年起,凉山交响乐团独立承担的民族歌剧《彝红》走进国家大剧院、中国艺术节,完成全国巡演。
2016年10月,由我州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彝海结盟》在央视播出。2017年11月6日起,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索玛花开》,取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的佳绩。
2016年起,“中国西昌‘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每年在凉山举办,把凉山文学艺术推向了全世界。
2017年到2018年,凉山全程全力参与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成为四川省唯一入围“十佳魅力中国城”的城市,最终与茂名、黔东南同进前三强,被评为《魅力中国城》“最具人气魅力城市”和“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
2018年11月3日上午7点30分,超过两万人参赛的“金牌赛事”——2018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正式鸣枪开跑,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全程直播赛事。而之前,西昌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这样的全程马拉松赛。
截至2019年,凉山连续三次承办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
文化元素走出凉山,成为凉山名片和凉山的文化使者。
(原载:凉山日报)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