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一首歌 一方人

作者:醉中天 发布时间:2005-10-03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盛夏,我们从酷暑难耐的川西盆地走进了神往已久的大凉山。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绵延不绝的螺髻山如期扑面而来,满眼沟壑,满眼葱翠,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第一眼看到的大凉山其实已经不是想象中的荒凉。我们开始感受到一种萌动于大山深处的喷薄活力,但却难以捕捉得到。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访的第一站是普格。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格,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人口14万,民族16个,75%以上是彝族。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向普格的途中,一首陌生的歌曲在车中响起,一直伴随着我们。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曲唱道:“啊哩喂,啊哩喂,我的家乡普格格伞里罗,唱起山歌跳起舞来多快乐,远方的客,尊贵的客,大凉山上普格儿女捧美酒,欢迎您到我的家乡螺髻山,啊哩喂啊哩喂。”旋律轻快,节奏感极强,车上的同行们很快就跟着哼唱起来。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崇拜火。农历六月底,正是中国彝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而普格号称火把节之乡,因为彝族第一个火把节场地就在普格甘天地乡的日都迪散。多年以来,这个彝家人祭祀火神、祛邪灭虫、祈福吉祥、祷告丰收的传统节日已经演变成了荟萃彝族民间体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盛大集会。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恰逢普格建县50周年,人们在县城附近的山坡上修起了一个崭新的火把场。在青山的环抱中,彝族儿女尽情的挥洒着他们的豪气。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场面壮观的开幕式上,上千青年跳起了达体舞,伴随着他们的舞步的,就是那首歌。这时,上万名观众都齐声跟着歌曲的旋律唱了起来。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身穿彝族节日盛装的普格电视台主持人王遇幸告诉我们,这首《啊哩喂》是去年火把节唱出来的,汉语名字叫《欢迎您到螺髻山乡来》,作词作曲的是他们的县长和县里的。小王骄傲地说,“这首歌可以称为我们我们县的县歌,每一个人都会唱,包括幼儿园的小孩都会唱。”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在路上随意问起几个彝族姑娘,她们都能随口唱出来。有两个彝族小学生更是边唱边舞起来。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共鸣,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流传开来?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伍木牛,词作者,彝族,现任普格县人民政府县长。倾心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旅游开发。大型歌舞剧《妈妈的女儿》(根据彝族叙事长诗改编)总策划。其他作品:《火把节》、《普格美丽的家乡》。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位敦实的彝族汉子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挖掘民族文化,这首歌就是围绕提高普格知名度,热爱普格,建设普格,宣传普格,加快普格发展的宗旨创作出来的。里面最精彩的有两段话。第一段话:普格的山,普格的水,山山水水都同唱一首热诚的歌,欢迎您到我的家乡螺髻山。第二段是:远方的客,尊贵的客,大凉山下普格儿女捧美酒,欢迎您到我的家乡螺髻山。这个意思就是,包括全世界四大洲五大洋的客人都到普格来,促进普格的发展。目前这首歌到处都唱开了,北京也唱开了。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觉得写这首词的主要目的,一是反映普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如“改革开放山山寨寨久伞哩?”,“久伞”是幸福的意思,“格伞”是好的意思。第二个想法就是把普格宣传出去,吸引外来的客人到普格来,把普格经济建设、旅游开发搞得更好。”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凉子者,曲作者,彝族,普格县文化馆馆长。主要作品:歌曲《螺髻山》、《火把节》、《普格美丽的家乡》、《夜月为谁而出》等,凉山彝族第一部长篇小说《血染的索玛花》。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朴实的阿凉子者看上去和许多中年彝族汉子一样,面膛红黑,似乎没有什么文化气息,但他的确是普格响当当的文化人。他说,“木牛县长写了一首歌词,我觉得这个词很好,它概括了我们普格的山山水水全貌,特别对我们建旅游大县经济强县很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曲子进行了酝酿,三天后就创作出来。虽然很多人觉得我们普格的美,普格的山,普格的水,这首歌远远还没有唱尽,但是基本上表达了我们全县14万各族人民的心声。”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情况下,配合形势的应制之作是难以广为流传的,而这首歌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据了解,最初普格县准备请国家级的词作家、曲作家来为他们写歌,特别是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当时他们的想法是最好写成《青藏高原》、《青海湖》这种水平的,但这个想法始终没实现。后来县里就发动大家自己作曲作词演唱。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很快就形成了作品,居然也颇有民族特色。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凉子者认为能流行的原因也在于此:“这首曲子的曲调取自于我们彝族的两个方言区,一个是“神丈”方言区,它的基调在美姑县的河西区,也就是啊哩喂。凉山州歌舞团根据它改编成《快乐的罗嗦》早已广为传唱。第二个是“锁迪”方言区,也就是布拖高腔,我们彝族的高腔。因为这个曲子是用两个方言区的两种基调组合而成,所以全州各个方言区的人都容易接受。现在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全国都在唱。这首歌与其要说我是创作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我们在祖先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偷’出来的,创作这首歌我可以说是一个‘小偷’,‘偷’我们祖先的音乐来组成这首曲子。”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道是歌以咏志,彝族人民用他们自己熟悉的音乐元素表达着自己最真诚的情感,这样顺其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每当听到这心底的歌从他们胸中奔涌而出时,你就会感到一种无阻无碍的畅快,如山中的溪流在跳动,如高天的流云在舞动。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姑娘王欧牛是《啊哩喂》的演唱者之一,螺髻山艺术团演员。她说:“这首歌的演唱者有五六个,都是本县人。因为基本上是彝族小调的旋律,大家在平时唱山歌时都要用这个调。不但我们喜欢唱,只要是来过普格的人,听过这首歌,走了之后还发现能哼几句。他们都很喜欢这首歌。”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候,我们似乎已经明白,这首歌表达了普格人民对远方客人的真诚欢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大凉山,而这种希冀的背后,则是彝族儿女想走出大凉山的渴望,是大凉山开放的胸襟。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凉子者对歌名的解释则让我们体会到这首歌流传的另一个文化背景:“啊哩喂在彝语里是红花开的意思。但这个花不是植物的花,是指象花一样的火,是火把节的夜晚点燃的火把之火。当贵客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燃起熊熊的篝火,跳起彝族的欢乐达体舞,中间的这堆火也是一朵红花,是人们热情欢迎外面的宾客到我们普格来的花,是欢迎之火,欢迎之花,是彝族人民心中炽热的花。因为彝族人民崇拜火。”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彝学会理事,螺髻山火文化研究会会长火补舍日补充道:“彝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把火作为这个民族的图腾,作为这个民族的生产工具,作为这个民族的战争武器,也作为这个民族的血液。彝族人民生也离不开火,死也离不开火。”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格在凉山州诸县当中,经济发展属中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刚刚突破千元。但这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却是得天独厚,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这种情况,可以说得上是整个大凉山的缩影。今天的普格人已经响亮的提出了“塑旅游形象,建旅游大县”的目标,围绕“一山两泉一海一火”大做文章,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螺髻山、温泉山庄、温泉瀑布、海口高原牧场、火把节民俗文化,每一项都具有相当的含金量和吸引力。这个目标看起来有些遥远,但普格人民却信心十足,这信心即来自于大凉山正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更来自于博大精深的彝族民族文化。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不禁想起了普格县委书记吉志坚和县委宣传部长杨斌反复向我们说起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的”。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彝族人民已经开始主动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且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在普格,我们就注意到他们已经把这里的火把节命名为螺髻山旅游火把节,看到了县里印制的精美画册和自办的《螺髻山报》,接触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对大凉山关注的目光。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上的传统项目之一是选美,今年参加普格选美的俊男靓女们要角逐的却是一个新的荣誉――螺髻山形象大使。在大赛现场,熟悉的歌声伴随着这些彝族青年以新的姿势走向大凉山以外的广阔世界。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入夜,围着篝火踏歌而舞,我们已经陶醉在这歌声中,我们的心已经和大凉山一起跳动。地域的限制,也正在这歌声中悄悄消失。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离开普格,《欢迎您到螺髻山乡来》的旋律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一声“啊哩喂”,往往会引来一片应和的歌声。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的采访中,在盐源、在冕宁、在西昌,我们仍然不时听到这首歌熟悉的旋律。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移民新村,一张又一张彝族同胞的笑脸,当我们眺望一所又一所希望小学屋顶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当我们亲眼目睹在山峦叠嶂的深处如火如荼进行的交通大会战,当我们走进一片又一片长势喜人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又一个已经和世界接轨的企业厂房,当我们抬头仰望高高的卫星发射塔,我们仿佛看到大凉山张开翅膀蓄势待飞,我们仿佛听到大凉山因为开放而跳动得更加有力的脉搏。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我们似乎不再疑惑,因为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声音,那就是发展,大凉山的山山水水都有一个共同的姿态,那就是开放。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首《啊哩喂》,其实不单是普格人的歌,它也正是螺髻山的歌,大凉山的歌! ln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