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核桃箐村:世外“桃”源促彝乡振兴
沿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进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核桃箐民族特色村,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绿意盎然。
核桃箐村居住着123名彝族群众,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寨。近年来,在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中,核桃箐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古朴的民风、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实现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增收明显、村容村貌整洁、公共服务齐全、民族关系和谐”的建设目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7.75%降至0,是拉乌彝族乡第一个率先全面脱贫的村落。
2018年11月,箐门口村委会荣获“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集体”,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产业拉动,铺就民族团结“富裕路”
核桃箐村在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中,把准发展的“脉搏”,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双推进”,建成了占地6亩的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文化展览馆、核桃林间栈道等设施,沿着拉米公路建成了一条集民族、生态、旅游、产业融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核桃谷。
“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核桃产业,核桃箐村民小组31户,共123人,栽种了1100多亩核桃,核桃收入比种庄稼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在农闲时,大部分青壮年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云说。
拉乌核桃素来以仁白、皮薄而闻名,核桃箐村依托拉乌核桃的品质优势发力,念活“山字经”,在提升核桃品质上下功夫,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泡核桃第一村”。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2018年实现产值4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6万多元。凭借淳厚的民风和良好的生态,村民们还开起了农家乐,吃彝家饭、喝彝家酒、品核桃蘸蜂蜜,核桃箐村已渐渐成为游客自驾游的目的地。
文化带动,铸就民族团结“向心力”
彝族是一个爱好歌舞的民族,为更好地传承彝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核桃箐村新建成的民族文化展览馆内,收集整理展出了一批彝族服饰、乐器和传统手工艺品。
此外,依托新建成的核桃谷民族团结广场,核桃箐村组建了打歌队,鼓励支持举行彝族“火把节”“祭龙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办好每年的核桃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彝族打歌、山歌对唱、踩犁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编制了《拉乌彝乡春来早》等一批原创歌曲和精品文艺节目。
近年来,每到民族重要节庆日,核桃箐村常常出现“一方打跳,八方相聚”的热闹场景,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示范带动,增强民族团结“内动力”
核桃箐村通过评选,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的5户文明户评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目前,全乡评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达105户、全县评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达223户。
吕云是核桃箐村民族团结示范户之一,也是村里的党员。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要想办法带动村民致富。村里的人不多,但大家都很团结,尤其是到了收核桃的季节,大家互相帮忙,不到半个月时间,村里的核桃就都收完了。”吕云语气中充满自豪。
在村子内,村委会配设了一套“布谷鸟”广播,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同时,为实现党的民族政策“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阻隔,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有机结合,组建了一支由县乡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铁军小分队”,用贴近生活的实例、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民工程、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知识,打通了脱贫攻坚和民族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其灵活的宣传模式,目前已在全乡得到广泛推广。(刘奕)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