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彝绣技艺培训 托起5000余名贫困妇女的脱贫奔康梦

作者:袁蕾 发布时间:2020-07-09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3.111.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心彝意·爱购凉山”第二期培训班里认真学习刺绣技艺的彝族妇女。本报记者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22.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妇联主席马燕灵来到彝欣社区,和妇女交流彝族刺绣技艺。  本报记者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999.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姐妹间交流刺绣技艺。本报记者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33.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绣好的成品袜。本报记者 张祺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44.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德彝欣安置点学习刺绣的妇女。本报记者 张祺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55.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认真地学习。本报记者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66.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悉心指导。本报记者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777.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展彝绣技艺培训。本报记者 李顺云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888.jpg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说起现在的生活,苦书牛的脸上就笑开了花。  袁蕾 摄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0年6月28日,第一期“彝心彝意·爱购凉山”以购代捐彝绣袜生产管理、刺绣技艺培训班在西昌开班,7月2日,第二期培训班如约举办,来自昭觉、越西、喜德、普格、美姑、金阳、布拖7县的100多名绣娘,在老师的培训和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管理、刺绣技艺合格证书。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业回到家后,这100多名绣娘将转变身份,从学生变成“老师”,以点带面,一人负责培训50人,把自己所学习到的彝绣技艺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所在移民安置点里居住的彝族妇女。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心帮扶120多家省级直属机关送来爱心订单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已收到120多家省直属机关的彝绣产品订单,源源不断的订单,进一步增强了彝族贫困妇女脱贫奔康的信心。通过学习掌握彝绣技艺,让更多的彝族妇女背着孩子、抱着娃,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有尊严地脱贫致富。”凉山州妇联主席马燕灵介绍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四川省妇联联合省直机关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等部门,在凉山7个未摘帽贫困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彝心彝意·爱购凉山”以购代捐形式,购买袜子、围巾等彝绣特色产品,帮助贫困妇女增收,活动从今年5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单位的爱心帮扶,让我们对彝绣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高质量交出满意答卷,从今年6月开始,由州妇联牵头,各县市妇联组织,让全州7个未脱贫摘帽县的26个移民安置点里的贫困妇女参与到彝绣技艺学习中来,学习培训合格后,每个妇女都可以接收订单,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劳动收入。”马燕灵算了一笔账,根据前期样版生产实效推算,7个未摘帽贫困县每月可生产彝绣袜26.4万双,三个月可生产79.2万双。袜子每盒装3双,围巾每盒装一条,售价均为100元,以每个绣娘每天绣4双袜子计,每月工作22天,每月每人可净增加收入1320元。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点带面5000多名贫困妇女收获一技之长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我这样绣对吗?”“这个线头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吗?”……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月2日上午,走进“彝心彝意·爱购凉山”第二期刺绣技艺培训班,宽敞的教室里安静有序,50多名妇女认真地绣着手里的绣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拿着绣片来到台上请教老师,偶尔几个朋友间,轻声地交流着刺绣心得。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刺绣技艺培训班老师、凉山彝族服饰州级非遗传承人、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米色莫子洛说,移民安置点的教学培训,大部分都是针对不能出门打工的彝族妇女,他们有的因为年纪大不好找工作,有的因为要哺育幼小的孩子,彝绣技艺,可以让她们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背着孩子,抱着娃,在家实现居家灵活就业。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次培训班,主要是针对袜子和围巾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学,要求每一个学员都要培训达标,掌握针脚的隐蔽处理、接头的无缝完美处理、捻线合格方式处理、开始和结尾线接头处理等彝绣技巧,因每名学员回到所在地后还要教授其他人,培训内容里还增加了上台模拟刺绣技艺讲课的考核。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的日子真的是过得比蜜还甜,前些日子刚搬进依足乡安置点的新家,现在又来到西昌参加彝绣培训,同村的姐妹们都非常羡慕我呢。”今年48岁的苦书牛一边绣着手里的绣片,一边开心地说。苦书牛是金阳人,家里有7口人,之前住在金阳县高峰乡哼地村,交通不便,每逢下雨时,房子里面也开始漏水,现在搬进了新家,以后还可以依靠彝绣增加收入,一说起以后的日子,苦书牛古铜色的脸上笑开了花。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住昭觉县轿顶山移民安置点的吉克阿子今年27岁,家里有1个孩子,之前跟着长辈们学习过一些彝绣。通过这次较为系统的学习,让她的彝绣技艺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大家都很想学习,都积极地报名参加培训。自己孩子小,也没办法外出打工,因此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地学习技艺,回去再教村里的其他姐妹。”吉克阿子说,要让姐妹们都有一门生存的技艺,在家里都可以赚钱帮忙养家。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22岁的莫也作,今年刚搬到布拖衣撒移民安置点,第一次学习彝绣的她,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家里有3个孩子,无法外出打工,她很乐意选择学习彝绣技艺。“因为要照顾孩子,加上自己也不太会做生意,觉得做彝绣很适合自己的。妈妈也很会做彝绣,如果我也学会了,我们俩都可以在家里赚钱了。”莫也作说。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是彝族服饰之乡,有着深厚的彝族刺绣基础。接到‘彝心彝意·爱购凉山’活动通知后,昭觉县妇联在5个移民安置点开展彝绣技艺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300多名绣娘,为下一步接订单做好准备。”昭觉县妇联副主席王阿英说。在培训中,很多绣娘从无基础到针法熟练,最后到各项绣工合格的阶段,培训老师精心指导,彝族妇女们也非常用心地在学习。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县妇联工作人员阿力比果说,今年6月,金阳县已组织彝绣老师到金阳县派来镇光明社区、德姑村安置点、依足乡安置点开展彝绣培训工作,预计今年培训绣娘800人。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家灵活就业让贫困妇女有尊严地脱贫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搬进了美丽家园,如何实现安居乐业?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环境美丽、功能齐全、透着现代气息的新社区,迅速跟进的是彝绣合作社和生机蓬勃的彝绣“扶贫工厂”。以彝绣为抓手,鼓励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在省妇联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组织开展“彝心彝意·爱购凉山”活动,通过组织以购代捐、消费扶贫等形式,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勤劳增收,有尊严地脱贫、有温度地脱贫、可持续地脱贫。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德光明镇彝欣社区,是一个有着7000多人的移民安置点,今年,这里创建了“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背着孩子的妇女通过进入彝绣培训班学习,成为一名绣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将彝族妇女的传统技艺和产业扶贫、“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融合起来,实现着妇女创收、家庭脱贫的梦想。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10年至今,凉山已建立以妇女为主的专合组织20个,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12个,其中彝绣刺绣技艺培训基地2个,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3个,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98个,为凉山下岗妇女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圆梦舞台。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彩的丝线在手中穿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勤劳善良的彝族妇女,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技艺,背着孩子,照顾好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传承着民族的技艺,绣出彝乡新画卷,绣出美好新生活。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日报记者 袁蕾jF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