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报告文学:甘洛罗玛村的脱贫故事(图文)

作者:尔古阿木 发布时间:2020-10-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全力冲刺脱贫攻坚,一举摘掉戴在甘洛头上10多年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帽子”2019年2月17日,铿锵的话语从甘洛县2019年脱贫攻坚摘帽动员部署千人大会上传出,激励着每一个驻村干部以坚如磐石的信心,舍我其谁的勇气、高严西实的作风,装整扬旗,吹响总攻的号角,向脱贫摘帽宣战, 12月顺利通过省级、州级验收,2020年7月—8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办验收,顺利迎接各级“大考”,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摘掉了贫穷之帽,“高质量、有成色”初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甘洛的每个边远山区,彝家村落悄然发生着变化……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8月的初秋,天气渐凉。被太阳、风雨洗礼过后的玉米、水稻等庄稼微黄,核桃成熟开裂,瓜果飘香,随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傍晚,炊烟袅袅升起。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田园诗意,在这个大彝区大山深处的美丽村落窥见一斑。
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遥望罗玛村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遥望罗玛村

“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罗玛村恰恰相反,可以说没有道理通罗玛。在四年前,罗玛村通村路是唯一一条坑坑洼洼的土坯毛路,农户茅厕路边建,猪圈庭中养,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四年后,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洋楼随处可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拉近了村民与外面世界的距离。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在村庄,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垃圾池,每走50米有一个太阳能路灯照亮乡间小路。放学回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唱着歌,喝着学校免费提供的营养奶,家门口即可接受义务教育。幸福洋溢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精准扶贫的政策春风吹到了每一户村民的家中。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庄以前很偏很穷,现在却变得远近闻名。”晚风吹过,四川凉山会理县太平镇派驻罗玛村的第一书记赵志朋,带着笔者,穿过弯弯绕绕的山路,走进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这一户户农户家发生的变化,他都如数家珍,用他的话来说,“精准扶贫带来了惊喜变化。”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落后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宜居的乡村乐土,得益于政府的扶贫大计,让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让这里的村民靠勤劳的双手脱了贫,向着小康的康庄大道奔去。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玛村地处甘洛县玉田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2公里,是深度贫困村。分基特、罗玛、鲜明、联合、高峰5个村民小组,人口267户、1080人,其中汉族4户、22人,其余全部为彝族。全村有劳动力539人,残疾人27人;贫困户65户306人(2014年脱贫4户10人,2015年脱贫8户33人,其余全部2017年脱贫退出),低保户64户153人,五保户2户2人。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挑选辛苦中出来的海椒准备销售
挑选辛苦中出来的海椒准备销售

过去,全村只有3.3公里的通村道路,通组道路没有一条像样的,坑坑洼洼,“雨天组,晴天通”。5个村民小组,通行基本靠走路,土特产运不出去,猪、羊等农副产品,基本靠人工赶下来,最远的农户(高峰组)徒步到村活动室,长达2.8公里。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四面环山,无路可走。交通,成为限制这个小山村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罗玛村来说,有种特殊的含义。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罗玛村的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村干部一破扶贫人用他们对扶贫开发事业的追求和执着、对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付出与担当,在不停地践行初心、担当作为,努力谱写精准扶贫的感人故事。我们的故事从罗玛村的“无能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朋开始讲起走。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能书记”赵志朋的故事

赵志朋,男,汉族,1986年出生于德昌一普通农村家庭,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2009年被选调到会理县乡镇工作。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主动申请到贫困村帮扶,2016年1月被会理县委组织部选派到甘洛县罗玛村担任第一书记。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书记赵志朋走访入户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书记赵志朋走访入户

一、接风洗尘

2016年1月6日,当天恰好是小寒,宁静的罗玛村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素装银裹的村庄瞬间变的纯净而美丽。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支部书记阿木日前家堂屋里的三锅庄旁围坐着一群客人,其中有玉田镇的干部、县委宣传部的干部,一位戴幅眼镜,身体瘦弱而一身书生气的一个小伙子也在其中。他就是远道而来,从凉山州南大门到北大门,会理县太平镇派驻罗玛村的第一书记赵志朋,这是宣传部派驻这里的原第一书记宋晓燕与赵志朋的一个工作交接仪式。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塘里的柴火熊熊燃烧,把冬天的寒气拒之门外。按照彝族习惯,罗玛村要为这个即将一起奋战一个时期的战友“邱波(朋友)”接风洗尘。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边讲工作,酒还是喝一点,因为天气有点冷,我们就喝一点自己酿造的纯粮食白酒。”支部书记阿木日前端起酒瓶、拿起酒杯,拿出彝家的热情开始“打轮子”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赵书记,来先敬你,以后罗玛村的发展就全靠你了,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客气,书记,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也算是罗玛村的一员。不好意思,我不怎么喝的来酒,不胜酒量。”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到彝区,入乡随俗,不喝一口酒,就没有朋友。你喝农家就,就表示你看的起他,这样才能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这是我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大家见笑。”成熟稳重的阿木日前,已在村主任、村支书岗位上干了20多年,经验丰富,成稳老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杯,我们两位书记都干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盛情难却,干了!” 附近的一些村民也早就听说要来一个新第一书记很是期盼,都来见新来的第一书记。大家你一杯、我一杯推杯换盏敬赵志朋。热情的话儿说不完,对罗玛的未来充满希望。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屋外的厨房里煮着土鸡、腊肉,香气四溢,香喷喷的米饭蒸熟的味道扑面而来,说话、喝酒间,午饭已好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开饭了,大家收拾一下吃饭。”村文书木各子哈张罗着午餐。饭菜上齐,碗筷摆好。赵志朋已睡觉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来我们的赵书记真的不胜酒量,给他留一点,我们先吃到,等他睡醒了再吃。”心里还是比较心疼这位刚来的战友。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上,赵志朋被安排住在村活动室。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遇“冷脸”成“无能书记”

次日凌晨6点,赵志朋从异乡的梦中醒来,昨夜的酒也醒了一大半。看天还没有亮,外面是刺骨的寒风。他就蜷缩在被窝里看一下书,但始终看不进去,对今后长远的驻村工作倍感压力。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上8点,宁静的村庄在鸡鸣狗叫声中醒来。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挑水做饭、喂猪喂鸡……村支部书记阿木日前来到村活动室时,赵志朋已起床洗漱。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赵书记,我们俩到村上去转一转,让你熟悉一下情况。”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的,日前书记,那就麻烦你带路。”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我们就走近一点的,在基特组、罗玛组转一转。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位是我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赵书记。”支部书记阿木日前逢人就介绍。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得知这个第一书记来自乡镇,家又在农村,既带不来项目又带不来资金,村民们感到很失望,遇到了好多村民对他不感冒,不相信他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还戏称他为“无能书记”。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来之前,赵志朋心里又准备,应该这地方的条件和群众的观念是要落后一些,但超出了他的想象。到村第一天,看到村里薄弱的基础设施、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群众的陈规陋习等状况,赵志朋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脱贫攻坚机遇彻底改变现状,让罗玛村全然变样!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无能书记”变“超能书记”

A、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到罗玛村时,赵志朋面临着各种不适应,语言的障碍、生活方式的迥异、理念的不同等等,罗玛群众对他这个外来人的认可度并不高。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住到村里这四年来,赵志朋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研究制定了结对工作标准、轮班值守标准、“周一”活动日三个工作标准,同时他根据与罗玛村群众密切接触中,制定了接待群众“五个一”——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句暖心话,力争把群众所急所需问题在农户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活动室就满意解决;古朴的三锅桩诉说着彝家历史、使用马勺子吃饭积淀着彝家文化,他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一定要学习适应。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书记赵志朋在认真规划罗玛村产业发展
第一书记赵志朋在认真规划罗玛村产业发展

因为要在这里与村两委班子“同唱扶贫戏”“同吃攻坚饭”,行动上切实把自己当罗玛人,说罗玛话、做罗玛事,乐于参加老百姓家庭的红白喜事,无论哪家有红白喜事都去送上百十块钱,虽然礼轻,既能引导移风易俗的意识,也能让群众看到他的真心融入。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问题,现在能够熟练使用马勺子,听懂简单的彝话,围坐在三锅庄旁与老百姓轻松话家常。去年全面开展的“三建四改”工作,罗玛村老百姓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到项目尾期后,个别家庭资金出现了资金短缺,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就报不到补助,老百姓焦急,他也焦急,县委、县政府这么好的惠民政策,不能白白浪费了,经与家里商量,赵志朋将与妻子三个月的工资拿出来借给老百姓周转,老百姓拿到钱都很感动,对他说,“赵书记,你是好人,宁愿亏自己也不亏百姓”,这样涉及全村165户的“三建四改”项目在没有依靠项目工程队的前提下,老百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按时按质完成。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但是无论想得再完美,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一切都是海市蜃楼。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2017年顺利退出后,2018年后罗玛村主要任务是巩固提升,而巩固提升的关键是激发内生动力,推进脱贫攻坚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扶贫要扶在“根”上,产业就是扶贫攻坚的“根”,是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授之以渔,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拔除穷根,实现真真正正的脱贫。但村民们对赵志朋搞产业的能力持怀疑态度。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候我们觉得他是乡镇出来的,家又在农村,既带不来项目也带不来资金。”村里很多人对他抱有这样的态度。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初,村上规划了海椒产业。由于罗玛历来没有种植海椒的经验,无论是走访入户动员还是召开群众会引导,群众都有一些担忧与怯步。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的不信任没有击退赵志朋,反而增强了他证明自己的动力。他甚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村民会关心这个问题,说明大家都有想法,想发展的,这是好事”。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与村两委反复研究,赵志朋与村支部书记带头承担起了种植的担子,没有启动资金,跟家里商量后,拿出原本家里省吃俭用的积蓄14万元,开始了海椒种植。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来,他扛起了锄头、经历日晒、暴雨,甚至凌晨两点还奔波于越西与甘洛的货运车上,一会儿在地里、一会儿在农户家、一会儿在农牧局、一会儿在菜市场,有时忙得一天只能吃一顿冷水饭,顶着星辰回到活动室时感觉全身散架,甚至海椒种完回到德昌老家时,因为变得太黑太瘦,皮都脱了几层,爸妈、妻儿都差点认不出他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产业做好做实,让老百姓真正能看到只有动起来才有收获。所以后面有不少村民开始自主种植辣椒。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书记赵志朋(左一)在栽种海椒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书记赵志朋(左一)在栽种海椒

村里又引进了产出效益更高的毛叶山桐子种植项目,村民们更是踊跃报名加入。全村先后种植油菜300亩,海椒30亩,魔芋50亩,毛叶山桐子500亩。还是这片绿水青山,还是村民脚下的这片土地,但一切已经不一样了。种下了脱贫致富的种子,现在种子已经萌芽,等待着时间的浇灌,让罗玛的大地流金淌银,焕发新的生机。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心里对自己说“值得”!现在每天清晨他最感动的事情是不知名的群众放在寝室门口的一袋袋绿油油蔬菜。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年来,他与家里是聚少离多,甚至忙得连轴转的时候,两三个月回一次家都是奢望。虽然海椒种植没产生收益,但妻子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持他,从来没有一句贬损,只是淡然一笑“买车又要等下了”;老实巴交的父母,每次在他离家时只有一句话“好好工作”;幼小的孩子,每每与其视频时,总问“爸爸,你好久回来哦”,在家人眼中他是不合格的儿子、丈夫、父亲,但在群众心中他是个能带好头能干事的干部,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是一位会扛锄头的农民,也是一位能跑市场讨价还价的菜贩子。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亲历并见证了罗玛村每一点滴的变化,水泥路通了,走在上面没有灰了,只有清风拂面;村医务室、幼教点建立起来了,群众看病、孩子上学不用走很远的路了,甚至还有营养午餐,看病不用缴纳很多的钱了;原来杂草丛生的土地上屹立起了民俗文化坝子,农闲时节群众不再缩墙角边晒太阳了,不时在坝子上跳起了达体舞、打起了篮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致富道路通罗玛

位于甘洛县西南部的玉田镇罗玛村,地势险峻,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山区。2014年以前,罗玛村的村民要想出村,只能走一条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下大雨,罗玛村就和外界几乎断了联系,车进不来也出不去。交通不便,一直是罗玛村群众们的一块“心病”。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3.3公里的罗玛村通村硬化路全面完成,2019年罗玛村联合组的1.6公里的通组路硬化全面完成;最远的高峰组和鲜明组的路面修复工程全面完成。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玛村通村路
罗玛村通村路

“早些年我们去镇上没有大路,得走山路,碰到下雨天,山路陡峭,根本走不了,2003年修了土路,条件稍微好了些,2016年左右有了硬化的通村路,2017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主任木呷克布梳理着路从没有到有再到好的整个过程。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好了,现在开车去县城很方便,我们种的核桃、包谷、养的猪、牛也好卖了”村民木呷老三说。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变好的过程,也是当地党委政府带动全镇发展的过程。玉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崇林介绍:近年来,玉田镇党委政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带动全镇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大变样。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条盘山公路从G245国道料库小学分路处螺旋盘山而上,正像水彩笔勾勒出的美丽线条,绘就着幸福安乐的乡土画卷。如今前往罗玛村的路上,已见不到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盘山水泥路,受益人口267户1080余人。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卡户阿省约古的励志故事

来到鲜明组阿省约古的家,高档沙发、茶几、电视、冰箱、衣柜、床铺……一应俱全,完全看不到一点“贫困的痕迹”。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驻村干部说他现在的生活是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结果。而他说,是脱贫路上党和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所有亲朋好友、帮扶干部倾情帮扶的结果,也是一家人努力奋斗的结果。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么好,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不奋斗!”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意外致残却不失生活信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98年,因为家里穷,父母供不起兄弟5人上学,排行老四的阿省约古刚满19岁就与青梅竹马的阿衣布堵喜结连理,组建了新的家庭。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婚后不久,阿省约古就四处打工挣钱。艰苦奋斗了13年,略有积蓄的他想到了翻修旧房,彻底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哪知,在砌屋基堡坎时,一个不小心,一块大石头滑落砸断了他的左手腕,虽及时送到了成都治疗,但始终治不痊愈,至今不能使劲,被鉴定为三级肢体残。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治疗需要前后5次手术,费用昂贵,亲朋好友纷纷慷慨解囊资助,这让阿省约古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下定决心,永不言弃,努力奋斗,为妻儿、为亲人、为朋友,更为了一个彝族汉子的尊严和担当。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后的几年,他辗转在医院、工厂、家庭之间,靠“另外一只手”奋力拼搏着。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脱贫路上感恩奋进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考虑到身残志坚的阿省约古全力送三个儿女上学,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全体村民一致同意把他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阿省约古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安全住房功能提升等优惠政策,他亦愈加勤奋了。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10月,妻子在成都一家餐馆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他在家里也不闲着,养了几十只鸡和十几头猪,日子渐渐好起来。今年7月,听说村里引进了重楼种植,想学技术、增收入的他积极争取,种下了6000多株;政府鼓励群众发展“短平快”项目,他在已养殖八、九十只土鸡的基础上,又购进100只跑山鸡在自家林地里放养。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宣传、推介下,他的跑山鸡完全不愁销,许多人问询上门购买,而且高于市场价。10月底,他卖出了90多只,收入了1.2万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住房功能提升方面,他积极主动,成为全村“三建四改”第一户;在通组公路建设上,他是协调联络员;在洁美家庭评比中,虽然女主人不常在家却还是得了全村第二名…….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我们村的脱贫榜样,而且随时都把‘感谢党和政府’挂在嘴边。”结对帮扶责任人罗子坡说,他什么事都亲自干,而且干得很好,开始还不知道他是残疾人。他还帮着驻村干部给其他贫困户宣传政策、做产业扶贫动员等工作,十分懂得感恩。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介绍,阿省约古今年的收入有跑山鸡销售、妻子外出务工、全家低保、公益岗位补助、短平快项目补贴等,粗略估算也有4万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注重家庭教育 生活更有奔头

“我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们再走我的‘老路’,得想方设法让他们有本事,过轻松一点的日子。”阿省约古满口“彝腔”,但说出来的话却是真心表达。他说,目前,大女儿在德阳一所大学读护士专业,且已拿到“护士资格证”。学习之余还参加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时常给一家人买衣物,并叮嘱爸妈不要太累了,还说:她已长大,能为家庭分担负担,相当“懂事”。老二在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前不久在凉山州第七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项目竞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老三在玉田中学读初一,成绩也不差。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产党这只大手牵着我们这只小手,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什么话也说不来,但是我认为,感恩党和政府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力送娃儿上学,让他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阿省约古激动地说,老婆和孩子是他最大的“奔头”和希望。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刁民”木呷五斤的转变

今年54岁的木呷五斤,家住罗玛村基特组。在20世纪90年代是算的上日子好过的“冒尖户”,因为在甘洛矿山打工,从事冲岩机打矿作业,当时每月可以挣1000余元,当时公职人员工资也就几百元。但因为没有采取好防护措施,防尘设备没有带好,患上了矽肺病,落下了后遗症,不能做重活络。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这个,木呷五斤经常找村上“麻烦”,找到上级省州上访,成为了本村出名的老上访户,镇村两级干部反复给他作思想工作,宣传政策,他听不进,每次听说有人上访,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木呷五斤。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该村开展精准识别工作,考虑到他家特殊情况,被村民大会评议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他家房子是自己修建的属于自有安全住房,所以没有享受到住房建设政策。他就不安逸,认为评了个建卡户,没有享受什么政策,一直对精准扶贫政策不满意。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全村脱贫退出,驻村工作队入户了解他家收入时,他故意隐瞒收入,说没有那么多收入,不达标,什么政策也没有享受。拒绝在脱贫认定书和脱贫成果表上签字。各级检查组入户时也拒不配合,专门给村上唱“反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办法啊,当时我们从多方收集佐证,能够倾向的政策都给了他家,他才勉强认可。”说到木呷五斤的当时情况,支部书记阿木日前无奈地说:“如果遇到他一样的几个村民,我们的工作开展也是十分困难的。”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们深信,石头都有焐热的时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他们一如既往关心木呷五斤一家。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次村上开会,提前请木呷五斤来说说他的困难诉求,也听听他对村发展、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一方面考虑到会议开到中途,避免他在从中 “捣乱”,影响会议正常进行;另方面让他感受到一种存在感,感受村上对他的重视和关注,一来二去,他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给村上“对到干”。用他的话说“村上也没有欠我啥,当时去挣钱也是为自己养家糊口,不是村上安排去的。”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五斤一家5口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在成都当体操教练,每月工资7000余元,小儿子在外面打工,每月至少也挣4000余元,女儿在读高中,享受了应有的政策,看病就医自费报销比例不超过5%。村上给他安排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并解决了全家5口人的低保,他对政策越来越满意,对村上的工作也十分支持。慢慢的,这个老上访户,这块冰冷的“石头”被焐热。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特殊的群体,进行特殊帮扶,特事特办。罗玛村的驻村工作队,有一份特殊的帮扶表,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彻底消除了等靠要思想,拒绝养懒人,通过农民夜校、乡村月会,火塘夜话、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脱贫致富靠双手,勤劳致富靠智慧的思想理念,养成了你追我赶奔小康的良好风气。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外乡“金凤凰”嫁到高峰组

罗玛村5个组里面高峰组是名副其实的山高路远的一个自然组,这个组有38户1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62人,多年前,他们均从海棠、蓼坪等几个外乡镇搬迁入住这里,阿布、阿时、俄来、吉列、吉古等姓氏人居住,这里海拔1800米,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群众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都相当落后,贫穷程度也较深。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贫穷,村里的姑娘留不住,外面的女孩不愿嫁进来。这里曾是一个“姑娘外嫁不回头、小伙子二十五六打光棍”的贫困村自然组。这里的人们日出而出,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生活在这里,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发展。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如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到彝家村落。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因户施策。房屋不安全的进行新建安全住房,道路不通的修路大桥,发展后劲不足的,进行产业扶持,老弱病残的进行政策兜底。沉睡多年的彝家山寨悄然在改变。落后的思想,拦在发展前面的绊脚石已被搬开,移风易俗不断深化,新风习俗在改变。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以来,罗玛村高峰组,实施彝家新寨建设1户,补助5万元,实施三建四改18户,补助 14.4万元,修建入户通组路 3公里,带动产业发展 38户,每年动员外出务工平均30人,年人均收入增加3000余元。目前全组13户62人稳定脱贫。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组贫困建卡户介呷子家,属于阿莫惹古阿布家族。在2014年前收入基本靠种地,经济基本靠养猪、养鸡。条件困难,有时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通过6年多的帮扶,如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卡户介呷子之子阿布什哈与巫呷小妹的结婚照
建卡户介呷子之子阿布什哈与巫呷小妹的结婚照

2020年1月5日清早,介呷子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远亲近邻,三朋四友都聚集在这小山村里。心直口快的介呷子的老婆尺沙莫一边在为客人们散香烟,一边在说:“感谢亲戚朋友们前来祝贺,感谢党的政策好,没有想到我能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而且今天还迎娶了儿媳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尺沙莫高兴的还不止这些,这个儿媳还是从稻米之乡普昌镇外乡镇嫁过来的,说条件,那边比的条件比这里好多了,还是一个非常漂亮贤惠的好姑娘,而且彩礼钱还给的不多,一起花销下来还不超过10万元。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几年政策好,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专门给我们培训技术,关心我们的生活生产,我们有了一技之长后,在外面打工,一年轻松挣五六万元没有问题,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过了。”平常话不多的介呷子也打开了话匣子,道出了自己的心声。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话间,英俊潇洒,年轻帅气的主角新郎—阿布什哈出场了,小伙子左手端酒杯,右手拿酒杯,开始打起了“轮子”。这个高山彝族小伙子另外一个身份还是小有名气的彝族歌手,他与歌手吉则以古等人组建了牧羊兄弟组合,先后发行了《巫呷谣》、《恋人阿呷》、《牧羊恋人》等歌曲,也因为他的歌声打动了姑娘,赢得了美人归,庆幸自己生在一个美好时代。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布什哈说:“因为脱贫攻坚,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们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我要以挖掘彝族文化、歌唱祖国、赞颂家乡的壮丽山河来表达情感,继续写好歌、唱好歌来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回报社会。”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获得感倍增。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邻右舍,亲戚邻居些早已听说,介呷子家娶了个外乡的一个美女姑娘,都想来一睹芳蓉,翘首以盼新娘的到来。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了,来了”一个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高峰组民俗活动坝子,具有彝族特色布置的花车里走出头盖彝族纱巾的新娘,在送亲队伍的簇拥下,被背到了介呷子家堂屋,她叫巫呷小妹,是吉能家族,真的是个美人胚子,水灵灵的眼睛,羞涩的向四周望了一望,又盖上了纱巾。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亲朋好友些,老人们在喝酒,年轻人些在帮忙后勤,张罗着婚宴。难得的冬日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宁静的村落比往日更加热闹。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俄来家借桌子,吉列家抬板凳,院子里摆满了锅碗瓢盆,三星炉上煨着肥肉墩子,熬着骨头汤,阿时莫以(婶婶)带着几个年轻的彝家妇女洗菜择菜,几个年轻小伙,有的切肉,有的宰卤鸭子。菜式看样子不少,炒、炖、蒸、煮、凉拌都有。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呷子,每桌按6斤肉来办,份量要足。”婚礼总管吉列阿木一边指挥一边吩咐正在切肉的侄儿。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被唤做木呷子的彝家小伙子是今天的主厨,他在外面打工当过厨师,大酒店里见过世面。他介绍说,村上办九大碗是第一次,有些匆忙,没有太多的经验,今天九大碗做八个菜加一个“豆渣菜”汤,有卤鸭子、木耳肉片、墩子、回锅肉、红烧排骨……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布什哈与巫呷小妹结婚照
阿布什哈与巫呷小妹结婚照

中午12点,开席了,鞭炮齐鸣,院子里的气氛顿时异常活跃,“上菜了,上菜了!”吉古木呷、吉列拉日几个精壮小伙健步如飞,乐呵呵地把菜端上早已安好的席桌上。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阿布什哈结婚的新娘子阿呷小妹也是本县普昌镇以达村人,他俩在外打工时,以歌会友,阿布什哈的歌喉打动了情犊初开的美丽少女的心,通过相识相知,双方产生了好感,自由恋爱,俩位年轻人这次挣到钱了就回来完婚,今后好去名正言顺地一起挣钱,打拼,创造美好明天。 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介呷子家,前几天,就商量如何操办儿子的婚事。要么就按传统的做法杀猪打牛,吃坨坨肉,这样比较浪费,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坨坨肉招待客人太单调了,大家都想吃几盘几碗。不如,我们也学学汉族办“九大碗”如何,采购这些也方便,家里的人一拍即合,最后确定办“九大碗”,外加一个彝族特色的“豆渣菜”。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儿子结婚当然不是为了节约,亲朋好友难得聚在一起,但办‘九大碗’确实比坨坨肉要好得多,卫生方便不浪费,办酒席剩下的肉我还可以装香肠做腊肉。”介呷子的老婆尺沙莫对儿子婚宴办“九大碗”的做法很满意。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村民说,以后办喜事还是像介呷子家这样,有档次,又卫生,不浪费。像介呷子家一样办“九大碗”婚宴的有阿时木果家、吉古木呷家、吉列拉日家……大家都反对铺张浪费,主动移风易俗。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以来,罗玛村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群众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根本举措,推动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齐头并进,“输血”和“造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通过农民夜校、乡村月会等途径累计实施技能培训980人(其中贫困户132人),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12人,“感恩奋进.移风易俗”专题讲座开展120场次。有效提高群众自主发展的能力水平;以“四好创建”“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巾帼行动”等活动为载体,促进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罗玛村2018年创建了州级“四好”示范村。县级五好文明家庭户3户,最美家庭户5户,“四好”示范户232户。大力开展“懂感恩、知奋进”教育,努力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自主发展、自力更生的意愿。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扶贫路上,无数人风雨同行,日夜兼程,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甘于奉献,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扶贫路上,温暖与感动无时不在。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如今罗玛村的群众信心倍增,一定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日子越过越美好,罗玛的明天会是更加光辉灿烂!rw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