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麻陇彝族乡:农文旅融合 奏响产业发展“田园牧歌”
麻陇彝族乡地处米易县西南部,素有“生态彝乡”之称,有绿意盎然、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有传承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有高效绿色、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该乡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农为本,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以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为核心,深挖乡村旅游、优质产业及自然人文等特色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让环境有颜值、让田园有产业、让村庄有文化,串联起田园生活、美食体验、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攀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坚实步伐。
有产业 农旅融合百姓富
眼下正值麻陇“妞妞桃”挂果的季节,走进麻陇彝族乡中心村油桃产业园,满目苍翠,果香四溢。虽然离成熟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桃园里密密麻麻的“妞妞桃”已经开始泛红,清风拂来,油桃的芳香沁人心脾,格外诱人。散落在油桃产业园的景观步道、雕像……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站在路边观景台举目远眺,果农们穿梭在桃园中,修枝梳果,娴熟地忙碌着,一排排桃树错落有致,与远处的团山堡古村落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田园壮美画卷。
“我家种植了7亩多‘妞妞桃’,去年卖了接近5万元。今年应该会有很大提升,因为乡上在桃园给我们修建了观光步道、观景眺台等旅游设施,游客来了,还可以到地里面采摘,所以桃子的销路肯定会比往年好,现在种植油桃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麻陇彝族乡中心村村民柴发桃开心地说。
据了解,该乡目前种植油桃面积6000亩,预计年产量1.75万余吨,产值3600余万元。如今,“妞妞桃”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桃”,更是群众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刘家成/摄
有颜值 美丽乡村入画来
斑驳的墙面重新粉刷,颇具彝族特色的壁画攀上农家院墙。休闲庭院、观景步道……走进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团山堡古村落,村在公园里,家在景区中,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和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新打造的麻陇彝族乡中心村油桃产业园,已然成为了当地的“引力场”和“新地标”,有效推动了麻陇农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近年来,麻陇彝族乡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干净的人居环境影响人,整洁的村容村貌改变人”的理念,着力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党旗红”示范引领行动,在每个村都成立了一支以“包村领导+包村组长+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为主体框架的乡村振兴党旗服务队,积极引导并发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维护基础设施、改变陈规陋习,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文化 乡愁底蕴焕新春
中心村5组的团山堡彝族聚居地始建于清末,村落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延伸,距今有150余年的历史,2016年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走进团山堡古村落,一栋栋传统民居形成一圆形堡垒,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入口处一面写有《村规民约》的文化墙颇为醒目。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将农村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内容巧妙融入,潜移默化中弘扬着文明新风。
同样位于中心村的彝族文化展览馆,则展示着彝族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挖掘麻陇当地特色,收集展示了各种农耕用具、器具、民族传统服饰、首饰、刺绣等1000余件,每一件都蕴含着农耕时代彝族群众的文明和悠久故事;创设文化传习所,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为村民游客感受彝族文化提供了优质载体。
村强、景美、民富……生态资源、人文底蕴赋予麻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底气,唱响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田园牧歌”。在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美景中,麻陇彝族乡农村新面貌、农业新气象的蓝图正在不断绘就,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麻陇彝族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乡将紧紧围绕县委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总体发展定位和项目攻坚突破年的工作要求,坚定“一区一园一示范”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传统文化、绿色生态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一线一带一节一业”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每月十日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麻陇样板"。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