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发展彝绣特色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牟定县彝族服饰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思考

作者:​李振华 发布时间:2023-10-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彝族左脚舞文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牟定县近年来通过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文化新型业态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投资屡创新高,全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亮点频出。本文在概述牟定彝族服饰彝绣发展工艺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牟定彝族服饰彝绣产业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其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dyzlasdfuii.jpg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实践现状

近年来,牟定县依托厚重、灿烂的民族文化,倾力打造“彝族左脚舞之乡”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服饰彝绣产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协会引领、项目扶持等措施,进一步拓展彝族服饰彝绣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彝族服饰彝绣赋能产业发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建园区。打造彝族服饰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彝绣园”,形成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壮大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集聚,统筹规划建设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打造彝和园彝绣一条街、发科屯步行街彝族刺绣街和化湖印象彝绣园区为主的3个彝族刺绣集中经营展示区,吸纳各类刺绣企业入驻园区(街区)。牟定县现有营业性刺绣店面105个,掌握民族手工刺绣技艺的民间艺人(绣娘)8800人,近2000名绣女在刺绣加工生产中增收获益,全县民族刺绣产业产值达4000多万元。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全县产品从原有的彝族传统服饰发展到办公用品、车内饰品、宾馆酒店用品、家居饰品、工艺礼品等30多个品种、100多种产品。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育主体。强化指导,发挥协会作用。在牟定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从无到有,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协会成立后为彝绣企业和会员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的平台。企业和会员之间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逐渐形成“协会+公司+会员+技艺展示+电子商务”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了刺绣行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依托蟠猫乡沪滇协作彝绣产业帮扶车间建成契机,转变扶持引导方式,搭建平台增加彝绣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成立“蟠猫乡彝族刺绣协会”和“蟠猫乡金瑞瑞彝绣工作站”,培植一批以“杰鲁彝绣”为龙头的彝绣企业,组建蟠猫乡彝绣直播团队、彝绣手工作坊、生产仓库等内容,确保帮扶车间功能齐全,实用有效,形成了以“协会+龙头企业+绣娘+农户”的全产业链彝绣产业模式,解决彝绣产业“小散弱”问题,走出了一条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新路子,使一绣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惠及百千绣娘的指尖经济。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强技能。强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针对绣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刺绣产品质量不高、种类少的实际问题,牟定县妇联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省州专家、学者和文化人士以及本地刺绣能手对绣女进行培训。近年来,共举办12期彝绣培训班,培训绣女1000余人次。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绣女的绣制技能和商品意识,激发她们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产品的市场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重扶持。牟定县持续加大对从事民族刺绣产品开发、经营人员的扶持力度,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微型企业扶持”“妇女创业循环金”等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帮助更多返乡女性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从事民族刺绣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带动一批绣女脱贫致富,推动民族刺绣产业化发展。“5年来,为7户彝绣企业申报100万元‘贷免扶补’贷款资金,为3户彝绣企业申报5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资金,为两户代表性企业申报残疾人就业基地项目搭建平台,通过贷款扶持帮助绣女创业,助力彝绣企业做大做强。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抓转型。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之路,着力打造彝绣精品。牟定彝族服饰彝绣产业经历了发展、壮大、繁荣的发展历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品粗放、精品缺乏的劣势也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更面临着产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瓶颈,如何扩大消费人群,提升产品附加值、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成为了政府、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县委政府、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助推彝绣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参加省内外产品交流推介会、彝绣动态展、学习培训等让企业和绣女走出去,促进发展理念和绣品质量的提升。县妇联在培训方式上打破传统,坚持“请进来”,为彝绣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2018年8月,县妇联主动与楚雄优秀彝绣企业楚雄索玉文化美学创意有限公司沟通对接,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巾帼脱贫创新业彝绣培训班。培训针对牟定彝族刺绣的优势特点,设计了理论知识和实操相结合的培训课程,并在培训中为学员讲授当前彝绣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宣传时尚理念,引导学员转变经营理念逐步转型,并开展了现场绣技比赛,很多绣技精湛的绣女与公司初步确定供货合作意向。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培树电商销售带头人,牟定县奇艺商贸有限公司现在电商平台年销售额已达60万元。 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拓市场。通过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协会引领、项目扶持等措施,在各乡镇建立彝绣车间,在行政村文明实践站等建立“彝绣坊”,彝绣产品发展到服饰、鞋帽、挎包、车内饰品、宾馆酒店用品、挂件、工艺礼品等30多个品种100多种产品,产品远销上海、深圳、福建甚至国外,2022年,牟定县彝绣产业产值已超过400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彝绣产业发展,牟定县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建了彝绣专班,统一推广使用“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推广《楚雄彝族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落实好“彝绣保”“彝绣贷”“彝绣游”“彝绣邮”“彝绣库”等措施,不断促进全县彝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拓宽彝绣市场,该县连续举办三届彝绣大赛,评选出绣娘30名;连续举办彝族T台秀两届;承办全州彝族刺绣大赛;积极组织彝绣企业参加云南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上海民俗博览会、火把节民族服饰展销会等活动,抓住机遇向外展示、推介彝绣产品,多项彝绣精品和绣娘个人取得优异成绩。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创示范。牟定县十分注重培树彝绣典型,并通过“十大绣女”“牟定县彝绣产业示范村”“彝绣产业经营示范户”“彝绣能手”等评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发彝绣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彝绣产业发展。如牟定彝和园彝绣一条街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金瑞瑞从小便十分喜爱彝族刺绣,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继承母亲十多年的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助力家乡彝绣走出彝州、走向世界。凭借大量的演出服饰订单,金瑞瑞所在公司的彝绣产品在当地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2022年,公司营业额超700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人就业增收。在回乡与彝绣打交道的这些年,金瑞瑞参加了不少的彝绣培训班和彝绣论坛,个人的见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22年8月金瑞瑞被评为牟定县“三八红旗手”,她还当选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为牟定县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服饰特征

(一)彝族服饰变革。牟定传统彝族服饰本质上就是牟定民族历史文化的折射,也反映出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伦理观和世界观。同牟定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足迹一样,彝族服饰分别在边远彝族山区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过鲜明的服饰文化融合过程,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传统彝族服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多民族大融合进程加快,彝族同胞日常着装已经逐渐汉化。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服饰特征。由于彝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环境多样,虽然整个彝区地域广阔,但地形相对封闭、交通不便,形成了以彝族文化为主要核心的多民族文化共存的状态。故而,今天大家看到的彝族服饰在样式、色彩和材料配饰上都各具特色,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比如牟定县,蟠猫乡彝族地区服饰主要以短袖彝族服饰为主,配饰精致色调淡雅,显现典雅大方之态。凤屯镇彝族地区主要以森林河谷为主,当地彝族服饰花色更为艳丽轻薄,款式特别,男女都穿古体,腰间配饰更为实用。共和镇彝族地区妇女发型中的三角形翅扇转向角度有明确涵义,彝族服饰的坎肩在细节上富有变化。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服饰文化。彝族传统服饰由于彝族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彝族服饰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自然选择性,逐渐形成了一种朴素的自然风格和雄厚的阳刚之美。因此,传统彝族服饰在色彩和配饰等各方面都蕴藏着文化美学。其中色彩浓厚的选择是彝族人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感情强烈的表现,配饰则是构成传统彝族服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彝族传统服饰最具特色的方面,强烈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存在短板

色彩各异的彝族服饰,为牟定美景增色添彩,带给游客独特的精神享受,推动牟定特色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是助推群众致富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服装的简单方便与流行时尚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彝族传统服饰家庭式小作坊,用料精细,装饰精湛,制作工艺繁锁,难度加大;缺乏作为彝族服饰生命力的时尚设计、审美包装与技术革新;加之社会宣传、产业策划、产品工业化标准、传承人培养、推介营销、品牌战略等方面的严重不足,穿着彝族服饰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彝族服装制作工艺复杂,民间彝族服饰艺人少,师傅带徒弟作坊式的生产严重制约彝族服饰的发展;长期以来,彝族服饰科研创新意识淡薄,科研队伍不强,创新型科研人才缺乏;产研脱节,各自为战,工艺落后,难以形成批量效应。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发展对策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能够更好坚定文化自信。传统彝族服饰在牟定县众多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中独具风格,凸显彝族人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特色彝族服饰的传承与发扬,需要紧跟时代的需要,结合优秀传统彝族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多样化时尚彝族的创新设计是传统彝族服饰的革新之路,也是发展之路,更能获得彝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重构彝族服饰新形象。推进时尚彝族服饰的产业创新发展有利于民族特色服饰行业的升级转型,更是牟定县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站高位,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名片。一是政府出台《推进彝族服饰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资金税费、基地金融、品牌培育、土地保障、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产业发展;从政策指导、发展规划、信息咨询、产品开发、财政投资、招商引资、市场培育、营销激励、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为彝族服饰的生产、销售提供服务职能;健全保护与开发体系,举办彝族服饰展示馆、陈列馆,支持对彝族服饰的系统性收藏。二是政府以“民族服饰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课题向国内外专业团队招标。从产业策划、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品牌营销、服饰标准化等进行科学规划,并组织国内外服饰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验收,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三是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设立彝族服饰产业园区、创意园区、原材料供给与纺织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小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彝族服饰集市贸易区”“彝族服饰文化广场”等产业集聚区;建立彝族服饰研发工作站和版型数据库,将高精尖设备和设计生产相结合,布局未来的智能服饰工厂;利用发展双循化经济机遇,促进彝族服饰走出国门,推动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四是加大彝族刺绣人才队伍建设。要使彝族服饰刺绣的传承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亟需的人才,壮大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群体。依托丰富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专项人才计划、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精品进校园、少数民族文化非遗项目专项培训,以及联合大中专院校设立少数民族文创产品工坊或开发基地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人才培养,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做好人才储备。要抓好全县民族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通过展览推销等活动,为农村民族手工艺人才提供展示才能、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也通过活动发现和培养人才。同时,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在全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资兴办各类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遗产传习所、研习机构等,将教学培训、创作生产、产品展示、产品宣传等融为一体,以吸引更多对牟定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有传承发展意向的人群加盟,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要投入经费把培训教材制作彝族服饰彝绣光碟,发放到全县各乡镇、各村居委会、各村组,利用各种平台传授彝绣技艺。通过培训,促进绣女在彝族服饰刺绣产品图样设计、工艺流程、技能技法等方面推陈出新,积极发展电商平台,产品的市场价值不断得到提升。要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对新作品及时申报技术专利,进行产权保护。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造氛围,绘制魅力彝乡靓丽名片。一是多渠道推介彝族服饰。强化在电视台、自媒体、日常家居、公共活动、职业着装、节日庆典、婚礼、民族演艺、影视拍摄旅游体验、引领时尚、表达个性等场合推介彝族服饰。二是打造多种展示平台。支持组建“彝族服饰时装协会”“彝族服饰时装模特团队”,以“三月会”“火把节”“彝族节”等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以及文化节、展演、赛事、时装周、庆典、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展示彝族服饰魅力;举办民族服饰节事,以视听盛宴演绎穿在身上的彝族文化,吸引国内外大批参与者、来访者、旅游者的关注,带来密集的信息、人流和投资,促进彝族服饰文化交往与合作、传承与创新。三是倡导彝族地区干部群众穿彝族服饰的常态化。鼓励领导干部在重大节庆、重要会议、公共活动等场合穿彝族服饰,形成干部示范效应。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展示展演。加大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夯实文化服务基础。为丰富和完善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内容,对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展厅进行提升改造,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建设彝族刺绣展厅,把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成为集文化、彝族服饰刺绣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文化的育民功能。同时举办民族民间彝族服饰刺绣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展示展演为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保护提供宣传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民间彝族服饰刺绣制作技艺,感受它们的乐趣和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民间彝族服饰刺绣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五是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将彝族服饰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专业人员在典型村寨建立个人工作室,在旅游景点举行民族服饰展览或歌舞表演,让游客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韵味、审美价值,提升购买彝族服饰的欲望。六是用彝族服饰戏剧服装,多主体举办相关的少数民族情景剧、现代剧、戏曲、杂艺等与节庆文化相关的城乡巡回展演。通过巡回展演,可进一步传播各类少数民族文化,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成果,在全社会加强“四个自信”认识。七是加大牟定彝族服饰文化境外交流。在不断完善国内外人文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举办牟定彝族服饰文化艺术周、牟定彝族服饰文化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牟定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在境外强化牟定文化自信。八是做好彝族服饰文化及产业的融媒体传播,增大传播格局。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网络报刊、收集报刊、电子图书、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加快各类“云平台”开发,使新兴媒体及“云平台”成为发展牟定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新平台、宣传民族特色文化的新载体,使数字传播成为牟定彝族服饰文化及产业推介的新趋势。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提质量,创新传统时尚品牌名片。今天,时代赋予便利条件,呼唤更多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大展作为。当然,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活用技术,也要深研艺术;创新为本,也要不忘根本。要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始终涌动鲜活的生命力。一是要传统与时尚结合创新,推动彝族服饰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品质提升。彝族传统服饰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彝族文化的软硬件元素,其中彝族服饰视觉形象(如式样、配饰、色彩等)就是硬件元素,服饰中符号美学内涵就是软件元素,也是彝族在特定历史环境中逐渐沉淀下来的认知。挖掘彝族传统服饰文化因素,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应用展现,让传统与时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首先,深入彝族文化传统,寻找彝族服饰背后的精神元素,把优秀的彝族文化统一根植于彝族服饰品牌的风尚中;其次,要把握传统彝族服饰造型特色点,在时尚彝族服饰设计过程中突出创新;再次,要以传统彝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依托,在时尚彝族服饰现代制作工艺的大道上进行创新融合。二是要彝族服饰内涵精神元素创新。传统彝族服饰的创新需要通过文化产业创新来实现,彝族传统服饰是属于彝族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以彝族服饰内涵精神元素为创新基础,通过对彝族服饰文化进行资本引导进行政策产业转化,结合市场需求,最后形成具有品牌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商品。具体分析可以看到彝族服饰产业创新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彝族服饰产业具有特色民族风、文化传播性和服饰独创性。其次,传统彝族服饰产业创新具有吸引资本转化能力。再次,传统彝族服饰产业化创新可以集技术创新、服饰时尚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一体,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三是要彝族服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建设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形成彝族服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园区和基地的核心是企业,可考虑选择合适的乡村地区,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从而聚集有良好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和社会口碑的企业,形成彝族服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集中展示、全面升级发展的格局,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牟定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四是要加强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保障创新。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健全的文化产业政策是激励市场活跃发展的重要手段,政策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发展牟定彝族服饰特色文化产业中,要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发展规范和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法律环境,可为旅游产业与彝族服饰族文化产业的更好融合及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示范点的评选标准细则,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出促进本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如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办法等,促进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管理机构,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的规划、管理、协调、保护等,避免因不良行为和恶性竞争影响其发展。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多融合,编织促农增收富裕名片。一是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将彝族服饰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专业人员在典型村寨建立个人工作室,在旅游景点,举行彝族服饰的展览或歌舞表演,让游客了解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韵味、审美价值,增添游兴和购买彝族服饰的强烈欲望;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文创、田园度假、生态旅游等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以及乡村住宿、餐饮、购物、物流等行业协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富裕。二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聘请专业人员,改进与提升彝族服饰的品质,将服饰传统元素与现代面料、生产技术、创意设计相融合,注重品质、品牌、时尚和实用;总结彝族服饰产业成功经验,营造质量为先,用标准化营造品牌发展战略及区域公用品牌。三是与现代营销模式相融合。借助“互联网+”,向订单销售、网络直播、网上订货、在线销售、平台竞价等新型营销模式转移;开拓街区店铺、专柜、景区、展销会、博览会等购物空间,创新按需定制、共享服饰等商业模式,精心谋划和培育彝族服饰的消费市场,营造消费升级步伐与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网络,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四是与彝族服饰彝绣协会融合。要改变农村妇女民间自发性生产和零打碎卖式的营销模式,提高彝族服饰彝绣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采取“协会(合作社)+会员”的运作模式组建刺绣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彝族服饰刺绣户集中起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打造品牌。五是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彝族服饰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龙头企业,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对一些极具牟定地区特色和少数民族彝族服饰的文化资源,要采取“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这些彝族服饰文化资源进行深耕细作,形成少数民族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精品,同时拓宽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使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和社会口碑,从而服务于牟定少数民族地区的彝族服饰产业和乡村社会发展。六是与传承保护和产业发展融合。一手抓左脚舞传承与保护,一手促进彝族服饰彝绣产业发展。牟定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赋予左脚舞新的内涵,实现左脚舞文化与彝族服饰彝绣文化旅游产业的互促互进、融合发展,让彝族服饰彝绣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和手工经济真正走向市场。把民族文化和时尚元素融入彝族服饰彝绣等传统技艺,开发一系列“有故事、有风格、有创意”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更是打入国内外市场。xE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简介:李振华,1968年12月26日生,男,彝族,党员,大学,西南林学院毕业,云南省牟定县人,参加工作至今:工作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谦虚自信。善于研究基层党建,勤于研究“三农”工作,乐于研究文学艺术。
图片来源:搜狐号-云南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