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武定:张自慧“绣”出彝家美好新生活

作者:​李绍德 发布时间:2023-12-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近日,在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狮山大道剪纸,彝绣家庭作坊内,主人张自慧和绣娘们正在为新进的学员讲解剪纸,灵幡、棺帘的制作过程。在她们的带领下,全县的绣娘走进了新生活,随着剪刀、绣针和丝线在她们手中飞舞,绣娘们用巧手绣出了新花样,也绣出了彝族文化的新天地。
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1.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走进张自慧的彝绣家庭作坊,映入眼帘的不是一排排课桌,而是一把把剪刀、熨斗和绣片。彝族丧葬祭祀用品灵幡、棺帘,彝绣作品挂在墙上,充满民族特色的彝绣与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冲击着人们的视野。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3.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品室里摆放着文件包、笔袋、手包、抱枕等,绣娘们匠心独运,以传统羌绣图案为基础创新制作旅游纪念品和生活用品,结合“罗婺彝族”创作了新的图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新的火花,曾经被戏称为“山野风味”的彝绣变得时尚又新颖。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5.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彝绣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艺,深受游客青睐,现在彝绣正向挂件、饰品等观赏性艺术作品发展。同时,引进蜀绣、苏绣等名绣现代工艺制作技巧,经不断改良,其运用空间更加广泛,充分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7.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看我绣的这一幅是彝族祭祀用的叫棺帘,是用在老人去世后盖在棺木上的,它有3个规格,12格花、24格花、36格花、假如没有棺帘盖着,毕摩无法进行祭祀礼序的,还有灵幡,本地称为“烟包盒”,每当彝族老人去世,需要去烧纸,只要拉羊、请吹手就必须抬一个灵幡,所有亲戚拿来的都靠在棺木上,主人家制作的这一个毕摩拄着念经,诵《指路经》,而棺帘只能主人家制作。”绣娘张自慧拿着手里的棺帘绣品介绍说。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9.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剪纸,是彝族妇女灵性自为的艺术创作。作品主要用作服装、卧具、居室和特定用品(如祭祀用品)的装饰,图案多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以及自然崇拜的"神物"为表现对象。龙、凤凰、游鱼、飞鸟、彩蝶、桃花、莲花、虎、喜鹊是最常见的描述对象,因使用者年龄、身份、特定用途而选择。创作过程:构思、描摹草图、剪制。如果用于服装卧具、祭祀用品等,则将图案范本粘贴在不同色彩的布料上,用彩色丝线绣制,再把绣制好的图案或单独、或拼组在用品上。这与绣品相类似又略有区别。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3.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改良而不“变质”的做法保证了彝绣鲜活的生命力。彝绣之所以能在传承中保留最初的民族风韵,是因为创新赋予了它艺术灵魂、生命和精神。“为确保彝族手工刺绣质量,培训更多的彝族绣娘,我们开展彝绣培训,以提供免费秀片、针线等学习材料的方式向学员们授课,现已培养出许许多多绣技较高的绣娘。”张自慧说。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5.jpg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近几年创新发展,这种民间剪纸,灵幡、棺帘制作,刺绣以细致的做工和独特的民族特色逐渐被市场认可,并成为当地妇女主要收入来源。如今,罗婺彝族绣娘们凭借特色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在飞针走线间创新发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昂首阔步迈上了奔康致富之路,过上了美好幸福新生活。y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