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六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九:牛羊欢歌奔富路——— 宁蒗彝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发展纪实
宁蒗县有广阔的林地,品种多样的牧草,丰富的畜禽品种等资源优势和长期的养畜传统。畜牧业是宁蒗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产业,是该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宁蒗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植。
成绩显著
至2015年底,宁蒗县畜牧业产值5.87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6.00%。 这主要得益于宁蒗县畜牧兽医局各项业务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根据《宁蒗彝族自治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该局排查发现可疑疫情并严格按照“早、快、严、小”和 “精心组织,果断处置”的原则,保障了该县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据了解,为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及行政执法,该局对县城农贸市场鲜肉摊点、冷冻畜产品销售店、禽类销售摊点开展督查。对持证情况、产品来源等进行详细检查,杜绝病害畜产品上市销售,确保上市肉食品安全。该局把打击私屠滥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联合公安等部门对非法屠宰点进行专项整治,对屡劝不止,顽固不化的非法屠宰点坚决予以取缔。审核发放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据了解,宁蒗全县有规模养殖场185个,纳入监管并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有56个。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加强该县畜牧业法治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保障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该县动物疫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及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该局已完成二维码耳标18万套的采购及分发任务,在9个乡(镇)开展溯源业务数据上传工作。
切实做好县城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认真做好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及县城区乱扔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杜绝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屠宰、流通、加工等环节,对净化城区环境,消除疫情隐患,确保肉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与规模养殖场签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告知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告知书》《养殖企业安全使用兽药饲料承诺书》《动物出栏保证书》各23份。
发展有效
科技进村入户及人才技术培训是宁蒗县畜牧兽医局提高畜禽养殖中具有科技含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该局制定的科技进村入户实施方案,按照“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科技到位、服务到位”的总体要求,结合动物防疫、疾病诊疗、圈舍改造、种草养畜等工作,继续组织县、乡、村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深入到广大养殖户家中,对一些重点养殖大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上门、技术到圈的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切实为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指导他们的正常生产,提高畜禽养殖中的科技含量。
此外,该县立足畜禽资源特色优势,重点扶持以该县特有的宁蒗黑绵羊、宁蒗黑头山羊、拉伯高脚鸡、宁蒗牦牛等为主的特色养殖,努力打造宁蒗高原特色畜牧产业。“十二五”期间,在各级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宁蒗县的畜牧养殖从散养型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注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28户,畜禽养殖公司28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4个),养殖大户的培植,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该县高原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宁蒗全县现有拉伯高脚鸡32万羽,目前已培育出年出笼1万羽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7户,年出笼5000-9999羽的合作社及龙头企业6户,年出栏3000-4999羽的合作社及养殖场12户,年出笼1000-2999羽的养殖大户有16户。
经验先进
截至2014年底,全县大小牲畜存栏达86.2515万头只,农民现金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达40%以上。这得益于宁蒗县畜牧兽医局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通过多年来的产业发展和引导,根据资源富集状况,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区划布局,即:北部的拉伯、永宁、红桥、翠玉和金棉等乡镇以发展拉伯土鸡为主;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大兴和宁利以发展肉鸡、蛋鸡及其他牲畜生产为主;南部的永宁坪、战河、跑马坪和新营盘等乡镇以发展商品牛羊生产为主;西北部的药山和石佛山系以发展高原牦牛为主;西南部的关马山山系以宁蒗黑绵羊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东部的万格山系以宁蒗黑头山羊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构建起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
积极争取和认真组织实施畜牧产业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常态下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向各级各部门争取畜牧产业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常规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资金、人才、科技和物资为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及集约化、现代化的手段对新常态下当地高原特色山地畜牧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新常态下宁蒗高原特色山地畜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注重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宁蒗县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多,成功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有:宁蒗黑绵羊、宁蒗黑头山羊、永宁马三个品种。2014年,该局联合云南农大、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对主产于拉伯乡的拉伯高脚鸡开展了遗传资源普查和相关测定等工作,现正在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下一步,宁蒗县畜牧兽医局将对分布于药山和石佛山山系生存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原牦牛遗传资源品种进行调查和组织申报。
方法科学
近几年来,在上级相关业务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宁蒗县的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得到了保护及开发利用,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力度。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种为原产地保种,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扶持建设养殖小区。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所有基因类型及保持基因频率不变。第二种方式是建立原种繁育场,通过纯种品系繁育以提高其品种的表观特征纯合度及增加经济性状优良基因的频率。同时,加强宣传及招商力度,努力打造地方遗传资源高标准基地,创建地理商标品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根据宁蒗县实际,严格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草畜配套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信息化、产品品牌化”的高原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目标,加快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
加强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与新时期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和社会化。规范引种工作,杜绝养殖户自行引种,防止境外疫病传入。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制度,着力提高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免疫密度达应免畜100%,抗体合格率达75%以上。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大牲畜总死亡率控制在1.5%、羊2%以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确保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规划有序
在今后的工作中,宁蒗县畜牧兽医局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始终坚持畜禽品种良种化、产品结构特色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规范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做好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畜禽品种改良、动物卫生监督及行政执法、饲草饲料生产建设、畜牧科技推广培训等服务工作,切实推动新常态下宁蒗山地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该县高原特色畜牧产业谋划实施五大战略、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力争实现五个突破 。谋划实施五大战略,即:加快推进山地牧业跨越发展战略;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战略;扶大、扶强、扶优战略;精品战略;动物健康和肉食品安全保障战略。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即:万亩连片草原综合开发工程,天然草原保护与人工草地建设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天然草原利用、秸秆开发和高产牧草种植三位一体的饲草饲料保障工程;以该县特有的宁蒗黑绵羊、宁蒗黑头山羊、拉伯高脚鸡、宁蒗牦牛等特色养殖为主的名、特、优产品开发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工程;人才培训及科技支撑工程。力争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山地牧业跨越发展上取得突破;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上取得突破;在稳固建立饲草饲料保障体系上取得突破;在动物性名、特、优、精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上取得突破;在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上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在巩固原有各类畜禽养殖大户的基础上,新增培植标准化规模养牛大户110户、牦牛养殖大户300户、养羊大户720户。
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县大小家畜年末总存栏控制在95万头以内,大小牲畜年出栏达44.65万头只,全县肉、奶、蛋年总产量达2.9万吨,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9.5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宁蒗县畜牧兽医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鼓足干劲,力争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全力推动该县高原特色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