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文化 :产业与推进——弥勒名片和阿细文化的品牌
随着旅游卫视《最美中国》云南栏目组成立暨《最美中国•弥勒篇》的推出,弥勒市美丽的景色、丰厚的人文资源,通过这样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这样高端的平台让外界界大为惊奇,很好地提升了弥勒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我们知道,弥勒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弥勒,以人名为部落名。唐宋时期即有赫赫有名的弥勒部。明清时期在今天虹溪一带置有十八寨,清末在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彝汉农民大起义。清光绪年间法国神甫保禄•维亚尔(邓明德)曾在弥勒西山,路南圭山一带建盖天主教堂,新中国成立前曾有6名法国籍神甫在此传教。解放战争时期,弥勒西山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
弥勒大地一直以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著名数学家曾任过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他们就是弥勒人。金子洞坡、狮子山、老虎山岩画群有力地将彝族原始绘画艺术推向了更为古老的时代。这里也是著名的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现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在弥勒召开过十月太阳历国际学术研讨会。红河烟厂的崛起,弥勒白龙洞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弥勒大佛的兴修,红酒文化的时兴,温泉旅游休闲度假的推出,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阿细跳月、祭火、各种民间传统体育表演等等,有力地构成了弥勒的这张名片,并且,这张名片,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阿细,是非常具有特点的一个彝族支系,六、七万人的彝族阿细人遍布弥勒市的多个乡镇。弥勒境内,有阿细、阿哲、阿务、大黑彝、小黑彝、撒尼、大白彝等八个支系。阿细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许多地方还保存着原生态的阿细文化传统。阿细人比较集中的西一镇、西三镇、西二镇,新哨、弥阳、东山等乡镇,山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风土人情格外引人注目。土基房、土掌房传统民居,融入中国元素的天主教堂、服饰刺绣、风情歌舞“阿细跳月”、民间音乐,具有宗教神秘意蕴的“祭火”、“祭密枝”、“祭龙”,古典文献《阿细的先基》,阿细人《指路经》,大三弦、牛皮大鼓、唢呐、过山号、阿细真腔、打叉舞、喝寨酒以及摔跤、打磨秋、打陀螺等传统体育,以及他们的婚俗礼仪、传统饮食,均是构成阿细传统文化的主要元素,是彝族阿细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今天,阿细文化以为外界所了解,也受到外来旅游者深深的喜爱。经过多年的提炼和打造,通过来自外界各个方面的助推,“阿细文化”成为品牌,成为一个对外的窗口,目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品牌,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要摸清我们的家底,要通过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搞清阿细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从而认识阿细文化的价值,认识阿细文化在世界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开创阿细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先河,让“阿细文化”品牌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向往探寻未被现代工业污染的大自然,感受古朴神秘的原生态文化成为世界旅游休闲的一大时尚。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拥有品牌数量的多少,成为了评价该国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诚然,品牌之于弥勒,之于我们的阿细文化,还有一个遥远的过程。要打造“阿细文化”的知名品牌,从我们目前的基础条件到人才准备都不是那么充分,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不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人的素质离文明社会尚有差距。但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大志,要建造浓郁的阿细文化标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孜孜不倦,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也能影响世界是精神力作。发现和确认一个品牌不容易,呵护和建设好一个品牌更难,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所以,构建“阿细文化”品牌,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责任和压力。
彝博通讯第20期 白兴发博士专刊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