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任博士参加中共中央统战部2014年少数民族县级干部经济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014年10月9日至2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2014年少数民族县级干部经济管理培训班在江苏苏州举行,学员包含全国13个省、区、市的36位各族干部,西南大学刘任博士与7位彝族同胞共同参加了学习。其余7位彝族同胞分别来自四川凉山州布拖县、甘孜州九龙县、云南楚雄州陆丰县、大理州南涧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来自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市、中央统战部二局的3名正处级干部。整个培训分三个环节进行。
一是理论学习。来自苏州市党政部门、党校、苏州大学的15名干部、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介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践,全面剖析“苏州模式”及其经验教训,主要引导大家树立一个理念:苏州不是直辖市、不是省会城市、不是沿海副省级开放单列市,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改革开放过程中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苏州人充分发挥了“苏州水文化”特性(既不同于海洋文化的“有激情,敢冒风险”,也不同于内陆文化的“封闭、保守”,勤劳、精细、包容、灵活),善于抢抓机遇,而抓住发展机遇,往往比优惠政策更重要,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一句话,苏州成绩是敢闯敢试实干出来的!2013年苏州经济总量(GDP)1.3万亿,排全国第5位;人均1.8万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工业总产值3.6万亿,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50%GDP由外资企业提供,地区发展、城乡发展均衡,下辖4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全国绝大多数省的整体实力,皆不及一个地级市苏州,可谓“富可敌省”。
二是实地考察。全体学员深入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考察新型工业化建设情况;深入昆山市、常熟市、吴中区农村,全面考察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建立土地合作社、适度规模化经营现代新型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合作社、村民物业置业合作社等新兴发展形式,令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员们深受启发;当地总结的经验是:土地入股地生钱,资金入股钱生钱,劳力入股力生钱,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最大的特点是农户广泛参与,发展成果同时惠及广大农民,考察的3个行政村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十分优美,村集体年收入都在3000万元以上,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0元以上,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确为现代新农村的生动典范。
三是讨论总结。大家普遍认为,除去长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外,苏州新农村建设的骄人成绩,主要归功于当地基层政府的大胆创新、积极引导,注重农民的广泛参与和发展成果普惠农民,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较好盘活了农村、农民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如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民获取地租收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成立劳务合作社,统筹安排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入股成立置业合作社,并通过制度创新异地置换到城镇建厂房、公寓、写字楼出租,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等。大家普遍认为,不能以东部经济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为由排斥苏南农村的发展经验,所考察的苏州农村中也有纯农业村,一样取得了很高水平的发展,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中西部地区同样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至少城镇周边的广大农村可以积极借鉴,核心是政府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和作为;关键是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愿意参与、广泛参与;前提是政府要坚持以民为本,各环节的发展成果必须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普惠于广大农民群众。
备注:刘任,男,贵州黔西南州人,西南大学经管学院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重庆市北碚区纪委常委、副局长(正处级)。
(重庆通讯组 供稿)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