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南华美好的彝家年俗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沙桥、一街等英武彝族聚居区,每年春节彝家儿女们都要回老家过年,其原因是这里的彝族年俗年味浓厚、过得非常热闹。同时总结传承家乡年俗是为了让彝家儿女们不忘其根本,继承美好的彝族年俗文化。彝族的年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包含了许多美好的传说,这些传说让彝家儿女之间传播敬老爱老的“正能量”具有积极意义。
节前大扫除
节前大扫除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前用沙松等三种树枝捆扎而成的扫把,从楼上到楼下、从室内到室外、院内到院外进行一次大扫除,同时规范房屋周围柴草和各类农具堆放为主的一次环境美化习俗,这一习俗的传承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即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君上天向天神汇报所在家的情况,为了使灶君“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如果家中不干净,灶君上天就不说好话,就会不吉利。久而久之形成了彝族居民都不敢疏忽的一件大事,对美化环境卫生、提高防火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节前敬祭祖
彝家春节前祭祖活动与中华民族清明节传统祭祖一样隆重,在春节到来之前,彝族各家族的本家宗亲都要约定祭祖日,告知离家在外的彝家儿女们按时回家,带上自家的祭品到祖先坟前敬献先祖。彝族人的祖训是“不祭祖宗、活人不尝,老人未动、往辈不吃”,这一习俗,既奉行了节日中进食美味佳肴祖宗未尝儿孙不吃的习俗,也体现了彝族人民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辞旧迎新春
除夕夜前这一天是过年的开始,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也是大人们最忙的一天,这一天要做好贴年画、领牲杀鸡、栽年松、采松毛、砍壮猪柴、找青饲草等事。贴年画:彝家人贴年画首先从大门由外到内、又从堂屋到卧室、厨房、畜圈等依次粘贴。领牲杀鸡:彝家人各自端上放有献牲米、腊肉、烟酒、糖果等祭品的盘子到土主庙领牲杀鸡后,才能回家做晚饭。栽年松:到山上选一棵长得标直、树形好、有三层好树枝的松树砍回来栽在院心中央,在春节期间进行祭拜的一种习俗,是彝族先人敬畏松树不怕风吹雨打品格的一种向往,同时寓意“千年柏树万年松”,祝愿来年万事如意、兴旺发达的一种形式,过去彝族家家户户都要栽年松,现在为了保护森林不提倡而逐渐减少。采松毛:垫松毛是彝家人过大节、庆大喜的象征,而春节采松毛有别与平时喜事用的松毛,因为春节采松毛的人回到村边后,会一路撒部分松毛回家,一路喊着新春到了!直至回到堂屋把松毛铺好,此时,家人已经煮熟了饭,用熟食祭献诸神后,一阵鞭炮响,可以开饭,预示着新春已来到这一家,谁家鞭炮响得早,意味着新春来得早。砍壮猪柴:壮猪柴(彝语壮猪西头喽)就是砍两颗粗壮梨树柴摆在厨房边,到来年除夕煮年夜饭开始烧,其火种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前不能熄灭,寓意烟火相继,福禄不断。找青饲草:大年三十找青饲草,这习俗源于彝族先人认为春节不仅人在过,万物都在过,因此大年初一中午要把所饲养的牛羊放出来喂青饲草,同时要祭畜神、放鞭炮,请愿六畜兴旺。
美满除夕夜
除夕晚饭家家户户在五点左右就吃,晚饭后还有许多事要做。饭后背柴挑水: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没有自来水,老人们就以除夕日落前一背柴来年一袋粮、一挑水来年一碗米的传说来激励彝家儿女参加劳动,这不仅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也是在关心着儿女们晚饭吃多不消化,吃不下年夜饭。吃年夜饭:彝家人养了120天以上的信鸡,留在每年腊月最后一餐饭,也就是年夜饭才杀吃,彝族民间有“年夜饭鸡卦象管一年”的美好传说,因此在既没有通电,也没有电视和春晚,只有松明火把照亮千家万户的年代,年夜饭对每一个家庭都意义重大,年夜饭一般在除夕夜11点左右开始,家里的长者先会把鸡头、鸡翘、鸡挂挟到碗里,慢慢剥离,仔细研判其来年卦象后,将卦象编成吉言与家人共享,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地在相互祝福之中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收藏刀斧和绳索:要把刀斧收藏起来原因是彝族先人传下祖训“初一早饭前见刀斧、绳索不吉利”,因为刀斧是结果生命之物,绳索凝似毒蛇不吉祥。系红棉线:除夕夜系红棉线是彝族特有的一种风俗,这一习俗的形成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彝族先民为了在战乱中区分自己的族人,就以系红棉线或点锅烟子作为族人的标记,不管走到哪里,系红棉线或眉心点有锅烟子者就是族人,确保与族人团聚;另一种说法是除夕夜阎王爷派阴兵到阳间选人,阴兵之间相互约定系有红棉线或眉心点有锅烟子的说明已经有主了,不能再选,因此彝家人认为,将自家人系上红棉线或眉心点上锅烟子后,阴兵就不会选家人到阴间去了,能保全家平安。彝族人系红棉线,大人一般系双手的在中指关节上,儿童由于好奇或图好玩,手脚、十指、颈部都可系,眉心点锅烟子是在没有红棉线的情况下才点。大年三十勤洗脚:彝家人对没有赶上好事的人以“大年三十没洗好脚,没有福气”来戏言。因此大年三十洗脚也是彝家人的一种习俗,除夕之夜,家中的长者会监督家人特别是儿童洗好脚后方可上床睡觉,彝族先民用这种方式督促人们讲究个人卫生,正是彝族先民们的聪明独到之处。大年三十贴封条:贴封条并不是彝族人的专利,但其寓意各民族之间又有所不同,彝族人贴封条不仅有“大年三十封上富贵门,初一开门进财又进宝”等吉言内涵,同时关屋门贴封条后直到起床前不开门,又有“人、财不出门,鬼、神不入门”之意。
彝家闹初一
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不仅每户自己有祭年神、照料祖神两项户内活动,宗族内也有有主龙头、祭四神、议族事三项集体活动。祭年神:彝族人认为万物都有神灵,正月初一凌晨,鸡刚叫头遍,各家各户就有人赶早起床,早早煮好饭,备好祭品,端上祭献盘先到村外土主庙、财神庙、山神庙、龙神所在地逐一祭献,每祭献一处放一封鞭炮,祈求诸神保佑家人全年平安、万事如意。祭拜完户外诸神再回到家中逐一祭拜各物神之后并放鞭炮,表示年神祭拜完毕的同时,也唤醒家人起来吃早餐。照料祖神:照料祖神是彝族教育后代尊老尽孝的一种传承方式。按照彝族习俗,人死后,在“教路”过程中,有一个找祖宗的仪式,即毕摩引领死者亲生儿子及所有披麻戴孝的儿孙,带往村庄东方找一棵生长健壮的小松树,打得个“准卦象”后,由亲生儿子背回来,由毕摩雕刻成木头人像就是祖神灵位,祖神灵位一般要保存七代,由死者亲生儿子中长子或最小的儿子家中贡奉。每逢大年初一,儿孙们就要把祖神请下来,在堂屋内的八仙桌上,先小心地把祖宗的穿衣(大黄纸、铂纸、绸布)逐一褪下来,再用预先泡制好的茶水清洗干尽后,仔细检查用细银镶嵌表示人体四肢、五官的银片是否脱落,再用大黄纸、铂纸、绸布依次给祖宗穿衣,并固定在座基上,请回原处,上香、敬献祭品、烧纸、跪拜等。主龙头:主龙头是彝族宗族内上一年有新添婴儿而进行的一种习俗。上一年宗族内谁家新添婴儿就是由谁家主龙头,如果新添多名婴儿,由月份大的婴儿家主龙头。这一天早饭后,宗族内各家各户都会带上腊肉、米酒到这一家中进行庆贺,以表宗亲情谊。如果宗族内上一年没有新添婴儿,主龙头就不进行了。祭四神:四神即土主、财神、山神和龙神。彝族习俗规定在同一宗族的人,同一神灵不能多处贡奉,因此将四神视为宗族的共同神灵,在大年初一这天进行统一祭拜,四神的生日(土主二月十九日、财神七月二十二日、山神三月十六日、地龙神正月初二)可以各家自行祭拜。议族事:议族事是彝族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一项族规,彝族人为初一这天议定的事情很有意义,议定的事项有不可改变性,因此,本宗族人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所作出的决定。这项活动过去是由族长主持,商议宗族内的大小事情,现在改为村民小组长主持,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商议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安排布置新一年的生产生活。
(作者单位:楚雄州南华县政协)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贵州威宁彝族变人戏面具(一)
- 2 彝族年
- 3 日记美姑彝年
- 4 彝族民间节日竞技活动
- 5 彝族年来历传说
- 6 彝族民间游戏竞技
- 7 彝族白倮人的龙树、龙衣、荞菜节
- 8 彝族节日之文山篇
- 9 新平彝族赏花节
- 10 彝家“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