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彝族赛装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永仁县直苴村一年一度的节日——赛装节。赛装节,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永仁直苴赛装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
赛装赛美 大山深处的时装秀
“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跳脚跳到黄昏冒,跳脚跳到太阳照……”这就是永仁直苴彝族传统赛装节赛装场上的真实写照。赛装节这天,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快乐的赛装节,显示自己精巧的手艺和才智,学习别人的经验。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赛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 彝族姑娘在这天尽情展示自己的服装服饰之美。一大早,姑娘们就穿上一年来精心绣制的服装服饰,艳丽得像山坡上的盛开的马樱花一样,一路打闹嬉戏,从四面八方的山间小路来到“赛装场”。三五成群的彝族小伙子也吹着葫芦笙,来赛装场寻觅意中人。父亲母亲也来了,他们关心着儿女的终身大事。附近其它民族的兄弟也来了,来看比试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服装服饰比美。
彝族妇女善于刺绣,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木石、禽兽花鸟都是刺绣内容。她们不仅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上花朵,而且在挎包、鞋子、鞋垫上都绣上各种图案,构图简洁、形象夸张、色调强烈、色彩缤纷,使人以赏心悦目。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赛装节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中午时分,一群群身着粉红新衣的彝族少女翩然而来,红艳艳的色彩照亮了大家的眼睛,这时的赛装场上已是人山人海,昆明、大姚、元谋、四川攀枝花等四面八方的几千名游客纷纷向直苴涌来,汇集到这个海拔2189米的高山之地。喝杯彝家米酒,吃块蘸满蜜糖的荞粑粑。 在毕摩老人为赛装节的顺利举办进行虔诚的祭祀后,各年龄层次的赛装队伍手挽着手在芦笙的伴奏中,一队队依次上场,老人、少女、儿童翩翩起舞,和着悠扬的葫芦笙旋律,跳起传统的彝族“三跺脚”,以优美的舞姿展示自己亲手刺绣和缝制的服饰。仔细观看,每个人的服装都是独具特点。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那构图上的繁简 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上的对比反差,令人叹为观止。慕名而来的宾客都沉浸在赛装场面中。各村寨的刺绣能手组成的赛装队在唢呐、芦笙的伴奏声中翩翩起舞,灿烂缤纷的色彩随着光与影的流动强烈冲击着我的视线。在这里,世界犹如万花筒般展现出绚丽的姿态。灿烂别致而不同寻常的服饰美,亮丽而不艳俗的色彩美,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赛装场上,色彩纷呈,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鲜艳服饰,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满了各种图案。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其构图上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上的对比反差,令人叹为观止。
赛装场,除了赛装展示服饰之美,还是直苴彝族青年男女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的好场所。白天是老、中、青、幼年女性打跳,首先必须由几个长者带头跳上几转,慢慢地其他人才能参加进来,许多年轻姑娘一天换好几套艳丽的服装来展示自我,凡是在打跳场周围的男性都只能是观赏者和裁判。一些小伙子在这个时候就会在这里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打跳场上的每一位姑娘,瞅准赛装女,看看谁的手巧、谁绣得美,谁能成为自己的意中人。到了晚上,就是这些未婚青年男女的时间了,多少有情人蒙面来叙旧,它简直是一场彝族蒙面舞会。伴着皎洁的月光,青年男女还频频相会,或泉边对歌,或 树丛低语,姑娘吹响树叶、口弦,小伙高奏竹笛、葫芦笙。正所谓“赛装赛到日落头,打跳打到月当空。”除赛装外,彝族赛装节还举行耙田、捆驮子、射弩、踩高跷、顶肩、拔藤等民族体育竞技,这是彝族小伙子体现力量与智慧的时刻,更是彝家姑娘们挑选意中人的重要时刻。
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姑娘不断更换自己的衣服,一天内要换七八件。她们穿上一套衣服,就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以引起人们注意,展示自己手巧。这时,如果哪位彝族小伙子看上了姑娘,就上前抓走姑娘的一件绣品跑到场外树林里去。要是对这个小伙子无意,姑娘就会不予理睬,小伙子见状自然会托人把绣品还给姑娘。要是姑娘芳心私许了,就假装索要绣品,向树林里跑去追赶小伙子。
“赛装节”没有评委和裁判,也没有名次的评判。谁最心灵手巧,谁最美丽漂亮,大概只有有情人自己心里明。
赛装节是比美赛智的节日,彝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和发挥。她们用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出自己对美的向往,对美的热爱和对美的体验。她们不光在帽子、衣衫、裤子、围腰上绣花,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满了各种图案。
“跳脚”,是赛装节又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手拉手围成圈,随着悦耳的胡琴旋律纵情地歌舞。旋律和舞步由弱到强,由慢渐快。舞至高潮时,步伐更为整齐划一,气氛欢快热烈。傍晚,月亮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银亮、雪白,把夜空照得一尘不染,层层叠叠的山峰飘浮在雪白的云烟上。空地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小伙姑娘手拉着手,伴着胡琴的优美旋律和优雅动听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直到天亮。
优美传说 七彩云霞落人间
永仁直苴赛装节源于一个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这里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说:“要是在这里种上谷子,一定是连年大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们弯下腰来,想痛饮那清甜的泉水时,箭筒里滚出了三颗饱满的谷粒。兄弟俩顾不上喝水,赶忙捡起谷种撒到一个泥塘里,并祝愿说:“如果这里是乡亲们能够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颗谷种能长成三大丛,穗头有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此后不久,兄弟俩又背上毡毯带上弓箭、锄镰返回泥泽薄,精心管理 。果然,事随人愿,三颗谷种发成了三大丛,金黄的谷穗确有马尾巴那样粗长。兄弟俩背着丰收的粮食赶回家,消息传遍了各个村寨,许多乡亲都随朝里若兄弟迁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种上了荞、麦、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户户喜开丰收镰。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对开发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给他们选择称心如意的对象,当老年人征求兄弟俩喜欢哪个姑娘的时候,朝里若说哪家的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说他最爱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绣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妇。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择妻条件,并规定全村姑娘于来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顶上、树林里、青棚下举行衣装比赛,让兄弟俩选择对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忙个不停:绩麻、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刺绣——正月十五终于盼来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节日盛装,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别英俊,姑娘们穿上亲手刺绣的衣裳纷纷涌向赛装场,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看过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为了继承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亲手刺绣缝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赛、唱歌打跳,仿效她俩寻找意中人。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彝族传统的赛装节。1987年美国文教专家马克.本德尔千里迢迢赶赴直苴参加赛装节,回国后热情洋溢地写下了《猪射—带铜炮枪的虎人》 ,在海外介绍直苴赛装节的盛况。
绚丽彝装 传承与发展的并驾齐驱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赛装节以象征 “伙头”权力的“器火”的移交仪式及相关的祭祀活动为载体,由集宗教、军事和政治三权于一身的“伙头”主持,大量原始农耕祭祀的礼仪、民族信仰、文化创造,在赛装节活动中被保留下来。彝族赛装节不但反映着原始部落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且涵盖了彝族的歌、舞、乐、绣等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是祭祀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歌舞乐文化以及古盐道文化的大展演,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服饰。彝绣满身是花,用色大胆夸张、构图精美、针法灵活、针脚细密、工艺独特、风格迥异,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提高。由于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彝族民间歌舞乐美术工艺等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舞台。对研究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说唱、刺绣等艺术发展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彝族赛装节,可以说是一张有代表性的彝族“名片”,一块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伴随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据文字记载已经走过六百多年的岁月。随着石羊盐井通往蜀地古盐道的开通,蜀地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融,直苴这一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其传统的祭祀活动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涵盖着祭祀、伙头制、婚姻(生殖)、古盐道、服饰、歌、舞、乐等文化,集对歌赛舞、服饰展示、民族体育竞技、商贸物资交流于一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彝族文化景观。直苴地区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葫芦笙一响,脚板就发痒”。在如今的赛装场上,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也有刚会走路一两岁的小孩,大家都在尽情地跳,展示着自己的服饰之美。参赛者上千,围观者上万,规模宏大,气氛热闹非凡。直苴的彝族服饰大多是以红色为主,头戴“公鸡帽”,整套衣裤鞋帽花红叶绿,蓝天白云,刺绣针针细腻,线线密匝,放眼望去简直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赛装节知名度,永仁每年举行的彝族赛装节活动,都有彝族服饰比赛、民族民间体育竞赛、火把狂欢夜、对山歌、彝族文化传承、毕摩表演、赶山街等项目。
“赛装节” 彝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永仁县已经在为“中国彝族赛装节”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努力,永仁直苴赛装节,这个乡村最大的“T”台,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独特的魅力走进了现代生活,展示着彝族服装服饰的璀璨光华!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贵州威宁彝族变人戏面具(一)
- 2 彝族年
- 3 日记美姑彝年
- 4 彝族民间节日竞技活动
- 5 彝族年来历传说
- 6 彝族民间游戏竞技
- 7 彝族白倮人的龙树、龙衣、荞菜节
- 8 彝族节日之文山篇
- 9 新平彝族赏花节
- 10 彝家“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