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一个崇尚火的民族
彝族人有“生在火堆旁,死在火堆上”的谚语,他们对火是有一种特殊感情,彝族人的火来自一个叫“火塘”的地方。
旧时彝族人每家每户的堂屋中央靠左侧,都会挖一火塘,火塘周围立起三根被称作锅桩的石桩,作为支撑做饭用的铁锅。火塘建造是随房屋建设同步的,房屋建好后,主人家会选一个好日子进行祭火仪式。祭火仪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新建成的家的火塘里用柴火点上火,然后煮上第一顿饭吃,以表示这家人正式入住该新房。
自此以后,这火塘里的火种就不能再熄灭了,做饭时要烧火,闲聊时也要烧火,只要有人在家里就不停往火塘里添柴,以便人们“烤火”取暖。就算晚上所有人都休息时,也要把带火种的木炭埋在火塘里的炭灰下,等到第二天起床时,扒开火种,用松毛点燃,火就这样在这间屋内生生不熄了。如果哪天发生不幸,火种灭了,那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人们会面临恶运,因此这火种是万万不能熄灭的。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自古以来都是以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为荣,还有开天辟地的神话,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彝族先人不畏困难,改造世界,适宜坏境的顽强精神,彝族是个悠久的民族,在历史上总是以征服自然、征服外族为荣、火能征服一切,彝族人认为火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彝族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发现火和使用火的民族,用火能战胜敌人,驱除害虫、除妖避邪、彝族人还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征服火。一般科学认为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会对人体有伤害,不过彝族的毕摩做法的时候能吞下烧火的炭火,能用舌头舔烧得红火的犁花,还能用脚在上面踩踏,用牙齿咬着红红的犁花往屋里转一圈,在沸腾的油锅里赤手去捞,而且毫无损伤。这个神秘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和火的交道中发现了驾驭火的神秘力量,而且利用火创造了不少的文明,因为火在他们历史文明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他们把火当做一种图腾,一种精神和文明的象征来奉贡,来崇拜。
火把节是罗婺彝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虽然火把节在武定彝族的各支系中传说不一样,但大多数支系的传说中,说这一天是消除灾难或战胜敌人的日子,在这个拯救人间的火神和战胜敌人的喜庆日子里,人们高举火把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火把节古代又称为“星回节”。按通例,“星回于天”在腊月岁终,但早年西南民族中有以伏为腊之俗,他们以北斗柄下指与上指来划分伏腊,从这种“斗柄指向”意义上说,腊“星回”,伏亦“星回”,故有“六月二十四日为年”的彝族习俗。同时,据彝族太阳历的说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阳在运行轨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时太阳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这一天当作喜庆的日子。六月是稻谷扬花、各种作物快要成熟的季节,也是各种害虫危害庄稼最危险的时候,所以在这个节日里要点火把除虫火害,以保丰收。
既然火把节就是星回节,星回节是彝族新年,而一年中有两个星回节,那么,是不是说彝族一年中有两个新年呢?回答是肯定的。直到近代,几乎所有的彝族地区,仍在过着这两个年节。因此,彝族同胞根据十月太阳历的年节规制,“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年,十二月(冬至)过大年,俗称“十月年”。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是彝族,一年一度极为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这个极具彝族风情的节日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正常情况下这个传统节日要举办三天,不仅可以体现出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同时也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
实际上如果从根源上来讲彝族“火把节”, 主要来源于古代社会中的祭祀活动。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举行“火把节”时也少不了祭祀行为,比如,在火把节当天彝族女性会将肥肉抛入火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祭火神,其次就是祈祷火神护佑平安。
实际上火把节最隆重的习俗就是,彝族青年男女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然后成群结队的到各个村寨以及田间地头游行。一边走一边把松香撒向火把,到了集会地点开始唱歌跳舞。当然,也会举行赛马、斗牛、摔跤的民俗活动。(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茂森,武定县彝学会会长)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贵州威宁彝族变人戏面具(一)
- 2 彝族年
- 3 日记美姑彝年
- 4 彝族民间节日竞技活动
- 5 彝族年来历传说
- 6 彝族民间游戏竞技
- 7 彝族白倮人的龙树、龙衣、荞菜节
- 8 彝族节日之文山篇
- 9 新平彝族赏花节
- 10 彝家“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