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美姑彝族文物 流光溢彩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法铃(国家一级民族文物),彝族称之为“毕摩毕举”,于1995年6月14日,从维曲古乡吉特洪窝村吉布木惹家征集而来。元代时期彝族毕摩大师阿苏拉者使用的法铃,铜汞混质,椭圆形,铃身一面刻有彝族毕摩道场示意图和其它图案,另一面则刻有鹿、鹰、虎、豹等动物和其它图案。
法铃(国家一级民族文物),彝族称之为“毕摩毕举”,于1995年6月14日,从维曲古乡吉特洪窝村吉布木惹家征集而来。元代时期彝族毕摩大师阿苏拉者使用的法铃,铜汞混质,椭圆形,铃身一面刻有彝族毕摩道场示意图和其它图案,另一面则刻有鹿、鹰、虎、豹等动物和其它图案。
护臂(国家三级民族文物),是清代时期彝族战士的防手臂和手腕器,整个护臂漆为黑色,用红、黄两色彩绘出各种花纹和图案。
皮护颈(国家一级民族文物),彝族称之为“勒干”,是元代时期彝族战争时用来保护颈项的战服,犀牛皮质,黑底色,用红黄两色采绘出各种图案。是同类文物中的孤件。
皮铠甲(国家一级民族文物),彝族称之为“险”,于1952年11月8日收藏,是明代时期彝族战士穿的上装战服,犀牛皮质,黑色底,用红、黄两色在胸和背两面采绘出一些图案。
太阳旗(国家二级民族文物),太阳旗,是清代时期彝族战争时使用的部落军旗,彝族称之为“摸萨”,棉质,直角三角形状。旗面上有个红布剪制而成的大圆,以表太阳,太阳周围是用黑布剪制而成的12道三角形光芒,以表一年12个月;太阳上边是个用黄布剪制而成的小圆,以表月亮,太阳周围是用黑布剪制成4道对称的三角形光芒,以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目前基本完整。
铜烟盒(待定文物),2004年9月,从布洛哈井村阿体拉亦家征集而来,是吸烟的彝族妇女随身吊在腰上装烟的用具,黄铜质。
银蓑衣(待定文物),于2004年7月,从农作乡俄其甲谷村俄其古衣家征集而来。是他家老祖俄其吉火传到俄其古衣,已经是第10代了。蓑衣周身白银质,用银绳编制成网状衣,银网上用银线悬垂着12层整整齐齐的银片,蓑衣重3.7千克。是年8月,美姑县服饰表演着银蓑衣参加国际火把节,获最佳服饰奖。
战袍(国家三级民族文物),这是一件清代时期彝族战士穿的上装,彝族称之为“博子”,内外为棉布,中间夹一层羊毛毡,圆领,短袖,以白色为身,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的棉布,在各部位的边沿绘制出多种纹样。
2000年7月10日,美姑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美姑县文物管理所;2013年9月16日,中国美姑彝族文化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美姑县对彝族文化的研究保护与挖掘利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美姑是大凉山民族文物的藏地,中央民族博物馆以及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的许多宝贵馆藏文物都来自美姑。美姑县的文物陈列室,是目前凉山州县级文物陈列室中文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中国美姑彝族文化博物馆馆长吉克阿佳说。
走进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展馆内陈列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器、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石板墓;明代的时刻,清代的瓷器,有剑、铠甲、服饰、古战旗和毕摩经书及其法具等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各种文物。这些文物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美姑彝族早期的政治、经济及其精神文化生活风貌。
据悉,该馆内共珍藏文物257件,其中国家一级民族文物4件;国家二级民族文物11件;国家三级民族文物36件;一般民族文物206件,还有许多文物留存在民间。
美姑不仅是彝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也是彝族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地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展示、保护、传承和弘扬美姑彝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该县十三届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美姑县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中国美姑彝族文化博物馆,把这里建设成一座爱国主义和文化教育的基地。
(记者 萨古曲惹)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记者 萨古曲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家干香椿
- 2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
- 3 彝族医药史(二)
- 4 彝族医药
- 5 彝族在节日庆典和祭祀中的食俗
- 6 彝族民居建筑
- 7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一)
- 8 彝族土掌房
- 9 彝区各地食俗
- 10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