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彝民间创世史诗《莫棉巴》:后记
世居云南的彝族白彝支系有着独特的诗歌,具有原生性美学价值和参与性互动的特点,成为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文化特征的标志性符号。
云南泸西、弥勒、罗平、师宗、丘北等地白彝人中流传着独特的诗歌“莫棉巴”。古代白彝人语言中,“莫”是老,“棉”是调、歌,“巴”是唱之意,“莫棉巴”即“老人唱的古歌”。“莫棉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古老传说,伦理道德,人物故事,待人接物等,涵盖了白彝人造天造地、生产生活、祭祀(祭祖、祭山、祭洞)、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莫棉巴”曲调进行流畅,旋律起伏不大,音色浑厚朴实,音调和谐动听,歌唱时一人为主,其他人应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彝族白彝人“莫棉巴”诗歌,上世纪八十代初,泸西县彝族文化工作者赵荣华老师,泸西县文化馆的曾绍荣、李淑翠(璀)、饶强等老师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他们不辞辛苦,克服种种困难,深入泸西、弥勒、罗平、师宗、丘北等地白彝人聚居的村寨,采访当地的彝族同胞(毕摩、传唱人),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泸西县彝族毕摩黄绍明、彝族文化传承人(诗歌传唱人)李福安、黄金贵、彭云华、黄秀芬、郭阿双、李红英、金发友、杨正华、刘俊昌、祝美香、李琼芬、谢双囡、李发文、李发先等人,对搜集、整理工作给予了无私的支持。2000年后,泸西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黎家声同志(白彝),也做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2008年收集整理了《白彝民间文化习俗》并印之成册;2013年由县委宣传部主编出版《阿庐文化》系列丛书(第四辑),收录了曾绍荣老师编著的《阿庐民歌集成》一书,“莫棉巴”诗歌成为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棉巴”诗歌没有文字记载,完全靠当地白彝人民间口耳相传延续下来。随着老一辈传唱人的逐渐去世,如今能完整唱“莫棉巴”的白彝人已经很少,抢救性挖掘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迫在眉睫。2018年,泸西县委、县政府抽调部份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同志,组成“城子古村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产业融合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本土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2019年上半年,工作小组成员倪海文、高洪春、詹学达、杨俊等同志,经过对之前各种资料多方的分析、鉴别和咨询彝学专家,大家一致认为,对“莫棉巴”诗歌,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挖掘,完全具有形成白彝史诗的基础和条件,可以填补云南土著白彝人活态文化传承的空白,能够跻身中国彝族创世史诗之列。故此,乘着云南省“双百”工程的东风,组织开展了彝族(白彝)创世史诗《莫棉巴》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工作。
此次挖掘和保护工作启动后,工作小组成员深入到泸西、弥勒、丘北、师宗等地的彝族村寨,采访了一些彝族毕摩、白彝古歌传唱人(搜集人),年龄最大的有90岁,最小的30岁。其中,泸西县白水镇的彝族文化工作者赵荣华老师,无私奉献出多年收集、整理的文稿,并积极参与资料整理、注释和翻译工作;泸西县向阳乡的彝族毕摩金顺才父子,把他们家族几代人口口相传的白彝古歌内容和这几十年来为泸西、弥勒、丘北、师宗、罗平等地彝族村寨和群众举行祭祀(祭山、祭祖)、婚丧等活动的情况,毫无保留地传唱并翻译出来,并邀请我们亲自参与白彝同胞的祭祀、婚丧嫁娶等相关活动,多次演唱“莫棉巴”,不遗余力地配合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在此次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原生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使这部史诗真实、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白彝人的历史文化。在整理、挖掘过程中,没有作任何的文字添加与修饰,全部保留了白彝族群独有的典型语句和具有地方性代表的字词,做到尊重和准确表达传承人(传唱人)的意思,确保了史诗主要内容的原生性。在文字编辑和排版上,按照史诗结构结构的要求,对传承人(传唱人)提供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顺序的编排和疏理,使其系统化,保持完整。在整理、挖掘过程中,对与历史事件及年代不相符的极个别传唱内容,进行了订正、删减,力求史诗主要内容符合历史进程。
在此次挖掘、整理过程中,发现个别内容虽然有一定的彝学和史学价值,但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只能在资料收集中进行记录,不便列入正文编辑中。例如,泸西县向阳乡沙马村民委员会山色村小组部分白彝老人传唱,人不是用泥巴造的,而是来源于大海。海边有沙滩,沙滩有青苔,天长日久,青苔孕育了生物,其中有大头鱼(蝌蚪),大头鱼长大变成青蛙,青蛙再变成人。他们认为,青蛙是人类的祖先,佐证就是,现在新生儿屁股上还有“青蛙皮”一样的胎记。所以,白彝人以青蛙为图腾崇拜。
此次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由于“莫棉巴”诗歌传唱时间跨度大(上千年)和传承人(传唱人)自身文化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别地方不尽人意,在此一并说明,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和谅解。(2020年12月)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文化的瑰宝彝文
- 2 彝族汉姓来源
- 3 彝族文苑中的奇葩:彝文碑刻
- 4 三官寨及其彝文古籍
- 5 毕摩经书:洞开彝族先民“记忆库”...
- 6 十三代内子孙有称谓
- 7 彝族名词解说之“阿加”
- 8 “克智”:口头论辩
- 9 彝族尔比以及类别
- 10 “勒俄”:史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