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工艺美术

美国人类学家眼中的彝族漆器

作者:[美]斯蒂文·郝瑞(Stevan Harrell) 发布时间:2019-11-26 原出处:北京科技报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前言:斯蒂文·郝瑞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的教授,他对中国古老的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中国,和巴莫姊妹彝学小组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室的研究者们一起,来到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人类学考察。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发现,南方少数民族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群体文化、神巫文化、口传文化土壤,孕育滋养了丰富的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歌谣等。在关于人类起源等很多方面,弥补了汉族神话的不足。尤其是它们大都以活形态存在(一些民族还以经籍的形式流传),与祭祀仪式、风俗活动等紧密相连。而彝族的漆器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彝族人的家常日用,它的制作工艺、图案配色等还蕴涵了珍贵的先民记忆。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睹漆器制作全程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洛嘎村中有10户人家属吉伍家支,他们自称正是吉伍家支发明了漆器。除吉伍家外,村中还有3户吉尔和4户阿普。如今,除了几户新近搬来的其他家支的农户外,村里所有的男子都在制作漆器。在米市镇干部的带领下,我与我的诺苏朋友巴莫阿依和诺布合机一起,于1994年11月访问了洛嘎村。在这里,我们目睹了漆器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制作大餐具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树木,汉语称桦槁,彝语叫ngehni。人们从一个名叫巴久洛木的地方砍来这种树木,运到米市镇锯改后,在米市镇东头的市场上出售。买卖木料论根不论斤。买来木料后,人们把木料搁在避风的地方存放起来,让它慢慢地阴干。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民们向我们出示了存放着的一节表面敷有泥土的木料,餐具是在脚踏土车床上车旋下来的。这种脚踏土车床彝语称为gedde,由两个木座构成,两个男子一人骑一个木座,一起脚蹬两个长长的木质脚踏板,脚踏板连着传送带。据说从前传送带是用皮做成的,现在则改用汽车的内胎。靠脚踏板带动传送带,传送带连着旋转轴,使旋转轴旋转。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料的主人要制作餐具时,首先将木料头上刨一个小洞,大约3厘米宽、1厘米深。接着,把旋转轴的尖端插入木料的小洞上。旋转轴是一个六七厘米厚、60厘米长的木质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一端装上一个圆锥形的铁质尖状物。一头逐渐细下去,形成尖端。再用一个木槌把它敲进旋转轴。木槌是用一节整松木做成的,一边留做手柄。然后,将带有锥形尖状物的旋转轴和预备制作餐具的木料联结装配而成的组合插入构成车床的两个栏杆之间。在木料连着锥形尖状物的地方,有一个金属尖。用木槌把上述组合敲入这个金属尖上。过去,这个金属尖直接安装在栏杆的背面,现在人们用一个滚珠轴承将其联结在栏杆的背面。这样旋转车削起来更加容易。栏杆中间的空间就是安放旋转轴、锥形尖状物和木料的地方。人们可以据取料的深浅调整宽窄。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蹬动脚踏板带动旋转轴,车削餐具就可以开始了。车工师傅一边指示两个蹬脚踏板的人或蹬动或停止,一边把叫做iku的旋刀用力嵌入旋转的木料进行车削,按照所制作餐具的形状,可变换旋刀。一套旋刀有8种,其宽度和形状都不太一样。所有的旋刀在顶端都为铁质钩状。据车工师傅说看起来区别不大的各种旋刀却有不同的功用。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车工师傅交替地车旋着餐具的里面和外面,把餐具从取料上逐渐分离开来,并车削成餐具的形状。当餐具中央也就是插入旋转轴的地方被车削得只剩下1厘米厚时就自然断开,接着再用手斧把连着中央底部的残余部分小心地砍断,同样也把餐具外面底部连着取料的残余部分小心地砍断。这时,餐具就从车床上脱离下来。再仔细修理餐具底部内外用手斧砍过的地方后,一件餐具就摆在了人们面前。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典色:红、黄、黑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观看了一个饭碗的制作过程,估计整个过程从头到尾大约需要20分钟。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一天可以车削15个小的餐具,10个大餐具。餐具被车削出来后,仍需放上几天时间,让其阴干,然后就可以上漆了。第一道漆是把整个餐具从里到外全涂成黑色。只有一些大的高脚的餐具底部不用上漆。再放上几天后,开始涂上黄色的漆。再放上几天后,涂上红色的漆。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去访问的那天,村民们没有备有未上漆的餐具。不过,有一位村民特地为我们做示范。他拿出一个已经漆好的大木碗,用黄色和红色的漆重新描画出各种图案。为了给漆器上漆,村民们购买红色和黄色的漆料,如今漆料还通过邮局远到广东去邮购。村民们自己也留下许多上了红、黄、黑三色的漆器以及只涂上黑色的餐具,每天吃饭时使用。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村里的工匠们还制作精致的酒坛和带有鹰爪底座的酒杯。在酒坛上插入可以吸吮的草秆,就可直接将酒坛中的酒吸入口中。我还买了部分制作漆器用的工具,包括旋转轴、扁斧和各种旋刀。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厂产品和传统产品看上去完全不同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漆器不仅仅用作民族文化的展示,而且要获利赚钱。那么,惟一的道路就是采用工厂成批生产。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如一位生产主管人员所描述的那样,几个30年代出厂的车床,一个上漆描画的技工小组,在机器车旋出的木坯餐具上,仍采用手工上漆描画。工厂中生产的产品与阿普、比尔和其他的村寨中用传统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漆器看上去不完全一样。首先,机床和现代化的工具能够生产更小的坯件。因此,工厂的产品不像村寨中的产品那样粗糙和带有民间风味的质地。其次,工厂的产品,使用有光泽的红色和黄色涂料描画图案,因此餐具看上去表面发亮光滑,而村寨中制作的餐具色泽暗淡、粗糙。因不为人所知的原因,餐具厂采用的黄色偏重于柠檬色,而不是黄褐色,使得漆器餐具三种色彩的配色比起村子中的餐具来说更加鲜明。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有意义的或许是,在彝族的象征中,黄牛代表诺苏(凉山彝族的自称),牦牛代表藏族,水牛代表汉族。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也分雌雄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漆器在凉山彝语中统称为“祖古几达苏”(rrugu jyda su)。相传最早髟林漆技术是由先民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57代左右,约有1600年的历史。彝人的红、黄、黑三色的彩绘漆器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但其造型、色彩和纹饰与楚系漆器和蜀系漆器在文化上的源流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漆器也有明显的社会文化色彩,其造型与彝人的审美观念密不可分,如扁圆形酒壶由两半成母子扣合,木钵也由盖和器身成母子扣合等,这与彝族自古相传的“万物雌雄观”是一脉相承的,故而有万物以成双为吉、成对为美的观念。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漆器的传统使用惯俗中,与彝族社会分层中的等级制度有关,如过去鹰爪杯只能为贵族黑彝使用,而百姓不能妄为,否则将被视为僭越特权而受处置。漆器还与彝族民间信仰有关,如漆器中造型风格突出的鹰爪杯、雁爪杯、牛角杯和野猪蹄杯等饮酒器具,其胎骨直接取之于动物体,经磨制彩绘而成,古朴自然。而这些动物均为凶猛、力量的化身,借用其角、爪为胎骨,既反映了凉山彝族先民的鹰图腾观念和动物崇拜心理,同时也反映了彝人尚武好勇的民族气质。此外,漆器的纹饰与图案中还潜存着彝人古老信仰,并有相关的神话背景。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品种繁多,传统漆器主要有酒具、餐具、马具、兵械、法具等20余种,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具外,木结构的民居装饰,古、近代武士惹阔的铠甲“械”、弓弩箭等兵器装备,以及祭司毕摩的宗教法具“司木哈嘎”(传播知识的五种工具)中的神扇“切克”、神签筒“武土”等,也都采用了漆器的彩绘工艺。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被称作“洛戈”的匠人阶层,其工艺传承最为突出的是漆匠、银匠、擀毡匠、马鞍匠、石匠、木匠、蓑衣匠等。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朱、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手工技艺,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由于仅选天然材料,十分考究,因而具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等特点,堪称是“绿色生态漆器”。(作者:[美] 斯蒂文·郝瑞(Stevan Harrell)  翻译:巴莫阿依  曲木铁西)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表于《北京科技报》 2004年09月01日 第B05版HP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