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葛观察》|第五章 立此存照:梅葛歌者(上)
一、楚雄州梅葛传承人综述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梅葛传承人已经不同程度地处于电视、影碟甚至网络的覆盖之下。老年的,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耳濡目染,也能编一些迎合时代的歌词。中年及以下的,大都初中以上文化,并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多数外出务工,见了很多世面。有的,还在风情园从事过演艺工作。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不再那么信神信鬼,也不再拘泥于吟唱梅葛的一些禁忌。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面对梅葛。在他们心里,祖辈传下来的梅葛依然“神圣”,但这种“神圣”有别于“顶礼膜拜”和“不可逾矩”,只是一种“崇敬”和“自豪”,认为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祖先传下来的“宝贝”,能给他们带来荣耀和实惠。因为如此,他们从不拒绝让梅葛走向市场,反而认为有人喜欢梅葛是好事,并且还会为此而积极合作踊跃参与。
国家级梅葛演唱传承人郭有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因为经常与她打交道,我们都习惯叫她郭老奶。郭老奶出生于1941年,马游村庄家小组人。她现在已经72岁了,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在本村小学读书。郭老奶年轻时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能歌善舞,姑娘时就成了马游业余文艺队演员,并与同样是业余演员的罗启亮相爱成婚。后来被州彝剧团看中,挑选参加彝剧《曼嫫与玛若》的演出。但因两地分居,丈夫有意见,演出结束后,郭老奶不顾劝阻毅然回了老家。虽然离开了心爱的舞台,但活泼爱唱梅葛的天性一点没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凡节庆、喜事场合或跳歌场上,都有她的歌声和舞姿,是四山八寨出了名的梅葛歌手,省内外电视台、歌舞演艺团体以及国内外众多文化学者都专程采访过她,录制过她演唱的梅葛。八九年前,失去老伴的郭老奶住在老屋里。笔者陪采访者曾多次到过她家,经常见到她领着孙子孙女在屋檐下一边剁猪菜一边哼唱梅葛调。见有客人来,她会很高兴,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招呼,然后很快地换上彝族盛装,做好演唱的准备。后来孙子孙女上学了,她就重新担负起上山放牧或耕作的活计,要想采访她就得等候或事先请行政村通知她。好多次,看着她背着一篮苞谷满脸汗渍地赶着牛回家,我们会忍不住心痛,说一些关心的话。她却不以为然,说山里人就这样,闲着反而会生病。再说,趁自己能动,多做点,好让儿子儿媳安心在外打工,尽快攒钱,把房子重新盖一下,要不然你们要嫌弃了,不来我家听梅葛了。果然,过了两年,她就拆了老屋盖了砖混房,还置办了沙发茶几,准备了糖果、核桃、瓜籽葵花籽等果品,还把她的一些演出照和画像挂在墙上。很显然,这一切都是为了访客而准备。她太希望有人来听她唱梅葛了,以至于采访中她总是唱个不停,唱到忘情处,还会站起来边舞边唱。我们走时,她总要送到村外大路上,直到我们的车绝尘而去。路上,采访者总会感叹,说郭老奶不仅唱得好,舞姿也是顶呱呱,六七十岁的人了,还像小姑娘一样活泼灵动,可见她年轻时绝对是一枝花。唱得最忘情的是2009年1月那次,州政府在马游专题召开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保护现场办公会,由马游业余梅葛文艺队作专场汇报演出。郭老奶很高兴,就想好好表现,爬了半天山,采来几种色彩艳丽的山花放在道具篮里背着上台演唱。因为太投入,唱着唱着就唱到了台下。主持人也顺水推舟,为她介绍领导。介绍一个,她送一枝山花,并临时编词,用梅葛调感谢领导,祝福领导,接二连三唱了十多个。但因为时间关系,主持人不得不婉转地提醒她结束演唱。领导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临时发表讲话,说了一些鼓励她的话,并号召梅葛歌手们一定要把梅葛传承好,培养更多的梅葛接班人。
郭有珍成长于梅葛世家,擅长演唱青年梅葛和娃娃梅葛,演唱时声情并茂,婉转悠扬。《宝宝睡吧》、《独姑娘回来吧》、《漆树花》、《老大歌》等是她的代表节目。哥哥郭有忠、郭有亮及姐姐郭有兴是唱老年梅葛和青年梅葛的歌手,现已故。儿子罗会元、女儿罗会平、罗丽平、罗丽香也会演唱梅葛。从小在郭老奶歌声中长大的孙子罗文吉、罗文英俩兄妹,现在已经是小学校里的梅葛“小歌星”,每次演出都少不了他俩。村里村外的很多年青歌手,都受到郭有珍的影响,是听着老歌手们的歌声学会梅葛的。
与郭有珍相比,自开旺是退休干部。因为其干部身份,所以没有传承人称号。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起重要作用的梅葛演唱传承人。
自开旺,1947年生,初中文化,马游村郭家小组人。年轻时经历过“坐相伙”,青年梅葛唱得好,擅长笛子、葫芦笙等乐器。梅葛师承当时的大毕摩郭天元,六七十年代随演出队到县上州上演出多次。后参加工作,当过乡党委书记。当县民委主任时,就是梅葛文化保护、传承的倡导者和参与者。2007年退休后,处于对家乡梅葛的热爱,不顾老伴和儿女的反对,毅然离开舒适的家,从县城回到马游老家,把余热奉献给马游梅葛文艺表演队,接任表演队长,集创作、编排、器乐、演员于一身。在他的组织管理下,面对演员时而外出务工时而回来的情况,他因势利导,利用农闲或春节务工人员返乡抓紧节目排练,有时,通过电话形式安排在州内附近务工演员自行排练,有演出时请假回来参演。在他的坚守下,表演队虽然一路风雨,仍然茁壮成长,既保证了当地节庆活动及县上重大活动的梅葛演出任务,还曾受邀到楚雄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演出。
演出中,自开旺塑造的毕摩形象惟妙惟肖,能娴熟地展现各种祭祀场景,古朴苍桑的祭祀梅葛唱得非常地道。用鼻孔同时吹奏两把葫芦笙翩翩起舞是他的保留节目。融合各种梅葛调改编的无歌谱歌曲《彝山妈妈》等令人称奇。
2012年6月笔者到马游采访时,表演队演员在册24人,晚上到梅葛传承基地排练的只有11人。自开旺说,其他人都外出务工去了。这次人还算多,要在平时,也就六七个人。但不管人多人少,只要有新节目或演出任务,都要排。如果不排,心就散了,就拢不回来了。
排练中,他们叽叽喳喳用彝话交流,用彝话演唱。置身其间,仿佛置身一个陌生的部落,除了以局外人的身份用心去感受,别无它法。
表演队中,省级梅葛演唱传承人罗英是几十年的台柱子了。不仅长相好,而且舞姿好,歌喉亮,是出了名的“彝家百灵鸟”,是舞台上的“常青树”,在州、县各种演出比赛中多次获过奖,各电视台的梅葛节目或梅葛专题片中,都有她高吭激越的梅葛过山调演唱,是大家心目中的“梅葛形象大使”。
罗英出生于1968年,初中文化,马游村庄家小组人,成长于梅葛世家。父亲罗学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任过马游梅葛文化站站长,把梅葛唱到北京,有“彝族金嗓子”之称,1994年病逝。弟弟罗斌,现在是州歌舞团独唱演员兼主持人,是唱着梅葛一步步走出大山的。从2008年开始,罗英务农之余,还兼着马游小学幼儿班40余名学生的双语教师,专职传唱梅葛。她的代表节目有老年梅葛调《开天辟地》、青年梅葛调《相思情》、《阿哥老大哥》、娃娃梅葛调《回来独姑娘》等。有多首梅葛调酒歌被录成光碟。编排整理的葫芦笙舞成为马游小学的梅葛课间操并在其它学校推广。女儿罗春燕9岁,在小学读书,继承了母亲的文艺天赋,能歌善舞,有“梅葛小歌星”之称。
州级梅葛演唱传承人罗文辉则是演出队中的特殊一员。
罗文辉,1971年生,初中文化,马游村麻姑地小组人,已经在行政村工作了10余年,现任村书记兼主任。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演出队的特殊成员。队长缺位时,他主动承担队长角色,积极组织排练,带队到各个地方演出。队长在位时,他就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加入其中。他演唱的梅葛《过山调》、《离别调》、《山坡情话》等曲目低沉婉转哀怨,无尽的闲愁中是情意绵绵的倾诉,加之他特有的磁性男中音更为他的吟唱凭添几分感染力。同时,他还擅长歌舞,在歌舞中弄笛吹笙,是梅葛传承人中不可多得的“奇才”。
演员郭自林是省级民间音乐传承人。当然,这是从葫芦笙制作工艺这个角度来命名的。他除了会制作并演奏各种各样的葫芦笙外,还会在且歌且舞中演奏响蔑、小闷笛、笛子等乐器,青年梅葛调也唱得很好,是演出队中的骨干演员。他出生于1964年,初中文化,马游村郭家小组人,是老歌手郭有珍的女婿。其妻罗丽香也在演出队,既歌且舞,非常优秀。前两年,他在楚雄彝人古镇开了个店面,专卖他制作的葫芦笙。现在回家务农,有时间有精力按时参加演出队排练。
演员罗学华,1967年生,马游村麻姑地小组人。他虽然只是县级梅葛演唱传承人,但却是能够部分吟唱梅葛史诗的优秀歌手之一。
除马游演出队演员外,马游坪周边村寨也有许多演唱梅葛的高手散落民间。据采访时罗文辉提供,马游村辖区内擅长青年梅葛和中年梅葛演唱的有:鲁天香,女,45岁;鲁天秀,女,48岁;自成祥,男,45岁。只会唱青年梅葛的有:自成和,男,50岁;罗成祥,男,47岁。既能唱青年梅葛又能唱老年梅葛的有:自成林,男,52岁;自学翠,女,58岁;自成保,男,52岁;自成林,男,52岁。青年梅葛,中年梅葛,老年梅葛都能唱的有:骆国庆,男,62岁。葡萄村辖区内能演唱中、青年梅葛的有:金和香,女,45岁;自武龙,男,49岁;自翠珍,女,46岁;自泽忠,男,50岁;孙兴荣,男,48岁。此外,黄泥塘村磨盘箐小组77岁的骆庭才、三角村杞家小组60岁的鲁文银、左门乡苤拉村清水河小组44岁的周开寿、45岁的魁德财等人,既能部分吟唱梅葛史诗,平时以吹喇叭为主,需要时还能主持简单的祭礼。左门乡毕叭村57岁的罗秀香现在和儿女们在县城生活,经常在广场上活动,是唱老年梅葛和中年梅葛的高手。
在此还要重点提及姚安县左门乡的3位州级传承人,他们是:
周永彩,州级梅葛演唱传承人,1975年生,苤拉村清水河小组人。她自小受父辈们影响,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多年来一直是乡、村两级业余演出队唱梅葛的高手,其演唱的梅葛调被制作成光碟发行。她的代表曲目有《开天辟地》、《过山调》、《阿哥哥》、《相思调》、《回来吧姑娘》等。
鲁德金,州级毕摩祭祀传承人,1954年生,左门村迤村小组人。21岁时,拜当时的毕摩骆永平为师,1989年出师并从事祭祀礼仪主持。祭仪活动中以吟唱毕摩梅葛为主,在当地声望及高,所主持的祭仪令人信服。2007年3月和7月,笔者曾先后陪同美国著名文化学者马克·本德尔一行和全国著名诗人于坚一行在左门乡苤拉村花椒园小组祭祀场所采访过他,并观摩了他和助手主持的祭祀活动,还就他在祭祀中吟唱的毕摩梅葛作了一些了解和记录。
周富德,州级葫芦笙吹奏、制作传承人,1962年生,地索村坡脚小组人。能用葫芦笙演奏72调梅葛曲,会唱部分梅葛,经常活跃在县乡舞台上。
经常在各地民族风情园打工的自贵菊(马游)、胡晓娟(马游)、杞惠萍(哔叭)、余丽香(葡萄)等青年哥手,大都初中毕业,二十七八岁年纪,从小在梅葛氛围中成长,参加过省州县各种舞台比赛并获过奖,在老年梅葛、青年梅葛和娃娃梅葛演唱中,各有所长。但因为生计,她们不得不按要求将原有的梅葛唱词换成礼仪唱词来演唱敬酒歌,甚至为了让客人听懂,不惜抛弃彝语改用汉语来唱。所以,尽管她们是新生代的梅葛传承人,潜力巨大,但因为生存,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越来越实用的梅葛酒歌上,反而对原来接受的传统梅葛日渐疏远。换言之,即传承了梅葛唱腔,却疏远了梅葛唱词。
相比于姚安,大姚、永仁的梅葛传承人逐渐趋同于彝剧,除少数几个梅葛传承人外,多数以彝剧、祭祀毕摩、民间乐手等身份呈现。
李学品,省级梅葛演唱传承人,1947年生,大姚县昙华乡人。他继承了祖辈口耳相传的梅葛,精通毕摩梅葛,30岁开始毕摩生涯,足迹遍及大姚、永仁境内各彝区,熟悉丧事、喜事等各种祭祀活动礼仪,是知名度颇高的老毕摩。近年来,二儿子李东华跟随左右学习毕摩,父子俩共同主持祭祀活动多场,曾被中央和省州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他演唱的梅葛代表曲目主要有《开天辟地》、《五谷之王》、《插花》、《放羊调》、《喜欢调》、《十八月》、《四季春》等。
李世代,州级梅葛演唱传承人,1945年生,永仁直苴村大村小组人。他自小能歌善舞,擅长演唱梅葛,师从老艺人李必荣,常年活跃在当地业余舞台上,既能独唱梅葛,又能表演彝剧,曾多次参加州县文艺演出并获多种奖励。
张利福,州级梅葛演唱传承人,1953年生,永仁直苴村且田小组人。15岁时,开始向老艺人殷德龙、李必荣学习梅葛演唱、彝剧表演和树叶、哔噜吹奏技艺,是乡村业余演出队的骨干演员,多次参加县乡赛装节和民间节庆、婚庆、丧事等梅葛演唱、吹奏。目前带有徒弟李鹏贵1人。
李福寿,州级梅葛演唱传承人,1958年生,牟定县腊湾村嘴子小组人。他成长于毕摩世家,父亲李正顺曾几次参加过州上的毕摩座谈会,是全州知名毕摩。他深得父亲真传,如今已是当地一个有名望的毕摩,通晓医术,善做法事,凭口传心授和日积月累的演唱,能熟练演唱各种风格的梅葛,其中以6小调式、山歌型为主,声腔悠悠,韵味深远。同时,他还擅长“玛咕”(老人舞),集三胡演奏和跳舞为一体,曾多次参与梅葛“玛咕舞”民间艺术团到县上、州上演出。2003年在楚雄州彝族毕摩座谈会暨文化培训班上,还得到了楚雄州彝族毕摩协会颁发的“毕摩证书”。
李茂荣,国家级彝剧传承人,1944年生,大姚县昙华乡赤石岩村子米地小组人。他从小生活在“一天不吃荞粑粑不饿,一天不唱歌心里就不乐”的梅葛吟唱环境里,凭借其天生的歌喉和音乐禀赋,十多岁就崭露头角。小学毕业,就进县文工团,后又进州彝剧团。1964年,因家庭原因回乡,与杨森创办昙华业余彝剧团。他能歌善舞,会吹唢呐,还会编曲,会唱各种各样的梅葛调,其吹奏和演唱的《过山调》、《迎亲调》等曲目被各种出版音像品收录。曾随团到全国28个省市演出,其高吭圆润婉转的梅葛调深受观众喜爱。
普文学,省级彝剧传承人,1970年生,大姚县三台乡三台村米地拉么小组人。集唱歌、跳舞、演奏各种乐器于一身。2006年,在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演唱《火塘边的梅葛》获“彩云奖”银奖。在梅葛调演唱中,能即兴将情、景、物等事象纳入唱词。唢呐、竹笛、四弦胡是他最拿手的器乐。近些年,他的子女及村民李富忠、李真顺、李会芝等都经常得到过他的点拨,活跃在业余文艺展演的舞台上。
李清元,州级毕摩祭祀活动传承人,1942年生,永仁县直苴村切且小组人。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老毕摩。1975年毕摩祭祀活动解禁后,他随祖父学习毕摩祭祀。祖父过世后,独立主持各种祭祀活动。为赛装节、火把节、尝新节、杀猪节做开节仪式,还会做几天几夜的“冷斋”,完成72个套路。祭祀中,伴随着梅葛吟唱。近两年,已传承大儿子李玉祥做毕摩。
金凤德,州级毕摩祭祀传承人,1954年生,永仁县直苴村人。精通祭祀礼仪,祭祀中会唱梅葛,平时喜好二胡、三弦、月琴等器乐,擅长彝剧表演。多年来传承弟子30余人,其中李建平、杨洪兵、杞龙、李子恒能独立主持毕摩祭祀活动。
二、马游行政村梅葛传承人普查
马游村有人口2147人,彝族占97.4%。全村面积为58平方公里。村落相对比较集中。
马游有梅葛故地之美誉,自然少不了一批梅葛歌手的支撑。
除了郭有珍、罗英、郭自林、罗文辉以及自开旺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梅葛传承人外,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歌手散落民间。
自成和,1962年2月生,马游大村人,家有人口4人,平时以放牛为主,会唱青年梅葛、老年梅葛,会吹葫芦笙,一般在迎亲仪式上唱和相伙场上唱。罗会云,1974年9月生,马游大村人,郭有珍的儿子,师承关系主要和母亲学唱梅葛。会吹葫芦笙,主要会唱青年梅葛。经济收入靠养殖业为主,平时事务主要以农用车载客拉货为主,一般在喜事场上和相伙场上唱梅葛。罗正才,男,1937年2月生,马游庄家村人,会唱各种梅葛。罗启芬,女,1944年3月生,马游庄家村人,会唱各种梅葛。罗学文,男,1964年9月生,马游庄家村人,端公,会各种梅葛,一般在丧葬仪式上唱祭祀梅葛。罗志军,男,1968年9月生,马游庄家村人,会唱各种梅葛。罗启元,男,1954年12月生,马游庄家村人,会唱各种梅葛,70年代参加文艺队的第一批会员。自开连,男,1963年9月生,马游大罗村人,男,会唱各种梅葛,但生性腼腆,一般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唱梅葛。罗冬玉,1971年2月生,马游大罗村人,会唱各种梅葛,有时也参加,文艺队演出。罗兴荣,1971年2月生,马游大罗村人,马游梅葛表演队演员,会唱青年梅葛,经常参加文艺节目表演。罗文富,1931年4月生,马游大罗村人,精通各种梅葛,一般在各种喜事场上唱梅葛。自开生,1972年4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会唱各种梅葛,马游梅葛表演队成员,现在外出打工。郭连正,1958年6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精通各种梅葛,但是,认为梅葛是天神交给的,随便唱了会运气不好,一般不愿意参加表演。郭连其,1962年6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精通各种梅葛,但是,认为梅葛是天神交给的,随便唱了会运气不好,一般不愿意参加表演。郭连洪,1963年3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精通各种梅葛,80年代就参加过文艺队,但是,认为梅葛是天神交给的,随便唱了会运气不好,一般不愿意参加表演。郭自林,1965年1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葫芦笙制作的省级艺人,会唱青年梅葛,会制作葫芦笙。罗丽香,1973年2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会唱青年梅葛。郭连贵,1992年9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会唱各种梅葛,会吹葫芦笙,愿意上台表演。自文顺,1922年7月生,马游郭家小组人,会唱各种梅葛。自启林,1944年5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罗成祥,1968年1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罗学金,1956年6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自菊英,1954年6月10月生,马游吊索箐人青年梅葛。罗自荣,1951年9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老年梅葛。罗学华,1967年8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罗学新,1967年10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自翠英,1968年7月生,马游田房村人,会唱青年梅葛。自成林,1953年10月生,马游田房村人,会唱各种梅葛。自成政,1956年12月生,马游田房村人,会唱各种梅葛。自兰秀,1963年2月生,马游田房村人,会唱青年梅葛。自泽兰,1957年6月生,马游田房村人,从葡萄稗子田村嫁入,会唱各种梅葛。自成宝,1956年10 生,马游田房村人,会唱各种梅葛。自成文,1972年11月生,马游山后村人,会唱各种梅葛。自成祥, 1970年4月生,马游山后村人,会唱青年梅葛。罗学才, 1977年12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现外出打工。自学云, 1964年2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自文顺, 1972年7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自启林, 1944年5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骆成祥, 1968年1月生,马游麻姑地人,会唱青年梅葛。骆学金, 1956年5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自菊英, 1954男6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骆自荣, 1951年,9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骆学华, 1967年8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各种梅葛。骆学新, 1977年,10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会唱青年梅葛。鲁天秀,1964年9月生,马游吊索箐人,从吊索箐嫁入,会唱各种梅葛。鲁天香,1970年7月生,马游吊索箐人,精通各种梅葛,梅葛演唱表演生动,音色较好,一般不愿意参加表演。现在外出打工。罗学华, 1967年8月生,马游村麻姑地组人,善于演唱梅葛。罗志军, 1968年9月生,马游村庄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罗菊平, 1981年12月生,马游村大村自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罗丽香, 1970年2月生,马游村大村自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骆国庆,1950年10月生,马游村小村王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老年梅葛)。自学翠,1948年11月生,马游村小村王家组人,善于演唱老年梅葛。自学翠, 1963年7月生,马游行政村麻姑地人,善于演唱梅葛。朱建芬, 1994年10月生,马游行政村小村朱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
罗荣娟, 1984年12月生,马游行政村人,善于演唱梅葛。郭连平, 1961年9月生,马游行政村大村郭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罗琴, 1989年5月生,马游行政村大村罗家组人,善于演唱梅葛。罗登荣,会唱各种梅葛,会吹葫芦笙。葫芦笙舞技较好。多次参加县乡村农村文艺汇演。1990年,与罗斌、自开喜、骆庆兰、李凤莲等人一起参加过“云南·楚雄彝族民间表演队”,应邀赴日本石垣市参加“第三届亚洲艺术节”。现在外出打工。
从采访马游村一些梅葛艺人的情况来看,也许是因为马游村落较为集中的原因,经常有外来的学者专家到马游村进行梅葛采访,有些艺人,生性大方,也很愿意为外来者演唱梅葛,有的艺人却坚持不在不适合 场合演唱梅葛。总而言之,传统的梅葛在人们心目中一样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所以他们不愿意随便给大家演唱。而有的艺人认为这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他们很希望把他们这一根谱永久地流传下去,同时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梅葛,关注梅葛。
在马游这一波梅葛人中,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有几个退休的老干部和老教师和在职的个别文化工作者,他们在梅葛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郭晓伟,男,彝族,1980年11月生,马游村人。2005年7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现任姚安县“非遗”中心副主任。
2010年3月初,他分别到马游行政村、左门乡,葡萄行政村等地进行采风,主要以收集整理姚安梅葛文化的《葫芦笙曲调》为主。现已经完成收集、整理、记谱、录音、文字校对等工作。其内容有72曲流传调和25曲后人创作调。基本收录了姚安彝族所有的葫芦笙曲调。并用总谱记谱,分三个声部,彝族直箫、葫芦笙、人声。用五线谱和简谱两种记谱法同时记谱。2013年3月,他负责《中国彝族梅葛曲集》收集整理出版工作。从策划、人员安排、搜集、整理、录音、录像、培训、翻译、校稿、字幕、出版等所有工作都由他来组织完成。他将要收集《中国彝族梅葛曲集》共六集,内容包括:老年梅葛、过山调、相伙调、离别调、梅葛曲调集、葫芦笙歌舞等。2013年3月,他开始在马游村进行《中国彝族梅葛史诗》的收集、整理、录音、翻译、出版等工作。我们在马游他的家中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修改稿件。家里还有从黄泥塘来唱梅葛供他整理翻译的鲁吉凤,从左门来唱梅葛的周文润等人。我们一问情况,才知道还有其他几位梅葛艺人,他们分别从葡萄的落水洞,左门等地来到马游唱梅葛,供郭晓伟翻译整理。他们已经在他家里驻扎了三个多月了。
郭连英,马游人,65岁。山坡小学退休教师,原为马游小学民办教师。年轻时几次参加文艺宣传队到楚雄演出,因为对梅葛有着不解的情缘,退休以后,回到马游小学义务教学前班的孩子唱梅葛。自万青是郭连英的丈夫,从姚安一中退休以后,一直热心支持妻子教习梅葛的工作。可以说她的一生都是献给了马游的文化教育事业。
1965年,正值17岁的花季少女郭莲英就进马游的大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她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十七年,到了四十岁时才终于转成了正式公办教师。三十七年的教育生涯让她感慨颇深的还是她与梅葛的情缘。
郭莲英在小学里教书的时代,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学,因为他们听不懂汉语,他们从小就听见梅葛里说:读书不好\我们不要去读书 \学梅葛好 \梅葛教我们种田\梅葛教我们种地 \我们来学梅葛。为了吸引让孩子上学,郭莲英就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唱梅葛,她用梅葛调教孩子们唱:楼上是翻课本的地方 \楼下是学梅葛的地方\你们倒底愿意去哪里\学了课本上的知识本领大\学了知识可以上天开飞机\学了梅葛可以下地去耪田\去耪田么太阳晒 \去耪田么大雨浇\我们还是读书好。
1969年 12月马游梅葛文艺队成立以后,郭莲英一直就是梅葛文艺队里的骨干分子。接下来的几年里,她一直参加文艺宣传队到各地去参加促生产文艺演出。
1977年 8月 1日,她又带领马游梅葛文艺队的 19名队员参加了楚雄州文艺汇演。1978年她又参加了马游大村梅葛文艺队楚雄建州二十周年文艺会演。
在退休以后的一段时间,她一直留在马游小学义务教习梅葛。
自启旺,姚安县检察院退休干部,马游村人,会唱各种梅葛。退休以后在姚安县城梅葛广场组建了一支梅葛舞分队,教大家跳芦笙舞,传习梅葛文化。
自桂菊,1986年1月生,初中文化,马游朱家组人,会唱青年梅葛,娃娃梅葛等,舞台扮相较好,有一定的表演技巧。马游梅葛表演队成员,经常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全国人大代表。自贵菊从小喜欢民族歌舞,在父母长辈的熏陶之下,练就她能歌善舞本领。初中毕业后,他经常参加村里的一些文艺活动。很快,她就从同行的队友中脱颖而出。2004年,她参加中国彝族太阳女选拔赛梅葛演唱,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2009年,参与“梅葛组合”,获楚雄州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银奖。2009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加入姚安县文联梅葛艺术团,为骨干团员。2011年,随团组队参加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集体获彝族服饰展演一等奖,彝歌大赛二等奖。2011年,随团组队参加云南省第七届民间歌舞乐展演,集体获金奖和传承奖。2012年,被选为州人大代表。2013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6月在行政村当计划生育宣传员,村团总支书记,村妇委会主任。从自贵菊的简历来看,每一段的发展都与梅葛有着不解的情缘,是梅葛把她带到了一个人生的制高点。因为梅葛情结,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三、葡萄、三角、黄泥塘行政村梅葛传承人普查
葡萄行政村有人口1458人,358户,彝族人口占97%,共15个村民合作社,18个自然村。在葡萄行政村所在的董家和段家社主要为汉族聚居区。其他自然村为彝族聚居区。
自武虎是村医。很早就听说自武虎梅葛唱得好,却一直没有机会讨教。在他的医务室,还穿着白大褂的自武虎刚送走了几个病人,接着就坐下来给我讲述了做相伙时梅葛过山调的整个传唱过程。最先我们说要向他采访梅葛时,自武虎还有些拘束,待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也就爽快地坐下来,和我们攀谈起来。
自武虎,1962年3月12日生,男,彝族,初中文化。批么山村人。1976年姚安一中初中毕业后,在葡萄大队合作医疗站段体仁医生门下拜师学艺5年之久。在合作医疗站上班期间,经常和邻村的青年男女相约到附近的相伙场上唱梅葛。他主要唱《梅葛过山调》。师承关系主要是从相伙场上和长辈一起学梅葛。
做相伙,一般是附近村子的年轻人十几个人相约到固定的场所对唱梅葛。比如批么山的伙子和稗子田、黄泥塘、落水洞的姑娘相约到落水洞附近的拉锅么箐做相伙对唱梅葛,年轻人的年龄大约都在十五六岁到二十三四岁之间,相约的时间一般是避开农忙季节。做相伙的时间一般不太固定,有时是在夏天,有时是在冬天。只要是两村青年事先约好的,必须准时到场。比如说,批么山的小伙子到光禄镇赶街,回来的路上遇到黄泥潭的姑娘,小伙子会主动的搭讪套近乎问小姑娘是哪个村的。姑娘若有意,便会如实相告。小伙子就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比如手表之类的抵押物送给姑娘,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姑娘有意,也会拿出自身携带的荷包香袋之类的抵押物,送给小伙子,表白下次见面的决心。
我们还想从自武虎这里问到一些更多关于梅葛的形式和内容。他就给我们推荐了他的弟弟自武龙。
自武龙,1963年11月生,小学文化。批么山村人。1981年到贵州当兵,三年后转业回家务农。家庭收入主要靠以种植核桃,烤烟为主业。
自武龙不仅能说会道,还会唱办喜事时各种正规仪式上的梅葛。他自然也就成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村里的大小喜事事都要去请他唱梅葛调。附近村落里人家办喜事讨亲送亲,都喜欢请他到场坐镇。因为他不仅会唱梅葛,还会吹葫芦笙,喜事场合往往少不了这样的灵活的人来团场子。再加上他家里负担不大,光是核桃种植就收入上万元,加上儿子自正刚已经长大成人在部队服役。他自己没有了过重的生活负担,自然就能全天候地在喜事场上帮忙。久而久之,办事的东家能够请到自武龙在喜事场上出面唱梅葛似乎也就成了一种排场或者是必然的礼仪。
自武龙在喜事场上唱梅葛一般在东家压青棚的时候就开始唱《压棚调》,接亲的时候唱《接亲调》,新人进门喝三道茶的时候,就唱《三道茶调》,在抢棚的时候唱《抢棚调》。
在自武虎和自武龙的村子里还有一个唱梅葛的歌手叫自翠珍。
自翠珍,1964年8月生,批么山人。从落水洞嫁入。师承关系是从小和母亲一起学唱梅葛和从相伙场上学。在采访自武虎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自翠珍下午要来葡萄行政村的的烤烟收购点买烤烟,吃过下午饭,我们就来行政村等自翠珍。在行政村,遇到她的亲戚,说是自翠珍估计要十点左右才会来到行政村。我们只好先去找其他的梅葛艺人。
在自翠珍家的亲戚家,自翠珍和她的妹妹自菊妹一边分烤烟一边给我们唱各种梅葛。
自翠珍是能说会道的人,她能唱的梅葛也很全面,做相伙时唱《过山调》、《座场调》、《传烟调》、《离别调》。自翠珍虽然年纪不大,却当了外婆。在家里哄娃娃的时候,他还会唱《娃娃梅葛》。第一次听到她用梅葛唱的摇篮曲,音色很好,情感把握到位。差点把我们在场的人都唱睡着了。她还经常到喜事场上帮人家唱《接亲调》、《迎亲调》、《压棚调》、《留客调》。她还会唱老人舞蹈时的《转姑梳》和《撵山调》、《祭山调》、《祭猎神调》、《祭荞神调》等。自翠珍很活跃,说起唱梅葛,他的兴致很高,一连给我们唱了好几种类型的梅葛调,而且声音清脆,节奏宛转悠扬,能偶恰如其分地抒发梅葛情。他说她还会唱《挖木啦》、《漆树花》、《栽秧好玩尼》等曲调。
自菊妹,1966年8月生,何家村人。自翠珍的妹妹,比起自翠珍,他生性有些腼腆,也是村里的梅葛歌手,从落水洞嫁入何家村。会唱各种梅葛。代表曲目有《隔娘调》、《招亲调》、《上门调》、《色么若麦呢底底》、《小伙子来打跳》等。主要传唱场所是田间山野。有时是在田地里劳作的时候和上山放牛羊的时候,自己对着大山田野唱梅葛。师承关系主要是从小和母亲一起学和姐姐到相伙场上学唱梅葛。
何仕贵,何家村人,1947年5月生。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会唱各种梅葛。主要唱老年梅葛《造天地》等,会唱各种仪式上梅葛调。一般在喜事场上唱。师承关系主要是从长辈那里学。在家放羊十多年,平时主要在放羊的时候,在山上一个人唱。在和自菊妹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何仕贵是自菊妹的公公。几乎他们全家人都会唱梅葛,只是她的丈夫何光福生性内向,似乎不太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说是不好意思,他唱得不好。在旁边的人说,他唱得好呢,只是他不愿意唱。
在批么山,梅葛唱得好的还有一批人。这些唱梅葛的歌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年龄相差在十岁左右,以村为群落为单位形成批量的梅葛歌手。
周有生, 1967年1月生,批么山村人。家庭收入主要以养羊,种植核桃为主。主要唱青年梅葛。周树芳, 1977年7月生,批么山人村人。会唱青年梅葛,师承关系主要是和长辈学和在相伙场上学。在马游梅葛文化节参加过梅葛演唱。周发明, 1967年4月生,批么山村人。家庭经济收入以种植核桃,养猪为主。会唱各种梅葛,主要以唱青年梅葛为主。师承关系主要是相伙场上学。周树英, 1964年7月生,批么山村人,在家务农。主要以唱青年梅葛为主。师承关系主要是从相伙场上学与跟母亲学。周有祥, 1963年11月生,批么山村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以种烤烟,养羊,种植核桃为主。主要唱青年梅葛,还会吹葫芦笙,平时在喜事场上、相伙场上和劳作的时候唱。师承关系主要是从相伙场上学和长辈学。金和香, 1967年5月生,批么山人,从金家坡嫁入。以唱青年梅葛为主。师承关系主要是相伙场上学,和跟长辈一起学。孔兴禄,男,彝族,恩楞山人,葡萄小学教师,在葡萄小学开展梅葛课间操,教学生打跳,唱梅葛。本人会唱各种梅葛,会吹葫芦笙和箫。张翠珍,1964年8月生,恩楞山人,从张家嫁入。会唱青年梅葛。师承关系主要是跟长辈学和相伙场上学。传唱场所主要在相伙场上唱。杞凤兰,1963年5月生,恩楞山人,从克底簸村嫁入。主要唱青年梅葛为主。传唱场所主要是在相伙场上唱。师承关系主要是和长辈在相伙场上学习。
在恩楞山,梅葛唱得好的还有孔正兴和他的妻子麻有翠。麻有翠是从黄泥塘村嫁入的,他们的恋爱婚姻主要也是从相伙场上对唱梅葛认识。另外还有鲁明芳,孔英秀也是唱梅葛的能手。特别孔英秀是本地人,能唱各种梅葛。孔正兴, 1969年1月生,主要唱青年梅葛。麻有翠, 1944年7月生,会唱各种梅葛。
从马游村至三角、黄泥潭、葡萄的途中,岔河与马鞍山两个自然村紧紧相连,其两个村为葡萄行政村所管辖。在这个不大的地方,会唱梅葛的就有一大批人,他们是:
罗家贵, 1969年5月生,马鞍山村人,会唱各种梅葛。罗洪英, 1974年11月生,马鞍山村人,会唱各种梅葛。罗家富, 1967年4月生,马鞍山村人,会唱各种梅葛。鲁兰翠, 1968年4月17日生,马鞍山村人,从黄泥潭嫁入,会唱各种梅葛。罗志亮, 1971年5月生,马鞍山村人,主要会唱青年梅葛。鲁兰芳,1970年1月生,马鞍山村人,从黄泥塘村嫁入,会唱各种梅葛,主要唱青年梅葛。罗志祥, 1971年1月生,马鞍山村人,主要唱青年梅葛。罗志翠,1974年4月生,马鞍山村人,主要唱青年梅葛。罗金, 1980年5月生,马鞍山村人,会唱青年梅葛,会吹葫芦笙,会弹三弦,从黄泥潭来招亲。白兴翠,1982年5月生,马鞍山村人,属于本地人姑娘招亲在家。会唱青年梅葛。金学安,1981年12月生,金家村人,会唱青年梅葛,会吹葫芦笙。金兰香, 1983年7月生,金家村人,会唱青年梅葛。金文祥, 1971年7月生,金家村人,会唱青年梅葛,会吹葫芦笙。骆菊秀,1973年7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罗金才, 1971年7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罗荣兰, 1977年8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罗兴翠, 1980年6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自天学, 1964年12月生,岔河村人,落水洞来招亲。会唱各种梅葛。罗荣英, 1963年5月生,会唱各种梅葛。罗桂玲, 1982年2月生,会唱青年梅葛。白家明, 1972年7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罗荣明,1970年12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鲁彩芳,1970年5月生,岔河村人,会唱青年梅葛。
之所以要清晰的列出梅葛艺人的生辰年月,是因为从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这一带地区,能唱梅葛的人普遍偏向年轻化,而且“80后”的梅葛艺人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纵观以上现象,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岔河村处于葡萄、三角、黄泥塘、马游中心地带,这里的青年男女,与马游、葡萄或者三角、黄泥塘等每一个村落的年轻人互相约会做相伙的几率就大,而且做相伙这样的活动,在这个村里似乎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他们村与村之间男女婚配的情况来看,也是五花八门的,几乎与周围流传着梅葛的村庄都有姻亲关系。这是会唱梅葛的年轻人多的一个原因。
其二,这一片区的梅葛艺人年龄普遍偏小,而且传唱形式单一,多数以青年梅葛为主。从这一波人的年龄结构来分析,80后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批赶上做相伙的人。最后的这一批人有可能是在小时候是跟着他们的父母兄长到相伙场上听梅葛的人,所以他们学到的就可能只是青年梅葛,而不是其他。
落水洞这个人数不多的村庄,另外还有几个梅葛唱得很出色的歌手。
骆存秀是自翠珍的母亲,不仅梅葛唱得好,口弦也弹得好。她前两天还在马游唱梅葛,已经唱了三个月了。家里有事才刚从马游回来。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骆存秀会唱各种梅葛,在葡萄周边地区,她算是梅葛唱得最好的歌手了,而且声音清脆,抒情成分把握得很好,舞台形象也好,所以,在马游举办的几届梅葛文化节上,大妈都被请去演唱梅葛。她说,她今年刚好70岁,9月里生的。她不是本地人,年轻时对唱梅葛成婚,从黄泥潭磨盘箐嫁入落水洞,膝下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都会唱梅葛。两个儿子自连宝和自连安不仅会唱梅葛还会吹葫芦笙,会吹箫,会弹三弦。他的丈夫自天福也会唱各种梅葛,包括她9岁的孙子也会唱梅葛,真可谓是梅葛世家。她的师承关系主要是在娘家时,和母亲学和相伙场上学的梅葛。
她说她从小唱梅葛,几乎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就算在“刮五风”时,禁唱梅葛时期,她也一直在偷偷地唱。梅葛似乎伴随了这个大妈一生。不仅是她唱,他还把他家里儿女孙辈都带成了歌手。
自连安,骆存秀的小儿子,1974年3月生,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核桃,烤烟,白芸豆和养羊为主。会唱各种梅葛,会吹葫芦笙、唢呐,会弹三弦,主要唱青年梅葛,代表曲目有《嫁姑娘调》、《待客调》等。
自天福,骆存秀的丈夫,1945年12月生,会唱各种仪式上的梅葛。代表曲目《赶牛歌》、《犁田歌》、《采花调》、《十二花》《阿嘚调》、《压席调》、《出嫁调》、《送亲调》、《迎亲调》、《说媒调》、《散客调、《造天地》。会唱各种梅葛,几次在马游举办的梅葛文化节上演唱过梅葛。平时在办喜事时和劳作也唱。
在落水洞村子里,还有一些梅葛歌手,比如自天明,自天青等人都说,是从小跟着自天福大哥一起去相伙场上学的。
从稗子田嫁过来的自兰妹,今年都60岁了,我们问她会不会唱青年梅葛?她说觉得不好意思回答,说是害羞死了,老了还唱什么青年梅葛。
自天明说,在村子里,只要会说彝话的都会唱梅葛,只是喜不喜欢唱而已。就像在汉族村子里,人人都会唱汉语歌,只是唱得好与不好的区别。所以在纯粹的彝族村子里我们不好统计太多的歌手名单,只好挑着特殊的几个去作为采访对象。
在落水洞,特别要提到的一个梅葛歌手是鲁德富,他能唱各种梅葛仪式和各种场所的梅葛,而且表演形象得体,声音洪亮。出身于毕摩后代的鲁德富唱起梅葛落落大方,能唱几天几夜。他是从黄泥塘的来落水洞招亲的。从小就和做毕摩的父亲一起学梅葛。可惜我们来到村里时,未能谋面,只能从村人口中了解一些他的情况。
在落水洞会唱梅葛的还有一批人:
自天青,落水洞人,1966年7月生。会唱各种梅葛。罗菊兰,1971年3月生,会唱青年梅葛。孔英平,1971年7月生,从恩楞山嫁入,会唱青年梅葛。自存娣,1953年2月生,落水洞的本地人会唱老年梅葛。自天明,1955年3月2日生,会唱各种梅葛,主要唱青年梅葛。自兰妹,1953年6月生,从稗子田嫁入,会唱青年梅葛。金桂秀,1950年12月生,从三角金家坡嫁入,会唱青年梅葛。年轻时到磨盘箐、落水洞、黄泥塘去做相伙时经常唱梅葛。
在马鞍山村,我们最想拜访的一个人叫罗华昌,出生于1943年11月,他是在村里唯一的阿克西,也就是跳神匠的意思。他平时在村里帮人家算黄道吉日,端神送鬼,他会跳神,还会踩犁头,查家,据说是一个知晓今生来世的人,会唱各种梅葛。可惜我们计划专门去采访他的时候,未能亲自谋面。
在葡萄行政村通往县城的方向还有一个彝族聚集的村落叫稗子田。我们在下午时分搭了一辆收购烤烟的农用车到这个村。
在稗子田村,我们在一所烤房里见到几位唱梅葛的歌手。
51岁的罗彩英,是从黄泥塘半坡嫁过来的,年青时也会唱梅葛。现在老了,都是在家带孩子,栽秧做活的在路上也会独自哼上几句,一般办喜事的场合就不好意思去唱了,她说,年青时做相伙么,去山上唱,现在,老了在家里不意思唱,只是交娃娃随便哼几句了。
在另一间烤烟房里,我们见到了罗菊兰、罗彩英和自学翠三个梅葛歌手。她们都是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我们进门的时候,她们边分着烤烟边用生涩的汉语在跟着手机里的音乐在唱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
经过我们再三地说服和劝导,罗彩秀终于开口给我们唱了一段做相伙时唱的《思情调》和《离别调》。
自学翠,属狗,31岁,2月份生的,从落水洞嫁入,会唱青年梅葛,主要是从小和母亲学和在相伙场上学唱梅葛。罗彩秀,1976年11月生,从黄泥塘半坡嫁入,会唱青年梅葛,声音清脆,抒情婉转,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梅葛调所要表达的情感。几次参与过马游梅葛文化节的表演。
在村子里,年轻人中唱梅葛的还有罗友能,於丽香,自连金,鲁明香,罗占能,骆新芳等人,但是,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
自泽忠,1962年7月生,稗子田村人,唢呐手,会唱各种梅葛。经常在喜事场上吹唢呐。余丽香,1983年11月生,稗子田村人,小学文化,从恩楞山嫁入稗子田。会唱青年梅葛,在县城打工,参加过姚安县梅葛艺术团专业训练。平时也参加业余酒歌队的歌舞表演和在迎宾仪式上唱酒歌。於丽香唱梅葛以声音纯、野、尖、亮为特点,在2011年期间,曾两次参加过红塔集团玉溪庄园新品牌香烟出品推荐会梅葛演唱。罗友能,於丽香的丈夫,稗子田村人,1976年8月生,曾任过葡萄行政村文书,主任,会吹葫芦笙,会唱各种梅葛,现外出打工。自连金,1964年5月生,稗子田村人,会吹葫芦笙,会唱青年梅葛。一般在相伙场上唱。现外出打工。鲁明香,1970年5月生,稗子田村人,从黄泥潭虚拉乍嫁入。主要会唱青年梅葛。罗占能,1966年出生,稗子田村人。会唱各种梅葛。骆新芳,1972年6月生,稗子田村人。会唱各种梅葛,主要以中青年梅葛为主。自小香,1944年2月生,稗子田村人。能全面演唱各种梅葛,以唱老年梅葛创世造物为主,她唱梅葛的名声在周围的村子里大家众所周知。可惜我们这一次没有亲眼见到,很遗憾。罗有珍,1965年8月生,葡萄村董家组人,马游村嫁入。会唱青年梅葛。罗会林,1965年9月生,葡萄村董家组人,会唱青年梅葛。
三角行政村主产三角糯米而出名。三角村为河谷地形,所有村庄围绕一条三角河依次展开。彝族多半居住在山上,汉族居住在水边。
杞德龙是在三角村我们第一个采访的人。
杞德龙,彝族,杞家村人,1963年8月生。在行政村担任林业管理员。会各种泥水活计,业余时间走村串户给人看风水,看房向,算命。师承于祥云大银庄行政村周选道门下学看面相、手相、麻衣相。会唱各种梅葛。
鲁文银,彝族,生于1952年3月生,是杞家村的唢呐手。大家平时习惯于把到喜事场合吹唢呐这种职业的人称呼为叭喇匠。叭喇匠鲁文银会唱各种梅葛,经常在周边各个村办喜事的时候,被请去吹唢呐。在正席仪式上,主要吹唢呐为主。散席以后也到喜场上唱梅葛。
以这种做手艺的方式,到各村传唱梅葛的人还有蛇窝箐的罗文元、杞学荣等人。
罗文元,彝族,1970年12月生,新田村人,唢呐手,会唱各种梅葛。家有人口3人,小学文化。平时走村串户在喜场上吹唢呐,传唱梅葛。杞学荣,彝族,1984年11月生,唢呐手,为蛇窝箐村民小组长,家有人口4人,平时走村串户在各种喜事场上传唱梅葛。杞开明,1968年8月生,蛇窝箐,本地各种梅葛。离异独居。会唱各种梅葛。鲁文静,彝族,1963年3月生,从左门来招亲,大平地小组人。家有人口4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在村里办了个粮食加工站。会泥水活计,平时帮助人家下石脚,搓墙,打灶。会跳神送鬼,安山,开路,念指路经,破法,会扎草人纸马,被当地人称为端公。会唱各种梅葛。罗家宝,彝族,大平地组人,从岔河村来招亲,家有人口7人,平时做生意走村串户做买卖牛马的生意。会唱青年梅葛,平时在喜事场上和相伙场上唱。
在新田村,唱梅葛的还有:
李学荣,1969年11月生,家有人口5人,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核桃为主,会唱各种梅葛。李映秀,1968年9月生,初中文化,新田本地人,招婿在家,以种植核桃为主,会唱各种梅葛。李映翠,1972年11月生,初中文化,新田本地人,招婿在家,以种植核桃为主,会唱各种梅葛。李德荣,1972年6月生,小学文化,经济收入主要以核桃种植为主,会唱各种梅葛。李国华,1975年10月生,家有人口7人,家庭经济收入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会唱各种梅葛。魁学明,1968年12月生,家有人口6人,家庭经济以种植核桃为主,会唱各种梅葛。魁得明,1966年4月生,家有人口6人,以核桃种植为主,会唱各种梅葛。鲁玉秀,1970年2月生,李学荣的妻子,从左门嫁入,会唱各种梅葛。李德有,1967年12月生,小学文化,家庭经济收入以种植核桃为主。会唱各种梅葛。罗彩梅,1979年10 月生,苍房村人,从黄泥塘半坡村嫁入。会唱各种梅葛。鲁翠兰,1965年5月生,苍房村人,从左门杨梅山嫁入,会唱各种梅葛。
从三角村梅葛艺人的分布情况来看,梅葛传唱主要分布在新田,苍房,杞家村,大平地,蛇窝箐等山区村落。一般水边的村落里,会唱梅葛的人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而在像新田这样的村庄,各方面信息比较蔽塞,村里连初中以上的人都很少,反而会唱梅葛的人相对较多,几乎是老中青三代人都会唱梅葛。而且在这个村庄里,才二十几户人家就出现了两个端公,两个唢呐手。说明一个情况就是,在欠发达地区,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相对保存得完整一些,而梅葛也在其中。还有一个因素是,新田村的核桃种植较多,村人自给自足的经济意识,导致村民几乎没有人愿意外出打工,也是导致梅葛传唱保留较好的一个原因。
三角行政村的采访结束后,我们来到黄泥塘行政村。
黄泥塘行政村是大黑山腹地的一个村庄,有人口640人,分布在7个自然村。村民全部均为彝族。
在这个村里,只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几乎都会唱梅葛。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人是:
罗廷才,1936年1月生,磨盘箐人,毕摩。会唱正规仪式上的梅葛。会招魂,安山,念指路经,各种丧葬仪式上的梅葛。骆会诊,1965年9月生,磨盘箐人,会唱各种梅葛。几次参加马游梅葛艺术节唱梅葛。对梅葛传唱掌握比较熟悉。鲁吉凤,1963年7月生,磨盘箐人,从左门花椒园嫁入。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白芸豆,养黑山羊为主。能全面掌握各种梅葛的演唱。罗相福,1962年10月生,磨盘箐人,会念指路经,会唱老年梅葛,一般在喜事场唱。过去在相伙场上唱。音色较好,与罗会珍一起参与过电影《梅葛》的配音。魁菊珍,1970年11月生,磨盘箐人,从左门花椒园嫁入。能全面掌握各种梅葛的演唱。几次参与马游梅葛节上的梅葛演唱。鲁玉兴,1971年4月生,黄泥塘村人,从左门白沙河来招亲。能够全面演唱各种梅葛,会吹葫芦笙,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白芸豆吗,养殖黑山羊,进行牲畜交易为主。罗文昌,1951年10月生,黄泥塘村人,木匠,平时走村串户帮人家盖房子,做箱子、柜子等家什,能够全面掌握各种梅葛的演唱。罗开强,1961年3月生,黄泥塘村人,会唱青年梅葛。平时在相伙场上唱。鲁红云, 1966年2月生,黄泥潭村人,会唱青年梅葛。平时在相伙场上唱。鲁开正,1969年1月生,虚拉鲊村人,会唱各种梅葛。平时子啊相伙场上演唱。金开明,1958年4月生,能够全面演唱各种梅葛。
以上是黄泥塘村梅葛唱得好的一些艺人名单,因为,黄泥塘村人都能唱梅葛,就只能有代表性地列举了一些。其余的也就不再一一罗列。
四、左门乡梅葛传承人普查
1. 魁德寿:搭建梅葛彝汉交流平台的组织者。
今年49岁的魁德寿,是左门彝乡少有的精通翻译梅葛传人。他不但熟知梅葛各种调式的演唱,而且亲自收集整理翻译了左门地区的梅葛、葫芦笙、毕摩经,长期对外传播梅葛文化。
13岁起,魁德寿就开始跟随母亲魁永翠学唱梅葛,经过努力成为乡文化站专职干部,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26年。接着任副乡长,后主动请辞改任乡民族宗教专干。无论工作如何变动,都没有离开梅葛文化。采访他的那天,恰逢一年一度的左门“彝族葫芦笙文化节”,他正在指挥安排梅葛葫芦笙的节目演出。谈到梅葛,他滔滔不绝。据他介绍,姚安县左门乡位于楚雄州姚安县西北部,地处两州(楚雄州、大理州)三县(姚安县、大姚县、祥云县)结合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这里地广人稀,曾被称为姚安县的“小西藏”,其属偏僻、冷凉、高寒少数民族的边远山区。在没有通车通路的十多年前,外地人去左门,当地人到外地非常艰难,说与世隔绝并不算太夸张。因为封闭,这里虽然落后,但民风淳朴,生态良好。也正是出行不利,这里的梅葛传承少为人知。直到近些年来,才逐渐挖掘,露出了她神秘的面纱。
在魁德寿整理的左门梅葛资料中,我们得知当地不论男女都能歌善舞,流传有彝族“葫芦笙舞”、“师冬舞”和彝族梅葛演唱。当地葫芦笙有72首曲调,内容丰富,热情激昂,曲调内容丰富,热情激昂,极具民族感染力。每逢节日、婚娶喜事、建房盖屋,男女老幼围聚熊熊燃烧的火塘,吹响葫芦笙、响篾,吼起梅葛,跳起彝族歌舞,三天三夜通宵达旦庆贺,并世代相传,蔚为壮观。
魁德寿对于左门,对于左门梅葛,无疑是对外交流的有成就者。许多梅葛传人会唱梅葛却无法用汉话表达原意,他却是既能演唱又能完整地说出唱词。他的意义,已不仅仅限于传承那么简单。
2. 鲁德金:毕摩梅葛文化的守望者。
鲁德金是姚安县左门乡左门行政村迤村组人, 21岁时拜毕摩老人骆永平为师,开始跟随师傅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毕摩文化。1989年他顺利出师,开始了毕摩祭祀活动,他主要以吟唱的形式来传播和演绎毕摩文化。到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是左门乡最具有影响力的彝族毕摩代表性人物。2007年曾被美国记者马克。本德尔采访过,他的各种毕摩祭祀活动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从开始学习毕摩经到现在,鲁德金已经从事毕摩这个职业30年,其中独立从事民间祭祀活动也有24年。在左门地区,毕摩和朵覡是整个彝族文化集大成者,虽然梅葛在毕摩经里只占三分之一,但里面无不充斥着梅葛的影子。
鲁德金给人做祭祀,从不主动要钱,给多少算多少,有时他觉得多了,还主动退还主人一半。他说,我现在国家每年有3600元补助,家里养着一群羊,加上祭祀活动,足够花了。再说我唱的梅葛就是让人做好事做善事,咋个还能见钱眼开。他目前还带了4个徒弟,个个都能独立主持祭祀。眼看后继有人,鲁德金毕摩很高兴。“梅葛失传,最怕的就是毕摩经里的这部分。因为条件限制,会唱的人很少。”鲁德金毕摩如是说。
3. 鲁玉科:左门乡最会唱梅葛的人。
12岁跟父母学唱梅葛,后拜师官屯乡黄泥塘村磨盘箐梅葛老艺人骆永平,今年51岁的鲁玉科被公认是目前全乡梅葛唱的最好,掌握梅葛调式最多的人。
鲁玉科只有小学文化,生于1962年12月,左门乡苤拉行政村清水河小组人,有家庭成员7人,当今社会,算是人口较多的大家庭。从8岁起开始听老人讲梅葛故事唱梅葛,因此耽误了学习,起初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13岁小学毕业就跟随鲁文金、骆永平师傅开始系统地学唱梅葛,在师傅的真传下学到了梅葛的各种曲调。
16岁时,开始和师傅系统的深层次地解学梅葛。由于他天分过人,机灵好学,他顺利出师,并开始了他的演绎梅葛之路。出师以来,他主要从事各种具有代表左门梅葛的活动,主要是以传唱的形式来传播和演绎、讲解梅葛文化。他把前辈传给他最宝贵的古歌梅葛继续传承与保护,对左门乡及姚安西山片区彝族文化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姚安左门梅葛传承传唱原汁原味的能手。他教唱学徒有10多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他一心想怎样保护传承梅葛,在农息时间,过节、农户办喜事时常给年轻人教唱梅葛、娃娃梅葛等。
他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有:《多彩的苤拉》、《花椒园彝族婚礼》、县民宗局拍摄的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曲集制成光盘发行。2006年至2013年参加了中国·姚安葫芦笙文化节,上台演唱展示了梅葛的多种唱腔曲调,2007年在梅葛王大赛中得到了评委和大家的认可,获得了第一名“梅葛王”之称;在马游举办的一、二届中国彝族姚安梅葛文化节中上台演唱梅葛;2008年曾被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采访和宣传;2009年被县级命名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参加姚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拍摄的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曲集演唱,2013年参加了姚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收集整理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集出版演唱及解译。
鲁玉科演唱的梅葛到处流传,四处回荡,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成为姚安县西山片区最具影响力的梅葛代表性人物。目前已收徒弟周永彩、周文瑞、鲁连贵、周文化、魁德富等10多人传授梅葛演唱技艺。
4. 骆庆兰:把梅葛唱到日本的歌手之一。
1990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骆庆兰接到通知,让她参加数月的梅葛表演培训后去日本演出。惊喜之余,骆庆兰心中又有诸多忐忑,因为在这之前,她根本不会唱梅葛。但可喜的是,生性喜欢文艺、天生聪颖漂亮的骆庆兰悟性极高,经过一段时期的点拨指教,在梅葛老艺人的口传心授下进步惊人。巡演日本大获成功,从此与梅葛结下了不解之缘。
鉴于她的表演特长,有关部门安排她到了左门文化站,专门从事文化和梅葛艺术传承工作。从那时起,骆庆兰开始系统学习梅葛演唱。20多年来,参加过各种梅葛表演数百场。她百灵鸟般的歌喉,倾倒了无数观众。现在,她已熟练掌握了老年梅葛、青年梅葛的所有调式,其代表作品有《哭嫁调》,《过山调》、青年梅葛《对歌》,这也是她在日本演唱的成名作之一。
5. 罗其寿:一个有证的毕摩梅葛传人
关于罗其寿,他在众多毕摩中有些与众不同。照他的说法,我是正儿八经凭证经营。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因为他是左门乡唯一有毕摩资格认证的人。
这位出生于姚安县左门乡毕叭行政村田房村民小组的民族民间传承人,生于1965年3月6日,现年48岁。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凭着从小喜欢毕摩文化,他八岁就开始学习梅葛。因毕摩文化中有梅葛文化,所以他是先学了梅葛后才学习毕摩文化,所以他和鲁德金是各有所长。现在毕叭、地索、三角、大姚叭腊等地都有他的毕摩文化传承。他的师傅李玉林,是毕叭人,现已离开了人世,但他将毕摩文化传承给了罗其寿,使毕摩文化后继有人,能代代相传。
罗其寿12岁就开始念毕摩经文化,现他的毕摩文化影响广泛。1996年他参加了楚雄州举办的毕摩文化学习培训,2007年参加了左门乡中国·姚安彝族葫芦笙文化节的表演,并于2008年到楚雄州毕摩协会学习,取得了证书,所谓凭证经营一说就来源于此。他在2009年参加中国·姚安彝族葫芦笙文化节“梅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1年参加了姚安县举办的彝族梅葛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取得了结业证书,并参加了许多比赛和培训。罗其寿在毕摩和梅葛两个领域都有较好的造诣,熟悉梅葛的多种唱腔以及毕摩舞蹈。在当地及周边彝山乡村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当地彝民公认的民间毕摩、梅葛文化佼佼者。他从12岁开始踏上毕摩传承之路,到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左门乡影响力比较强的毕摩文化代表性人物。目前已带徒鲁其明(51岁)、杨其寿(25岁)等。
6. 周永彩:梅葛传人中的百灵鸟。
采访周永彩,可不像听她唱梅葛那般享受悦耳,若是让她唱,多少观众都从不怯场,可是要用汉话表达,她就有些犯难。这也难怪,这个彝家女常年生活在彝家山寨,很少到外地交流,叫她解释梅葛的意思,无异于翻译外语。
只有小学文化的周永彩,生于1975年,现年37岁,系姚安县左门乡苤拉行政村清水河组人,有家庭成员3人。她出生在被誉为“梅葛故地”的彝家山寨——左门,长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从五岁开始就随长辈学唱梅葛,18岁就参加了文艺演出队,在文艺队中担任独唱女演员,现在左门乡苤拉行政村务农。
周永彩1989年参加农村文艺汇演时被评为优秀演员,1991年参加姚安县民族民间梅葛擂台赛比赛获得三等奖,同年9月参加农村文艺汇演被评为优秀演员,1997年参加农村文艺汇演被评为优秀演员,2006年参加楚雄州酒歌大赛获优秀奖,2008—2009年被县评为优秀乡土人才,并当选为乡人大代表。她还参加过省级的民族文化节,演唱的青年梅葛《开天辟地》、青年梅葛《相思调》、梅葛酒歌被制成光盘发行。她的各种成就被当地群众一致认可,被称为“左门的百灵鸟”。她的梅葛演唱主要代表性作品有:《开天地》、《过山小调》、《回来的姑娘》、《阿哥哥》,她不仅把梅葛原来的传统面对面的形式发扬广大,更是独树一帜得把梅葛的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利用手机唱梅葛,也就是我们大家都有所耳闻的手机梅葛。周永彩作为左门的梅葛艺人,特别是作为苤拉的梅葛艺人,他们演唱的梅葛不仅到处都有唱片,甚至许多地方的人都知道她,她站到哪里一唱梅葛,就是一曲优美的天籁之音。
别看周永彩人漂亮歌好听,搞起家庭生产也毫不含糊。她和老公周光顺一家人养着100多头猪,成了全乡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说唯一的遗憾就是两个子女中大女儿不愿跟她学梅葛,只有小儿子还会跟她哼哼两句。“这些年20岁以下的青少年都不想学梅葛,只有30多岁以上的人还感兴趣。我们老了,怕没有人传承了。”周永彩的担忧不无道理。采访中,多数人都有这种担心,那就是年轻一代想学梅葛的人寥寥无几,这并非个别现象,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7. 万金寿:我不出名但我很会唱梅葛。
比起前面那些功成名就的梅葛传人,万金寿在外界还少有人知道。问到他的特长,他说自己最擅长的就是梅葛的即兴编词演唱。梅葛流传至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代代传人不断加工丰富的过程。出了毕摩朵覡们的指路经里的梅葛外,青年梅葛、娃娃梅葛都是在固定调式的基础上,可以随心所欲增加新的内容。比如万金寿在2013年的葫芦笙文化节上,他和搭档周琼演唱的梅葛就是根据节日的特点现编现唱,尤其是在青年男女做相伙时的情歌对唱,更是各显神通,唱词千变万化。在这方面,万金寿算是技高一筹。
别看万金寿今年才40岁,可他唱梅葛的历史已有30多年。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在爷爷的怀抱中开始听爷爷演唱,耳濡目染,练就了一副好嗓门。爷爷万福成不但是远近闻名的梅葛歌手,解放前参加过地下党,后来长期担任生产大队大队长。在左门乡哔叭行政村,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梅葛演唱特别是情歌对唱,讲究的是男女同台,就如鲁玉科和周永彩搭档一样,万金寿和周琼也是好搭档,平时互帮互学,台上珠联璧合。因为没有纳入各级传承人人选,所以采访也是纯属巧合。当天他和周琼一上台,发现唱得有板有眼,随即让分管文化的钟副乡长把他俩请过来,问后才知道由于左门会唱梅葛的传人实在太多,名额有限所以暂时没能列入。据了解,由于过去太闭塞,左门地区的梅葛传人很少有人得知,其实现在能够完整演绎梅葛的人,左门要比马游多出很多。
“老师,你可不可以说说,让我也当传承人。”采访完毕,万金寿跟我提了这个要求,这个来自哔叭行政村半山坡村的彝家汉子面带羞涩。其实这并不过分,但在万金寿们心中,命名传承人不为别的,它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一份认可。我想他们不会失望。
8. 周琼:今生注定与梅葛相约。
周琼和万金寿同年,今年也是40岁,两人都出生于1973年。和其他人不同,周琼出生在大姚县七街乡白鹤行政村,后出嫁到了左门哔叭行政村陡嘴子村。由于山水相连,周琼的家乡也是梅葛窝子,小时候跟着现已69岁的婶婶学会了梅葛演唱。
出嫁后因为共同爱好,她经常和万金寿搭档演唱,融合大姚姚安梅葛不同特点,周琼的梅葛演唱日益精进。不但嗓音甜美而且热衷表演,虽然家里只有她和丈夫孩子,负担较重脱不开身,但只要有演出,再忙她都参加。今年有关部门组织收集梅葛,所有梅葛传人集中到马游演唱,周琼克服困难前去参加。“我什么都不图,就是爱唱梅葛。”周琼快言快语,没有丝毫做作。
周琼一家三口家庭和睦,丈夫对她非常理解支持,家里的主要收入来自山羊养殖。每逢她去参加各种演唱活动,丈夫主动承担了家里的所有生产生活,又要放牧30多只羊还要照管家务孩子,都从无怨言。当我们笑问你经常跟男搭档去外面演唱你老公反不反对,她说怎么会反对,我们彝族男人肚量大得很,哪会像你们汉人那种小气。由此不难看出,周琼是一个心里只装着梅葛的人。能够超脱世俗,能够终生与梅葛结缘,梅葛才能真正万古长青。有了周琼们世世代代矢志不渝的痴迷,才有了梅葛的生生不息。
9. 周开寿:唢呐声里话梅葛
周开寿,男,彝族,生于1968年12月,现年45岁,小学文化,家住姚安县左门乡苤拉行政村清水河村民小组。
家有两个老人、两个子女、妻子与本人6人,全家靠种地为生。周开寿自幼跟父亲到彝山村寨农户吹唢呐,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喜爱唢呐,5岁起开始学吹唢呐。由于个子太小大唢呐比他还高。父亲周永志心疼儿子不给他学,他哭着闹着要吹,父亲没办法只好让他学。到了10岁他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唢呐吹奏技巧,农户家中办喜事场中就可单独演奏了,周开寿吹奏唢呐已有40年,光是受人邀请的就吹了500多场次。如今父亲虽已不在人世,但他早已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唢呐,在姚安地区俗称叭喇。从前,吹叭喇人被叫做叭喇匠,是下等人。在农村办事时叭喇匠一个人单独摆一桌边吹边吃,有时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就会讥讽说你是不是想叭喇匠吃独席,这样的说法他根本不在乎。经过四十年的刻苦钻研,周开寿的吹奏技巧、技能日渐成熟,形成了独特风格,现已成为姚安西片地区吹奏唢呐的好手。也可以说像他一样难找出第二个,是独一无二的吹奏能手。在左门乡辖区及周边都留有他的足迹和唢呐声,光禄龙华会和中国姚安彝族葫芦笙文化节上台演奏,迎宾演奏,他吹奏的唢呐优雅动听,韵味深长。
周开寿还能分吹各种安席调、过山调、嫁姑调、隔娘调。更难得的是还会唱梅葛,是个多方面人才,他还全面掌握彝族人民民间传统习俗,在什么节目中吹什么曲调。“本来梅葛曲调中就糅合了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不会唱梅葛,我的唢呐也不会吹得这么好听。”周开寿这样解释他唱梅葛的原因。
顶住压力和偏见,周开寿最终成了左门地区彝民公认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代表人物,在广大农村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还热心带徒,经他口传心授,教出能上场吹奏的徒弟4人,目前还有学徒魁德才、周开明2人正跟他拜师学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周开寿处于左门唢呐的关键传承地位,是唢呐吹奏比较全面的多才多艺之人。他誓言把唢呐吹奏、梅葛传唱和传承保护进行到底,努力做到后继有人,决不把唢呐吹奏成濒危项目,把唢呐声永远留在彝山村寨。
10.周富德:有葫芦笙的地方就有梅葛
民族民间音乐艺人周富德生于1962年8月18日,现年51岁,家住姚安县左门乡地索行政村坡脚小组15号。是左门乡唯一能够制作葫芦笙的彝族人,也是左门乡唯一能够单独演奏葫芦笙72个曲调的彝族文化代表性人物,从学会制作到现在,被不间断地宣传和介绍,他在左门乡人人皆知。
地索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的人大多心灵手巧,能工巧匠数不胜数,拜师学艺蔚然成风。如该村小村民族民间美术艺人李家福系姚安县左门乡集三匠(木匠,画匠,石匠)于一身的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他的技艺主要有木雕,石雕,绘画和三弦琴的制作和演奏,是左门乡木雕艺术技艺最精湛的一代师傅。
1979年,年仅17岁的他师从大姚县八腊么田房箐小组周自亮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最初,他仅仅跟师傅学习葫芦笙的吹奏,因为天资聪颍,机灵好学,深得师傅欢心,师傅尽其所能传授了他葫芦笙的全部吹奏技艺,然而他并没有满足。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葫芦笙的吹奏技艺后,周富德又开始潜心向师傅学习葫芦笙的制作,由于有一定的天赋并且聪明好学,加之师傅的悉心教导,很快就学会掌握了葫芦笙的吹奏和制作,并顺利出师。至今,他已经有30多年的艺术生涯。 他不仅会吹,而且,他制作的葫芦笙作为每年“中国,姚安葫芦笙文化节”的所必须的演唱乐器,为了培养下一代彝族文化传承人,周富德在左门乡中心校公开讲授葫芦笙课程,并且开始收徒,开始教徒弟们学习关于葫芦笙的吹奏和制作。
虽然周富德的主要成就是葫芦笙吹奏和制作,但他同样熟知梅葛演唱,梅葛和葫芦笙相辅相成。照他的说法,只要有葫芦笙的地方,就有梅葛的传唱。只不过因为他的名气主要集中在了葫芦笙上,反被认为他就只会吹奏和制作。
11. 自凤菊:梅葛广场上的梅葛达人。
老年后,自凤菊随儿女居住县城,天天到梅葛广场跳芦笙舞,唱梅葛。那悠扬的梅葛曲调,总是吸引着众多的路人驻足,因之也就有了梅葛达人的雅号。
自凤菊今年66岁,唱梅葛已有50多年历史。说起师从何人,她说小时候主要是跟父母学,后来就是村里一班同龄人互教互学。由于她天性聪颖,别人一唱即能融会贯通。所以她的演唱水平都在同龄人之上。问及村里哪些同龄人会唱,她如数家珍,一口气说出骆沛芳、骆金润、骆其先、骆向富等一拨人的名字,这些人年龄都和她不相上下。虽然自己到了县城,但自凤菊仍然很想念村里的梅葛老伙伴。但有一点让老人很自豪,那就是在县城梅葛广场,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梅葛,欣赏梅葛的魅力。对此她很是满足。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所属专题:
彝州楚雄专题/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