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大理漾濞南部彝族风俗山歌调

作者:南方寒山 发布时间:2024-07-30 原出处:​百家号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漾濞县的彝族有腊罗、聂苏、诺苏泼三个支系,腊罗支系主要聚居在漾濞县境内南部的龙潭、鸡街、瓦厂三个乡,自称“腊罗泼”或“腊罗巴”,其他民族称他们为“土族”或“土家”。漾濞县南部与“两地州三县”相接壤,两地州是保山地区、大理州;三县是东邻巍山县、南接保山昌宁县、西交永平县。历史上,漾濞南部彝族地区大部属于巍山县,所以形成这部分地区居住的彝族腊罗支系为“乌蛮部落”后裔的格局。据他们口碑资料相传,这些地区的左、常、杨、习、马等姓彝族,原来是南诏国王室蒙化氏后裔。公元902即唐天复二年,南诏国政权被其清平官郑买嗣覆灭后,为了避难改为这五个姓迁至这里;大理国被灭国时,又有字、吉、荣、罗、韦等姓迁入;明朝时两广填四川时又有李、尹、黄、琴、秦等姓迁入,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这些族人依然保持当时的习俗,与洱海周边新来的民族慢慢产生了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新中国成立(1950年后)民族划分都统一被称为彝族,这些生活习俗都大同小异只是各地有一些细节区分。因为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的风土人情没有被山外的现代文明礼仪所替代,从古至今都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彝族民风民情。
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ngbi1.jpg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漾濞县南部彝族人民生性乐观豁达、喜欢唱歌跳舞。唱歌他们自称调子、阕子,是当地彝族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演唱艺术,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唱。高兴悲伤、开心郁闷等一切心情反应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即使不会唱的人也能哼出几首歌词。父母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也是通过教唱彝族歌来进行。漾濞南部彝族民间传统彝族山歌有劳作调、情歌、树叶调、打歌调、哭丧调等。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部彝族调子的语言是彝族语,偶尔夹杂一两个汉语,歌词句子一般最少是以两个七字句组成一个唱句,多可以是四、六、八、十…偶数的七字句组成,曲调长短随个人的本事决定。有些曲调有固定的唱词,有的是临时即兴填词。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三种方式。独唱,声调音域宽广,歌声敦厚朴实,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跳荡,曲调悠扬纯朴自然。对唱,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以男女双方各唱两句为主。唱词多为借物传情,寄寓万物深情为内容。表达男女情意方面的情歌,以假嗓子吟唱为主,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以即兴创作为主,也有成套传统的唱词,大都朴素自由,形象生动。合唱一般在重要场所的重大活动,如打歌中才使用。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ngbi2.jpg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漾濞县南部彝族民歌在演唱时,虽然多数唱词是男女即兴发挥演唱。但却是在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形式下,经过无数代人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而形成。南部山歌歌词想象大胆,比喻巧妙,以植物、动物作为比、兴表现手法的歌词较多。有许多词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他们这种在生活、生产中不管什么事,都喜欢用唱山歌的形式表达,并做到想唱就唱。没有一种豁达的心情、坚韧的性格,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调子调剂生活。用歌声表示自己的一切心思,用歌声陪伴自己,用歌声激励自己。只有生活在茫茫大山里,具有山一样胸怀和性格的民族,才会养成这样的民风和习惯。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ngbi3.jpg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由于人口的减少,年轻人大多都出去外地打工,农业劳作大多都是小型机械化,电视、手机的普遍化使大家传承、助兴、练习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调子已经失传、不会唱,只有打歌和大刀舞还在一直比较流行和传承着。但是,会唱调子的人只要一唱起调子或对起山歌,大家都会很尊重,认真的听,默默的用手机记录收藏起来,毕竟这是人类智慧和语言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的才智展现,是眼见为实不含任何虚假的创作。aA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文字来源:百家号-南方寒山;图片来源:漾濞人民政府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