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彝族安氏苴穆连名谱系——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西指鸭池河以西。历史上水西安氏政权曾拥有今大方、黔西、织金、纳雍等县以及毕节、金沙、水城、六枝、清镇、修文、平坝等县市的部分地域。
苴穆是彝语对君长的称呼。连名制是彝族先民用以标识某些事物即向前发展又互相联系的一整套符号。其特点是后一名字中含有前一名字中的一字或两字。水西苴穆连名谱系不仅记录了各代君长的承袭秩序,同时也是链接家族血缘的链环。水西君长无论各代封建王朝赐予何封号,对内都称苴穆。《大定府志·旧事志五》说:“安氏自汉后主建兴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凡千四百七十四年,世长水西,其受命于中朝,为蛮长,为罗甸王、姚州刺史、为顺元宣抚使、为贵州宣慰使、为水西宣慰使,号凡六更,而于其国常自称趣慕(一作苴穆),谓其妻为乃某(一作耐德),土司、土目之长妾及土舍之妻,称为屑某。”水西安氏除了称自己的首领为苴穆外,还有自己的职官制度。清末余若琼著《且兰考》附白建整撰《土目姓氏仪礼论》对其职官制度的等级、职守记载最为详细:“其下执事之人,位分四等:曰阿牧,曰披土,曰园约,曰机那。事分九秩。曰更苴,曰穆魁,曰濯魁,三者师保也,总众务为一秩。曰诚幕,掌宗祠之祭祀,修世系之谱牒:曰白幕,掌丧葬之斋蘸为一秩。均坐而事议者也,位阿牧。曰诺唯,曰杩葩,言执事左右也,司文书。曰慕史,掌历代之阀阅,宣歌颂之乐章,为一秩。曰骂写、曰骂初,犹连帅卒正也,司武事,为一秩。曰弄余,掌礼仪而专司家务;曰崇闲,掌夫役以督农耕,为一秩。皆作而行者也,位披土。其次日濯苴、曰拜苏,曰拜项,司阍者,为一秩。曰黑乍,曰扯墨,司牺牲者为一秩,曰项目,司器物者。曰弄都,司礼物者。曰初贤,司环卫者为一秩,皆奔走服劳,位园约。此外一切服役之人为一秩,皆为机那。秩,译言司也,室也,为九室以居之,各司其事。其余分庄屯而理土务者为清管,不居位秩,择能而使,总谓之头人。依等第而相统属,皆授以地,能事则世,否则削去。明史所谓夷官有九奢九纵之目,郡志谓九扯,皆译讹也。”苴穆家谱十分重要。除了专管宗祠祭,谱牒的诚幕之外,掌丧葬之斋醮的白幕(即毕摩)在为追荐君长时,也要念诵苴穆的谱系,诚幕和白幕位居阿牧,属坐而议事者,有着很高的地位。而掌历代之阀阅的慕史不仅要熟记苴穆的谱系,同时还要熟悉他们的相关史实。清余家驹为扯勒部后君长后裔。他在《通雍余氏谱序》中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记兴亡,谱以载世系,大小虽殊,其不可无一也。吾家未改流之前有夷书焉,夷书有二:曰哺载,记父族也;曰姥载,记母党也。其书不为一家有之,凡土司皆有之。掌其书者为慕施,每举大礼则使慕施诵于庭,两相宴会,各以慕施对诵之。”[1]
彝族虽有自己的文字,并用彝文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彝文古籍。但彝族没有编年史和断代史,彝族历史的断代只能依靠各家苴穆的连名谱系以及谱系中的人物与中原各朝代的关系来断代。
苴穆连名谱系在水西、乌撒、播勒、扯勒、芒布、乌蒙等各家土司都有。其中以水西安氏苴穆连名谱系最有价值。因安氏先祖建立政权早,势力强大,与封建王朝联系紧密,有专门管理谱牒的官员,谱牒记载详细。水西安氏始祖妥阿哲于建兴三年(225年)献粮通道,随诸葛亮南征,助擒孟获,受封罗甸王。唐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封东爨乌蛮阿佩为罗甸王,世袭官爵”。[2]
阿佩即阿更阿外。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敕书普贵敕书说:“予以正义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唯尔贵州,远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来贡,荒服者来亨。不贡,有征伐之兵,攻讨之典。予往年为扶播南杨氏之弱,劳我王师,罪人斯得,想亦之,有司因请进兵尔土,惩问不贡。予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穷兵黩武,予所不忍,寻乃班师。近得尔父子状,知欲向化,乃布兹文告之。尔若挈土来廷,爵土人民,世守如旧,予不食言,故兹制旨,想宜知悉。’”[3]
其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以正义振兴中国,无论是汉族或少数民族,无不归顺。唯有你所在的贵州,远处荒僻之地,按照历代中原王朝的制度,处于要服、荒服地域上的土酋,要向中央王朝进贡称臣,若不前来归降,按照先王的法典就要出兵征讨。若你能深明大义,纳土贡服,仍然赐你为官,世代管理原有的土地和民众,我决不食言,特下此圣旨。普贵归顺宋朝之后,被封为矩州刺史。因宋太祖敕书中把矩州称为贵州,其后才有贵州的称呼。普贵即彝谱中的仁额濮额。元明清三代水西苴穆又曾任宣慰使。
《西南彝志选·六祖后裔默部》记水西安氏苴穆连名谱系为:(笃慕)——慕齐齐——齐雅红——洪阿德——德乌沙——沙武——吴姆纠——纠雅洛——洛雅杓——杓雅默——默雅德——德雅施——施默武(分夏纳土目)——武孟迭——孟迭垛——垛雅于——于俄索——俄索必额——必额勿——勿阿纳——纳阿宗——宗阿补——补雅勺——勺阿妥——妥阿哲(分阿哲琪土目)——阿哲必额(子必额孟额为土目)——必额莫翁——莫翁勺——勺阿德——德额物——物额尼——额尼赤——赤雅笃(分底苏土目)——笃雅迭——迭雅纪——纪雅——德阿堵——堵阿达(分阿甫土目)——阿达阿垛(益支土目祖)——垛阿塔(分德额土目)——塔阿基——基鲁迭——迭阿甫(分朵尼图目)——甫纳志——纳志笃色——笃色阿更(分以义土目)——阿更阿外(分阿糯土目、濮查土目)——阿外阿诗——阿诗洛纳(分耿宗土目)——洛纳阿阔(分阿木本奢等二十二家土目)——阿阔迭额(分德初、德基土目)——额迭纪杞——纪杞者节(分者节土目)——纪杞忍额(分益施土目、陇再土目)——忍额濮额(分米勺、德却土目)——濮额额则(子额则录里为土目)——额则老勺(分阿甫、阿比土目)——老勺笃仁(分阿乌迷土目)——笃仁额果——额果濮色——濮色阿能——阿能阿脑——阿脑阿画——阿画大俄——大俄老内——老内陇赞——陇赞霭翠——霭翠陇弟(明太祖赐姓安,名安的)——陇弟濮直——濮直纳考——纳考本则——本则纳知——纳知陇铺——陇铺不玖(分法舍土目)——不玖直罢——直罢安钟——安钟直俄——直俄老则——老则保习——保习奋老——奋老陇古——陇古陇德——陇德陇迭——陇迭额非——额非密宗[4],这份谱系即“哺载”谱。
《增订爨文丛刻·君代母系》则记载了笃慕到奋老陇古(安位)各代君长母亲的名字,其母系谱说:“卧启能冬,是笃慕的母亲。沽君尼的女儿,名尼以咪哺,慕齐齐的母亲。尼洪老的女儿,名洪老阿更,是齐雅洪的母亲。洪老显的女儿,名叫显额能冬,是洪雅德的母亲。显忍德的女儿,名忍德尼慕,是德武沙的母亲。迫勒舍知,是乌穆纠的母亲。忍颤眯能,是纠雅脑的母亲。忍额佐的女儿,名额佐能冬,是脑雅洛的母亲。恩雅叶赫,是洛雅杓的母亲。细额能仰,是杓雅默的母亲。显额眯录,是默阿德的母亲。鲁歹妥的女儿,名妥雅尼套,是德阿施的母亲。阿慕勒赫,是施默武的母亲。格以眯录,是默武孟迭的母亲。格直颤的女儿,名直额鲁吐,是孟迭朵的母亲。格必索的女儿,名必索濮亨,是朵阿于的母亲。卧不慕则,是于俄索的母亲。哲扎咪作,是俄索必额的母亲。木默遮的女儿,名默遮舍物,是必额勿的母亲。索泼阿呢,是勿阿纳的母亲。默遮却的女儿,名叫却以尼己,是纳阿宗的母亲。却梅梅的女儿,名梅梅鲁吐,是宗阿补的母亲。俄以尼勒,是补雅勺的母亲。一姓嫁去二人,俄以尼梯,是勺雅妥的母亲。鲁歹壳之女,名壳以咪蚩,是妥阿哲的母亲。古俄咪纳,是阿哲必额的母亲。赫以能珠,是必额莫的母亲。鲁雅能冬,是莫翁勺的母亲。阿取尼明,是勺阿迭的母亲。咪勒鲁吐,是迭雅物的母亲。额匹舍赛,是物额尼的母亲。妥德格汝,是额尼阿赤的母亲。安禄舍赛,是阿赤阿笃的母亲。阿迫额赫,是笃阿迭的母亲。鲁歹咪怯,是迭雅纪的母亲。达以合珠,是纪雅德的母亲。腊史咪底,是德雅堵的母亲。腊莫乃诺,是堵阿达的母亲。腊所勒恩,是阿达朵的母亲。达额合铺,是朵阿塔的母亲。纳更路节,是塔阿基的母亲。耿俄舍赛,是基阿甫的母亲。呗末能无,是阿甫纳知的母亲。鲁昆合吐,是纳知笃贤的母亲。阿匹卧吐,是笃贤阿更的母亲。阿施赫汝,是阿更阿外的母亲。阿施糯颇,是阿外阿施的母亲。迭德能灿,是阿施洛纳的母亲。节厄铺宏,是洛纳阿阔的母亲。恩娄雅卧家,有个女儿名阿甫不息,是阿阔额迭的母亲。哪典赫忍,是额迭纪启的母亲。额迭舍拐,是纪启仁额的母亲。苏能尼堵,是仁额濮叶的母亲。布甫舍巧,是濮叶额则的母亲。赫直洛巧,是额则陇勺的母亲。鲁淑舍姑,是陇勺笃仁的母亲。鲁所赫吐,是笃仁阿宗的母亲。濮娄苏主,是阿宗额果的母亲。耿恒苏克,是额果濮贤的母亲。陇勺婆立,是濮贤阿尼的母亲。呗乌阿勺,是阿尼阿脑的母亲。阿各舍珍(即奢节),是阿脑阿画的母亲。陇忍舍娄,是阿画大俄的母亲。鲁索益匹,是大俄老内的母亲。鲁淑舍宗,是老内陇赞的母亲。濮巧苏珠,是陇赞霭翠的母亲。濮勒舍红(即汉史所记载奢香),是霭翠陇弟的母亲。濮迭舍珠(汉史记为奢助),是陇弟濮直的母亲。阿大舍衣,是濮直纳考的母亲。濮贤舍局,是纳考本哲的母亲。呗恒苏古,是本则陇知的母亲。扉洛舍知,是陇知陇铺的母亲。糯宗舍底,是陇铺不玖的母亲。陇亨舍诺,是不玖直罢的母亲。通陇额赫,是直罢安钟的母亲。阿亨蒙鲁,是安钟直俄的母亲。鲁依舍诺,是直俄陇则的母亲。阿亨舍鲁,是陇则保习的母亲。阿匹卧吐,是保习奋老的母亲。娄米省古家的女儿,名本局舍纽,是奋老陇古等三兄弟的母亲。君长的姻亲,一代也不错乱,如江水源流,传到如今啊[5]”。奋老陇古之后历传陇古陇德(安世)、陇德隆迭(安承宗)、陇迭额非(安坤)、额非密宗(安胜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贵州水西宣慰使病故。承袭无人,将宣慰使停袭。其水西土司所属地方,改归大定,平远、黔西三州流官管辖。”这份谱即“姥载”谱,其谱修订时间在安位执政之时,故无后面几位土司的名字。前一份谱是慕施传诵的谱系,后一份则是诚幕掌握的谱系。所记苴穆连名谱相同,可见其谱系的可靠性。
水西安氏政权从建兴三年(225年)始,至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共计掌权1473年。妥阿哲为笃慕的25世孙,安胜祖为84世孙,妥阿哲与安胜祖之间相隔59世。
1473÷59=24.966≈25(年)
因此水西政权每世执政的时间平均约为25年。笃慕到妥阿哲共计26世,若以一世25年计算:
25×26=650(年) 650-225=425(年)
则笃慕遭遇蜀洪水由蜀入滇的时间约即在公元前425年左右。即周威烈王执政时,属战国七雄时期。一些学者认为笃慕即“归于西山隐焉”的蜀王杜宇。笃慕由于方言土语的不同,在西南有笃米、居木、祝明、隆穆、仲牟由等称呼。易谋远先生在《彝族史要》一书中也疑笃慕即杜宇。他们都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时期之人;同是真正手工业和艺术产生时期的人;史称杜宇积百岁,又称笃慕百岁寿终日,疑年龄相当的二人当一人;中国古代曾有过两次特大的洪水泛滥:一次是尧洪水,一次是蜀洪水,笃慕洪水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杜宇时代古蜀地的蜀洪水;同是蜀地奴隶制国家的建设者;同是娶焚人之女为妻等六个方面作了比较。[6]
《史记》引《蜀王本纪》说:“朱提有男子杜宇,从天而下,自称望帝,亦蜀王也。”,朱提即昭通厂可见杜宇是昭通地区人,他还游于江源娶朱提梁氏女利为妃。“升西山隐焉”实际就是他在失掉政权之后又由四川回到云南。唐张守节《正义》说:“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崔等处。”姚指今云南大姚、姚安一带,寓在今四川凉山州一带。而这些地区都是彝族先民叟人分布的地区,蜀国亡后,其子孙迁徙到这些地区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族源关系,便于相处的原因。
笃慕的六个儿子慕阿且、慕阿考、慕阿热、慕阿卧、慕克克(即慕阿克)、慕齐齐(即慕阿齐)其后向不同地区发展,到了节阿武、补娄乍、额娄糯、密雅恒、布体妥、默雅德时形成了武、乍、糯、恒、布、默六大支系。六大支系形成之后,武、乍两支向楚吐(今云南大姚县)以南发展,糯、恒两支向洛博(云南巧家县堂琅山)以北发展,布、默两支向实液(金沙江)两岸发展,成为其后形成彝族的核心集团。六大支系形成的时间在何时?《西南彝志选·天地津梁断》说:“武祖十代传,乍祖十代传,糯祖七代传,布祖九代传,默祖十一代和天上开亲。”因益纳格己的武堵阿荣杀死了天上派来收租的作阿且,从此天地之间不再通婚,六大支系之间武与乍,糯与恒,布与默形成了三个大的互相通婚的集团。
从水西苴穆连名谱中可见笃慕到默雅德共11代,一代以25年计算:
25×11=275(年) 425-275=150(年)
为西汉景帝中元5年。益纳格己即夜郎国。其统治民族为古焚人,即武焚集团,故称天人。而隶属于其他部族则称地人。这次反抗发生之后,古焚人不再与六祖集团通婚,六祖集团内部开始互相通婚。显然彝族笃慕后裔六大支系形成的时间约为公元前425至275年左右。
布支系在贵州建立了播勒和乌撒两个政权,布支系的传承是慕克克——克迫默——迫默钟——钟鲁蒙——鲁蒙娄——娄阿德——阿德布——布体妥——体妥糯——糯奎博——奎博物遮——物遮阿默——阿默老洪——老洪宾——宾喜所——喜所朵——朵默德(其子默歹阿仁为播勒一世君)——德阿木——木默遮——默遮俄索——默遮俄索为乌撒一世君。默歹阿仁为笃慕的18世孙,布体妥是笃慕的8代孙,默阿德是笃慕的第10代孙。他们是同时期人。默歹阿仁约与水西谱中的20世的勿阿纳为同一时期人。《爨文丛刻·治国安邦经》记载了汉光武年间,勿阿纳曾与臣子什益依米佐、依佩徒忠义讨论如何治国安邦的问题,
25×20=500(年) 500-475=25(年)
因此,播勒政权的建立约在东汉光武帝(25—57年)初年。
默遮俄索为笃慕的20世孙,与默歹阿仁相隔两代。
25+25×2=75(年)
其乌撒政权建立的时间约为明帝(58—88年)中期。武定凤氏土司也属布支系,史称阿婺部。其祖谱为笃慕——慕克克——克普矛——普矛昭——昭罗莫——罗莫娄——娄阿德——阿德布——布朵吐——朵吐糯——糯且保——且保俄——俄著阿矛——阿矛罗婺……[7]
武定与水西两地彝语有差异。布朵吐即布体妥,糯且保即糯奎博,显然阿婺部分支于布支系的第10代糯且保,与布体妥相隔两代即:
150+2×25=100(年)
即凤氏土司先祖且保俄分支于布支系的年代约在汉武帝天汉4年左右。《西南彝志选·德施的祖代》还说阿纳笃节“有卓越知识,所战皆取胜,掌彝汉之权,建九重宫殿,四方设官职,君与臣治理”。阿纳笃节是默支系阿于德部的君长,是笃慕的39代孙,他在修九重宫殿时“又广招贤能,又收罗工匠,集于朵俄城,凡能人巧手,一个也不漏,为他所用了。”阿纳笃节修的九重宫殿修建于何时?
25×40=1000(年) 1000-425=575(年)
隋建国于581年,因此其修建宫殿的时间应在南北朝末年。
以上就水西苴穆连名谱系对研究彝族历史的重要作用作了部分介绍,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毕节地区将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参考文献:
[1] 贵州省民族志编委会编《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406页。
[2]《贵州图经志》卷1。
[3] 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大定府志·赐普贵敕》,中华书局,2000年版,1015页。
[4] 贵州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编《西南彝志选·德施氏源流》,贵州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172-181页。
[5] 马学良主编、罗国义审定《增订爨文丛刻(上)》,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107-108页。
[6] 易谋远:《彝族史要》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版,120页。
[7]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彝族谱牒选编·楚雄分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28页。
原载:禄文斌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稿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