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传承千年左脚舞 绘就民族和谐图
牟定县彝族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牟定县是左脚舞的故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既是彝族左脚舞的海洋,又是商贸文化交流活动的热浪。
传承非遗 绘就民族和谐图景
牟定县彝族左脚舞,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两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前去制服恶龙。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赶紧逃回龙潭。人们抓住时机,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倒满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恶龙终于死了。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月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
左脚舞传承至今已近千年,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既有历史发展脉络又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现实文艺成果的独特文化,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人同跳左脚舞”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牟定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牟定县左脚舞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踏歌起舞 奏响民族和谐旋律
牟定县彝族左脚舞,弹起弦子跳脚来,舞者为男性和女性,在彝族独有的龙头四弦琴伴奏下,以闪膝、踢脚、翻身、转跳等舞蹈动作来展现广场舞的特点。左脚舞在牟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美的歌是左脚调,最美的舞是左脚舞。”在大街小巷、城乡山野,久久飘荡的都是熟悉的左脚调。大大小小的跳脚场,是城市、山村夜晚最热闹的地方。“弦子一响脚板痒”“跳脚跳到月亮落”,是牟定人民爱跳左脚舞的真实写照。
2023年5月,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3年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系列活动“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广场舞展演中,牟定县彝族广场舞《弹起弦子跳脚来》代表楚雄州参赛,荣获“最有创意广场舞”奖。同年10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和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广场舞大会上,《弹起弦子跳脚来》再次脱颖而出,成为云南唯一参加全国广场舞大会成果展示作品,并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颁发的优秀团队证书和奖杯。
牟定彝族左脚舞亮相2025年春节期间非遗晚会舞台。据悉,《2025年非遗晚会》精选了全国各省的非遗性代表项目。此次非遗晚会,彝族左脚舞作为主舞台节目,来自牟定文化艺术团的演员们将参加开场秀、创新融合表演和主持人互动3个环节的演出,通过央视的精心编排制作,左脚舞将通过这台晚会在海内外观众面前精彩呈现。节目的播出,将进一步彰显左脚舞一跳千年的文化魅力,充分展现楚雄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顺氛围,并有力提升楚雄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左脚舞一次又一次在全省、全国舞台上精彩亮相,不仅展示了彝族舞蹈的独特风采,也传承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同时带动了牟定县乃至楚雄州、云南省群众广场舞活动的蓬勃开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纷纷加入到城市、乡村、景区跳左脚舞的圈子里。起源深山的左脚舞,走出大山众人宠,成为牟定的全民性舞蹈种类,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牟定左脚舞是民族团结舞,牟定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全县各族人民生活在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家庭里,每天都要载歌载舞,展示各族人民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传统舞蹈 凝聚民族和谐力量
彝族左脚舞文化展现了彝族人民的艺术魅力。彝族左脚舞是彝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通过舞者的舞步和动作来展示彝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艺术魅力。这种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彝族左脚舞文化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崇敬自然。彝族人民生活在大自然中,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舞蹈中的舞者会模仿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姿态和动作,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舞者的舞步优美而流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彝族左脚舞文化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尊敬祖先。彝族人民非常重视家族和族群的传统和根源,他们尊敬祖先,并通过舞蹈来传承和弘扬祖先的智慧和精神。在左脚舞中,舞者会模仿祖先的姿态和动作,展示出祖先的谦卑和勇敢,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
彝族左脚舞文化表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追求。彝族人民以勤劳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热爱团结进步。在左脚舞中,舞者们用快速而灵活的舞步传递出生活的活力和激情。舞者的身姿挺拔而自信,展现出彝族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
彝族左脚舞文化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化自信。通过舞者的舞步和动作,舞蹈向观众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出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彝族左脚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通过舞蹈,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彝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凝聚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
文化育人 谱写民族和谐新篇
传承彝族左脚舞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财富,几年来,牟定县相继发行《火热的三月》《云南牟定彝族左脚调精选80首》《牟定县中小学左脚舞歌舞乐乡土教材》《左脚舞韵》《牟定县优秀民歌》等左脚舞文化音像制品;出版《牟定我的家》《彝人天堂》左脚舞系列文化丛书,整理编辑《左脚歌舞乐集成图册》4套。积极争取国家非遗项目扶持资金300万元,每年补助左脚舞非遗项目传承人活动资金2000元;办好一年一度的“三月会”左脚舞展演赛、左脚舞文化论坛,持续提升彝族左脚舞知名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成牟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1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7个,共收藏展品8125件(套);全县建成左脚舞文化传习所5个,每年开展传承培训活动200余场(次);建成村(组)文化活动场所395个,每个村(组)文化活动室均配备了一套音响、一组乐器、一批演出服装,具备开展左脚舞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以创作文艺作品、演出文艺节目和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在文博会、世界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才艺展演,传承和弘扬左脚舞文化,《火红的马缨花》《左脚舞》等一批优秀作品屡获大奖;每年举办彝族左脚舞技艺培训班达12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开展彝族左脚舞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彝族左脚舞课间操”,党政机关全面推广“彝族左脚舞工间操”。积极支持农村业余左脚舞表演队发展壮大,每年给予15支农村左脚舞表演队每支2000元左右的补助,全县117支左脚舞表演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公园广场、喜事婚宴、传统节日等,生动展现了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交融的魅力。
彝族左脚舞文化是一个巨大宝藏,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乡村振兴。一千多年左脚舞文化孕育了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从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一齐向恶龙开战,制服恶龙,到今天以彝族左脚舞文化助推彝绣产业发展……这些彰显着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因此,要以敬畏之心对待彝族左脚舞文化,以自信之态传承彝族左脚舞文化,让民族特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培根铸魂 彰显民族和谐价值
赋予彝族左脚舞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生命力,是讲述民族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民族祖先对此议题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并留下了彝族左脚舞文化成功的实践价值,激活了彝族左脚舞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得这一彝族左脚舞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深入寻常百姓之心,并外化于行,进而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力。
彰显了内在动力。保护传承彝族左脚舞传统文化,就要激发彝族左脚舞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牟定县彝族姑娘的吟唱中,一首没有文字记载的古歌左脚调“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朵朵茶花红艳艳”通过短视频传播,让天籁传遍各地;在牟定县的彝绣作坊里,彝族姑娘将“山茶花”纹样绣在彝族服饰上;在城市乡村的文化广场上,四弦龙头弦子演奏者用悠扬动听的弦音演绎传统左脚调。这些场景揭示着一个深刻的命题:彝族左脚舞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其时代性。因此,要从做好推动彝族左脚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站位出发,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永放光芒。
彰显了文化实践。民族特色离不开全民参与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牟定农村“村晚”将彝族左脚舞与彝族体育爬油杆赛事融合。这些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构建起民族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当每个个体都成为民族文化创造者、守护者、传播者,民族特色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活方式。
彰显了深化融合。深化文旅体融合,推动彝族左脚舞文化创造性转化。牟定县深入挖掘和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乡村旅游为契机,在文旅体融合中推动彝族左脚舞文化创造性转化,彰显民族文化的光彩。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深化以旅促文、以文促旅的融合模式,结合市场经济需求和时代特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彝族左脚舞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模式和类型。如通过“左脚舞+旅游”“左脚舞+文创”等方式,将传统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中,推出更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文创产品。通过举办“三月会”、彝族左脚舞文化活动,将民族节庆打造成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增强彝族左脚舞文化的参与感与互动性,让游客在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中感受“活”起来的彝族左脚舞文化。
彰显了丰富内涵。多措并举,促进彝族左脚舞文化创新性发展。站在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彝族左脚舞特色实现从符号提取到精神传承的跃升。就像彝族地区办喜事搭青棚,传受清洁调,跳彝族左脚舞活动,既保持着神秘庄严的仪式感,又蕴含着彝族先民对大自然崇拜的密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彝族左脚舞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既保持独特性,又具备对话能力,最终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跨越。
彰显了古今融通。融合多种元素,促进古今融通。将彝族左脚舞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影视创作、音乐制作等领域,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流行文化相结合,能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亲民的方式呈现。在时尚领域,把民族传统图案如彝族的山茶花纹样、马缨花花纹样等应用到现代彝族服装设计中,推出具有民族风情的时尚服饰;在音乐领域,将彝族左脚调音乐与电子音乐、流行音乐风格相融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作品。这种创新既维持着彝族左脚舞文化内核的稳定性,又伸展出适应时代的枝叶。
彰显了产业振兴。近年来,牟定县全力打造彝族左脚舞文化品牌,推进了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将“彝绣创新融合”作为彝绣产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将彝族左脚舞文化与彝绣产业等元素结合,推出“山茶花彝绣文化”主题服饰,在米兰时装周上展示彝绣成衣系列,成功打入国内国外市场。2024年她的公司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千余名绣娘就业。截至2024年,牟定县重点培育彝绣领军企业12户,推动建设彝绣产业示范村10个,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6500万元。牟定以千年彝族左脚舞文化与千年彝绣融合的民族文化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力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作者简介:李振华,1969年12月26日生,男,彝族,党员,大学,西南林学院毕业。云南省牟定县人,参加工作至今:工作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谦虚自信。善于研究基层党建,勤于研究“三农”工作,乐于研究文学艺术。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