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林耀华笔下的凉山彝族恋爱婚姻状况
2025年3月初,人类学公众号“结绳记”发表了一组文章,批判易小荷的非虚构作品《惹作》。《惹作》描写了一位凉山彝族姑娘不幸的一生,社会学者李钧鹏认为此书“是中国特定乡土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社会的纹理和悲哀,在一个来了又去、几乎不留痕迹的女性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批评者们却指出易小荷的写作是“不负责任”的:“易女士的田野初衷建立在凉山一定是一片苦难之地的价值判断上,这大大削弱了其对凉山的整体性书写。……书中存在大量的基础性知识错误和认知错误,让人质疑作者对凉山彝族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是否足以支撑她的认知和判断……”
人类学家笔下的凉山又是什么样的呢?1944年夏秋之际,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林耀华率队,在凉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他们记录了当地人有别于汉族的习俗,发现彝族女性至少享有部分的恋爱自由,在婚姻中也与男方处于平等地位。
下文摘自林耀华《凉山彝家》中的第五章《婚姻》,因为篇幅原因删去了一些细节和事例,并不影响读者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文中的“㑩㑩”为彝家旧称,“黑”和“白”分别指彝族的贵族和平民/奴隶阶级。
夷家幼年为最快乐时代,每日餐饭之余,可自由来去,或与邻居儿童结队嬉戏,或到山上乘凉,或在包谷园畔游耍。从幼年到青年,男女两性起始划分界限,嬉戏工作各不相同。黑男从事学武,弄枪耍棒,骑马追逐,遇打冤家则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一旦组织小队,向仇家攻击,或劫夺财物,勇敢声名日渐传扬,将来或有首领的希望。
女子青年活动多在室内,学习针线缝织,制造衣服绣花。在家屋中分派娃子工作,治理家务产业,代父母之劳,称为管家女,因是女子在家族中地位颇高。
青年男女可自由爱恋,发生性的关系,只要不违反传统夷俗,好比父系同族不婚,黑白阶级不婚等例。包谷田园之中,高山丛草之内,尽是青年男女言情谈爱的所在。特别是姑舅表兄弟姊妹,彼此家族间平日关系既密切,交错从表婚姻又为夷人习俗所赞扬,因是苟合欢乐,社会亦不为禁。
家族组织的起点,往往由于男女结合的婚姻,㑩㑩也不例外。夷家因其社会传统的缘故,婚姻有其特殊的规例,这些规例就支配㑩㑩男女间的关系,并控制亲属团体的形成。现在将夷家重要婚姻规例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㑩㑩阶级綦严,黑夷白夷之间,绝无通婚的可能,此即所谓阶级内婚制(Class endogamy)。黑夷男子只能在相同阶级中择女婚配。白夷奴隶自成阶级,互相择偶。社会规例虽是如此,但男女两性天成,有时机缘凑巧,私自苟合,也就不顾习俗的拘束。
黑女私通白男者,男女两方皆处死刑。处死之法,男子被迫跳河或跳崖自杀,女子则命之服毒或悬梁自尽。凉山中执行此刑甚严。
黑白不婚已成惯例。惟黑男与白女奸通者罪可宽容,所生子女通常称之为“黄骨头”,即“黑骨头”之男与“白骨头”之女所生的杂种。“黄骨头”为黑白二阶级所不承认,所居地位甚难,颇似美洲白种人与尼格罗种人(Negroid,即黑人——编者注)混生之杂种所处的地位。
第二,㑩㑩有氏族组织,氏族之内不许通婚,嫁娶必于族外求之,谓之族外婚制(Clan exogamy)。第二章已详述氏族情形,知道夷家系父系一姓相传,保持氏族团体的结合。氏族之能单系相传团结一致,族外婚制为其主因之一。按㑩㑩的传统兄弟姊妹为ma dzz gni mo的关系,彼此间没有婚姻的可能。此种兄妹关系向着旁系伸展,堂兄弟姊妹,以至凡父系族内的同辈男女,也就绝对禁止通婚。
夷家兄妹或姊弟同在父母保护之下长成。彼此行动关系虽为亲爱的,但亦系正式的,兄妹之间绝无嬉戏淫荡的态度。同时兄弟不能在姊妹之前向其他女子调戏,虽然夷家男女恋爱是常见不鲜之事。
其他男子更不能在兄弟之前向其姊妹调情,否则兄弟必举拳击之,事情扩大之时,或至引起打冤家。族内男女因有悠久的传统观念,彼此禁止婚配,在行为上就表现出一套正式的礼貌的关系了。
第三,㑩㑩择偶既须在同一阶级之内,又须在同一氏族之外,那么何等团体为最理想的婚配对象呢?按夷家婚例,嫁娶以姑舅之家最为适当,这也就是姑舅中表或是交错从表的联婚。
按照㑩㑩氏风俗,如姑家有男,舅家有女,姑家可有优先权遣人说定舅家之女,舅家因此不敢嫁女于他家。反之,舅家之男对于姑家之女,亦有若是优先权,因是舅姑两家的儿女系互相的婚配的关系。夷家惯行交错从表的婚姻,可于亲属名词中找出许多明证。
男子因娶舅家之女,所以称岳父为舅父,称岳母为舅母。婿即外甥或姊妹的儿子。女子因嫁于姑家之子,称夫父为姑父,称夫母为姑母。
姑舅中表的婚姻不是单面的而是互相的。男子亦有娶姑家之女,因称岳父为姑父,岳母为姑母,若是婿即是妻兄弟的儿子。女子亦有嫁于舅家之子,所以称夫父母为舅父母。儿媳即是外甥女。
㑩㑩因为累代实行交错从表的联婚关系,岳婿翁媳就没有特殊的亲属称谓。婿媳两党由于妻党分化而来,妻党又由于母族分化而来。父母两族关系最密切,彼此系连续的联婚。
㑩㑩的交错从表,因有优先婚姻的关系,彼此间对待态度,另成一种方式,与兄弟姊妹间的对待态度大不相同。姑舅表兄弟姊妹的关系,彼此间有婚配特权;因是表兄表妹可自由恋爱,彼此可调情嬉戏,也可发生性的关系。不似兄妹态度严正,绝无苟且的表示。因此知道习俗惯例如何影响个人行为态度的形成,如何规范人与人间的义务与责任。
第四, 㑩㑩的优先择配只限于姑舅表兄弟姊妹。至于平行从表除本族之堂兄弟姊妹外,姨表兄弟姊妹也在禁婚之列。姨表禁婚与汉人婚例大有不同,或因㑩㑩亦重母系之故。姨母之子女,对待一如伯叔父之子女。姨表兄弟姊妹语也是称为ma dzz gni mo,与兄弟姊妹的关系相等,当然一切对待态度亦相等。
今因易于明了起见,且把平辈的兄弟姊妹与各类的表兄弟姊妹合制一表,用以指明彼此间婚配或禁婚的关系。
第五, 㑩㑩有娶兄弟妇(Levirate)的规例,那就是哥哥死了,弟娶兄嫂,或是弟弟死了,兄娶弟妇。此与汉俗大异,或与藏民兄弟共妻是同一的来源,或兄弟共妻的变态方式。㑩㑩的娶兄弟妇大有氏族拥有妇女的趋势,凡妇女入氏族之内,即不愿其改嫁他族,只能在族内转嫁,永为该族的属员。
娶兄弟妇谓之“转房”。转房以平辈兄弟为最适宜,无亲兄弟者堂兄弟亦可,由亲及疏,按例转嫁。转房之俗由来甚久,夷族到处实行,迄今不但同辈间有娶兄弟妇之举,即叔死侄娶婶母或侄死叔娶侄媳者在所多有。
转房以平辈及叔侄辈占多数。凉山中父娶儿媳或子娶父妾,甚至祖纳孙媳者,亦有所闻,但作者此次考察未曾目击。夷家人口甚稀,转房之俗或亦社会的功能,用以解决人口及性欲问题。
从人口数字而论,妇女转嫁,可以增加生产,使氏族繁衍。从性欲立场而论,妇女夫死不论几人皆可继续转房,男子妻死自可续弦,或娶外族少女,或纳族内寡妇,因是㑩㑩无论男女,一生皆有性的生活,遂无有鳏寡的存留。
第六,㑩㑩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普遍方式。一夫多妻间亦行之,惟极为少数,且限于夷目及富厚之家,至一妻多夫,社会名义上不许有此制的存在,但实际上因夷人对性的观念较松,暗中亦有实行者。尤其像在少女时期,可以自由恋爱,自由性交,与青年男子特别是姑舅表兄弟,可以相互追逐嬉戏。
一夫多妻往往因夷人首领对于政治上之野心,欲图从妻党背景以扩张势力。夷人多妻,诸妻地位相等,彼此以姊妹相称,不论年龄,大妻必为姊,次妻为妹,诸妻住屋分居别产,不似汉人妻妾同处,地位悬殊。
男子在娶次妻之前,先向大妻赔礼,赔礼之法必献牛羊,或赠马一匹亦可。妻兄弟亦必先说通,招待宴饮,征求同意,以免将来纠葛,发生打冤家等等的情事。
综观这些婚姻规例,不但支配㑩㑩性的生活,亲属与家族的组构,而且控制夷家日常行为,以及政治经济等活动。㑩㑩婚姻的重要与其他社会相等,视为人生大事之一。青年男女从恋爱至结婚,又从结婚到成立家庭,为生命中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青年为性的发育期,无论男女皆蠢蠢欲动。但因各社会皆有传统习俗,男女行为必受控制。夷俗早婚,女子结婚年龄为奇数,以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九等为合宜。幼年蓄发,梳单辫垂脑后,结婚时改梳双辫盘于头上。
因是单辫双辫为未婚已婚的分别记号。不过女子至十七岁尚未出嫁者,父母往往择日为之行分辫礼,杀羊豕敦请戚朋,是后表示女子成年,可有性之自由,不加干涉。
㑩㑩的青年男女,无论在森林草丛之中,或山涧田野之旁,皆可言情谈爱。只要不违反婚姻禁例,未婚男女可私自苟合。特别是姑舅表兄妹因有优先婚姻的权利,又因亲戚往来密切的关系,彼此自由爱恋,暧昧之事在所多有。
婚姻的起始系由父母择配,遣媒人说合,从前媒人多为白夷娃子。如果姑舅之家有女,说婚互易,因双方互有义务,不敢另与他族有约。择偶既定,媒人征女家同意,请笔母合算男女生克,以卜吉凶。如命宫不合,媒人不再往返说项。有时两家因亲戚关系,或贪女色,则不顾算命卜卦,力促婚事的成功。
男女两家同意婚事之后,由媒人往返接洽,议定财礼或聘金。聘金多寡恒视男家之财力而定。大约黑夷聘礼从五百两到七八百两银,甚至有多至千两者。白夷聘礼只一二百两银子,因其地位低微。至锅装娃子之女,随主人之女为陪嫁,不收财礼。
财礼议定之后,即行订婚。由男家遣媒并派人送礼至女家。此时只送聘金一部分,多半三分之一,礼银由媒人亲手交给女家家长,即女子的父兄。于是女家杀羊置酒,款待媒人及男家人员,攀谈过夜,翌晨始别去。几日后,女家派人到男家回拜,不送礼物,男家亦须杀牲宴饮,招待过夜。
从订婚到结婚,中间相隔几月或几年,则视男家何时需要迎娶而定。迎娶之前男家请笔母择吉从事,并遣媒人到女家送信。女家派人来领聘金,此时或全部交清,或尚留一部到婚后交付。银子之外,牛马枪支等皆可折算以纳聘金。㑩㑩婚姻财礼至重,因是娶女后若夫死,则不愿其改嫁,只在族内转房,以免聘金利益的损失。
夷家迎娶之期,必在奇数月份,如五、七、九、十一等月为宜。迎娶之前二日,男家派选壮汉几人,亦以奇数为吉,到女家搬运嫁妆,嫁妆包括新娘的衣服首饰,裙子毡衣,以及项圈、手镯、耳环等。壮汉抵达女家,女家男女擒着他们,把黑烟颜色涂在壮汉脸上以为嬉戏。
迎娶前夕,男家又派壮汉数人或十余人,新郎之兄弟在内,到女家接亲。女家闻壮汉将临,男女相聚于门旁,待迎亲人马近门,储水泼之,壮汉等遂全身淋漓,大家引为笑谑。入门之后,又乘壮汉不备,以锅底黑烟涂抹其脸面,辣椒击擦其耳目,尽嬉戏愚弄之能事。是晚设席倾酒款待壮汉,宾主渐入欢洽之状。
翌晨为迎娶的正日,新娘准备束装。头上戴新鲜花帕,按夷俗幼年女子戴帕,必挽成三角袋,帕端结于脑后。成年女子戴帕,必耸帕端于耳前,或四角帕子整个覆在顶上,两角坠于前额左右,两角坠于后脑左右,宛似四片倒垂的花瓣。妇女生子之后,则不戴帕,换之以帽。新娘除帕之外,加上耳环首饰,领缀银扣,身着花边新衣,下系彩色花裙,外披新制毡衣,飘然一代佳人。
新娘束装完备,开始出行。男家壮汉及女家送亲的男女合队簇拥新娘抵达男家。事前男家已搭草棚于屋外,新娘被引入棚中,由女家送亲妇女与之行分辫礼,那就是头发单辫分为双辫,以示成人已嫁人之意。是日男家备酒杀牲,与女家送亲的男女,共同饮宴,主客欢乐歌舞,尽情而散。
在婚姻仪式之中,新郎似不居重要的地位。即迎娶之夜,新娘独宿,不与新郎共寝。黑夷婚姻,新娘必有随嫁白夷侍女,相与为伴。第四日回门,新郎新娘同赴岳家。途中夫妇不交言语。新婿献羊豕酒礼拜见岳父母,岳家则置酒款待。午后新郎独自归家,新娘仍留母家,谓之坐家。
坐家的时期无定,大约从一二年到三五年皆有。作者考察之时,当遇坐家的女郎。女子在坐家时代,可尽量享受放浪生活,父兄无不掩目听之。坐家之女的装束,和新娘一般,日夕与邻居青年男子或姑舅表兄弟追逐嬉戏,并有性的自由权。坐家的时期,新郎亦可与新娘往来,实行恋爱。直至新娘怀孕时期,新郎才接新妇回父家,第一胎孩子往往不是新郎己出,但须承认其为子女。
新郎既知新娘怀胎,立即建造新屋,以迎新妇回家共住,因成婚之子不能与父母同住一屋。夫妇正式同居之后,岳家始把嫁女妆奁全部送来。㑩㑩不分男女皆有承继财产之权,所以女子妆奁系父母所给与的财产,包括现银、娃子、粮食、牛羊,甚至土地等等。
㑩㑩因婚姻关系,而有经济的基础得以建立家庭。男家父母为新婚夫妇建造住屋,女家父母陪送妆奁都是成立家庭所必要的经济条件。从此之后,夫妇过着家庭生活,男女在经济上通力合作,生男育女,共负为父母者的责任。
㑩㑩妇女虽系用金钱聘来,为买卖婚姻的一种方式,但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丈夫平等。小家庭的组织,既不与父母同住,就无婆媳的冲突问题。家中之事妻子却有全权支配,因丈夫多出外作政治联络与族间打冤家等等事宜,屋内凡分派娃子工作如耕种、牧畜、缝织、烹饪,并看顾孩子,存积食粮,修补工具等,无一不由主妇管理监督。
夫妇间的关系外表上系正式的,不苟言笑的。㑩㑩家庭因有充分经济的基础,日用衣食不足为忧,生活亦比较安定,夫妇往往融洽,安闲度日。但夫妇间亦有感情不睦,发生冲突者。丈夫并不敢虐待妻子或责打妻子,原因妻子娘家有浓厚的背景。
一旦妻子奔回诉苦,妻族必集族众,兴问罪之师,夫族若起而抵抗,即发生族与族间的冤家。妇女因有娘家支系的背景,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颇高。
妇女淫奔并不多见,若此事发生时,丈夫可要求岳家赔偿聘礼,岳家尽量寻找其女,劝归夫家。丈夫不悦其妻,或有外遇,或闹离婚,则妻家必责令丈夫赔礼。夫妇至不得已时亦有离异分居,经中人说项划分多少土地娃子,并其他财产,使妻子有独立的经济生活,双方同意即可分离。离异丈夫在世,妻子不得改嫁,族人亦不敢作转房的野心。
质言之,㑩㑩男女婚姻与家族氏族,都有密切的联系。夫妇结合并非按照男女本人的爱好,往往青年恋爱者而非终身的伴侣。婚姻为合两族之好,亦为两族合作的工具。同时因婚姻有经济的基础条件,家庭生活却可固定。婚姻更是两族合作契约,夫妇两方各有家庭氏族的背景,因而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共享平等的地位。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