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和台湾原住民早期气象知识之比较

作者:刘昭民 发布时间:2003-09-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本文叙述彝族和台湾原住民早期的气象知识(包括物候知识),并加以解释,然后再加以比较,认为彝族世居四川西南部,冬半年天气系统多由东往西移动,故由观测当地东方之气象变化,可以预报晴雨,而且由观测野外动物之行为,可以预测晴雨,与我国古代先民之天气预报方法十分类似。而台湾夏秋多台风,故台湾原住民的气象知识以台风为主。对于季节和物候的观察,彝族和台湾高山族均十分重视。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气象学,物候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前言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两年前曾前往西昌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科学史国际会议,大会曾经安排参观彝族博物馆,笔者在馆内发现彝族有一些气象知识和物候知识,联想到台湾原住民也有一些气象知识和物候知识,兹将两者之内容加以缕列,并略加分析和比较,提供科学史同好参考。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早期的气象和物候知识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博物馆内所列举的气象知识如下所述: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鹰过要天晴,雁过黑沉沉。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虹出东要下雨,虹出西要天晴。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晨虹东方,下午阵阵雨。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蚯蚓地上爬,雨点天上飘。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润九桶水,月晕起风雨。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鹰过要天晴,意谓老鹰有感应天气的能力,故老鹰高飞而去时,反映天晴将较久。秋天锋面过境后,黑云密布,天气转凉且阴雨,雁乃南飞过冬,故云雁过黑沉沉。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西南部和云贵高原之天气系统由东往西移动,故云:「虹出东要下雨,虹出西要天晴。早晨虹出东,下午阵阵雨。」空气潮湿时,蚯蚓能感应到,并预知天将下雨,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淹没其地下之居处,故乃爬出地面。空气潮湿时,阶梯墙脚门栏之地面也呈现潮湿,乃下雨之兆。月晕乃光线照射卷层云起反射作用和折射作用所呈现之光像,卷层云亦为锋面上之云系,亦为下雨之兆。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于彝族之物候知识则反映在下列之彝谚中: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布?(鸟)叫,应该种地了。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蝉儿叫,应该道草了(玉米长出子叶时除草谓之道草)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见金铃叫,拿镰收割好。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见彝族先民是根据物候来定农时,规定播种、除草和收割的时节。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台湾原住民早期的气象知识和物候知识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台湾原住民没有文字留传下来,所以很难考证他们早期的气象知识,但是我们可以从汉人早期的文献记载中,看出他们也有预报天气的经验之谈。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范咸在《续修台湾府志》[1]卷一〈封疆志山川篇〉中有这样的记载: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涟潭(今日之明潭)在半线,方广二丈余,形若井,崇山环列。天将风雨,则水涨发声如潮,番民以占阴晴。」(引自旧志)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预报方法虽不一定正确,但是可说明二百多年前,台湾原住民已有气象预报上的经验之谈。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台湾原住民还利用台风草来预报台风来袭的有无和次数,成书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的《台湾府志》[2]曾记载说: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番识风草,此草生无节,则周年俱无台,一节即台一次,二节二次,多节则多次,今人亦多识此草。(亦见于《香祖笔记》)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书于乾隆十六年的《台海见闻录》[3]卷二〈台草篇〉亦载: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草土番识之。云春生无节,则终年无台风,生一节即台风一次,多一节则多一次,甚为奇验。土人呼为芦竹草,干似芦,高丈许,叶长尺余,有穗可为帚。叶上有横纹,如指甲痕者。土人又云,叶上无纹即无台,有一纹则台一次,以此验台也。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范咸在《续修台湾府志》[4]卷一〈封疆志山川番〉也记载台湾原住民预报台风的方法,文曰: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番能占岁,草初发,视今岁何者为先,则定一岁旱潦丰歉。师旷云:岁欲甘,则甘草先生,岁欲旱,则苦草先生。番犹古先民之遗也。春以草验风信;初生无节,则周岁无台,每一节,岁台一次,验之不爽,名曰风草。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这些方法都是以台风草上节数多寡,预测整年台风侵台次数之滥觞。以今日气象学立场来看,这种预测法并不正确,原住民「验之不爽」,可能只是巧合而已。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可见,台湾原住民的气象知识偏重于对台风的预报。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于原住民之物候知识,则各族不同,泰雅族和曹族以树木开始发芽为夏季,树木开始开始落叶为冬季,以花开(例如桃花含苞开花)、鸟鸣等为物候作为农时和祭祀的日期。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论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本文之分析和比较,可之彝族和台湾原住民的物候知识均各有不同的特色,彝族以先民凭借对大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之观察,来预报晴雨。而台湾夏秋多台风,原住民凭借对台风草的观察,来预测每年台风侵袭台湾的次数。至于对物候之观察,彝族和台湾原住民均甚重视,以作为进行农耕和祭祀的日期。(作者校对)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 释: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范咸,1747:《续修台湾府志》,共二十五卷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高拱干,1694:《台湾府志》,共十卷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台海见闻录,成书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者不不详。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同注1。tn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